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 likes | 1.06k Views
第二章 铁路车辆.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车辆的作用和分类 掌握车辆的基本构造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掌握车辆走行部(转向架)的组成 掌握车钩的三个作用位和车钩的使用 掌握我国机车车辆上安装制动机的种类及其作用 掌握识别车辆的基本标记 了解车辆技术经济参数表示的含义 了解车辆的检修. 第二章 铁路车辆.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第一节 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 一 、用途、特点和结构 : 二、分类: 三、车体 四、走行部(转向架) 五、 车钩缓冲装置 六、 力传递方向: 七、制动装置 第二节 车辆标记和车辆技术参数
E N D
第二章 铁路车辆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车辆的作用和分类 掌握车辆的基本构造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掌握车辆走行部(转向架)的组成 掌握车钩的三个作用位和车钩的使用 掌握我国机车车辆上安装制动机的种类及其作用 掌握识别车辆的基本标记 了解车辆技术经济参数表示的含义 了解车辆的检修
第二章 铁路车辆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第一节 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 一、用途、特点和结构: 二、分类: 三、车体 四、走行部(转向架) 五、车钩缓冲装置 六、力传递方向: 七、制动装置 第二节 车辆标记和车辆技术参数 一、运用标记 二、产权标记 三、修理标记 四、车辆技术参数 第三节 车辆的检修 一、修理制度的主要分类 二、定期检修 三、日常维修 四、车辆轴温安全检测
一、用途、特点和结构: 第一节 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 用途:是运送旅客和货物的工具 特点:一般铁路车辆没有动力装置,需要把车辆连挂成列,由机车牵引 。 结构:车体、走行部、车钩缓冲装置、制动装置和车辆内部设备---5个部份组成
二、分类: 第一节 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 按用途分:客车、货车、特种用途车 客车:硬座车、软座车、硬卧车、软卧车、双层客车、餐车、行李车、邮政车。 货车:通用货车、专用货车和特种货车等。 (1)通用货车—能装运多种货物的车辆。 如:棚车、敞车、平车等。 (2)专用货车—专供装运某些种类货物的车辆。如:家畜车、罐车、保温车等。 (3)特种货车:凹型车、落下孔车、钳夹车等。 特种用途车:轨道检测车、救援列车、试验列车等 按轴数分: 四轴车、 六轴车、 多轴车 按载重分: 50t、60t、75t、90t
三、 车体 第一节 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 1、棚车(P) 适用于运送比较贵重和怕湿的货物。还制造了一些专用的棚车,如家畜车就是专门用来运送家畜的。车体由端墙、侧墙、地板、车顶板、门窗等部分组成。
三、 车体 第一节 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 2、敞车(C) 主要运送煤、矿石、钢材等不怕湿的货物。加盖防水蓬布,也可代替棚车装运怕湿货物。敞车具有很大的通用性,是货车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车体由地板、侧墙、端墙等部分组成。
三、 车体 第一节 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 3、平车(N---注意字母!) 适用于载重、体积或长度较大的货物。如:运送钢材、木材、汽车、机器,也可借助集装箱装运其他的货物。
三、 车体 第一节 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 4、保温车(B) 主要用于运送鲜活、易腐的货物。 一般配有发电车。车体与棚车相似,车墙板内填充绝缘材料。较先进的机械保温车内装有制冷机,自动控制车内温度。
三、 车体 第一节 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 5、罐车(G) 装运液体或气体的货物。如:运送油和酸、水等各种液体、液化气等。罐车只适用于一种货物,所以罐车的通用性较差。车体为圆筒形,罐车上设有装卸口,还装有安全阀。有的还设有空气包。
三、 车体 第一节 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 6、守车(S) 供运转车长工作时乘坐用,挂于货物列车尾部。守车车体墙板内装有绝热材料,车内还设有了望窗、办公用的桌椅等设备。(现已基本取消)
三、 车体 第一节 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 7、客车 车体采用薄壁筒型结构,由车底架、侧墙、车顶、外端墙和内端墙、门窗等组成。车体内设有座卧设备、给水设备、车电设备、通风和空调取暖设备等。
三、 车体 第一节 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 8、特种车辆: 如长大货物列车,如钳夹车。
四、走行部(转向架) 第一节 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 1、作用:引导车辆沿着轨道运行,并把重量传给钢轨。2、组成:轮对、侧架、摇枕、弹簧减震装置、轴箱油润装置。
四、走行部(转向架) 第一节 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 3、轮对: 踏面:车轮与钢轨头部的接触面。踏面一定的斜度: 可以使转向架顺利通过曲线; 可以使车辆的中心落在线路的中心线上,减少车辆的蛇行运动。 轮缘:车轮内侧外缘凸起的部分叫轮缘。它的作用是防止轮对脱轨,并使车轮沿着钢轨运行,保证车轮在线路上运行的安全。
四、走行部(转向架) 第一节 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 4、轴箱油润装置: 作用:连接轮对和侧架、传递重量、 润滑轮轴,保护轴颈。 现在大量采用滚动轴承轴箱。 5、侧架:把轴箱、轮对和摇枕连接成转向架。
四、走行部(转向架) 第一节 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 6、 摇枕: 连接车体和两个侧架,传递车辆重力。 摇枕上有下心盘、下旁承(以防止车体曲线时过分摇动和倾斜 )。
四、走行部(转向架) 第一节 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 7、 (弹簧)减震装置: 缓和车辆在运行中的垂直振动,并减轻车辆对线路的冲击。 货车:一系式弹簧; 客车:二系统式弹簧、 油压减振器、空气弹簧
五、车钩缓冲装置 第一节 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 1、车钩 分钩头、钩身和钩尾三部分 。钩头里装有钩舌、钩舌销、钩提销、钩舌推铁和钩锁铁等零件。 车钩可分为上作用式和下作用式。 车钩具有三种位置(又称车钩三态)。
五、车钩缓冲装置 第一节 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 (1)锁闭位置 两个车辆连接时,车钩的钩舌被钩锁铁挡住不能向外转开的位置,称之为锁闭位置。
五、车钩缓冲装置 第一节 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 (2)开锁位置 钩锁铁被提起,钩舌只要受到拉力可以向外转开的位置。 (3)全开位置 钩舌已经完全向外转开的位置。
五、车钩缓冲装置 第一节 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 车钩种类: 货车一般用13号车钩,客车用15号车钩; 转动车钩(用于可翻转车辆); 密接式车钩(用于地铁与高速列车)
五、车钩缓冲装置 第一节 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 2、缓冲器: 缓和并削减车辆在连挂、起动、制动时等产生的冲击力,提高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延长车辆使用寿命,在车钩的后面装有缓冲器。 常用:弹簧式 新用:用橡胶缓冲器 还有:液压式缓冲器
六、力传递方向: 第一节 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 (1)水平方向力的传递: 车钩→缓冲器→中梁→缓冲器→车钩。 (2)垂直方向力的传递: 货车:货物重量→车地板→车底架枕梁→上心盘→下心盘→摇枕→弹簧减震装置→侧架→轴箱→车轮 →轨道 客车: 车体→车底架枕梁→上心盘→下心盘→摇枕→一系弹簧→侧架→二系弹簧→轴箱→车轮 →轨道
七、制动装置 第一节 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 制动装置是使用外力迫使运行中的机车车辆减速停车的一种设备。 车辆上的制动装置由制动机和基础制动装置两部分组成。我国机车车辆上的安装的制动机主要有:空气制动机和手制动机。
(一)空气制动机 第一节 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 车辆上的设备:(以GK型制动机为列)制动主管、折角塞门、制动支管、截断塞门、远心集尘器、三通阀、副风缸、降压风缸、空重车调整装置、制动缸。 GK型空气制动机 1-三通阀;2-缓解阀;3-副风缸;4-制动缸;5-远心集尘器;6-截断塞门;7-制动主管;8-折角塞门;9-连接器;10-车长阀;11制动支管;12-软管;13-安全阀;14-降压风缸;15-空重车转换手把。
(一)空气制动机 第一节 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 制动主管:安装在车底架下面,它贯通全车,是传递压缩空气的管路。 截断塞门:安装在制动支管上,用以开通或截断制动支管的空气通路。它平时总在开放位置。当车辆上所装的货物按规定应停止制动机的使用;当制动机发生故障时,将它关闭,停止车辆的制动机的作用。 通常把关闭了截断塞门、停止制动机的作用的车辆叫做“关门车”。 远心集尘器:利用离心力的作用,将压缩空气中的灰尘、水分、铁锈等杂质,沉淀于集尘器的下部,以免进入三通阀等机件。
(一)空气制动机 第一节 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 三通阀:是车辆制动机中最重要的部件。它连接自动支管、副风缸和制动缸,用来控制压缩空气的通路,使制动机起制动或缓解的作用。 副风缸:是贮存压缩空气的地方,制动是利用三通阀的作用将压缩空气送入制动缸起制动作用。 制动缸:当压缩空气进入制动缸后,推动制动缸鞲鞴,将空气的压力变成机械推力,然后通过制动杠杆后闸瓦紧抱车轮起制动作用。
(一)空气制动机 第一节 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 降压风缸:它与制动缸相连,两者之间设有空重车调整装置,可满足空、重车不同制动压力的要求。 空重车调整装置:在GK型制动机上安装,用它来控制降压风缸与制动缸的通路,可以达到调整制动力的目的。它包括空重车装换手把和空重车转换塞门。
2、空气制动机的工作原理 缓解作用:当司机将制动阀放在缓解位置时,总风缸的压缩空气进入制动主管,经制动支管进入三通阀,推动住鞲鞴向右移动,打开充气钩,使压缩空气经充气钩进入副风缸,直到副风缸内的空气压力和制动主管内的压力相等为止。在三通阀主活塞移动的同时,和他连在一起的滑阀也跟着向右移动,使得制动缸内的压缩空气经过滑阀下的排气口排出,于是制动缸的鞲鞴被弹簧的弹力推回原位,使闸瓦离开车轮而缓解。 第一节 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 制动作用:当司机将制动阀移到推动位时,制动主管内的压缩空气向大气排出一部分,这时副风缸内的空气压力相对地大于制动主管内的压力,因而推动三通阀的主活塞向左移动,截断充气沟的通路,使副风缸内的压缩空气不能回流。在三通阀主活塞移动的同时带动滑阀也向左移动,截断了通向大气的出口,使副风缸内的压缩空气进入制动缸,推动制动缸鞲鞴向右移动,通过制动杆的传动,使闸瓦紧抱车轮而制动。
3、空气制动机的特点 第一节 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 第一,向制动主管充气时缓解;将制动主管内的压缩空气排出(减压)时制动,所以称为“减压制动”。 第二,这种装置在制动过程中不是直接用总风缸的压缩空气送入制动缸,而是与先贮存在副风缸内的空气送入制动缸起制动作用,因此称为“间接制动”。
第一节 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 4、空重车调整装置和降压风缸作用: 空车时,需的制动力小,制动缸和降压风缸同时充气,气压减小,制动力小; 重车时,只有制动缸充气,气压大,制动力大。 5、缓解阀和紧急制动阀的作用 缓解阀用于单车缓解时释放副风缸的压力,从而使制动缸降压缓解。 在每节客车上都装有紧急制动阀,货车一般只在守车上安装紧急制动阀,又称车长阀。直接通大气。
6、空气制动机中空气的通路 第一节 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 缓解作用: 缓解阀放在缓解位置,向制动主管充气(增压)。总风缸→制动软管→折角塞门→制动主管→制动支管→截断塞门→远心集尘器→三通阀→副风缸 制动缸→三通阀→大气 制动作用: 制动阀放在制动位,由制动主管向外排气(减压)。 副风缸→三通阀→制动缸→闸瓦(抱车轮)
7、新型空气制动机 新型空气制动机除增设一个工作风缸,用空气制动阀代三通阀外,其余部分和上述空气制动机基本相同
(二)手制动机 第一节 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 我国铁路货车上多用链式手制动机(又叫链子闸)。
(三)基础制动装置 第一节 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 2、盘形制动: 用于快速列车。盘形制动是利用制动夹钳使闸片夹紧固定在车轴上的制动圆盘而产生制动力的。 1、闸瓦制动: 基础制动装置装设在转向架上。客车多为双瓦式,货车多为单瓦式。在新造车上安装了闸瓦间隙自动调整器。 实物
(三)基础制动装置 第一节 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 3、其它制动方式: 轨道电磁制动:分为磁轨制动和轨道涡流制动两种 电阻制动: 再生制动:
第二节 车辆标记和车辆技术参数 第二节 车辆标记和车辆技术参数 主要可分为: 运用标记、 产权标记、 制造标记、 检修标记。
一、运用标记 第二节 车辆标记和车辆技术参数 货车用一个字母 客车基本型号表 货车基本型号表 编码主要分: 车种:(用拼音的关键字母) 客车用二个或三个字母;
一、运用标记 第二节 车辆标记和车辆技术参数 车型编码 :大写汉语拼音字母和数字混合表示,依次由三部分组成:(1)、首部:车辆所属的车种编码 (2)、车辆的重量系列或顺序系列( 3)、车辆的材质或结构。 如
一、运用标记 地方、合资铁路客车车号代码 第二节 车辆标记和车辆技术参数 客车原为5位数字,03年7月起升为6位编码(书上内容已过时)。 国铁客车车号代码 车号:货车为7位数字编码;
一、运用标记 第二节 车辆标记和车辆技术参数 2、自重、载重及容积: 自重:车辆本身的全部重量,以t为单位; 载重:车辆允许的最大装载重量,以t为单位; 容积:货车内部可以容纳货物的体积, 以m3为单位,并在括号内注明“内长×内宽×内高”的尺寸。
一、运用标记 第二节 车辆标记和车辆技术参数 3、车辆全长及换长: 车辆全长:车两端钩舌内侧间的距离,以m为单位。 换长:为了编组列车统计工作的方便,将车辆全长换算成辆数来表示长度,换算时以11为标准。 即: 换长=车辆全长/11米 (30T棚车全长为11米)
一、运用标记 第二节 车辆标记和车辆技术参数 4、表示车辆设备、用途标记(主要指货车) —表示可以参加国际联运的客货车; —表示禁止通过机械化驼峰的货车; —表示具有车窗、床托等的棚车, 可 以运送人员; —表示具有拴马环或其他拴马装置的货车。
二、产权标记 第二节 车辆标记和车辆技术参数 1、国徽:凡参加国际联运的客车须在侧墙外中部悬挂国徽。 2、路徽:凡产权归铁道部的车辆均应在侧墙或端墙适当的部位涂刷路徽,表示人民铁道
二、产权标记 第二节 车辆标记和车辆技术参数 3、路外厂矿企业自备车的产权标志:在侧墙或其他相应部位用汉字涂打上“××企业自备车”字样,并注明该企业所在地的特殊到站。 4、配属标记:所有客车以及个别固定配属的货车,必须涂刷上所属局、段的简称。如“京局京段”表示北京铁路局北京车辆段。
三、修理标记 第二节 车辆标记和车辆技术参数 1、厂修、段修标记: 车辆根据运用年月或走行公里所进行的周期性检修的标记。厂、段修标记,如: 75—10 74﹒10京丰78—10 73﹒10哈厂 线下为厂修标记,线上为段修标记,左侧为下次厂、段修年月,右侧为本次厂、段修年月及施修单位。 2、 辅修和轴检标记 客车有固定配属段,不打辅修标记,货车同时打辅修和轴检标记。周期一般为6个月。如
四、车辆技术参数 第二节 车辆标记和车辆技术参数 2、轴重 轴重=车辆总重轴数 =(自重+载重)轴数(t/轴) 1、自重系数 自重系数=车辆自重/标记载重。 3、比容系数:(单位容积) 比容系数=车辆设计容积/标记载重
四、车辆技术参数 第二节 车辆标记和车辆技术参数 4、每延米轨道载重 每延米轨道载重=车辆总重量/车辆全长(单位:t/m) 5、构造速度 车辆设计时,按安全及结构强度等条件所允许的车辆最高行使速度。车辆实际运行速度一般不允许超过构造速度。 6、通过最小曲线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