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451 Views
氧化. 氧化. 乙醇 乙醛 乙酸. 还原. 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乙醇的催化氧化 2 、乙醛的加氢还原 3 、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碱性悬浊液共热 4 、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 乙酸 羧酸. 一 . 乙酸的结构.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二 . 物理性质. 1 、无色、强烈刺激性气味、液体 2 、沸点: 117.9℃ ,易挥发 熔点: 16.6℃ 当温度低于 16.6℃ 时,乙酸凝结成 冰一样的晶体,称冰醋酸 3 、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
E N D
氧化 氧化 乙醇 乙醛 乙酸 还原 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乙醇的催化氧化 • 2、乙醛的加氢还原 • 3、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碱性悬浊液共热 • 4、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二.物理性质 1、无色、强烈刺激性气味、液体 2、沸点:117.9℃,易挥发 熔点:16.6℃ 当温度低于16.6℃时,乙酸凝结成 冰一样的晶体,称冰醋酸 3、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
问题: ①如何证明乙酸是酸? ②如何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酸性 强还是弱? 所给仪器与药品 • 试管等 石蕊 • CH3COONa Na2CO3 • CH3COOH 酚酞试液
三.化学性质1、酸性 • 1、使石蕊试液变色 • 2、与金属反应 •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 4、与碱反应 • 5、与某些盐反应
乙酸的酯化反应演示实验 • 碎瓷片 • 乙醇 2mL • 浓硫酸 0.5mL • 乙酸 2mL • 饱和的Na2CO3溶液
2、酯化反应 现象: 饱和Na2CO3溶液上有无色、果香味、透明的油状液体 原理: 定义: 酸跟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实质: 酸去羟基、醇去氢 注意: 可逆反应
思考: (1)浓硫酸的作用? 催化剂、脱水剂(或吸水剂) (2)碎瓷片: 防止暴沸 (3)为什么用饱和的Na2CO3溶 液收集乙酸乙酯? ①中和乙酸 ②溶解乙醇 ③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练习1、 关于乙酸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1)它是四元酸(2)清洗大理石的建筑物用醋酸 溶液(3)它的酸性较弱,能使酸碱指 示剂变色(4)它的晶体里有冰,所以称为 冰醋酸 (3)
2、关于乙酸的酯化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1)属于氧化反应 (2)属于取代反应 (3)酸去氢, 醇去羟基 (4)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吸收 乙酸乙酯 (2)
3、用乙酸和含有 18 O 的乙醇发生酯 化反应, 关于 18 O 的存在正确的是: (1) CH3CH2O18OCCH3 (2)H218O (3)CH3CH218OOCCH3 (4)以上都不对 (3)
O R—C—O—R’ 二、酯: 1、酯的命名 (根据酸和醇的名称来命名,某酸某酯) 2、酯的结构简式和一般通式: 结构简式:RCOOR’ R 、R’(可同可不同) R R’为饱和烃基时: 酯的通式: CnH2nO2 3、物理性质: 香味(存在于水果、花草中)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也可做溶剂。
4、化学性质: 水解反应: 举例说明什么叫水解反应。 演示实验:
现象: 第3支试管乙酸乙酯气味消失 第2支试管乙酸乙酯还有一点气味。 第1支试管乙酸乙酯气味无多大变化。 无机酸 CH3COOC2H5 +H2O CH3COOH +C2H5OH CH3COOC2H5 +NaOH CH3COONa + C2H5OH 碱的存在使水解趋于 完全 注意:1、酯在酸(或碱)存在下,水解生成酸和醇。 2、酯的水解和酸的酯化反应是可逆的。 3、在有碱存在时,酯的水解趋于完全。
三、羧酸: 1、定义: 分子里烃基跟羧基直接连接的有机化合物。 官能团: —COOH 2、羧酸的分类: 烃基 脂肪酸 芳香酸 CH3COOH HCOOH COOH 苯甲酸
一元羧酸: 丙酸 多元羧酸: 乙二酸 羧基数目: 低级脂肪羧酸:如:C3H7COOH 丁酸 高级脂肪羧酸:如:C17H35COOH 硬脂酸 碳原子数目: 软脂酸:C15H31COOH 油酸: C17H33COOH 3、饱和一元羧酸通式:CnH2n+1COOH 或:CnH2nO2 (与饱和酯相同)
4、羧酸的化学性质: (1)酸性 (2)酯化反应 5、甲酸;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1)结构: (2)甲酸性质 (特殊) 1、俗称蚁酸 2、有醛基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