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517 Views
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 孵化服务介绍. 目 录. 一、杨浦创业概况 二、孵化器之创新 三、孵化器之经营 四、孵化器之文化. 一、杨浦创业概况.
E N D
目 录 一、杨浦创业概况二、孵化器之创新三、孵化器之经营四、孵化器之文化
一、杨浦创业概况 1、中心简介 成立于1997年,是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是全国在高新区之外建设的第一家企业孵化器,是上海市在高校周边建立的第一家企业孵化器。目前园区本部规模11万平方米。杨浦创业中心是上海市A级孵化器,为培育自主创新企业和企业家,建立了以“创业导师+创业投资+专业孵化”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投融资、项目申报、市场拓展、人力资源与培训、专利与法务咨询、IT专业孵化、环保专业孵化,国际化等孵化服务。
一、杨浦创业概况 2、服务体系完整的创新服务链: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化的孵化体系:大学生创业孵化、IT专业孵化、环保专业孵化、云计算专业孵化、物联网专业孵化全国首个具有“投贷联动”功能的孵化器:小额贷款+创业投资
一、杨浦创业概况 3、服务特色(1)整合性---通过与高等院校、政府部门、社会机构等紧密合作,将尽可能的外部创新创业服务资源整合到创业中心的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生存、发展提供有力保障。(2)专业性---在孵化企业的行业上聚焦IT、环保、云计算、物联网产业,突出专业化,服务更加深入。孵化服务平台的建设以专业化水准要求,突出“专”而“精”,如知识产权、法律、科技金融等。(3)紧密性---贴近企业需求,采用“联络员+辅导员+创业导师”的辅导形式,采集、整理、分析企业需求,开发、深化孵化服务,企业服务满意率保持在98%以上。
一、杨浦创业概况 3、服务特色(4)系统性---建立全国首批创业苗圃,是全国创业苗圃试点单位;建立全国第一家由孵化器建设的加速器。基本完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新服务链建设,形成完整的孵化服务系统。(5)突破性---突破传统的孵化器服务模式,建立了全国第一家由孵化器发起的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了全国首个由孵化器建立的创业投资基金,成为全国首个具有“投-贷”功能于一体的孵化器。
二、孵化器之创新 1、第一阶段(1997年-2000年): ---初建,硅谷模式的模仿者1997年,时任上海市委副书记的陈至立同志指出,上海要汲取美国硅谷在斯坦福大学周围发展高新技术的成功经验,依托高校的综合优势,尽快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1997年8月,上海杨浦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揭牌,成为全国在高新区之外建设的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上海市在高校周边建立的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经过三年的努力,2000年10月上海杨浦高新技术创业服务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二、孵化器之创新 2、第二阶段(2001年-2004年): ---改革,两权分离让“硬件”说话2001年5月,孵化基地进行了第一次体制机制改革即孵化基地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运作模式的探索。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联合上海复旦科技园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五角场高新技术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出资4500万元成立上海高科技企业杨浦孵化基地有限公司,闯出了一条有别于传统的企业孵化器建设模式的新路。创造了优良的硬件条件和创业环境,更多的中小科技企业进入孵化器。
二、孵化器之创新 3、第三阶段(2005年-2008年): ---创新,合二为一以“服务”立足经过第一次体制机制改革,杨浦孵化基地公司发展成为全市基地规模和资产规模最大的创业中心。2005年,进行第二次体制机制创新,杨浦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杨浦高科技企业孵化基地有限公司进行了改制重组成立了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有限公司。这次的体制机制改革有效的整合了创业服务中心和基地公司的“软”、“硬”资源,放大了政策扶植和市场化运作杠杆的有效实践,有效的提升了国家级创业中心品牌影响力。
二、孵化器之创新 4、第四阶段(2008年末-至今): ---集团化,以“创业投资”为龙头 2008年下半年开始了全面实施集团化战略,以资本为纽带,集合区域内的孵化资源,形成孵化器集群,打造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孵化服务链,旨在搭建以“创业投资”为龙头的创新服务体系。先后投资了复旦科技园创业中心、环保科技园、财大科技园、同济大学孵化器、中图创业产业园、电力科技园、临港海洋科技园、新华文化科技园等多家科技园和孵化器;成立小额贷款公司、投资公司、商务公司、物业公司等专业化公司。在行业跨度、区域布局、专业服务领域等初步形成集团化架构。
三、孵化器之经营 1、资产经营 ---科技地产孵化器,首先要有一个“器”,器就是物理空间,筑巢才能引凤。杨浦创业中心在原有的6000平方米老厂房基础上,通过外部资源的整合、银行借贷等形式,2001年,建筑面积3万多平米的一号孵化大楼建成。很快,大批的优质企业逐渐进驻创业中心。2004年底,二号孵化大楼落成,2010年三号楼创业大厦落成。至此,杨浦创业中心园区孵化面积达11万平方米,已成为上海市资产规模最大的孵化器。
三、孵化器之经营 2、服务经营 ---科技地产+孵化服务孵化服务一直都是孵化器的立身之本,杨浦创业中心始终将孵化服务能力的提升作为一项核心本领来修炼。通过持续的努力,终于建立了拥有投融资、项目申报、市场拓展、人力资源、培训、专利、IT专业孵化、云计算专业孵化、物联网专业孵化、环保专业孵化、国际化等一系列专业化服务平台和以“创业导师+创业投资+专业孵化”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服务体系。到2008年,杨浦创业中心的服务收益首次超过科技地产收益。标志着杨浦创业中心的孵化器经营跨入了第二层次。
三、孵化器之经营 3、资本经营 ---科技地产+孵化服务+资本经营资本经营既是孵化器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科技企业发展的必然需求。孵化器为了取得的更大的发展,利用自身在专业孵化上积累的资源,对企业的把握能力逐渐增强,通过“持股孵化”等方式借助资本体现孵化价值分享企业的成长收益。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整合金融资源,搭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既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同时增强孵化自身的跨越式发展问题,实现孵化器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四、孵化器之文化 1、“火文化”之缘与愿杨浦科技创业中心的诞生、发展和崇尚之精神与“火”有着不解之缘。源自于党中央、国务院的“火炬计划”,由陈至立亲手点燃。 “火炬”代表着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面旗帜,而“火”映衬着我们的功能和愿景。火,象征着光明、温暖、激情;火,演绎着我们的理念。倡导“学习、勤奋、激情、创新、奉献、共享”的企业精神。火,是人类从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跨入文明的标志,它的点燃、传递、引领的精神为我们所推崇。为此,我们构建了孵化器独有的“火文化”
四、孵化器之文化 2、“火文化”之核心价值 ---给予---给予展示一种激情、一种境界,那就是创新服务、扶持企业、奉献社会,坚持公益性。 ---给予映照一种精神、一种理念,那就是“以温磬服务,解企业燃眉之急;以专业服务,做企业咨询顾问”。 ---给予体现一种功能,一种氛围,那就是以持续创新,强化创业服务功能,实现企业快速发展。
四、孵化器之文化 2、“火文化”之精神灵魂——创新 “火文化”的创新性,应通过点燃创业激情、培育创新思维、为培育科技企业和企业家提供氧气、燃料、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动力。---勇于突破。杨浦创业中心一直在突破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经过持续改革创新和强化孵化服务能力。 ---挑战自我。火在熊熊的燃烧中,热力四射,带来光明。而持续燃烧的能量来自燃烧自我、挑战自我。 ---持续创新。通过头脑风暴、论坛、沙龙、园区波士堂,在脑力激荡和碰撞中产生创新的火花,培育意识创新。
四、孵化器之文化 3、“火文化”之践行主体——团队一流的组织靠一流的团队来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是由全体员工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员工是公司宝贵的财富。尊重员工,与员工共同成长,为员工创造发挥才能的环境是组织的天职和追求,“火文化”营造协作竞争环境,培育专业敬业团队。 ---营造富有竞争性、协同性的职业生态环境 ---建设拥有高素质、战斗力的创业服务团队 ---树立具有大目标、新思维的人生价值观念
四、孵化器之文化 3、“火文化”之显著特点 ---传递:是一种爱的传递、给予和奉献。帮助企业、创业者整合资源,排忧解难,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打破旧机制、旧观念的羁绊,确立新理念、创造新价值、传递新观念,推动自主创新。践行着一个社会企业公民和“创新载体”的历史使命、责任。 ---引领:是一种传道、授业、解惑,引领着创业幼苗沐浴党和政府的阳光,承载时代重任,担当社会使命,努力发展自己朝着参天大树的目标茁壮成长。 ---追求:是一种励志人生,演绎精彩。“纵使风中摇曳,但始终不泯灭向上的追求!”。我们跟企业、创业者一起不断学习、不断超越、不断追求。
四、孵化器之文化 4、“火文化”之融会贯通---“火文化”是杨浦创业中心的核心文化。杨浦创业中心在“火文化”导引下,持续创新、不断追求、积极奉献,团队成长、事业进步。---“火文化”是园区之创新创业文化。鼓励企业和企业家积极向上、创新创业,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着“火文化”的核心价值---“给予” ,实现着自身价值和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