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likes | 593 Views
开放教育入学指南. 本课程 1 学分, 18 学时,第一学期开设。 本课程是为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生开设的必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接受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前,了解和熟悉电大开放教育新的学习环境,建立与开放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新的学习理念,了解并尽快适应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的方式,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本课程 4 学分,课内学时 72 ,开设一学期。
E N D
开放教育入学指南 • 本课程1学分,18学时,第一学期开设。 • 本课程是为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生开设的必修课。 •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接受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前,了解和熟悉电大开放教育新的学习环境,建立与开放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新的学习理念,了解并尽快适应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的方式,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是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开放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对中国的国体、政体及其主要政治制度的基本架构、运行机制等有个系统而科学的认识。 •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宪法制度、中国的执政党和参政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元首制度、中央和地方的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司法制度和军事制度等。
行政领导学 •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 领导学基础是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开放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领导学的基本理论,领导活动的基本规律,以及体现这些规律的原则、方法,并能够用于指导工作实践。 •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领导权力与制约、领导体制与改革、领导环境与文化、领导素质与群体结构、领导关系与角色、领导决策与科学、领导选才与用人、领导艺术与方法、领导效能与发展、现代领导与电子政务、领导思维方式等。
计算机应用基础 •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实验45学时,开设一学期。必修课。 • 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及应用,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安全常识等计算机基本知识;信息处理概述,计算机中数和字符的表示方式,汉字输入方法等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DOS操作系统基本使用方法;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使用方法;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和INTERNET入网方法。此外设有WPS文字处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WORD文字处理系统、EXCEL电子报表系统两部分选择教学内容,供各地电大根据本地实际选用。
公共政策概论 • 本课程4学分,72学时,开设一学期。必修课。 •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建立起关于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初步了解公共政策的主要理论规范和一般研究方法。 •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公共政策概说、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政策方案的制订、政策执行、政策监控、公共政策的定性分析方法、公共政策的定量分析方法、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公共政策的比较分析以及建立公共政策分析的新范式。
政府经济学 •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 政府经济学是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开放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政府管理经济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使学生学会用经济分析方法分析政府的公共事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市场结构、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性理论、寻租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等。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开设一学期。必修课。 •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及各种具体的制度与规则,培养学生运用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行政法的概念、特征和基本原则;行政主体;行政机关;公务员;行政授权和行政委托;行政行为;行政强制执行;行政行为;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合同;行政处罚;行政监督;行政责任;行政复议;行政赔偿;行政诉讼等。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必修课。 •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人力资源及其开发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沿革、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人力资本理论与人力资本的构成、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与预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流动、公共部门工作分析与职位分类管理、公共部门人力激励、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公共部门人力薪酬管理。
城市管理学 •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必修课。 • 城市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城市管理的原理、原则与方法。 • 本课程主要内容:市政体系、市政体制、城市法治、市政职能、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城市土地与住房、城市消费与生活服务、城市人口与民政管理、城市治安管理、城市环境管理等。
西方行政学说 •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必修课。 • 西方行政学说课程主要介绍西方公共行政学产生前和产生以来的行政思想,从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角度对公共行政学思想发展范式进行提炼,对公共行政学发展的学说进行梳理,对公共行政学发展的主题进行讨论,归纳公共行政学一百多年来的范式演变。通过学习本课程,将使学生掌握西方行政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系统了解各个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行政学说,更深一层地了解行政管理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并从行政理论的变革和历史作用中得到启示,加深对行政活动规律的认识,把握西方行政学的发展趋势,为我国政府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率提供有益的建议。
英语Ⅱ(1)(2) • 本课程总学时为54学时,每周3个学时,一学期完成。共3学分。必修课。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掌握2,200左右的常用词汇(包括英语I要求掌握的1,600词),以及相关的常用词组;能够掌握并正确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能够听懂日常生活中发音清楚、语速较慢的简短对话或陈述,并能用英语进行简短的日常交谈;能够阅读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简短英文文字材料,理解正确,并能够读懂通用的简短实用文字材料,如通知、介绍和广告等;能够写简短的应用文,如日记、信函、通知等。同时,本课程通过提供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增强学生对这些国家的了解,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绩效管理 •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省开选修课。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绩效管理的理论知识、绩效管理系统过程、绩效管理方法;同时针对本国企业在绩效管理中的弊端,了解国外企业在该领域的先进方法和理论;通过学习能分析和处理工作中的绩效管理问题。 •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概论;绩效管理的过程之(一)绩效计划;绩效管理的过程之(二)绩效管理与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之(三)绩效评价;绩效管理的过程之(四)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
现代企业管理方法 •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自设课。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正确、深刻地理解和全面、系统地掌握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现代企业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管理学理论基础;预测与决策;战略管理;计划;人力资源管理;生产与业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
电子政务 •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 电子政务作为行政管理本科的一门选修课,其内容主要涉及管理学、电子技术两方面内容,开设本课程,一方面为培养电子政务方面的人才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能增强学生在电子政务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 • 本课程主要内容有,电子政务理论模型,国内外电子政务的进展,电子政务与政府改革,电子政务建设规划与组织管理,电子政务数据开利用,电子政务的项目实施等内容。
行政伦理学 •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自设课。 •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行政伦理学概述(行政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行政伦理学关于效率、法治、权力、伦理、正义、公平、民主的基本观点;行政思想、态度和作风;行政良凡、良知与良能;行政责任、行政纪律、行政荣誉、行政人格、行政伦理规范、政府信任关系、行政道德评价和行政伦理监督等。
中外政治思想史 •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省开选修课。 • 中外政治思想史是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开放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外政治思想的历史,以及中外政治思想家对政治问题的理解。 •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与西方政治思想史两方面的内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内容包括:儒家的政治思想、道家的政治思想、墨家的政治思想、法家的政治思想、兵家的政治思想、宋明理学政治思想、近代政治思想。西方政治思想史内容包括:古希腊政治思想、古罗马政治思想、中世纪政治思想、近代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意大利政治思想。
政治学原理(补修) •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 政治学原理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尤其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理论和方法,从客观政治现实出发,对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把它们概括归纳、总结上升为理论形态。政治学原理是对于政治及其发生发展的内在机理的理论论述。 • 本课程主要解决的是政治现象“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是人们对于政治的理性认识和最高层次的思辨。同时,政治学原理是力图阐明一切政治现象的特点和规律的共相。本课程是人们认识、把握和分析政治现象的思想基础,是掌握政治学、行政管理学各方面知识的理论基础,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骨干基础课程。
公共行政学(补修) •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 行政管理学课程旨在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管理理论与管理能力的管理人才,教学内容既包括了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也介绍了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同时,紧密联系行政管理和行政改革的实践。 •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绪论、行政环境、政府职能、行政体制、公共组织、行政领导、人事行政、机关行政、行政决策、行政监督、法制行政、行政方法、公共财政、行政效率、行政改革等内容。
(一)专业思维训练 • “公共”思维 • “管理”思维 • “创新”思维
(二)基本理论的掌握 • 《公共政策概论》: 概念,特征,历史,主体,系统,决策程序,执行模型…… • 《政府经济学》: 市场失灵,公共物品,外部效应,公共选择,政府支出,政府收入,政府债务,政府预算
(三)课外阅读思考 • 参考书目: • 乔耀章著:《政府理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 陈振明主编:《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 刘熙瑞主编:《中国公共管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 • 张立荣著:《论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 张立荣著:《中外行政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6、唐兴霖编著:《公共行政学:历史与思想》,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6、唐兴霖编著:《公共行政学:历史与思想》,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 7、陈振明主编:《公共政策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 8、陈庆云主编:《公共政策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 9、[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 10、[美]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 11、[美]戴维·奥斯本等:《改革政府》,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
12、[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2、[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 13、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 14、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 15、[韩]吴锡泓等:《政策学的主要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 16、迈克尔·豪利特等:《公共政策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四)实践中的运用 • 浴盆模型,需要层次理论,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科学决策程序,管理层次与幅度的反比定律……
三门学位课程:《公共政策概论》, 《政府经济学》,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考试达到70分以上,其余课程及格以上; • 学位英语考试及格; • 毕业论文成绩良好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