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likes | 573 Views
越南二十一世紀教育改革 趨勢與問題之研究. 以 2001 年至 2020 年越南教育 發展戰略計畫為例. 作 者. 顏佩如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暨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副教授 巫明蓁 彰化縣成功中學教師(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研究生) 阮氏蕾 越南峴港外國語大學中文學系講師(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言教育研究所碩士研究生 ). 緒 論.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與策略 研究限制 研究倫理. 研究背景與動機.
E N D
越南二十一世紀教育改革 趨勢與問題之研究 以2001年至2020年越南教育 發展戰略計畫為例
作 者 • 顏佩如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暨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副教授 • 巫明蓁 • 彰化縣成功中學教師(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研究生) • 阮氏蕾 • 越南峴港外國語大學中文學系講師(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言教育研究所碩士研究生 )
緒 論 • 研究背景與動機 • 研究目的 • 研究方法與策略 • 研究限制 • 研究倫理
研究背景與動機 • 越南籍配偶在台灣人數居外籍配偶之冠。根據內政部統計通報顯示,除大陸、港、澳人士以外,2009年國人結婚之外籍配偶共8,620人,主要集中於東南亞,其中又以越南籍配偶3,651人為最多 • 台灣對越南的投資位居該國國外投資的第一位
研究背景與動機 • 國人對越南移民的傳統刻板印象較偏為不良 • 自1986年越南實施經濟改革之後,來自各國的援助與資金紛紛湧入,協助當地建設,越南正逐漸擺脫以往的困境而積極發展 • 在文化及教育上,越南曾受中國的直接統治長達千年之久,受中國文化影響甚钜
研究背景與動機 • 台灣對於越南教育改革資料較為稀少,研究主題多偏重越南經濟貿易發展、越南與東南亞國際關係與政治發展、新移民現象 • 台灣碩博士論文著重在以連結台灣與越南為主題的全球教育課程發展、越南高等教育制度、越南大學教育、我國對越南的高等教育輸出、新移民女性對子女教育價值與教育期望等 • 中國大陸對於越南教育的探討,著重在發現越南教育發展與問題、越南高等教育市場的分析與大陸教育輸出的觀察、越南各歷史階段的教育發展
研究目的 1.探討越南自1975年立國以來教育改革政策的形成背景與政策 2.分析越南2001至2010年教育發展策略計畫相關的主要教育理念及具體措施 3.探討越南2090年至2020教育發展戰略計畫的教育理念與具體措施 4.根據以上研究結果,提出越南教育改革的趨向與問題。
研究方法與策略 • 採取質性研究方式 • 運用文獻分析法與訪談 • 與越南籍大學教授合作撰寫 • 擬在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收集資料並訪問越南大學與高等教育學府或台灣駐越南之教授或官員,運用半結構式訪談 • 並運用質性研究法,來從事資料初步分析,並兼採文獻分析法。
研 究 範 圍 • 政府戰略計畫 • 僅以越南教育部官方文獻、法令、公告與高等教育研究等為主
研 究 限 制 • 由於越南國土範疇與分歧性較大、城鄉差距落差大,官方文獻與偏遠地區的實際概況仍有落差,輔以訪談資料與相關檔案及文獻收集,僅能呈現中央機構對於國家的最新改革規劃,直至2010年尚無全面性的評鑑報告。 • 其次,因越南沒有全國性的教育文獻與研究資料庫,因此資料獲得必須親臨各地向各教育單位與高等教育學府特定人士索取,頗為困難,因此資料可能會有所疏漏。
名 詞 釋 義 • 教育發展改革:指的是越南官方的教育發展與教育改革,本研究尤其聚焦在越南「教育發展戰略計畫」官方政策上。 • 教育改革戰略計畫:指的是國家所擬的全國教育改革的規劃與標準,是官方對於教育的白皮書與正式政策。
研 究 倫 理 • 與越南大學現職教授作為研究夥伴與研究諍友,並透過資料來源的多元性與資料種類的多元性,加強資料的三角檢正,以提升研究效度。 • 研究進行與資料的取得皆採互信與互惠的原則,尊重接納不同國情與思想,避免我族中心主義的立場與思想,所有訪談資料經翻譯後再次與對方做確認,以確保翻譯與理解的正確性,以維護研究倫理
1975 年 全 國 統 一 後 的 教 育 變 革 • 第一階段為1975年至1985年,歷時十年,進行第三次教育改革。 • 第二階段為1986年至1996年歷時10年,政府進行由中央集權系統轉向「社會主義導向的市場機制」的改革。 • 第三階段為1996年至2000年止,期間政府頒布教育法。
1975年至1985年 • 越南政府依據1979年1月11日所頒布的教育改革第14號決定,於1980年進行第三次教育改革 • 對12-50歲人口進行「去除文盲運動」 • 最重要的任務是新教科書的使用,逐年採用新課程與新教科書,並期於1996年完成
1975年至1985年的挑戰 • 由於教育系統、補助、國民教育的快速拓展,造成教育目標和辦法根本不可行,如師資不足、資源不足、教育補助的大量需求、政府預算中教育經費規畫不足。 • 此時期教育發展速度會如此緩慢,與越南政府制定了錯誤的經濟和對外政策有關
1986年至1996年 • 越南政府於1986年由中央集權系統轉向「社會主義導向的市場機制」 • 持續對課程、教科書進行改革,1992-1993年達到全國十二年級統一更新教材 • 1991年通過《普及小學教育法》、《兒童保護和教育法》1992年頒布《關於人人受教育的國家行動章程》,1988年到1989年間每省和部分郡開始設立特殊學校並在一般學校提供特殊班級
1986年至1996年的成果 • 每鄉有小學和初中,每縣有高中, • 每省有師範、醫學、農業專業的中等專業學校, • 全越南識字率也高達88%。 • 來自其他管道的財政資源日漸增多,而政府對教育的投資提高,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學設施的改善
1986年至1996年的挑戰 1. 教育的投資經費仍極為不足,因此造成各級學校校舍老舊、教學設備落後、教師不足且待遇不高、實驗室研究機構不足。 2. 越南尚未建立自己的教育制度,特別是高等教育,從學科設置到教材仍沿用蘇聯,無法配合國情需要,導致學科設置不合理、教學計畫與教科書落伍、教學方法陳舊。 3. 此時越南教育存在男女、城鄉、貧富與少數民族之間的不平等。 4. 小學開課數目普遍不足、中等學校的比例偏低、教育部門管理不力
1996年至2000年 • 1996年底,越南政府指導了一個「十年教育改革回顧」 • 1998年越南頒布《教育法》將過去管理教育相關業務之教育部、大學和中專教育部,統整為「教育與培訓部」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MOET) • 教育政策的優先目標是教育機會均等 • 各教育階段都實施「融合教育」
1996年至2000年成果 • 從幼兒教育到培養碩士和博士 的大學後教育體係日益完善。 • 在校學生人數越來越增加, • 截至2000年,掃盲率達到94%。越南從一個全國95 %的人是文盲的國家,經過50多年的努力,達到94%的人識字
1996年至2000年的挑戰 • 教育品質和效率低落,尤其是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最明顯。具體存在的問題包括: 1. 教育質量仍有待提昇。 2. 忽視職業教育,且大專多集中在大城市。 3. 教師缺乏且質量低,特別是大學教師。 4. 學校物質缺乏。 5. 教學計畫、教科書和教學方法進步緩慢。 6. 教育工作管理差
越南二十一世紀 主要教育發展策略 • 第一階段為2001年至2010年,推行《2001~2010年教育發展計劃》,執行至2007年便截止此計畫,但直至2010年尚未有整體總結報告 • 從2008年開始進入第二階段,預計會進行到2020年,「2009-2020年教育策略發展」計劃草案就是「2001-2010年教育改革策略計劃」的後半段,至今第二階段階段的草案已經過14次的修改
《2001~2010年教育發展戰略計劃》之目標 • 高等教育方面 大學錄取率2000年11.8% →2010年20% 碩士生2000年11,727人 →2010年38,000人 博士生2000年3,870人 →2010年15,000人 • 職業教育方面 吸收初中畢業生就讀職業學校的比例 2000年6% →2005年10% →2010年的15% • 高等職業教育方面 吸收初中、中專畢業生就讀的比例達成 2005年的5% →2010年的10%。吸引適齡學生就讀中專學校2005 年10% →2010年15%
《2001~2010年教育發展戰略計劃》之目標 • 高中教育方面, 提升適齡的高中生比例從2000 年38% →2005 年45% →2010年50% • 初中教育方面, 目標至2010年全國初中教育普及。提升適齡的初中生比例從2000年的74% →2005年80% →2010年90%
《2001~2010年教育發展戰略計劃》之目標 • 普通教育方面 提高適齡學生上學比例,分別是2000年95% →2005 年97%→2010年99% • 幼兒教育方面 1. 三歲下幼兒就學比例從2000 年12% → 2005年15% → 2010年18%。 2.幼兒教育單位的幼兒體力不足比例2005年20%以下 → 2010年15%以下
《2001~2010年教育發展戰略計劃》之目標 • 就非正式教育方面 1.鞏固並提升成人掃盲成果,特別是山區和偏遠地區 2.完成2010年初中普及目標
《2001~2010年教育發展戰略計劃》推行之重大政策、措施《2001~2010年教育發展戰略計劃》推行之重大政策、措施 • 2000年,宣佈全國基本實現普及5年義務教育, • 從2001年起展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計劃 • 2003年2月7日,批准「至2005年國家教育培訓目標計劃」 • 2008年「批准2010年國家培訓目標計畫之決定」,協助實現「2001-2010年教育發展戰略計畫」
《2001~2010年教育發展戰略計劃》推行之重大政策、措施《2001~2010年教育發展戰略計劃》推行之重大政策、措施 • 在全民終身教育方面,在2015年之前達成全民教育的目標,進行了「2005-2010年建造學習社會計畫」 • 課程與教科書方面 ,2002到2003學年度引進新的課程和教科書,希望2008到2009學年度普及化
《2001~2010年教育發展戰略計劃》推行之重大政策、措施《2001~2010年教育發展戰略計劃》推行之重大政策、措施 • 高等教育方面 ,「批准2001-2010階段高等院校系統規劃計劃之決議」,整個高等教育的改革逐漸邁向大眾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爾後更推行「2006-2020年高等教育改革計畫」 • 教育機會平等方面,優先發展少數民族地區教育,建立職業學校網絡、吸引教師到山區任教、設立捐贈獎學金、實施免試進高校等措施
《2001~2010年教育發展戰略計劃》之成果與成就 • 完成了掃盲工作,普及小學教育,並正在逐步實現普及初中教育。 • 至2006年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7% • 適齡少年兒童升初中率達到80% • 適齡少年升高中入學率達到45% • 到2005年,越南八千多萬人口中,有1665萬在校學生,比例接近20%。
《2001~2010年教育發展戰略計劃》之成果與成就 • 高等教育發展迅速,招生規模不斷擴大,也推動了越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 非正式教育方面,全國各區都設立了終身學習機構;全國超過半數的社區設立了「社區學習中心」。
《2001~2010年教育發展戰略計劃》之成果與成就 • 教育機會的平等也受到重視 • 少數民族的小學入學率超過18%,初中入學率達15%,高中入學率為10%。 • 少數民族地區職業培訓中心的數量從2000年42所發展到2008年89所
《2001~2010年教育發展戰略計劃》問題與不足之處《2001~2010年教育發展戰略計劃》問題與不足之處 1. 基礎教育產生的問題 .學生數量持續下降。 .課程與教科書仍沒有脫離傳統的取向,學科之間仍維持明確的分野 .學校經營能力與教師水準無法滿足課程改革需求 。 2. 高等教育產生的問題 教育品質低落為當前越南高等教育所面臨到最大的問題,如:教學與學習方法過時、資源有限且使用沒有效率。另外,當前最重要的議題在於無法滿足工業化、現代化及國際經濟整合的需求,導致大學、研究單位和現實社會之間的連結不足。而未來因為越南高等教育大眾化,可能導致量與質不均衡、整併及增設高校問題及非公立高等教育機構的問題;在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推行上,可能面臨到人才流失、國內高等教育市場面臨國際競爭壓力、經費不足導致國際交流合作困難等問題
《2001~2010年教育發展戰略計劃》問題與不足之處《2001~2010年教育發展戰略計劃》問題與不足之處 3. 職業教育產生的問題 《2001-2010年教育發展戰略》提出30%的初中畢業生可以進入職業培訓學校,卻只有5%左右實際進入職業培訓學校就讀。整體職業教育的缺點在於「分佈不均」與「品質不良」。 4. 整體較育系統產生的問題 學校的基礎設施、教學設備、校舍和教室短缺、簡陋、缺乏有水準的教師、教育質量不高、教科書不足、課程內容不合時宜、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
《2009-2020年教育發展策略》 形成背景 • 國際背景 1. 發展國際合作,吸收各國集團在越南的投資,提高受培訓的勞動聘用量,為教育提供發展機會 2. 國際融合一方面提供發展機會,一方面卻顯現出許多危機,特別是外來文化負面的影響會對民族文化特色造成妨害。 3. 部份國家的低品質教育出口是越南教育可能要面臨的危機
《2009-2020年教育發展策略》 形成背景 • 國內背景 1. 越南人口有62.7%屬於勞動人口但其知識與職業技能的水準都低於鄰近國家,缺少各領域的高品質勞動力,受過培訓的勞動力結構不合理。對勞動人口的量、質與合理結構的發展需求為教育造成龐大壓力。 2. 越南國內的貧富差距以及各地區的發展差距越來越明顯,這有可能造成民眾接受教育權利上的不公平
《2009-2020年教育發展策略》教育發展理念 1. 教育要培訓出有知識、道德、求是本領、有批判思維、會創新、生活適應能力強並有能力解決專業問題的人才。 2.發展屬民、由民、為民的教育系統是首要政策。教育要更關注各社會階層的學習,特別是少數民族子弟、經濟貧困地區、身殘學生、弱勢學生。 3.教育要能滿足社會要求與個人的發展需求,讓學生在學習中求樂並達到社會學習的目標。 4.推動教育國際合作要維護、發揮民族文化特色 5.發展教育業務並加強教育系統的競爭要素是教育發展的動力。 6.在經費缺少的條件下,教育要達到品質保證
《2009-2020年教育發展策略》教育目標 1. 教育規模得到合理的發展,為國家工業化、現代化提供勞動資源並為民眾提供終身學習機會 2. 教育品質、成效提高,跟國際接軌。 3. 教育資源被充分吸收並有效地使用。
1. 教育規模得到合理的發展 (1)幼兒教育:對五歲幼兒實施一年制普及教育, 到2020年將有99%的五歲幼兒接受教育。 (2)普通教育:到2020年將有99%的學齡兒童進入小學與初中。特別注重少數民族學生就學比例。所有教育階段都實施融合教育,目標是到2020年有70%殘疾生能接受教育。全國100%省、市達成9年制適齡普通教育普及。80%越南青年接受高中教育或相等學歷。 (3)職業教育:2020年,受過培訓的勞動力比例將占勞動資源的60%。到2020年可以接受30%初中畢業生升學,有30%高中畢業生就讀職業學校。 (4)大學教育:提升大學生/萬民比例到2020年為450。擴展公立系統以外的高等教育規模,目標是到2020年,這類的大學生是全國總量的40%。 (5)進修推廣教育:2020年,15歲以上人口的識字量將達98%
2. 教育品質、成效提高 (1)幼兒教育:2020年將有90%的五歲幼兒達到發展標準,使幼兒體力不足比例減低到10%以下。 (2)普通教育:小學教育中,加強學生的閱讀、數學能力,至2020年,參加國家評量的合格生比例應為90%。所有小學生整天兩班在校學習,從小三接受英文新課程教學。 (3)職業教育:至2020,95%的畢業生被勞動使用者認為能夠滿足工作所需求的標準。 (4)大學教育:80%畢業生達國際外語標準三級。到2020年至少5%大學畢業生的水準相當於「東南亞國家聯盟」國家領先大學的優等畢業生能力。80%畢業生工作能力被勞動使用者認為可以滿足工作所要求的標準 (5)進修推廣教育:鞏固掃盲、9 年教育普及成果
3. 教育資源被充分吸收並有效地使用 • 保證2009-2012年階段的教育經費占國家投資總經費的20%,2015年比例為21%。優先投資於普及教育、貧困地區的教育以及弱勢學生 • 通過各種管道吸收經濟-社會組織、勞動使用單位、學員、家長的資源 • 教育經費對政府、學生、社會公開。從現在至2020年,教育單位的經費使用都被審查並公開審查結果
《2009-2020年教育發展策略》突 破 性 措 施 • 突破性措施1:改革教育管理 (1)統一教育的國家管理,職業教育歸於教育與培訓部,逐漸取消對高等院校的管理。 (2)制定完善的教育相關法規及政策;展開教育品質評鑑與保證系統,落實評鑑工作。 (3)高等院校教育品質與資源投資公開化,對教育品質、成效執行社會監督工作。 (4)對地方以及教育單位進行分級管理 (5)推動從中央到地方的教育行政改革。 (6)建立財政機制改革,保證人民的學習權利
《2009-2020年教育發展策略》突 破 性 措 施 ‧突破性措施2:建立教師以及教育管理隊伍 (1) 採用教師勞動合同來替代永久聘用制。 (2) 爲了2020年能有足夠的教師來實現全面性教育,全面改革師範教育培訓體系 (3)為教師舉辦多樣化的培訓課程。 (4) 「2008-2020 階段高等院校教師培訓計劃」根據三個方案來執行:國內培訓、國外留學以及同時結合這兩種方式。2009 開始試行由校長根據教師的工作成果來決定教師薪水。
《2009-2020年教育發展策略》其 他 措 施 措施3:國民教育重新結構化並擴展教育系統 (1) 擴展職業教育單位系統,目標到2020年接受30%初中生、30%高中畢業生就讀。 (2) 擴大進修推廣部,2020 年所有縣級有教育推廣部,大部份鄉有社區教育中心 措施4:改革教育課程與資料 (1) 2015年執行低年級綜合性,高年級分化型教學。 (2) 高等院校在2010年,職業教育在2020年向學分制度轉型。
《2009-2020年教育發展策略》其 他 措 施 措施5:改革教學、評量方法,評鑑教育單位 2012年起參加國際性學生成績評量活動。從2009年執行學生評鑒教師、教師評鑑學校管理隊伍 措施6: 社會化教育 措施7: 加強投資教育基礎設施 新建學校或擴大校院範圍。建設國內、國際範圍的高等院校電子圖書館 措施8: 教育與社會需求相結合 建設人力需求分析、預測中心, 為職業嚮導、課程建設、職業培訓計劃提供科學性數據。在巨型企業設立大學教育單位。
《2009-2020年教育發展策略》其 他 措 施 措施9:協助優先地區、優先對象 為山區學生、被優先學生、弱勢學生、優質學生提供獎助學金的機制,推動為農民融入勞動市場進行職業培訓。對於考試錄取方面為少數民族學生提供一定的優先 措施10: 提高教育單位與研究機構的研究效果 研究活動的所得占教育單位所得的重要比例,至2020年比例為20%。至2020 年, 在重點性大學系統會建設國家重點性的實驗室 措施11:建設先進的教育單位 目標至2020年至少有5所被列入東南亞國協地區50優質排行榜,1所被列入世界前200 排行榜,至2015 基本完成建設達國際標準的4所
《2009~2020年教育發展策略》 計劃草案的趨向 1.「培訓出全面性發展的越南人」、「以學生為中心」為教育目標 2. 提供弱勢教育學生就學幫助,促進教育機會均等 3. 提升教育管理以及建立教師與教育管理人員團隊專業 4. 倡導教育單位的績效管理與品質管理,吸收國外師資與人才 5. 教育系統走向開放與加強社會互動,迅速提高學生的外語能力 6. 教育培訓配合社會需求,完備的教育訓練學制與教學環境
《2009~2020年教育發展策略》 的問題 1. 高等教育還無法融入經濟發展事業與帶來高品質的勞動力 2. 偏重普通教育,輕職業培訓與高等教育培訓且僅停留在培訓層次 3. 缺少人力需求評估與配套機制、政策的完善措施 4. 計畫內容缺乏重點聚焦,目標與計畫缺乏結構性 5. 計畫目標和數據缺少實際性,非越南現今教育能力所能及 5. 計畫策略目標偏口號,執行沒有清楚的進程,缺乏確認優先目標 6. 計畫措施尚未提及遠距教育與學習的實際措施 7. 計畫措施忽略普通教育與高等教育傳統教學僵化與學生品德教育問題 8. 計畫編寫皆由官僚系統來制定,並缺乏成立專責的教育改革委員會 9.計畫缺乏相關措施的財政需求對應與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