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公民與社會總複習 ( 二 )

公民與社會總複習 ( 二 ). 師大附中 魏嘉美. 複習範圍-第二冊. 1 、 教育、公民素養與終身學習 (1) 教育的意義與功能 (2) 教育與公民素養 (3) 多元教育與終身學習 2 、倫理、道德與社會生活 (1) 倫理與道德的關係 (2) 倫理、道德與生活的重要 (3) 道德規範的演進 (4) 公共倫理的重視與加強. 一、教育的意義與功能. ( 一 ) 教育的意義 廣義的教育:個人出生後所有的學習歷程 狹義的教育:學校教育. 一、教育的意義與功能. 社會流動. 先賦地位 VS. 成就地位. 社會階層: 根據 政治 地位、 經濟 地位、

jody
Download Presentation

公民與社會總複習 ( 二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公民與社會總複習(二) 師大附中 魏嘉美

  2. 複習範圍-第二冊 1、教育、公民素養與終身學習 (1)教育的意義與功能 (2)教育與公民素養 (3)多元教育與終身學習 2、倫理、道德與社會生活 (1)倫理與道德的關係 (2)倫理、道德與生活的重要 (3)道德規範的演進 (4)公共倫理的重視與加強

  3. 一、教育的意義與功能 (一)教育的意義 • 廣義的教育:個人出生後所有的學習歷程 • 狹義的教育:學校教育

  4. 一、教育的意義與功能

  5. 社會流動 先賦地位 VS.成就地位 • 社會階層: 根據政治地位、經濟地位、 社會地位劃分階層。(與職業最相關) • 社會流動的方式: (1)水平流動 • 職業、工作地點或角色的改變, 為同一階層內的地位流動 (2)垂直流動: • 向上流動、向下流動 (3)代間流動(父子間) (4)代內流動 (5)結構重組流動 • 社會變遷中,由於職業結構轉變 所造成的個人社會階層流動。 Ex:隨科技產業的發達,出現「科技新貴」

  6. 二、教育與公民素養 • 公民素養的內涵: 公民知識、公民德行、公民參與 • 媒體識讀教育: • 閱聽人自主判斷媒體訊息的能力,包括了解媒體訊息如何形成,及思考媒體與社會間的關係。 ◎公共電視「哈哈世界」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http://www.civilmedia.tw/)

  7. 補充:民主政治中的媒體功能(選修下第一課)補充:民主政治中的媒體功能(選修下第一課) • 1.守門人功能 • 報導與評論事實 • 2.議題設定功能 • 就人民所關切的重要議題進行積極傳播,以引領各界的關注與討論,議題設定會表現出媒體的價值偏好或政治傾向 • 3.監督政府功能 • 就政府各項施政,進行討論批評,揭露政府施政缺失,形成壓力 • 4.提升社會正向功能 • 5.教育與娛樂功能 • 6.提供公共論述空間功能 • 提供民眾發表公眾議論的空間,呈現多元民意,協助民意形成輿論,以影響政府決策或凝聚社會共識

  8. 一則新聞報導指出:「近幾年臺灣出現的霍亂案例,多與外籍新娘返回東南亞探親有關」。下列哪一項解讀最能說明這項報導?(95學測)一則新聞報導指出:「近幾年臺灣出現的霍亂案例,多與外籍新娘返回東南亞探親有關」。下列哪一項解讀最能說明這項報導?(95學測) (A)異國間的通婚很容易導致疾病的傳染 (B)霍亂發生於東南亞等低度發展的社會 (C)返鄉探親的女性外籍配偶最易成為疾病傳染源 (D)新聞媒體的報導有時會將女性外籍配偶污名化 試題演練

  9. 試題演練 在現代民主社會中,媒體識讀是不可或缺的公民素養, 其最主要的原因為何? (95學測) • 媒體報導設定了公眾討論的議題 (B) 媒體是政府政策宣導的重要管道 (C) 媒體提供了公民正式學習的途徑 (D) 媒體能保障人民自由發言的權利

  10. 三、多元教育與終身學習 • 多元學習的管道 • 家庭教育:最具潛移默化的功能 • 學校教育:最有系統的教育機構 • 社會教育:非正式、最自由的學習方式 • 在正式的學校教育以外,以全體國民為施教對象的 非正式教育活動 • 回流教育:以實現終身學習為目的 • 成年人就業之後,每隔一段時間仍能回到正式教育 機構接受有組織、有系統的教育活動。

  11. 試題練習 • 下列有關教育型態的敘述,何者完全正確? (97北模指考③) (A)國中小補校提供失學者復學、新移民適應 社會的機會,是學校教育的一環 (B)社區大學提供18歲以上、具有高中學歷或 同等學歷者來就讀,是一種社會教育 (C)回流教育是成人在工作一段時間後、回流 到教育機構再學習的觀念,屬於社會教育 (D)空中大學以傳播媒體教學為主、正修生在 修畢學分時可取得文憑,是一種社會教育

  12. 複習範圍-第一冊 1、教育、公民素養與終身學習 (1)教育的意義與功能 (2)教育與公民素養 (3)多元教育與終身學習 2、倫理、道德與社會生活 (1)倫理與道德的關係 (2)倫理、道德與生活的重要 (3)道德規範的演進 (4)公共倫理的重視與加強

  13. (1)倫理與道德的關係

  14. (2)社會生活中倫理與道德的重要性 提供價值判斷標準,實現人生意義。 規範個人行為,維持社會秩序。 促使個人擔負責任,提升社會生活。

  15. (3)道德規範的演進 • 根據Hobbes(1588-1679)的道德進化論,Dewey和Taffs • 合著的倫理學,道德規範的演進可分成以下三階段: 血緣社會 (宗法社會) 權威社會 公民社會 知而後行 自律 良心道德 行而後知 他律 習俗道德 不知而行 無律 本能道德 康德:人之所以為人,在於人 有人性、有道德良心

  16. (4)現代社會的道德觀 1.現代社會道德觀的特色: 個人自主空間變大,重視個人的價值。 2.現代社會的道德危機:功利主義、忽略精神生活、法治觀念淡薄、新社會規範未能及時建立,美德逐漸喪失。 3.解決之道: (1)繼承傳統、吸收西方優良道德,與生活結合,賦予道德時代新意義。 (2)擴大倫理的道德層面,注重公德與公共倫理。 (3)李國鼎補足第六倫—群己關係,另有學者提倡第七倫—環境倫理。

  17. (5)公共倫理的重視與加強 • 校園倫理:師生互動、友善校園 • 工作倫理:職場道德、專業、行規 • 經濟倫理:商業道德、誠信、生態保育 • 科技倫理:發展與使用科技的道德規範、 科技運用的界限 • 資訊倫理:隱私、正確性、所有權、使用權 • 生命倫理:生與死的議題

  18. 試題練習 • 22.下列敘述中哪項作為符合公共倫理的規範? (A)某高三學生感冒發燒,怕考前引起班上同學恐慌, 不聲張亦不戴口罩上課 (B)某養殖場雞隻發生禽流感,為避免擴大感染,農民 私下將患病雞撲殺掩埋 (C)有疫情警報時,國民為了降低流行疾病社區感染 可能,自發接受疫苗施打 (D)醫師應媒體要求,於電視節目公開病人照片及病歷, 宣揚人工美容之神奇

  19. 試題練習 • 6. 根據NHK( 日本公共電視台)的「災難採訪守則」,記者在採訪地震或颱風災民時,必須先安慰災民說「您受苦了」或是「加油」; 拍照須獲得災民同意,甚至吃飯都要在隱密處吃,以免影響災民情緒。另外要求主播,在稿子中不能隨便使用「超大」、「嚴重」與「強烈」等過激形容詞,也不能依自己感覺, 任意播報揣測性、誇張性用語,避免造成社會恐慌。上文提供我們許多關於公民情意的反省,下列何者不屬於此種反省?【100研究試題】 (A)記者採訪災民時應該盡力維護災民尊嚴,即使災民已經 一無所有,難以維生 (B)為了激發社會同情心,雖明知會引發災民傷痛,仍應基於 新聞要求進行採訪 (C)記者應該協助大眾獲得正確的防護資訊,不應輕率報導 未經證實的傷亡情形 (D)任何職業均有其職業倫理與對社會的責任,當面臨重大 災難時,更須要慎重

  20. 試題練習 • 19. 政府為何不應該付費給民營報紙,由記者利用 新聞報導的形式,替政府進行政策說明或者宣導? 以下敘述何者符合「媒體識讀」知識的要求? 【100研究試題】 (A)因為此項協議內容,涉及納稅人經費的使用,所以必須 經過立法院的事前審查同意 (B)因為很難避免媒體可能自行做誇大不實的報導,導致政 府政策的原始用意可能被扭曲的問題 (C)因為混淆了宣傳與真實,製造出資訊不對等的情形, 進而扭曲了公共議題的討論空間 (D)因為接受政府出資,媒體所擁有的言論自由空間也被 政府所直接剝奪

  21. 竊聽成公敵 168年老牌八卦報關門 2011.07.09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