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likes | 220 Views
三日寻李九庄 —— 五( 3 )班. 三日寻李九庄 唐 · 常建 雨歇杨林东渡头, 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 直到门前溪水流 。. 作者.
E N D
三日寻李九庄 ——五(3)班
三日寻李九庄 唐 ·常建 雨歇杨林东渡头, 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 直到门前溪水流。
作者 唐代诗人。邢台人,2006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天宝中年为盱眙尉。后隐居鄂渚的西山。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游无显贵。他的诗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孟一派。他善于运用凝练简洁的笔触,表达出清寂幽邃的意境。这类诗中往往流露出“淡泊”襟怀。其实他对现实并未完全忘情,他有所感慨,有所期望,也有所指责,这在占相当比重的边塞诗中尤为明显。有《常建集》。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
第一句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解释:在三月三日这一天,乘船去寻访一个家住溪边的好友,因为是在三月三日里乘舟来寻访友人。
第二句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解释:故人的家就住在这条溪流岸边, 庄旁河岸,有一片桃林。
整首诗的意思 在三月三日这一天,乘船去寻访一个家住溪边的好友,因为是在三月三日里乘舟来寻访友人,故人的家就住在这条溪流岸边,庄旁河岸,有一片桃林。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三月三日这一天,乘船去寻访一位家住溪边的朋友李某。头一句描绘这次行程的出发点—— 杨林东渡头的景物。这个小小的渡口生长着一片绿柳。出发时潇潇春雨刚刚停歇,柳林经过春雨的洗涤,益发显得青翠葱绿,生机盎然。第二句叙述舟行溪中的愉快感受和诗意联想。三月三日乘舟寻访友人,这个日子本身,以及美好的节令、怡丽的景色都很容易使诗人联想起历史上著名的山阴兰亭之会。 三四两句表面是诗人到达李九庄后即目所见的情景。此情此景悦人心目。但细味题目中的“寻”字,却可以发现诗人在构思上还打了一个小小的埋伏。是根据故人对他的居处所作的诗意介绍而生出的想象。这首诗的诗意就集中体现在由友人的介绍而去寻访所生出的美丽遐想上。这种遐想,使得这首题材平常内容简单的诗增添了曲折的情致和隽永的情味,耐人咀嚼回味。
《三日寻李九庄 》 唐 ·常建 雨歇杨林东渡头, 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 直到门前溪水流。 让我们来复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