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 likes | 662 Views
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内涵发展 增强办学活力,提高教育质量. 生物系教育教学经验交流. 生 物 系. 2012年8月30日. 一、生物系基本概况. 提 纲. 二、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 三、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四、实验中心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五、国内及国际交流合作. 六、教育教学成果. 七、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专业设置 生物科学(师范, 2000 年招收本科生 ) 生物技术(非师范, 2004 年招收本科生 ) 食品科学与工程(非师范, 2006 年招收本科生 ) 学生人数 全日制在校生: 800. 一、生物系基本概况. 教学机构
E N D
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内涵发展增强办学活力,提高教育质量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内涵发展增强办学活力,提高教育质量 生物系教育教学经验交流 生 物 系 2012年8月30日
一、生物系基本概况 提 纲 二、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 三、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四、实验中心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五、国内及国际交流合作 六、教育教学成果 七、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专业设置 生物科学(师范,2000年招收本科生) 生物技术(非师范,2004年招收本科生) 食品科学与工程(非师范,2006年招收本科生) 学生人数 全日制在校生:800 一、生物系基本概况
教学机构 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 食品科学 一、生物系基本概况 三个教研室 承担系理论教学 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承担系实验教学 生物实验教学多功能平台
科研机构 一、生物系基本概况 学生课外科研 教师科学研究 资源植物研究所 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 研究所 食品与发酵工程研究所 可食植物资源研究所 四个系属研究所 潮汕地道药食植物资源研究中心
师资队伍情况 一、生物系基本概况 初级4人 教授8人 10% 20% 中级16人 40% 副高12人 30% 高级职称人数占50% 全系在编教职工40人。 职称结构
一、生物系基本概况 • 师资队伍情况 学位结构 学士7人18% 博士13人32% 硕士15人37% 在读博士5人13% 具博士、硕士学位人数占82%。
一、生物系基本概况 • 师资队伍建设 1.坚持不断“提高学历层次,改善学缘结构”,实现“培养、引进、稳定、发展”的师职队伍建设模式。 2.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相关领域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进行研修,提升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3.完善教学团队建设,重点向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倾斜,由主讲教师负责组建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通过对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的业绩考评,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4.引进学科方向领军人才,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团队,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科研队伍。
二、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植物学(省扶持学科) 动物学 微生物学 生物学 (院级重点学科) • 学科建设-学科框架 重点学科定位:建设具有地方特色,能服务地方科技与经济的生物学重点学科。
建设具有粤东特色的“植物学--省级扶持学科” 。针对粤东地区植物区系特点,凝练能服务地方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的植物学研究方向;加强与国内外重点院校、研究机构及地方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共建。 研究领域为以下三方向: 植物学(省扶持学科) • 粤东地区植物多样性及重要资源植物的结构研究方向 • 植物化学生态学研究方向 • 粤东特色经济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及保护生物学研究方向
以粤东海洋水产特色经济动物的健康养殖、繁育与疾病控制为研究目标,推动粤东海洋水产经济动物的规模化、产业化健康养殖和可持续发展,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服务区域生产和地方经济建设。以粤东海洋水产特色经济动物的健康养殖、繁育与疾病控制为研究目标,推动粤东海洋水产经济动物的规模化、产业化健康养殖和可持续发展,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服务区域生产和地方经济建设。 研究领域包括以下两个方向: 动物学 • 粤东重要海洋水产经济动物育种、健康养殖与清洁生产 • 粤东海洋生物资源有效活性成分及生物材料的开发利用
利用粤东地区丰富的特色微生物资源,改造地方传统食品发酵工艺,提升产品的功能价值,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同时为地方工农业发展培养复合型微生物人才。利用粤东地区丰富的特色微生物资源,改造地方传统食品发酵工艺,提升产品的功能价值,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同时为地方工农业发展培养复合型微生物人才。 研究领域分为以下三个方向: 微生物学 • 对粤东传统微生物资源进行开发性研究、改造和保存 • 利用微生物对粤东农产品和传统产品的品质进行改良 • 改造传统发酵工艺,提升传统发酵食品的功能价值
二、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 • 学科建设-重点学科方向 重点学科方向紧密结合地方生物资源和区域经济特点,瞄准地方需求、依托地方产业开展研究和服务,注重与地方企业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并进行实质性的合作。 生物学重点学科组建了四个学科方向,并对应建设四个系级研究所 资源植物研究所 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食品与发酵工程研究所 可食植物资源研究所 四个系级研究所
二、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 • 科研工作-科研项目 2007年以来共承担各类项目87项, 总经费892万元。 其中:国家财政专项1项200万; 省级示范中心建设1项150万;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40万(含配套)。 科研类项目84项,总经费502万;其中校外项目55项,到帐经费239万。 国家级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星火计划11项) 省部项目18(国家海洋局项目1项、省科技厅17项) 市厅项目16 (省教育厅2、市科技局13、省海洋渔业局1) 横向项目9(校企合作5、校校合作2、校事业合作2)
二、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 • 科研工作-科研成果 共发表论文168篇,其中: SCI 收录4篇 核心期刊论文127篇 会议论文33篇 副高职称以上人员平均:4.2篇/人/年 出版专著2本: 陈树思 唐为萍《The Jackfruit》,STUDIUM PRESS,LLC USA, 2010 (参编) 曾宪锋《广东东部植物区系与植物群落研究》科学出版社,2011
二、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 • 科研工作-科研获奖 由庄东红教授主持的“粤东地区橄榄种质资源调查及种质资源库的建立”2012年获潮州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 • 专业建设-建设理念与历程 秉承“教学科研互进,知识能力相长,综合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理念,结合地方特色及人才市场需要,调整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专业特色,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创新意识,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 生物科学专业: • 2007年被列为学院级重点专业; • 2010年被列为国家级的特色专业; • 生物技术专业: • 2007年被列为学院重点扶持专业;
三、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 • 专业建设-建设目标 • 生物科学专业: • 加强教师教育技能培养,建设以培养生物学教育研究型教师为目标的生物科学国家级特色专业。
三、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 生物科学国家特色专业调整和改革方案: ①培养目标从现有的厚基础、宽口径改为以培养“教育研究型教师”为目标; ②培养模式从 “平台+模块” 变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教师教育”相结合的模式; ③教师队伍从单一专业型教师队伍变为由多专业共同组成的队伍; ④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教育研究知识和能力为核心;
三、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 生物科学专业调整和改革方案: ⑤实践环节建立起以培养学生教育研究能力、教育研究精神和教育研究意识为目标的全程渗透的各项实践环节; ⑥创建以资源共享、师生互动、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为一体的网络平台。 经过四年实践探索 制定出一套符合基础教育改革趋势和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类)教育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方案,在全国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三、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 • 专业建设-建设目标 • 生物技术专业:以“岭南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为契机,结合“潮汕地道药食植物资源研究中心”的建立,调整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向,使其更具专业特色,以适应人才市场需求。 •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结合地方特色,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积极与台湾弘光科技大学就“3+1”培养模式进行协商实施。
三、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 • 专业建设-建设目标 • 两个非师范专业实行“本科+技师”的培养模式,效果良好。学生从进校开始,就积极参与课外兴趣组、学生课外科研、教师科研及见习、实习等环节,使生物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各方面素质得到了协调发展,已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四、实验中心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 省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培养理念 实验中心以素质培养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训练。
四、实验中心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 省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体系 注重理念更新,积极探索和推进实验教学改革 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 基础性实验 综合设计性实验 研究创新性实验 三层次实验教学
四、实验中心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 省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承担任务 中心实验室除承担本科实验教学,还肩负生物系科研创新任务,承担国家、省、市及学院等不同层次科研项目开展,以及植物学、动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多门院级精品课程的建设。
全部实现多媒体教学,并在实验课教学中做到:全部实现多媒体教学,并在实验课教学中做到: 四、实验中心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 实验教学过程 ① 对验证性高标准、严要求,对知识验证的同时,对基本技能精心指导、严格培养。
四、实验中心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 实验教学过程 ② 要求每门实验课程的综合性、开放设计性实验达到40%以上,每个实验有实验指导,注重小组合作,开展探索型试验。
四、实验中心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生物实验教学与现代生物技术培训中心 基础生物学实验室 生命演化的时空隧道 生化与分子生物实验室 细胞与遗传实验室 多媒体微格教学实验室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心 • 生物实验教学多功能平台-国家财政部
四、实验中心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 生物实验教学多功能平台-国家财政部 一、服务生物科学在校师范生教师技能提升; 二、服务广东省中学生物教师实验技能培训与继续教育; 三、服务周边区域中学,中学生可利用节假日在该平台进行生命科学领域的探究活动,启发培养中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体验生命科学发展最新成果; 四、成为落实新课标和生物学教师教育的一种新模式,在全国师范院校生物教育专业和中学生物实验教学起引领和示范作用。
四、实验中心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 生物实验教学多功能平台-国家财政部
四、实验中心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针对不同专业,积极与周边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及产学研基地。
四、实验中心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五、国内及国际合作交流 • 香港科技大学 1、从2008年起,在香港潮州商会的资助下,香港科技大学生物系开始为我院培养博士研究生,已有1名博士毕业回到生物系参加工作; 2、生物系先后选派了3名教师到香港科技大学进行短期交流访学; 3、与香港科技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联合举办了“岭南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
五、国内及国际合作交流 • 台湾弘光科技大学 1、在学生交流方面,生物技术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得到台湾弘光科技大学的支持,已派出多名学生赴该学校进行专业实习,其中2位学生获得全额资助; 2、与台湾弘光科技大学初步达成了食品专业“3+1”和“3.5+0.5”两种人才培养的合作模式。
五、国内及国际合作交流 • 对外学术交流 重视对外学术交流,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校讲学。
五、国内及国际合作交流 • 对外学术交流 先后联合承办了“植物学教学科研研讨会”、“植物生理学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及“岭南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 等学术研讨会。
五、国内及国际合作交流 • 校企合作 积极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六、教育教学成果 系领导集体秉承有容乃大、科学理性、务实的精神,使生物系极富凝聚力、号召力和创新力,呈现出进步和谐的大好局面和良好的育人氛围;2011年被潮州市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 良好的环境孕育出一批德艺双馨的优秀教师和先进个人: 广东省教学名师:马瑞君教授 南粤优秀教师:郭守军教授,陈树思教授 广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查广才教授 潮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杨胜远教授 省级千百十培养对象:张振霞副教授
六、教育教学成果 学生工作方面,连续四年做到“零投诉、零违纪、零安全事故”。生物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从业能力突出,已形成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反响,近3年就业率均达到98%。
六、教育教学成果 近三年学生参加重大竞赛获奖情况
六、教育教学成果 近三年学生课外科研活动情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