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 老子 》 三章

《 老子 》 三章.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语文教研室. 一、老子简介. 道教称老子为太上老君。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又号老聃,春秋时楚国苦县 ( 今河南鹿邑曲仁里人),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著 《 道德经 》 五千言。后世道教将他尊奉为祖师。. 二、文本解析.

jiro
Download Presentation

《 老子 》 三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老子》三章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语文教研室

  2. 一、老子简介 • 道教称老子为太上老君。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又号老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曲仁里人),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著《道德经》五千言。后世道教将他尊奉为祖师。

  3. 二、文本解析 • 译文一: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美的时候,丑就出来了;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善的时候,恶就产生了。所以,有了“有”,才产生“无”,有了“无”,才产生“有”,“有”和“无”是互相对立而产生。有了困难,才懂得容易,感到容易,才知道困难。困难和容易是相互矛盾而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比较才能够体现;高和下,互相对照才有了分别;音和声,由于对立才显得和谐动听;前和后,彼此排列才有顺序。 •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自然法则来对待世事,警戒自己,他不是用空洞的语言来教训别人。这就像天地一样让万物按照自然发展而生长,他滋养了万物并且不横加干涉,抚育了万物而不自夸自傲,万物靠它生长但它并不据为己有。它为世间万物立下显著功勋却不自局其功。正因为他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绩就不会失去。

  4. 二、文本解析 • 译文二:运用道法的德政一旦形成了安定的习俗(法规)就容易持守,德政决策不应依靠兆卜之术,而适合用分析谋划的智慧方式。德政一旦脆弱、力微,就容易导致社会叛乱、瓦解。解决该问题的政治作为方式是不推动私有化,施政要在天下未乱之前。合抱的大树,生于微弱的小苗。九层的祭祀高台,起于一层层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一步积累。

  5. 二、文本解析 • 译文三:真实的言语无需文辞华丽,华丽的言辞多半不可取信;善良的人多以道修身不巧言,巧言者多半不厚道善良;明白大道的智者不一定博见多闻,博见多闻者不见得就是明道的智者。

  6. 三、老子思想及其影响 • 《道德经》的核心思想就是“道”。在中国文化史上,“道”的最初含义就是我们所走的路。《说文解字》说:“道,所行道也。”后来含义逐渐扩大,自然与人事所遵循的途径(即规律)皆称之为道,遂有天道、人道之说。至老子,始将“道”提升为一个最高的哲学范畴。老子之“道”,兼有宇宙的本原、万物存在的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修养的最高境界等多重含义。自从老子赋予“道”以如此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后,“道”就成了中国文化中的最重要的概念。

  7. 三、老子思想及其影响 • 道与德密不可分,二者是体与用的关系。道是德的根据,德是道在事物中的具体表现

  8. 三、老子思想及其影响 • 道的基本特性就是自然和无为。 • 道的运动方式就是“反”

  9. 四、课后思考 • 谈谈你对老子思想的认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