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课堂教学从经验到高效的 三个转换 武平二中 练至高 201 4 . 7.1

课堂教学从经验到高效的 三个转换 武平二中 练至高 201 4 . 7.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一、课堂教学 从关注 “ 教师该教什么 ” 转换成关注 “ 学生该学会什么 ” 问题一:教→学 问题二:如何转换?. 示例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转换策略1 教→学 学习目标: “ 教师该教什么 ” →学生该学会什么 , 学生能学会什么 描述教学目标:行为主体从教师向学生转换 学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转换策略 2 把课程目标学生行为能表达的、有层次的课堂目标 “学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jin-flowers
Download Presentation

课堂教学从经验到高效的 三个转换 武平二中 练至高 201 4 . 7.1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课堂教学从经验到高效的三个转换武平二中 练至高2014.7.1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一、课堂教学 从关注“教师该教什么”转换成关注“学生该学会什么” 问题一:教→学 问题二:如何转换?

  3. 示例 •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 转换策略1 教→学 学习目标: “教师该教什么” • →学生该学会什么 ,学生能学会什么 • 描述教学目标:行为主体从教师向学生转换 • 学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4. 转换策略2 把课程目标学生行为能表达的、有层次的课堂目标 • “学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 问题1:“学会”“理解”和“掌握”都是内隐性行为动词,只有通过学生的外显行为才能知道,才能测得出来,才能评价学生是否理解到了、体会到了。也即在课堂上你是如何知道学生已“学会”?

  5. 例1 某篇写人物的记叙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2.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 →1.能说出课文里的×××是个怎样的人,自己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2.能找出并说明课文表达上的特色,和同学交流这样写的好处。

  6. 例2“掌握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的特征” → 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的特征 • 例3理解函数单调性概念。 1.能给出增函数、减函数的具体例证和图象特征; 2.能用函数单调性定义判断一个函数的单调性 问题2:“学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如何才能“学会”? QQ实录

  7. A练至高 20:17:49问几个问题: 你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为了实现这目标你打算如何教? • 云淡20:21:20 我 1.放录像,2.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什么,3.讲解公式 4.做题 • A练至高 20:26:09你如何知道学生“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 云淡20:28:01 看他们的做题情况呀 • A练至高 20:30:12 如果多数同学没做好你的题咋办?是不是你把题讲解一遍后课后再做题? • 云淡20:33:14 是的,有不对的地方吗?

  8. A练至高20:35:15 那你有没有考虑你做题之前讲课的效率呢? • 云淡20:38:22 哦,我们许多有经验的老师都是这样教的,难道有什么错吗? • A练至高 20:41:21 我是建议把这个“使学生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变成几个过程目标,像梯子一样,逐级上升,最后达到你的目标? • 云淡20:46:02 哦,这个我没做过,该如何做呢?

  9. A练至高 20:49:01 如何做?嗯,学生题不会做是什么问题? • 云淡20:52:02 这个?不知道.. • A练至高 20:53:11 要不,明天你来个调查,逐个学生问原因。我们明天交流? • 云淡20:54:02 好的,88!

  10. A练至高 20:31:11 学生题不会做是什么原因? • 云淡20:34:02调查显示主要原因是1.学生公式没记住2.记住了公式但不懂含义 3.不懂用公式来解决问题 A练至高 20:35:12 很好!现在你回答:学生要会做你的题,学生先要学会什么? 云淡20:36:14嗯,要记住公式,要懂公式含义,要会用公式来解题。

  11. A练至高 20:37:23 非常好!已很有层次了,你就按上述问题设几个目标! • 云淡20:44:15 1.使学生记下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2.使学生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含义 3.学生会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 A练至高 20:45:21 非常好!但你咋样知道学生记住了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并理解了它的含义? • 云淡20:48:35提问时能说出并解释含义啊. • A练至高 20:51:16 那么目标能否表述为1.学生能说出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2. 学生能说明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含义 。这样你就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提问、到黑板上演示等方式来检验你的教学效果了.

  12. 云淡20:52:12 哦,我明白了,这样教学就一步步了。 • A练至高 20:54:23 是的,如果你发现学生没记住公式、没理解公式含义,你就该放下脚步,通过教学促进学生先达到这个初级目标,再来“做题”。也就是说,我们的课堂是“生成”的,是“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成”的。依据学情调节教学进程是课堂教学高效的前提。

  13. 云淡20:55:22 哦,现在我理解什么是课堂的“生成”了。谢谢校长。 • A练至高 20:58:43 • “学生能说出” 后就能解题吗? • 云淡21:03:22 这是前提 • A练至高 21:34:15 • 我知道了,也就是说“学生能说出公式含义”,但不一定能用公式解题,是吧? • 云淡21:10:33 是 • A练至高 21:15:43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14. 云淡21:28:53 学生不会做题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对公式真正含义理解不深。S=v0t+at2/2; • A练至高 21:40:43 :那如何办? • 云淡21:43:45 我也不懂。 • A练至高 21:40:43 :明天这个问题找几个物理老师讨论讨论并找课标看看?明天我们讨论。 • 云淡21:43:45 好的。

  15. 云淡20:22:45:要解决“学生能说出公式含义还不能做题”的问题,我们参照了课标建议,我们几个老师认为学生要能懂公式的推导,要多做几个简单的题加深理解。云淡20:22:45:要解决“学生能说出公式含义还不能做题”的问题,我们参照了课标建议,我们几个老师认为学生要能懂公式的推导,要多做几个简单的题加深理解。 • A练至高 20:32:43 :那么我们的教学目标按层次能否表述为1.学生能说出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2. 学生能说明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字母)的含义 。3.学生能通过数学知识和图像推导S=v0t+at2/2,并交流对推导公式的感受。4.学生会解简单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 云淡20:33:24 这样是更加明确,更加详细,教学步骤会更加明晰,梯度性很强。 • A练至高 20:35:46:按四个梯度目标给不同学生,各时间段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进度。

  16. 二、课堂教学 • 从关注“教师教得如何”转换成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 •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 1.放录像,2.教师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什么,3.教师讲解公式 4.学生做题 • 问题2? • 没有教学过程的评价!“评价”是课堂教学进展的证据,应该边教学边评价!

  17. 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判断一节课效果的主要依据不是老师“教了什么” ,应该是 “学生是否学会” 。 • 教学目标必须是可观察的。应该清晰地描述学生完成学习后能够做什么 也即:通过目标教师能观察学生学会了什么 教学目标应该可评估。通过合适的教学活动能够实现。 也即:通过目标教师能评价学生学会了什么

  18. 高考不考老师教了什么,教师如何教的,而是考“学生是否学会” 。课堂应该针对每个目标项目设置评价项目,评价的设计要先于教学过程的设计。以评价的项目指引整个教学过程。 • 转换策略: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过程设计(反向设计)

  19. 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过程设计(反向设计) • “使学生知道本单元单词和词组” × • 1.通过课前预习后, 对于考纲要求掌握的diet balance fry oughtstrengthhostessroast7个单词学生能根据句子意思写出句中所缺单词。

  20. 1. —You don't seem to enjoy your meal very much. • —Not really, I am just on a d________. • 2.To make members of a team perform better, the trainer first of all has to know their w______ and weaknesses. • 3. Air h______________ all smile when they serve the passengers.(女服务员) • 4. Mushrooms are best when _____ in olive oil. (油煎) • 5. The athlete tried his best to keep his b________in his new shoes while skating. • 6. I think I o________to cut in on what they are doing.(应该) • 7. The meat is r____ just enough.(烤)

  21. 扎扎实实落实考纲,把考纲(课标)每一要点落实到每一节课,以学生是否学会为标准,堂堂过关,单元过关…扎扎实实落实考纲,把考纲(课标)每一要点落实到每一节课,以学生是否学会为标准,堂堂过关,单元过关… • “学生学会什么”既是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归宿;既是教学过程的方向,又是有效教学的证据。

  22. 对于考察课堂效益,立足点不是我们老师“讲了什么”、“讲得如何”立足点应该在学生, “讲得如何”的标准是 “学生是否学会” ,也即应该把“学生学会了什么”当成考察一堂课是否有效的主要依据。高考、评课… • 当我们的课堂的实现了从关注“教师教得如何”到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的转换,我们能用实实在在的证据(也即“学生学会了什么”)来证明自己课堂是否有效时,我们已向“高效”课堂的进发了。

  23. 通过上述对话反思我们教师的教学模式是什么?通过上述对话反思我们教师的教学模式是什么? • 记住S=v0t+at2/2→理解含义→高考试题 • “知识—理解—技能(练习)” • 问题3:高考 ?教学?课堂? • 能力是老师教会的吗? • 三、课堂教学 • 从关注“学生是否学会”转换成关注“学生是否会学”

  24. 课堂教学观的转换“知识导向”转换成“能力导向”课堂教学观的转换“知识导向”转换成“能力导向” • 策略1: • 先学后教(教学关系) ——能力是自己学来的 “引导学生完整地、全面地、独立地阅读教材”是课堂教学最具本质意义、最具基础性价值的教学环节”。

  25. 策略2.目标导向,精简教学 • “一堂课之后,教师不知道自己教了什么,学生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说这样的语文课会有成效,说这样的语文课会变成学生的营养,说这样的语文课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显然是自欺欺人。”(王荣生) • 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当堂达标,完成教学任务,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展自己的能力与特长。

  26. 江苏省苏州中学黄厚江: 课堂教学的六个“减法”:一是减去不必要的教学环节;二是减去不必要的拓展和链接;三是减去多余的手段和形式;四是减去赘余的教学内容;五是减去价值不大的知识呈现;六是减去不集中、不该有的目标。

  27. 湖南省永州市第九中学严丽荣: “学会洗课”:就像洗菜去除泥沙、淘米去除杂质一样,教师要减少课堂的“冗余”,还学生一个简约、朴实和高效的课堂。 “目标导向,简约教学”目的就是 让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培养能力! • (余文森)

  28. 策略3.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教学 • 把一个个目标转化成一个个问题,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发展能力 •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 →1.学生能说出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2. 学生能说明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字母)的含义 。3.学生能通过数学知识和图像推导S=v0t+at2/2,并交流对推导公式的感受。4.学生会解简单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 →把上述目标变成问题要学生解决

  29. 学比教更重要、学会比教会更重要、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学比不学要好,勤学比被学、逼学要好,乐学比勤学更要好。能力课堂能够使学生有苦尽甘来之感,能够感受到求知探讨有收获的乐趣和幸福。学比教更重要、学会比教会更重要、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学比不学要好,勤学比被学、逼学要好,乐学比勤学更要好。能力课堂能够使学生有苦尽甘来之感,能够感受到求知探讨有收获的乐趣和幸福。 高考主要是考能力,高分学生完全取决于能力(含心理能力)。教师要“目标导向,精简教学”留出更多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能力; 学生通过“预学”扎扎实实掌握基本知识,通过以“解决问题” 培养自己能力。 • 当我们的课堂实现了从“学生是否学会”到“学生是否会学”的转换时,我们已走在“高效”课堂的大道上了。

  30. 课堂教学实现三个转换 • 从关注“教师该教什么”转换成关注 • “学生该学会什么” • 从关注“教师教得如何”转换成关注 • “学生学会了什么” • 从关注“学生是否学会”转换成关注 • “学生是否会学” • 当我们的课堂教学实现“三个转向”之时,就是课堂实现高效之日!

  31. Thank you!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