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likes | 626 Views
經濟與市場附加價值. 章前導讀 第一節 經濟附加價值 第二節 經濟附加價值管理模式 第三節 市場附加價值. 章前導讀. 一套以股東價值為基礎的績效衡量體系,以替換既有的財務性績效衡量指標,遂被提出。盼能有效規範偏離股東價值極大化的企業經理人。. 經濟 附加價值. 市場 附加價值. 第一節 經濟附加價值. 經濟附加價值之提出 經濟附加價值之起源:剩餘利潤 經濟附加價值的內涵 經濟附加價值的計算方式 經濟附加價值之特點. 目標制定 (Setting Goals). 溝通 (Communication). 利潤 (Magins).
E N D
經濟與市場附加價值 • 章前導讀 • 第一節 經濟附加價值 • 第二節 經濟附加價值管理模式 • 第三節 市場附加價值
章前導讀 • 一套以股東價值為基礎的績效衡量體系,以替換既有的財務性績效衡量指標,遂被提出。盼能有效規範偏離股東價值極大化的企業經理人。 經濟 附加價值 市場 附加價值
第一節 經濟附加價值 • 經濟附加價值之提出 • 經濟附加價值之起源:剩餘利潤 • 經濟附加價值的內涵 • 經濟附加價值的計算方式 • 經濟附加價值之特點
目標制定(Setting Goals) 溝通(Communication) 利潤(Magins) 現金流量(Cash Flows) 策略評價(Evaluating Strategies) 報酬率((Returns) 資本投資檢視(Reviewing Capital Projects) 盈餘(Earnings) 股利(Dividends) 併購評價(Valuing Acquisitions) 成長(Growth) 預算(Budgets) 績效衡量(Measuring Performance) 每股盈餘(EPS) 紅利支付(Paying Bonuses) 經濟附加價值之提出 圖 11-1 傳統財務管理系統:財務目標與其對應之指標
經濟附加價值之起源:剩餘利潤 • 經濟價值(economic value)係由Andres and Hamilton (1975)所提出,企業欲創造價值,所獲取的報酬應高於企業負債與權益資本的資金成本。又稱為剩餘利潤(residual income, RI)。 • 其係指對一個企業而言,若想要為股東創造財富盈餘,其獲取的報酬咸需要高於總投入資本(total invested capital)的資金成本(cost of capital)。
EVA = CFO + Accruals + ATInt – CapChg + AccAdj CFO + Accruals = NI CFO + Accruals + ATInt = NOPAT CFO + Accruals + ATInt – CapChg = RI CFO + Accruals + ATInt – CapChg + AccAdj = EVA 經濟附加價值的內涵 • 營運現金流量轉換成為附加經濟價值的程序: CFO : 營運現金流量(cash flow on operation) Accruals : 將CFO調整為NI之所有應計項目 ATInt : 稅後利息費用(after tax interest) CapChg : 負債及權益資金成本(capital charge) AccAdj : Stern Stewart & Co.所建議的調整項目 NI : 扣除特別項目前的稅後淨利(net income) NOPAT : 稅後淨營業利益(net operating profit after tax) RI : 剩餘利潤(residual income)
經濟附加價值的計算方式 1/2 • 經濟附加價值之計算公式: 經濟附加價值是稅後營業利益扣除資金成本。 NOPATt :「本期稅後營業利益」(net operating profits after taxes) Invested Capitalt-1 : 期初投入資本 WACC : 企業稅後加權平均資金成本率(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 ROIC :投入資本報酬率(return on invested capital) 其值等於NOPATt / Invested Capitalt-1
經濟附加價值的計算方式 2/2 • 標準化經濟附加價值 為便於各企業間之比較,必須排除企業規模大小因素的影響,而計算標準化經濟附加價值,其公式如下: 標準化 EVAt=(ROIC–WACC)×Standardized Invested Capitalt-1 Standardized InvestedCapitalt-1 :期初標準化投入資本
經濟附加價值之特點 • 簡明扼要: 由於經濟附加價值為最常見的經濟價值衡量指標,利於企業進行對外或對內的溝通。 • 溝通容易: 經濟附加價值提供企業建立內在經營績效衡量與外在股東投資效益之間,更直接有效的關係。 • 因果關係明確: 經濟附加價值能反映營運效率、反映資源運用效果、透過資金成本反映企業風險,俾提供企業價值重建的重要基礎。
第二節 經濟附加價值管理模式 • 使用經濟附加價值管理模式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 經濟附加價值管理模式應用上的限制 • 經濟附加價值與薪酬制度 • 經濟附加價值的應用
使用經濟附加價值管理模式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 認知問題 • 溝通問題 • 操之過急問題 • 時間醞釀問題
經濟附加價值管理模式應用上的限制 • 財務導向: 雖然經濟附加價值已考量所有資金成本,經濟附加價值計算上並未納入非財務性因素。 • 結果導向: 經濟附加價值管理模式係依據最後所創造的經濟附加價值為薪酬依據。經濟附加價值事實上難以將各種裁量性的項目,先行加以排除。 • 規模差異: 基於經濟附加價值指標係一絕對數值,並未針對各部間規模大小不同的問題,進行控制處理,此時未考慮資本使用效率問題。
經濟附加價值與薪酬制度 1/3 • 獎酬制度及誘因系統是影響企業經營成敗的關鍵性因素,因為薪酬明顯會導引並形塑員工行為。薪酬制度咸具有三個基本目標,此三個目標會相互衝突。此三個目標為: 結合企業經理人和股東的利益 提供足額的槓桿比率 限制離職風險
紅 利 目標紅利 不受獎勵的績效 不受處罰的 績效 經濟附加價值與薪酬制度2/3 圖 11-2 傳統的誘因獎酬系統
紅利 目標紅利 經濟附加價值 紅利計畫 績效目標 經濟附加價值目標改善值 經濟附加價值與薪酬制度 3/3 圖 11-3 經濟附加價值紅利制度
經濟附加價值的應用 • 經濟附加價值可作為新的績效衡量指標:衡量一家企業的經營績效時,遂可依據權益資本成本變化趨勢來判斷。 • 經濟附加價值可作為重要的投資分析工具:經濟附加價值則提供一單一化的績效衡量指標,此舉明顯簡化決策程序,提升決策深度。
第三節 市場附加價值 • 市場附加價值的定義 • 市場附加價值的意涵 • 市場附加價值的特性 • 市場附加價值與經濟附加價值之間的關係
市場附加價值的定義 1/2 • 市場附加價值的計算式: MVA=負債及權益的市場價值(MV)–負債及權益的經濟帳面價值(EBV) MV : 負債及權益的市場價值(market value of debt and equity) EBV :負債及權益的經濟帳面價值(economic book value of debt)
市場附加價值的定義 2/2 MVA = Market Value of Equity–Economic Book Value of Equity =股東權益的市場價值–股東權益的經濟帳面價值 =股東權益的市場價值–(股東權益的帳面價值+約 當權益準備) =(期末流通在外股數 × 每股市價)–(股東權益的帳面 價值 + 約當權益準備)
市場附加價值的意涵 1/3 • 極大化市場附加價值一如極大化股東價值 提升的股東價值係以股權的市場價值扣除股權的帳面價值來衡量;而市場附加價值則是股權和債權的市場價值,扣除股權和債權的經濟帳面價值。
市場附加價值的意涵 2/3 • 提升企業的市場價值並不表示能提升企業的真實價值 • 提升企業市場價值的方式: 其一為提升 投入資本。 其二為提升每一元資本投入的市場價值。如: 只是提高資本投入來提高市價,並不能提高每一 元資本投入的市場價值。
市場附加價值的意涵 3/3 • 執行淨現值(net present value, NPV)大於零的方案,其市場附加價值即隨之增加。 • 當企業一旦執行淨現值大於零的方案時,將會增加市場附加價值。此時淨現值法的未來各期現金流量折現值總合,即為市場附加價值法中企業資本的市場價值。
市場附加價值的特性 市場附加價值是企業外部人士 衡量企業經營績效的優良方法。 市場附加價值已完成風險自動 調整,可直接比較企業價值。 市場附加價值相當於股市對 每家企業淨現值的估計。 市場附加價值取樣於特定時點。
市場附加價值與經濟附加價值之間的關係 1/2 • 0 • 至於經濟附加價值與市場附加價值之間的關係,可由市場價值與經濟附加價值之間的關係來加以推演。
市場附加價值與經濟附加價值之間的關係 2/2 • 企業價值係由三部分所組成,即: • 資本的帳面價值(負債加權益) 。 • 目前EVA的年金值。 • 預期每一年所增加EVA的資本化現值。 • 企業的市場附加價值即為企業當年度所創造出來的經濟附加價值,以及預期未來各年度所創造出的經濟附加價值折現值的加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