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419 Views
美苏争锋. 【2014 浙江学业水平考试说明 】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形成过程). :阅读教材. :阅读教材. 154. 154. 页第一、二段,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页第一、二段,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1. 1. )二战后新的国际关系体制是什么?. )二战后新的国际关系体制是什么?. 2. 2. )这个国际关系体制以哪些国家为主导,为什么?. )这个国际关系体制以哪些国家为主导,为什么?. 3. 3. )这些国家的关系如何,为什么会这样?. )这些国家的关系如何,为什么会这样?. :阅读教材 154 页第一、二段,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E N D
美苏争锋 【2014浙江学业水平考试说明】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形成过程) :阅读教材 :阅读教材 154 154 页第一、二段,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页第一、二段,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1 1 )二战后新的国际关系体制是什么? )二战后新的国际关系体制是什么? 2 2 )这个国际关系体制以哪些国家为主导,为什么? )这个国际关系体制以哪些国家为主导,为什么? 3 3 )这些国家的关系如何,为什么会这样? )这些国家的关系如何,为什么会这样?
:阅读教材154页第一、二段,回答下面三个问题::阅读教材154页第一、二段,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 1)二战后新的国际关系体制称为什么? • 2)这个国际关系体制以哪两个国家为主导,为什么? • 3)这两个国家的关系如何,为什么会这样?
两极格局的形成 1、形成背景 (1)雅尔塔体制的建立 (2)美苏两国实力相当,奠定两极格局基础 (二战改变各国力量,西欧衰弱,欧洲中心传统格局瓦解) (3)美苏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冲突,战时同盟破裂,最终形成两极格局 二战后,按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实质:美、苏两分天下。 根本原因 观看多媒体影片结合教材 154 — 155 页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1) 在这一过程中,美苏争锋主要采取了什么方式? (冷战) 2) 你能给 “ 冷战 ” 下个定义吗?为什么美苏的对抗采取冷战的方式?
阅读教材154—155页回答下面二个问题: • 1)在这一过程中,美苏争锋主要采取了什么方式? • 2)为什么美苏的对抗采取冷战的方式?
2、形成过程 划 计 成 立 尔 经 歇 互 马 会 美 苏 约 成 立 华 北 约 成 立 • 丘吉尔:“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 杜鲁门:“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经济 重要部分 政治 杜鲁门主义 (全面开始) 共产党和 工人党情报局 工具 军事 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2009.13 “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13日凌晨上演。……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对代背景是 A.十月革命 B.二战爆发 C.美苏冷战 D.苏联解体 2009补16 在20世纪,美苏“冷战”持续了40多年,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苏联的成立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APEC会议的召开
2010.14 冷战是指二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诸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下列各项中,属于美苏冷战具体表现的是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③北约的建立 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 2012.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逐渐形成。下列各项.不属于这一格局形成过程中的事件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D.欧元正式启用 2013.1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政治格局所取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二、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1、总体趋势 2、表现 3、影响 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 德国分裂 朝鲜战争 朝鲜分裂 冷战 热战 越南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 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两大军事集团开展军备竞赛,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 • 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从对方借鉴了经验教训,推动了世界发展。 • 亚非拉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美苏争锋 可归纳为“一、二、三” 一个体制:雅尔塔体制。 两种对抗形式:“冷战”与“热战”。 三大对抗领域:政治、经济和军事
美苏争锋 :阅读教材 :阅读教材 154 154 页第一、二段,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页第一、二段,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1 1 )二战后新的国际关系体制是什么? )二战后新的国际关系体制是什么? 2 2 )这个国际关系体制以哪些国家为主导,为什么? )这个国际关系体制以哪些国家为主导,为什么? 3 3 )这些国家的关系如何,为什么会这样? )这些国家的关系如何,为什么会这样?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我们不能停留在冷战思维的老框框内。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习近平 让我们一起为人类和平祈祷: 铭记历史,反对战争;珍惜和平,珍爱生命。 六、板书设计: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形成背景 :1 、雅尔塔体系 2 、美苏国家利益冲突,双方势均力敌 (二)形成过程:美国咄咄逼人的进攻——苏联当仁不让的反击 让我们一起为人类和平祈祷 : 铭记历史,反对战争;珍惜和平,珍爱生命。 二、“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冷热交织 (一)总体形势: : (二)具体表现 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三、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消极影响 (二)积极影响
二战后的美苏 工业产量占53.4%;出口贸易占32.4%;黄金储备占74.5% 1、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整个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 2、兼并了一些其他国家的领土,国土空前辽阔; 3、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重大贡献和显示出的巨大能量,使它在全世界赢得了很高的威望。 军队1200万;全球有480多个军事基地;拥有原子弹 当时英国外交大臣贝文说:“美国今天正处于拿破仑战争结束时英国的地位。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掌握了全世界财富的30%左右,而今天,美国则掌握了大约50%。”
从盟友到对手 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伯默斯顿 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伯默斯顿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斯大林
Cold War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诸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 ——教材P155
对峙 “铁幕”演说
对峙 马歇尔计划 (欧洲经济援助计划) 从1948年-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美国价值130多亿美元的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
对 峙
表现一、德国分裂——柏林墙 全面冷战 柏林墙于1964年建成。柏林墙全长169.5公里。沿墙修建了253个了望塔、136个碉堡、270个警犬桩。此外,还有一接触时就会发出信号的铁栅栏119.5公里。
全面冷战 表现二、朝鲜分裂——38线 2004年4月3日,朝鲜金刚山,韩国探亲者洒泪告别朝鲜亲人 在朝鲜的儿子与在韩国的母亲依依惜别
全面冷战 表现三、古巴——导弹危机
局部热战 表现一、朝鲜战争
局部热战 表现二、越南战争 投下800万吨炸药,超过二战各战场投弹量的总和,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度支那1000多万难民流离失所; 美国自己也损失惨重,战争历时十几年,5.6万余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