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k likes | 1.56k Views
项目三 存货业务岗位核算. 本项目要点 存货的概念与分类 存货的计价 原材料的核算 其他存货的核算 存货盘盈、盘亏的核算 本项目难点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法的核算. 任务 1 存货的确认和计量. 一、 存货定义 存货 是指企业在 日常活动 中 持有以备出售 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 包括 各类 材料 、 商品 、 在产品 、 半成品 、 产成品 以及 包装物 、 低值易耗品 、 委托代销商品 等。.
E N D
项目三 存货业务岗位核算 • 本项目要点 • 存货的概念与分类 • 存货的计价 • 原材料的核算 • 其他存货的核算 • 存货盘盈、盘亏的核算 • 本项目难点 •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法的核算
任务1 存货的确认和计量 一、 存货定义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 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以及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代销商品等。
存货区别于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的最基本的特征是,企业持有存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出售,不论是可供直接出售,如企业的产成品、商品等;还是需经过进一步加工后才能出售,如原材料等。存货区别于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的最基本的特征是,企业持有存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出售,不论是可供直接出售,如企业的产成品、商品等;还是需经过进一步加工后才能出售,如原材料等。
二、 存货的确认条件 存货必须在符合定义的前提下,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才能予以确认。 1. 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 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 95%<基本确定<100% • 50%<很可能 ≤95% • 5% < 可能 ≤50% • 0 <极小可能 ≤ 5%
三、存货内容 企业的存货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原材料 (用原材料科目核算) (2)在产品 (用生产成本科目核算) (3)半成品 (可以用半成品科目) (4)产成品 (用库存商品科目核算) (5)商品 (用库存商品科目核算) (6)包装物 (7)低值易耗品 (8)委托代销商品(用委托代销商品科目核算) (用周转材料科目核算)
四、 存货的初始计量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银行存款等 1.存货初始计量 存货取得时应按成本计量: 存货成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其他成本 2.存货成本的分类 (1)存货的采购成本[原材料的入账价值] 存货的采购成本=买价+应计税金+相关费用 说明:买价是指企业购入材料或商品的发票账单上列是的价款,不包括可以抵扣的进项税。
应计税金:进口关税、消费税、资源税、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应计税金:进口关税、消费税、资源税、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 相关费用:运输费用、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 整个运输过程中,受到本身性质、自然条件所发生的、不可避免的零星、撒落、溢渗、漏失 借:原材料 贷:银行存款等
关于运输途中合理损耗应计入成本的举例说明 某企业购入材料,发票上注明的售价每吨为600元,增值税税额为204000元,另发生运输费用5000元(取得运输专用发票),装卸费用8000元,途中保险费用4000元。原材料运抵企业后,验收入库原材料为1990吨,运输途中发生合理损耗10吨。该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 )元。 A.1217000B.1421000C.1216650D.1212000
原材料的采购成本= 2000×600+5000×93%+8000+4000=1216650元 合理损耗10吨应计入采购成 本 支付的运输费用按93%计入成本,7%计入进项税(前提是有运费发票)
采购成本是原材料入账金额 会计处理为: 借:原材料 12166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204000+5000×7%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1216650+ 204000+5000×7% 2000×600+5000×93%+8000+4000=1216650 运输费用7%计入进项税
值得注意的是,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也应计入采购成本值得注意的是,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也应计入采购成本
(2)存货的加工成本 ☆直接人工(直接费用) ☆制造费用(间接费用) (3)存货的其他成本 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所发生的、可直接确定的设计费用应计入存货的成本 [上述其他成本在助理会计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常考]
3. 存货成本的构成及其实务应用 • (1)购入的存货 • (2)自制的存货 • (3)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
但是,下列费用不应计入存货成本,而应在其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但是,下列费用不应计入存货成本,而应在其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不应计入存货成本。(损失:营业外支出) (2)仓储费用,指企业在存货采购入库后发生的储存费用,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掌握例外:书上酒的例子(常考) (3)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不得计入存货成本。
任务1.2 发出存货的计量 一、概述 • 发出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 发出存货:也叫领用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时领用原材料等。 实际成本:是指企业实际购入存货的成本 。 2. 在实际成本法下,可以采用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1)先进先出法 (2)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3)移动加权平均 (4)个别计价法
以下是购入白菜的例子 1月1日买白菜6斤 (0.6元) ? 入库 1月2日买白菜7斤(0.65元) 领用白菜5斤 你知道白菜多少钱一斤吗 冰箱 入库 1月3日买白菜4斤(0.55元) 入库
前提:假定先购入发发出 1、先进先出法: 领用的白菜5斤,每斤0.6元 2、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6×0.6+7×0.65+4×0.55)/(6+7+4) =0.59元 3、个别计价法(一一对应) 做法就是把白菜分开放: 领用5斤,那么每斤0.65元 6斤*0.6 7斤*0.65 4斤*0.55
二、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引入存货总成本的公式: 期初存货成本+本期采购成本=本期销售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一)先进先出法 1.含义:是指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动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方法。 [先购进先发出]
2.举例说明 某企业2006年4月A材料收入、发出、结存资料如表所示 A材料收入、发出、结存资料 要求:利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
4 1 500 10 5000 期初 10 2100 200 10.5 700 7100 8 购入 10.5 500 10 15 100 领用 1050 100 10.5 10.5 100 10.5 20 购入 500 9.8 4900 5950 500 9.8 1050 100 27 领用 10.5 3920 400 9.8 100 980 9.8
4 29 1960 200 1960 200 领用 9.8 9.8 30 1960 200 7000 1000 10040 700 合计 9.8 结果 期初存货成本+本期采购成本=本期销售(耗用)成本+期末存货成本5000+7000=10040+1960=12000
3.先进先出法的优缺点 ⑴优点:可以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 ⑵缺点: ①繁琐 ②工作量较大 4.特点:
在物价持续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价值(先进先出法:发购进的成本低,先发出)在物价持续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价值(先进先出法:发购进的成本低,先发出) 期初存货成本+本期采购成本=总成本(不变) =本期销售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高估利润 高估期末存货
(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1.其计算公式如下: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金额+本期入库金额)(期初结存数量+本期入库数量) =全部金额/全部数量 [以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存货发出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
★期末结存成本=期末结存数量加权平均单价★期末结存成本=期末结存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发出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注:期初存货成本+本期采购成本=总成本 =本期销售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2.举例说明 • 某企业2006年4月A材料收入、发出、结存资料如表所示 A材料收入、发出、结存资料 要求:利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
1.加权平均单价 =全部金额/全部数量 =(500×10+200×10.5+500×9.8)(500+200+500) =10元 • 发出存货成本 =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1000 ×10=10000元 3.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200 ×10=2000元
目的:练习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目的:练习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 资料:某企业2007年10月M材料明细资料如表4.6所示。 表4.6 M材料明细分类账 课堂练习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单价法 加权平均单价= (4000+6900+11000+5000) (200+300+500+200) =22元 发出材料成本=(100+200+600)×22=19800元 结存材料金额=300×22=6600元
3.特点 ⑴发货:平时只登记发出数量,不登记金额 ⑵结存:期末只登记数量,不登记金额 4.优缺点 ⑴优点:手续简单、便于操作 ⑵缺点: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与控制
(三)移动加权平均法(每次进货,都要计算)(三)移动加权平均法(每次进货,都要计算) 1.计算公式
2.举例说明 • 某企业2006年4月A材料收入、发出、结存资料如表所示 A材料收入、发出、结存资料 要求:利用移动加权平均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
每次进货都要计算加权平均单价 ☆第一次进货: 存货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5000+2100) (500+200) ☆第一次发货: 发出存货成本=600×10.14=6084元 [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剩余存货成本=7100-6084=1016元 =10.14
☆第二次进货: 存货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1016+4900) (100+500) ☆第二次发货: 发出存货成本=200×9.86=1972元 [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9.86
☆第三次领用存货成本= 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200 ×9.86=1972元 ☆期末存货成本=200 ×9.86=1972元
目的:练习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目的:练习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 资料:某企业2007年10月M材料明细资料如表4.6所示。 表4.6 M材料明细分类账 课堂练习
①期初材料移动加权平均单价=4000/200=20元 10月8日发出材料成本=100×20=2000元 10月8日结存材料成本=4000-2000=2000元 ②10月12日购入材料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2000+6900)/(100+300)=22.25元 10月12日结存材料 = 2000+6900=8900元 ③10月16日发出材料成本=200×22.25=4450元 10月16日结存材料成本= 8900-4450=4450元
④ 10月22日购入材料移动加权平均单价=(4450+11000)/(200+500)=22.07元 10月22日结存材料 = 4450+11000=15450元 ⑤10月26日购入材料移动加权平均单价=(15450+5000)/(700+200)=22.72元 10月26日结存材料 = 15450+5000 =20450元 ⑥10月29日发出材料成本=600×22.72=13632元 月末结存材料金额=300×22.72=6818元 =20450-13632元=6818元
3.特点:每次进货时都要计算加权平均单价 4.优点:可以随时反映发出存货的成本和结存金额 缺点:每收到一次存货就得重新计算一次单价,工作量繁重。
任务2 原材料的核算 一、原材料的核算内容 • 原材料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主要材料和外购半成品,以及不构成产品实体但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 1. 原料及主要材料 2. 辅助材料 3. 外购半成品 4. 修理用备件 5. 包装材料 6. 燃料
任务2.1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核算 1.含义: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时,材料的收发及结存,无论总分类核算还是明细分类核算,均按照实际成本计价。 2.实际成本法下应设置的账户 ⑴原材料 ⑵在途物资:在实际成本法下尚未验收入库的各种材料物资用本科目 注:在计划成本法下用“材料采购”科目核算尚未验收入库的各种材料物资。
⑶应付账款—核算购买材料等尚未支付的款项 ⑷预付账款 注: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是会计上的一对“双胞胎” 资产负债表上的应付账款(负债类)项目=应付账款贷方明细+预付账款的贷方明细 资产负债表上的预付账款(资产类)项目=预付账款借方明细+应付账款的借方明细
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也是会计上的一对“双胞胎”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也是会计上的一对“双胞胎” 资产负债表上的应收账款(资产类)项目=应收账款借方明细+预收账款的借方明细 资产负债表上的预收账款(负债类)项目=预收账款贷方明细+应收账款的贷方明细
3.原材料的业务 (1)原材料的购进 (2)原材料的加工领用(发出) (3)原材料的销售
(1)原材料购进 ①货款已付,材料已入库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注:原材料的入账金额为“买价+应计税金+相关费用” 这里的应计税金不包括可以抵扣的进项税(要有增值税专用发票才能抵扣)。
举例说明 1.甲公司购入一批A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货款为600000元,增值税额为102000元,另对方代垫包装费2000元,全部款项已用转账支票支付,材料已入库。 原材料入账金额=600000+2000=602000元 借:原材料 602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02000 贷:银行存款 704000
课堂案例一 某企业购入材料,发票上注明的售价每斤为600元,增值税税额为204000元,另发生装卸费用8000元,途中保险费用4000元。原材料运抵企业后,验收入库原材料为1990斤,运输途中发生正常洒落10斤,款项已用转账支票付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