90 likes | 153 Views
第三章 貧窮與公共福利. 何謂貧窮? 1. 絕對貧窮 2. 相對貧窮 貧窮的政策 1. 社會保險: OASDHI 、醫療保險、職業災害保險、失業保險 2. 社會救助:補充安全所得、醫療補助、食物券、住宅補助、 AFDC 。. 你在貧窮線下嗎?. 更新日期: 2009/06/21 04:34 貧窮線怎麼劃?符合下列兩條件者即在貧窮線以下 一 、 是 流量限制 :戶內人均月收入要低於法定最低生活費(即該地區人均消費的 60 %) 一 、 是 存量限制 :家庭不動產及存款得處於低水準。。
E N D
第三章 貧窮與公共福利 • 何謂貧窮? • 1.絕對貧窮 • 2.相對貧窮 • 貧窮的政策 • 1.社會保險:OASDHI、醫療保險、職業災害保險、失業保險 • 2.社會救助:補充安全所得、醫療補助、食物券、住宅補助、AFDC。
你在貧窮線下嗎? • 更新日期:2009/06/21 04:34 • 貧窮線怎麼劃?符合下列兩條件者即在貧窮線以下 • 一、是流量限制:戶內人均月收入要低於法定最低生活費(即該地區人均消費的60%) • 一、是存量限制:家庭不動產及存款得處於低水準。。 • 以台北市而言,98年最低生活費14,558元,每人存款不得逾15萬元,每戶不動產以500萬元為限。台灣省最低生活費9,829元,存款不得逾7萬5千元,不動產以260萬元為限。
誰會是窮人 • 單親家庭:貧窮女性化(feminization of poverty) • 兒童 • 老人 • 人口眾多的家庭 • 少數民族 • 教育程度 • 就業 • 居住地
貧窮的功能 1.可服務富人 2.做一些低賤,別人不願意做的工作 3.給人施捨愛心及慈悲心的機會 4.成為某些象徵性政治團體的反對者或支持者 5.承擔社會變遷的代價(因自動化生產而失業) 6.被排除在良好教育及就業機會競爭之外,讓富人有較好的的社會流動機會 7.可購買賣不出去的低劣商品 8.他們是壞榜樣,以強化優勢規範
貧窮的原因 1、個人因素 2、環境因素 a、技術性失業 b、結構性失業 c、季節性失業
貧窮的文化(culture of poverty) 1.貧窮會代間移轉 2.在高度階層化的資本主義社會中經過一段時間的經濟剝削所造成的 3.會產生絕望、無助的態度及價值觀 4.宿命觀、無力感、依賴性、自卑感、即時行樂、不計畫未來、缺乏高度的容忍力。
掃貧計劃(p94) 一、社會保險 1、OASDHI 2、醫療照顧 3、失業保險 4、職業災害保險 二、公共救助 1、SSI 2、GA 3、AFDC 4、醫療補助 5、食物券 6、住宅補助
內政部:窮家庭有大學學歷者不到8% • 更新日期:2009/07/12 02:32 • 內政部甫完成的調查顯示,台灣低所得家庭內15歲以上的人口中,具大學學歷者的比例不到8%,遠低於台灣全體平均水準22%,就業人口裡高達47%是從事臨時性工作,顯示無法獲得好的教育,正是其難以跳脫貧窮循環的主因。 • 內政部調查結果指出,低收入家庭的學歷較平均水準為低,15歲以上的人口中,具國中及國中以下學歷者占了近60%,大學以上僅占7.9%。相較台灣全體社會的平均水準,去年15歲以上的人口中,具大學學歷者有351萬人,具碩博士學歷者近80萬人,兩者所占比重達22.5%。 • 這份調查資料顯示,台灣低收入家庭的成員獲得高等教育的比率明顯偏低,在學歷偏低下,就業競爭力長期居於劣勢,因此難以跳脫貧窮的循環。 • 這份調查顯示,低收入家庭所以陷入貧窮,除了因為戶內無工作能力的人口過多外,有工作能力者持續失業、無法獲得全職工作也是重要原因。調查顯示,有工作能力而不去工作者中,逾五成是在找工作,而即令有工作,也有高達46.8%是從事臨時性工作。由於收入少,這些家庭中逾4成每月消費支出不到2萬元,其中飲食即占了45%,最後能夠花在教育上的支出僅11.2%。
放牛班孩子 長大當大學校長 更新日期:2009/06/19 04:09 記者黃明堂∕專訪 台東大學校長蔡典謨,始終相信教育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因為他自己就是個例子。佃農之子、曾讀放牛班、兒時志願就是當個「剃頭師傅」,但初中時老師一句話,激勵他奮發讀書、改變命運。 蔡典謨說,他生長在桃園的農村,父親是佃農,養了9個孩子,他排行老二。國小時,放學回家的家庭作業就是放牛、除草、墾地,農村小孩該做的事,他一樣也沒少。直到現在,他仍最喜歡下雨天,因為,只有下雨,才不必下田工作。 在學校,他讀的是放牛班,功課很差,連初中都考不上,加上家裡也沒錢,他很自然地認為求學就到國小為止;但他也不想走父親之路繼續務農,打算到理髮店當學徒,將來當師傅,因為那個年代,農村小孩最好的出路就是剃頭,賺錢比農夫多。但在國小畢業那年,有個新設的私立初中招不滿學生,學校清查當年未考上初中的孩子,校長找上了他父親,鼓勵他去讀,但還是得考試,他報名了,也考上了,後來才發現只要報名就會錄取。既然考上,父母跟親友借了錢讓他讀初中。 蔡典謨說,初中一年級時,在能力分班下,他仍被編入後段班,但一位老師跟他說:「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讓他頓悟,在沒錢補習的情況下,自己認真讀,初中畢業竟然考上桃園第一志願的高中,此後持續朝大學、碩士、博士邁進。 蔡典謨說,兒時的志願,後來是由哥哥代他實現,自己當不成剃頭師傅,卻成了教授、大學校長,果然應驗了初中老師的那句話。他說,任何腦力正常的人,一定都能讀書,只是看潛能有沒有被激發出來!教育就扮演了向上提升的力量。 身為教育工作者,以前如此,即使身為大學校長,也努力融入學生,學生要他扮猛男、扮天使,或者扮酋長,他都照辦,親和力在國內眾大學校長裡無人能比,因為他想靠近學生,告訴他們:「I am proud of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