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第 10 章 ~ 倫理兩難 第 11 章 ~ 解決倫理兩難困境

第 10 章 ~ 倫理兩難 第 11 章 ~ 解決倫理兩難困境 . 陳凱婷、 趙弘舜 、謝瑋駿 12/30/2009. 大綱. 第 1 節 : 社會工作之倫理兩難 第 2 節 : 個案研究:自殺 第 3 節 : 個案研究:醫藥診斷之守密 第 4 節 : 個案研究:想知道與墮胎有關的事情 的女孩 第 5 節 : 時間分配與財務贊助. 第 1 節 : 社會工作之倫理兩難. 社工師 會學著將 決策技巧 視為他們專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的專業介入包含了協助當事人處理 社會及生活 對他們的要求,並善用 機會 追求 自我實現 。

jessamin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10 章 ~ 倫理兩難 第 11 章 ~ 解決倫理兩難困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0章~倫理兩難第11章~解決倫理兩難困境 陳凱婷、 趙弘舜 、謝瑋駿 12/30/2009

  2. 大綱 • 第1節: 社會工作之倫理兩難 • 第2節: 個案研究:自殺 • 第3節: 個案研究:醫藥診斷之守密 • 第4節: 個案研究:想知道與墮胎有關的事情 的女孩 • 第5節: 時間分配與財務贊助

  3. 第1節: 社會工作之倫理兩難 • 社工師會學著將決策技巧視為他們專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的專業介入包含了協助當事人處理社會及生活對他們的要求,並善用機會追求自我實現。 • 而社工師 所提供的協助,更甚於價值觀以及技巧,這基本上是個藝術。很多時候社工師 被強迫要面對倫理兩難 的情境而做個決定,倫理 決定又與權利與價值 之間衝突有關。有時,據以引導決定的倫理原則又會互相衝突,因而在優先順序的決定上,實在是難以決定(Callahan, 1994)。

  4. 「兩難」(dilemma)這兩個字,是古希臘的語言,說明兩個相反方式或是衝突情境之間的選擇。「兩難」(dilemma)這兩個字,是古希臘的語言,說明兩個相反方式或是衝突情境之間的選擇。 • Starr(1999)引用偉柏(Max Weber)的話,認為我們生活的各層面中都充滿了衝突。衝突瀰漫了許多的掙扎,要我們爭取物質及社會控制,即便是在我們的內心及思索,也無法排除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之外。我們有可能改變它的意義,它的目標,以及方向,但不可能消失。在社工理論及實務中,衝突有兩個意義。

  5. 衝突有兩個意義。 • 第一,衝突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團體要達成相反或相斥目標而有的爭執; • 第二,以心理學用語而言,衝突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相排斥的衝動、動機、驅力、或社會要求(Barker, 1987, p. 31)。

  6. 在今日這個詞 的一般用法,我們傾向於將兩難視為是一種問題。但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有倫理或道德上的影響,也並非所有的兩難都有倫理上的意義。 例如: 我們捐錢給某個慈善組織,但不確定這個組織是否值得我們如此支持。如果我們決定不給,那麼我們的決定不會有嚴重的結果,除非在意識上可能有些輕微的痛苦。兩難所處理的,是要在兩個都不滿意的選擇之間做決定。

  7. What? • 倫理兩難~ 是指一種由特定專業基本價值所啟動的專業義務及本分情境,這情境中的義務與責任是彼此相衝突的,而社工人員必須要決定與這專業義務及責任相關的價值中,那些價值是較重要的。

  8. Loewenberg (1992) 指出,社工師也許會覺得自己同時都很重視兩項價值,即使是在某一特定情境中,只有一項價值能夠實現(.433)。 • Barker (1987)解釋道: 衝突的解決必須是個消彌或減緩問題的過程,不同的團體在彼此競相爭取同樣的有限目標時,問題必須是能夠消除或減緩的。在當事人或當事人系統競相爭取共同的目標時,社工人員可能會協助他們澄清、教育、協調、或是提出妥協或替代的解決辦法,這時他們就有可能涉入這樣的過程(p.31)。 ※以下這個例子將說明這樣的衝突情境。

  9. 第2節: 個案研究:自殺 • K先生,32 歲,是位律師,在過去五年一直都很擔心自己會跟母親一樣得到亨廷頓疾病(Huntington Disease,類似癡呆症),這疾病通常出現在一個人三四十歲時,當病人有臉部抽蓄,並且有持續增加的痴呆現象,以至大約在十年內會導致死亡。亨廷頓疾病,有百分之五十是遺傳基因造成的,這位律師跟它的朋友說,他寧願死去,也不想像他的母親一般遭受疾病的痛苦。而他的擔心害怕,也讓他逐漸酗酒,他很憂鬱焦慮,但也讓自己的工作能正常運作。有一天,他發現自己的臉部有所抽動,到醫院做檢查的結果,醫師說他得了亨廷頓症。律師於是找社工師,這位社工師跟律師一起工作過,共同處理了好幾個案例,他要社工師幫忙他自殺。這位社工師發現自己處於極為嚴重的衝突中。

  10. 在這個案例中,我們發現當事人自我決定以及社工任務之間的嚴重衝突,社工的任務是要增進當事人福祉的。在這個案例中,我們發現當事人自我決定以及社工任務之間的嚴重衝突,社工的任務是要增進當事人福祉的。 • Callahan (1994) 主張社工師不能協助有自殺企圖的人,這種協助是有違助人專業倫理的規則及價值觀念的。過去,有些研究已經證實對於嚴重憂鬱且希望能自殺的人,他們容易受到心理的壓力,我們的對他們的協助是容易受阻的。

  11. Minahan (1987) 將社會工作人員的倫理兩難分為七個領域,如下: • 對相關資料的守口如瓶 • 真實的訴說 • 溫和的專制作風及自主性 • 法律、規則、以及規定和政策 • 同事間的上告行為 • 有限資源的分配問題 • 個人及專業價值問題

  12. Lowwenberg 與 Dolgoff (1996) 注意到,在社工實務中的倫理兩難,有三項根本原因:1.競爭價值、2.競爭性的忠誠、3.以及模糊及不確定性。 • 某些特定機構,像是學校(Garrett, 1994)、醫院(Proctor, Morrow-Howell & Lott, 1993),在與社工共事時,會讓社工師出現困難的選擇以及倫理的兩難。 例如,對於墮胎的保密,或是對於嚴重疾病危及生命的情況,是否要真實告知等等。有時其他的倫理兩難也會因為某些社工人員的女性特質傾向而出現,他們可能與所屬單位的普遍價值是相衝突的(Glassman, 1992)。

  13. 倫理兩難唯一獨特的地方,是社會團體工作。 • Northen(1998)提及,到目前為止,在這方面的專業文獻是不夠的,雖然許多團體工作者發現自己陷於衝突的情境,像是與團體成員之間的保密關係、對於服務能有同樣的接觸禮遇、對於所接受的介入處遇能在清楚之後填寫同意書、保密的資料、自主性的權利、適當的介入結束、以及社工師的專業能力等等。

  14. 第3節:個案研究:醫藥診斷之守密 默麗是位大型醫院的社工師,她主要是在手術部門跟癌症病人及其家屬工作。一位她的病人,68歲的老人家,在她的部門動胃部手術,醫師說明這位病人是虛弱無力且不穩定的。有一天,這位病人的女兒跟默歷說,請默麗不要讓父親知道胃部的癌細胞,她說,若父親知道,他是無法承受這樣的宣判的。她同時也拜託默麗向直屬的醫師解釋家屬這樣的要求。

  15. 默麗所面對的倫理兩難,主要是:如何做,才是正確的問題。是要尊重家屬的要求?還是尊重病人對自己病況真實情形的權益?哪一種情況對病人的福祉是較好的?隱藏資訊還是讓他知道?黙麗傾向於同意醫療團隊的意見,認為應當讓病人知道真實狀況。 • Reamer (1999) 認為類似這樣的兩難情境,在社會工作中並不是很獨特的。每當我們被問到是否應該以溫和專制的作風讓病人知道他的病況,以尊重他對自身福祉的自主性,默麗的兩難情境就會出現。

  16. Reamer主張在三種情況下應採取溫和的專制作風:Reamer主張在三種情況下應採取溫和的專制作風: • 第一,若說了真實資料之後,可能會造成當事人自我傷害的情況,這時社工師認為不讓當事人知道真相,是合理的; • 第二,當社工師的謊言是為了當事人的福祉,延後說明真相或是給了不實的資料,是為了避面當事人傷害自己; • 第三,當社工師要強迫當事人做些違背他們意願的事時,

  17. 例如,讓受虐婦女進駐闢護中心或是要獨居老人住進老人中心等等。例如,讓受虐婦女進駐闢護中心或是要獨居老人住進老人中心等等。 • 就政治觀點方面,溫和的專制作風是指專業權威對人們的照顧原則及實務現象,就如同父親跟居民在建立關係,似乎居民對州政府是有所欠的,因此,在民主及文明生活方面需要稍微有所限制(Fencsik, 1986)。

  18. 「溫和之專業作風」的其他定義,與不同哲學家以及不同的哲學態度有關,但這些定義共同的地方,是對於個人基本自由及生命自主性的干擾,或是強迫個人做出違背個人意願的事。「溫和之專業作風」的其他定義,與不同哲學家以及不同的哲學態度有關,但這些定義共同的地方,是對於個人基本自由及生命自主性的干擾,或是強迫個人做出違背個人意願的事。 • 溫和的專業作風,總是包著照顧他人福祉的糖衣,而被照顧的他人,通常就是這受到干擾的人。而通常在所有合理的層面及專業細心的照護中,溫和的專業作風只有在那些情境中才是合理的,通常很少而且有限,當我們當事人的心理狀態不適合或是當真正的危險存在著,會危及他們的福祉。

  19. 第4節~個案研究:想知道與墮胎有關的事情的女孩第4節~個案研究:想知道與墮胎有關的事情的女孩 • 源自於個人及專業價值之間衝突的倫理兩難議題,是最難解決的問題。通常是出現在社工師個人價值與機構政策或是倫理守則相衝突的情況,以下提出一個案例。

  20. 英傑是位社工師,篤信基督。他在一家家庭服務中心擔任治療工作,多數的當事人是附近的高中男女學生。在家庭服務與該所高中之間,有個契約,以提供學校行政單位送來的學生適當的服務及諮詢。最近,一位16歲的女學生被送過來,主訴問題是關於憂鬱及悲傷,英傑被中心安排接這位個案。英傑是位社工師,篤信基督。他在一家家庭服務中心擔任治療工作,多數的當事人是附近的高中男女學生。在家庭服務與該所高中之間,有個契約,以提供學校行政單位送來的學生適當的服務及諮詢。最近,一位16歲的女學生被送過來,主訴問題是關於憂鬱及悲傷,英傑被中心安排接這位個案。 • 英傑跟這位學生談了幾次,內容包括很多話題,像是與父母親的關係以及根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在學校所碰到的困難、以及學業上的問題。在第四次晤談結束時,學生告訴英傑,有重要的事情要告訴他。英傑跟這位學生提醒關於身為社工師在晤談內容保密上的限制,但這位學生還是說了,她說她已經懷有六個星期的身孕,雖然他跟男朋友之前還是有注意避孕的問題。他也跟英傑說,想要墮胎,也希望英傑能幫忙他做決定,也承擔決定之後的結果。 • 基於宗教理念,英傑基本上是拒絕墮胎的,他認為墮胎在道德及宗教上是不合理的,在實務工作上也是不可赦免的。

  21. 社會工作倫理守則不直接處理墮胎的問題,但強調要求社工師必須支持當事人的自主性權利。社會工作倫理守則不直接處理墮胎的問題,但強調要求社工師必須支持當事人的自主性權利。 • 另有項條款認為社工師應當尊重機構的政策,而這尊重也是他專業義務的一部份。這兩項條款說明社工師所面臨的嚴重倫理兩難。在這個案例裡,提供當事人協助是英傑的專業義務與主要責任。此外,機構的政策也支持當事人的自主權,包括在墮胎的決定方面。然而在另一方面,英傑的宗教信仰是反對墮胎的。

  22. 在這個案例裡,英傑可以有幾個不同的選擇,而這些選擇也不能有直接或間接的介入。如果他選擇這個決定,跟著就會是Chilman (1987)所說的: 一個專業的社工師,應該仔細考慮他個人在性行為方面的價值信念,包括墮胎、婚外的性關係、避孕器的使用。一旦社工師發現自己在這些情境之下無法維持客觀態度時,那麼最好就不要處理這些問題,除非他所受雇機構的政策是准許社工師能有自己的價值在內的(p.5)。

  23. 第5節~個案研究:時間分配與財務贊助 • 至於同意或不同意法律的問題,則並不一定只是個人問題,同時也可能是機構經理或領導人物的問題。社工師有時得維護有些法律或規定中所出現的不公正或是歧視現象,在這些情況下,他們會發現自己也陷入了倫理的兩難。以下為一個情境案例。

  24. 藍翎,23歲,因為身體障礙而接受社會安全補助。他報名參加一項電腦方案訓練,由社會安全付費。社會安全提及這樣的支持最高可達六個月,藍翎十分認真,社工師也為藍翎的成就感到驕傲。大概在藍翎學習結束前一個月,她告訴社工師,學校決定要增加兩個月的訓練,教他們一些最近才發展出來的電腦程式。藍翎知道社會安全單位所給的學費補助限制,但她心裡真的很想跟這些一起學習的夥伴共同再多學兩個月。她請求社工師將她這個情況送到上級,至少做些「努力」,以實現她成為優秀的程式設計師的願望。藍翎,23歲,因為身體障礙而接受社會安全補助。他報名參加一項電腦方案訓練,由社會安全付費。社會安全提及這樣的支持最高可達六個月,藍翎十分認真,社工師也為藍翎的成就感到驕傲。大概在藍翎學習結束前一個月,她告訴社工師,學校決定要增加兩個月的訓練,教他們一些最近才發展出來的電腦程式。藍翎知道社會安全單位所給的學費補助限制,但她心裡真的很想跟這些一起學習的夥伴共同再多學兩個月。她請求社工師將她這個情況送到上級,至少做些「努力」,以實現她成為優秀的程式設計師的願望。

  25. 社工師針對這案例尋求諮詢,並跟她的同事說,介於面對機構的義務以及社會安全單位的規定之間,她實在是痛苦極了,因為她實在很想幫這當事人。社工師針對這案例尋求諮詢,並跟她的同事說,介於面對機構的義務以及社會安全單位的規定之間,她實在是痛苦極了,因為她實在很想幫這當事人。 • 這樣的倫理兩難情境,在社工師受雇的機構中十分常見,接下來這一章會討論助人專業中解決這些兩難情境的不同方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