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k likes | 2.76k Views
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 石塘镇中学 黄良平 电话: 6780890 ; 13355868109. 第一部分:师德说 —— 教师素质谈. 一、教师 “ 缺德 ” 是最可悲的. 报导一: 教师一直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是,有些老师对人类灵魂越来越漠视,而对学生的身体却越来越感兴趣。他们好像黑道上的人一样常常充满了 “ 修理 ” 肉体的冲动,动不动就对学生拳脚相加。近几年,教师体罚学生,凌辱学生的报道越来越多。请看下面几个案例: 案例 1 :当师德遭遇学生违纪
E N D
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 • 石塘镇中学 黄良平 • 电话:6780890;13355868109
第一部分:师德说—— 教师素质谈
一、教师“缺德”是最可悲的 报导一: 教师一直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是,有些老师对人类灵魂越来越漠视,而对学生的身体却越来越感兴趣。他们好像黑道上的人一样常常充满了“修理”肉体的冲动,动不动就对学生拳脚相加。近几年,教师体罚学生,凌辱学生的报道越来越多。请看下面几个案例: 案例1:当师德遭遇学生违纪 2003年11月14日至19日的6天内,安徽泗县小骆中学一个初中一年级的男孩,因违反一点课堂纪律,竟然被老师掴了3次耳光,最多的一次有5下。给人的感觉是,掴耳光是这里的一种习以为常的教育方式。
这个名叫陈贤的男孩回家后,在委屈和气愤中写下了《告老师》和《家信》两封遗书,然后拿出两瓶农药“甲蝽净”喝了下去,经抢救无效,结束了年仅15岁的生命。 陈贤在遗书《告老师》中这样写道:“他们打我,从星期五到星期三,都打我,惟有星期六与星期日。” 2003年12月13日,贵州省某乡中心小学五年级二班班主任罗某,因一学生被同学叫回头违反班规,即令另一同学吐口水给该生吃,此同学不敢,罗便令其“去把厕所里的大便弄来给他吃”,并威胁说“你不去就背书包回家”,该同学哭着到厕所弄了一小块大便回来。罗某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让该生把大便吃下去,并说“吐出来不算数”,该生不敢违抗,便把大便硬吞下去。当时该生和许多同学都哭了,该生回家后不断呕吐,连续三天吃不下饭。
报导二: 黑龙江某县小学教师,肩扛冰棍箱,手提巧克力、瓜子等零食的塑料袋进课堂,下课后即开始叫卖。有的规定每个学生每天必须吃四根冰棍,上下午各两根;还有的规定学生只能买本班班主任的货,不许买别班教师的。 山东省某县高中三年级的代课教师和校领导,自作主张,以学生的名义,为自己购买了“毕业礼品”、“纪念品”,花费一千五百多元,分摊到五个毕业班学生的头上。 北京有个担任初中班主任的年轻教师最近结婚,给他班上每位学生家长都发了一份请柬,让学生带给自己的父母,其意不言自明。像这种做法的,还不止这一所学校。 东北某农场一所小学里,教师们开始只是利用午休和课余时间在办公室里玩麻将赌博,后来愈玩愈上瘾,为了能凑成一局,竟然把有的课也停掉了。每逢此时,为防止领导发现,便指派学生轮流站岗放哨。
报导三: 上海新闻披露,某高层公寓楼,擅自增收电梯费,引起投诉。新闻的热点不在于此,后据查,此公寓乃教师公寓大楼,每逢双休日学生前来补课,人员来来往往,上上下下,造成电梯运行实在不堪负重,以至于不得不临时实行收费,以限制人流。更有甚者,有的教师乔迁新居,装修中言明“必须在客厅装上黑板”。“走穴”这个名词,历来为演艺界所专用,想不到如今我们的那些一直被人们捧至圣人神坛的教师们,也干着“走穴”的勾当,叫人多少感觉不是滋味。不知什么时候,在老师中流传着这样几句顺口溜:“正经课程马马虎虎,办班走穴勤勤快快。工资单上稀里糊涂,额外收入分分清楚……”据闻,上海有的重点中学教师,在给学生补课中,竟也“以质论价”,“以人数开价”,一堂课少则一次一人四、五十元,多则百、八十元,公开言明人数少于
四人不补,超过十人给以优惠价,市重点或国家级重点学校教师开价更高,离高考前一个月补课费加倍,等等。四人不补,超过十人给以优惠价,市重点或国家级重点学校教师开价更高,离高考前一个月补课费加倍,等等。 报道四: 2004年4月14日,福州市教育局公布了《福州市中小学教师“五不准”暂行规定(试行)》(以下简称“五不准”),其中包括:不准侮辱、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采取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有偿补课;不准向学生、家长要钱要物、借钱借物;不准乱收费及强行要求学生统一购买教辅材料、书刊或强行统一代办学生保险和其他学习、生活用品;不准参与赌博,不准参加邪教组织。凡学校校级干部违反规定者,一律先停职,再按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2004年6月,因为学生上课爱讲话,福州市连江县某小学一名教师竟然要求多名同学吃老师的口水。 2005年2月,福州某中学,向从外校转入的16名学生家长收取彩电,一台29寸的创维彩电可抵冲学生三年的借读费,校长认为这样的作法并无不妥。幸亏,这种变相地一次性收取借读费的荒唐行径被主管部门紧急叫停,校长也受到了相应的处分,收取的彩电也被退还给了学生家长。 2005年2月,宁德某中学一名教师一个巴掌把学生当场打晕,随后该生精神抑郁,出现失忆症状,至今仍在精神病院治疗。 2005年3月,因为曾与某课任老师发生口角,福清某中学一名学生被班主任一脚踹出教室,随即因尿道出血等症被送进医院。 2005年3月,福州市平潭县城关某小学依托一家培训机构,要求学生交纳数量不菲的培训费,该校并有其它的违规收费行为,经媒体曝光后,当地纪委随即介入调查。
在一次师德课上,教师组织学生针对报章上的一则新闻进行了讨论,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是:在一次师德课上,教师组织学生针对报章上的一则新闻进行了讨论,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是: 有一位学生家长在老师正在上课时,跑进课室,在众目睽睽之下掌掴老师。原因是事前教师过于冲动而掌掴学生,于是,学生家长在不问是非,不分青红皂白的情况下,就替自己的宝贝儿子“报仇”。 学生1:“现在的家长就是素质太差!” 学生2:“那位家长太无理、太野蛮!” 学生3:“教师运气不好,‘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 学生4:“那位教师可能外表文弱。” 学生5:“学校管理上有问题,应确保无关人员不得随意闯入课堂妨碍教学秩序。”
教师提问:“是否那位教师就无可指责?” 学生:“当然不是!教师打学生在先,家长打老师在后。” “是啊,根据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教师要善待学生,不能伤害学生。”教师说。 学生解释说:“教师打学生一定事出有因!”“教师往往忍无可忍,才会出此下策。”…… 教师再次提示学生,“那么,我们来设想后果会怎样?” 学生: “教师只有少管学生,或说是不再敢管学生。” 学生:“教师只管讲好课,完成教师工作任务;学得好坏是学生自己的事儿!” “那样不也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么?!”教师反问学生。
学生: “一味要求教师讲师德,家长就会更不把老师放在眼里。有的家长还会对老师更放肆、更猖狂。” 学生:“应该想法给那位家长一点颜色看看,让她见识一下教师的威严!” 学生:“应由校方出面,协调家长工作单位或其他社会组织部门,给家长一些教训和制裁,使之做到下不为例!”……
“教师是什么样的人要比他教授什么更为重要”(卡尔·明格,《教师新概念》第18页)。毫无疑问,只要教师的言行举止有悖于师德规范的要求,必然使其职业尊严受威胁,受挑战。正如古人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至今在我国著名百年学府堪称中国教育事业“圣地”的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园里,矗立着一块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书写的校训碑,上面写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八个大字既是对教师职业本质的精确概括,又是对教师提出的最严格的要求。“教师是什么样的人要比他教授什么更为重要”(卡尔·明格,《教师新概念》第18页)。毫无疑问,只要教师的言行举止有悖于师德规范的要求,必然使其职业尊严受威胁,受挑战。正如古人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至今在我国著名百年学府堪称中国教育事业“圣地”的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园里,矗立着一块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书写的校训碑,上面写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八个大字既是对教师职业本质的精确概括,又是对教师提出的最严格的要求。 • 振兴民族,依靠教育;振兴教育,依靠教师;振兴教师,依靠师德 。
二、实行教育民主是最迫切的 • 儿童12岁以前不得单独留在家中,必须有大人陪同,否则属违法行为;小学三年级以前上学和放学必须有大人护送,否则也是非法行为;任何人竞选议员或政府官员都有参观慰问敬老院,孤儿院之举,以获取民心。在美国,人们能容忍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的“性丑闻”,但决不可能容忍某个人“虐待儿童”;任何政府要员如果有虐待老人、儿童之事实,则事实暴光之日,便是他下台之时。 • “尊师爱生”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校师生们的行为准则,但在实行中,老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的影响,过多地强调了“尊师”,而忽视了”爱生”。现代教育理念提倡的应该是“互尊互爱”,倡导的是师生互为精神关怀者。
三、学会宽容是最需要的 •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至理名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现代青年应当“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学会相处,学会学习”,而其中“学会关心,学会相处”恰恰也是我们老师十分缺乏的一种现代民主法制社会所必备的品质。
据史料记载,自1478年永定建县以来,从这些土墙泥瓦的建筑群中就走出了12名翰林、36名进士、300多名举人,仅坎市镇清溪村一个姓廖人家,4代就出了5个翰林;而另一廖姓的人家,兄弟二人均为进士,于是有了“四代五翰林”、“兄弟双进士”之美传。到了现代,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各类人才更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有老一代革命家张鼎丞,有原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卢嘉锡,原国家建材工业部部长赖际发,人民解放军将领沈仲文、熊兆仁,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著名画家胡一川,福建省心胸外科研究所所长,著名心外科专家廖崇先,中国第一个女指挥家郑小瑛,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尚安等等。还有分布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众多的企业家、专家、学者,以及党政军机关的领导干部……更有高头乡侨福楼里一个江姓的家族出了10个博士,凤城书院一位郑姓的人家中走出了5位医生,因而又有了“一楼十博士,一家五医生”的佳话……。据史料记载,自1478年永定建县以来,从这些土墙泥瓦的建筑群中就走出了12名翰林、36名进士、300多名举人,仅坎市镇清溪村一个姓廖人家,4代就出了5个翰林;而另一廖姓的人家,兄弟二人均为进士,于是有了“四代五翰林”、“兄弟双进士”之美传。到了现代,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各类人才更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有老一代革命家张鼎丞,有原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卢嘉锡,原国家建材工业部部长赖际发,人民解放军将领沈仲文、熊兆仁,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著名画家胡一川,福建省心胸外科研究所所长,著名心外科专家廖崇先,中国第一个女指挥家郑小瑛,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尚安等等。还有分布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众多的企业家、专家、学者,以及党政军机关的领导干部……更有高头乡侨福楼里一个江姓的家族出了10个博士,凤城书院一位郑姓的人家中走出了5位医生,因而又有了“一楼十博士,一家五医生”的佳话……。
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 • 我们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做真人”,首先应当尊重和宽容学生。在现代教育中,个人是重要的,童年是重要的,童年生活与成人生活具有同样的价值,教育应该“尊重未成熟状态”。
发现了一个违纪的学生,这个学生经常是被叫到办公室接受“训话”,先批评教育一通,然后“勒令”写检查,再在全班作检讨,保证下次决不再犯;在上课时看到学生偷看课外书籍,马上当作全班同学的面予以没收;学生偶然顶了一下嘴,老师勃然大怒,立即要学生当面道歉,否则决不让其上课;学生课间打扑克,被老师发现,当即没收,结果一学期下来,有的老师的办公桌内竟放着好几副牌;学生课堂上做其它学科的作业,被老师发现,当众没收撕毁;学生做错了题目,默写不出生词,罚抄多少多少遍;学生自行车未摆放在学校规定的地方,随即用铁链条扣押,直到学生写了检讨,才能领回;学生违反班纪校规,有的学校竟以罚钱加以教育,少则一元,多则十元;班级丢了东西,强行打开学生的书包进行检查;学生成绩落后或犯了纪律,用侮辱性的语言讽刺挖苦学生;动辄罚学生站,擅自停学生的课;因为学生没有归还图书馆的书,或者没有参加补考而扣发其毕业证书……。发现了一个违纪的学生,这个学生经常是被叫到办公室接受“训话”,先批评教育一通,然后“勒令”写检查,再在全班作检讨,保证下次决不再犯;在上课时看到学生偷看课外书籍,马上当作全班同学的面予以没收;学生偶然顶了一下嘴,老师勃然大怒,立即要学生当面道歉,否则决不让其上课;学生课间打扑克,被老师发现,当即没收,结果一学期下来,有的老师的办公桌内竟放着好几副牌;学生课堂上做其它学科的作业,被老师发现,当众没收撕毁;学生做错了题目,默写不出生词,罚抄多少多少遍;学生自行车未摆放在学校规定的地方,随即用铁链条扣押,直到学生写了检讨,才能领回;学生违反班纪校规,有的学校竟以罚钱加以教育,少则一元,多则十元;班级丢了东西,强行打开学生的书包进行检查;学生成绩落后或犯了纪律,用侮辱性的语言讽刺挖苦学生;动辄罚学生站,擅自停学生的课;因为学生没有归还图书馆的书,或者没有参加补考而扣发其毕业证书……。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教师法》第三十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实在令人深省:《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实在令人深省: 孩子们从生活中学习——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忌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 你的孩子生活在什么之中呢? ——多萝茜·洛·诺尔特
四、造就独立人格是最重要的 什么是现代人的基本人格呢?世界的共识是: 1、具有主体意识,不依附于他人或单位。 2、崇尚民主法制,具有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社会事务。 3、重视精神生活,自觉地追求美。 4、思维发散,具有创新精神。 5、能自省,勇于自我解剖、自我批判、自我超越。 6、不因循守旧、安于现状,具有进取精神和竞争精神。 7、眼界开阔,心灵开放,乐于接受新事物,不断补充新知识。 8、崇尚科学,实事求是,不迷信书本、慑服权威。 9、具有道德约束力,富于爱心。 10、具有环境生态意识,能造福后人。 11、讲求效率,重视技能,具有敬业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12、重视生命价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平衡的心态。
报导一: 1997年12月5日9时45分,陕西径阳发生4.8级有感地震,西安市在同一瞬间震颤。其大学校园四楼的一所教室。一位白发的老教授正在给学生讲课。大楼摇了一下,所有的学生连同教授的身体摇了一下。教授的心一惊:“可能是地震。”他张口时却说:“请同学们有序离开教室,到教学楼前的空地集合。”学生似于明白了一点什么,鱼贯而出。 另一间教室里。一位打扮入时的女教师正在给学生讲《人生哲理》。大楼摇了一下,女教师大惊,喊了一声:“地震啦!”,就率先冲向门口。至于她身后的学生如何乱作一团,她不得而知,只感到一股强大的人力推挤着她向下奔……
所有的人都集中到楼前的空地上,学校领导清点人数:只有老教授未下来。正在这时,老教授出现在楼口,镇静地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同学们一齐欢呼冲上来围住了他。细心的人发现:他手里还提着一双高跟鞋——那是女教师为便于逃跑踢脱在楼道的。事后清查得知:老教授和他的学生全部安然无事,而女教师的那个班:有三名女生扭了脚,一名女生跑掉了鞋。所有的人都集中到楼前的空地上,学校领导清点人数:只有老教授未下来。正在这时,老教授出现在楼口,镇静地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同学们一齐欢呼冲上来围住了他。细心的人发现:他手里还提着一双高跟鞋——那是女教师为便于逃跑踢脱在楼道的。事后清查得知:老教授和他的学生全部安然无事,而女教师的那个班:有三名女生扭了脚,一名女生跑掉了鞋。 地震给学生上了一课,让他们学到了大学四年乃至一生都不易学到的东西:危难时刻,彰显人格。(摘自《中外期刊文萃》第9期作者霍忠义)
报导二: 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位外地来的年轻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大包小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迎面走来,年轻学子走上去说:“您能不能替我看一下包呢?”老人爽快地答应了。那位年轻的学子就轻装地去办理各种入学手续。一个多小时以后回来了,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完成着自己的使命。谢过,两人走去。 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先生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包的老人。在那一瞬间,这位年轻人的心里是一种怎样的震撼。但在我们听到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摘自《新闻与写作》第6期,作者:白岩松)
报导三: 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徐匡迪,以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在“上海教育名师讲坛”为全市700余名代表作首场报告“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徐匡迪说,教育工作者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多看大局,放眼长远,不能能急功近利,把单纯的升学率作为追求的目标,要时刻认识到“百年树人”的历史责任。他认为,教师的人格力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这种力量来自于学术平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教师,要把教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最重要的职责;要努力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世界上没有别的职业比医生和教师更富有人道性了”。师生关系不应是从属、服从、压制的关系,而应当是民主平等的关系,是双方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合作关系。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世界上没有别的职业比医生和教师更富有人道性了”。师生关系不应是从属、服从、压制的关系,而应当是民主平等的关系,是双方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合作关系。 • 师生之间是平等的。这种平等的一个突出体现是学生应受到老师尊重。教师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所有学生,尊重他们每一个人。 • 尊重学生,最重要的是尊重他的人格,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信心,不能挫伤其心灵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尤其要强调的是对后进学生的人格尊重问题,因为后进生一般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够被人重视,成为有尊严的人。
加里宁说:“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们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的心理上的各种微妙变化更富于敏感的了。”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加里宁说:“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们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的心理上的各种微妙变化更富于敏感的了。”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五、实施创新教育是最关键的 事例一: 有位小学语文老师叫学生用“想”、“活泼”、“丢”、“爬”这几个词造句,有几位小学生造的文句字是这样的: 想——我想听到开花的声音。 活泼——河里的水很活泼。 丢——上街时,毛毛把爸爸丢了。 爬——牵牛花像个小弟弟,爬在树上。
事例二: 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不料,这位老师却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个母亲不解其意,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迭。 “补救的方法是有的。”老师接着说:“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就成了先生,你的孩子就成了学生,修表费就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可以得到满足。说不定,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呢!” 这个故事发生在半个世纪前。故事中的那位老师就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事例三: 有位幼儿园教师带领一个班的小朋友去一个纪念场所参观,进大门之前,她让小朋友们排成一列,并规定“后面一个人要看着前面一个人的后脑勺”。结果,参观完毕之后,有几个小朋友回到家里,当家长问及他们参观看到些什么时,都回答说是“前面一个人的后脑勺”——那位教师的本意当然并非如此,她只是担心小朋友走失,便采取了这样一种简单的教育方法,而不去动脑筋费力气,让小朋友既参观好,又不会走失;当然更谈不上去鼓励小朋友们主动探索,大胆提问,积极思考。
事例四: 在美国教育中,教师毫不吝啬地给予学生大量的鼓励,有的鼓励甚至别出心裁。 一位小学校长很有幽默感,她向孩子宣布,如果全校孩子们能按照她的要求,在一个学年内读够了25000本书,她就去吻一头猪。于是,全校孩子欣喜若狂,拼命地读,为的是看校长如何吻一头猪。 当孩子们完成任务后,校长带着孩子们来到公园,在孩子们的“吻猪”,“吻猪”的欢呼声中真的吻了一头猪。此事还上了当地媒介头条新闻。 有人问校长,猪也吻了,下个学年还能用什么方法鼓励孩子读书?她豪放地说,准备租一个热气球,将阅读分最高的孩子升到天上去。
做一个教师必须要永葆“童心”。如果你仔细地观察一下孩子,他们说的和做的,无不具有“创造”的因素。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扶植孩子们的创造萌芽,鼓励学生的创造活动。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因此,在对青少年的培养中,要珍惜那种充满着幻想、好奇的“童心”,充分培育他们的想象力、思考力和创造力,而不要用“死读书”的办法,窒息了这一最具生机、最可宝贵的心灵。做一个教师必须要永葆“童心”。如果你仔细地观察一下孩子,他们说的和做的,无不具有“创造”的因素。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扶植孩子们的创造萌芽,鼓励学生的创造活动。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因此,在对青少年的培养中,要珍惜那种充满着幻想、好奇的“童心”,充分培育他们的想象力、思考力和创造力,而不要用“死读书”的办法,窒息了这一最具生机、最可宝贵的心灵。
陶行知先生提出要使学生获得“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陶行知先生提出要使学生获得“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
人的现代化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精神自由,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思想解放。没有什么比教师的思想僵化更可怕了,因为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没有教师自身的思想解放,没有教师自身的创新精神和不断地进取,哪来的创新教育,更谈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人的现代化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精神自由,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思想解放。没有什么比教师的思想僵化更可怕了,因为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没有教师自身的思想解放,没有教师自身的创新精神和不断地进取,哪来的创新教育,更谈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六、最根本的是要教育学生关爱生命、最根本的是要教育学生关爱生命,以一种认真的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人生六、最根本的是要教育学生关爱生命、最根本的是要教育学生关爱生命,以一种认真的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人生 请看一个教师所应当具备的素质: 1、要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有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立志奉献于教育事业的精神。 2、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敬业精神。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一丝不苟,要甘当蜡炬、春蚕、人梯,诲人不倦,为人师表。 3、在精通本专业的基础上,注意旁收杂学,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较宽的知识面,在学生眼中,不是装腔作势的“教师爷”,而是博学多闻、真正有学问的人。
4、不抱残守缺,不因循守旧,不以有“一碗水”为满足,不以自已二三十年前学生时代学得的那点知识而津津乐道。而是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探索新领域、新路子,勇于实践,大胆开拓,做一个新时代的“弄潮儿”。4、不抱残守缺,不因循守旧,不以有“一碗水”为满足,不以自已二三十年前学生时代学得的那点知识而津津乐道。而是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探索新领域、新路子,勇于实践,大胆开拓,做一个新时代的“弄潮儿”。 5、要精通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要掌握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既要有学者风度,又要有政治家的魅力,在管理学生、指导学生中还要有"艺术家"风范。对学生充满爱心,做到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因势利导,循序渐进。 6、要具有文明健康的志趣、爱好、审美需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7、要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健全的人格、个性,健壮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故事:有一位哲学家,乘船到江的对岸去。在船上,哲学家问船夫:“你学过历史吗?”船夫说:“没学过。”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生命。”哲学家又问船夫:“你学过数学吗?”船夫说:“没学过。”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说着话,刮起了大风,船也行到了江的中心。船夫问哲学家:“你学过游泳吗?”哲学家说:“没学过。”船夫说:“那你将失去了整个生命。”故事:有一位哲学家,乘船到江的对岸去。在船上,哲学家问船夫:“你学过历史吗?”船夫说:“没学过。”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生命。”哲学家又问船夫:“你学过数学吗?”船夫说:“没学过。”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说着话,刮起了大风,船也行到了江的中心。船夫问哲学家:“你学过游泳吗?”哲学家说:“没学过。”船夫说:“那你将失去了整个生命。” 希望我们的教师不要当这样的“哲学家”。
学校应当理直气壮地教会学生认识“个人价值”,发展“个人价值”,提高学生的“个人价值”应当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几十年来的实践,已宣告了“精神胜利法”神话的破产。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待于每个国民素质的提高,“为自己”并非是坏事,试想如果每个作为个体的人都以一种认真的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人生,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升华”而不向国家“等、靠、要”,那么这个国家必然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学校应当理直气壮地教会学生认识“个人价值”,发展“个人价值”,提高学生的“个人价值”应当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几十年来的实践,已宣告了“精神胜利法”神话的破产。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待于每个国民素质的提高,“为自己”并非是坏事,试想如果每个作为个体的人都以一种认真的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人生,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升华”而不向国家“等、靠、要”,那么这个国家必然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
西方文化观念:个人的价值是绝对的,国家的价值是相对的。国家的存在是为每个个人服务的,只有这样一个将个体生命和个人幸福视为至尊价值的国家,人民才值得去捍卫她。这个才是英雄主义的源泉。西方文化观念:个人的价值是绝对的,国家的价值是相对的。国家的存在是为每个个人服务的,只有这样一个将个体生命和个人幸福视为至尊价值的国家,人民才值得去捍卫她。这个才是英雄主义的源泉。 • 东方文化观念:在中国,国家和民族的价值是绝对的,个人的价值是相对的,为了那些绝对价值,个人就不惜牺牲一切,前赴后继,杀身成仁。我们在宣扬无畏的牺牲精神时,往往包含着对个体生命的轻蔑,其结果导致了许多无谓的牺牲。
教师的美德在于引导青少年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或他人的经历,体会生命的可贵,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善待他人也善待自己。从而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更懂得如何去善待别人,珍惜身边的人、事、物,注重情感的交流和体验亲情友情的温暖,尊重他人的存在,甚至普及到珍爱地球,珍爱地球上所有动植物的生命,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含义。 •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已不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即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显得极为重要。
第二部分:实践篇 ——师德体现于细节之中
教师职业道德习惯的养成 • 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并用三句诗加以概括:“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最高境界。其实这不只是做诗的境界,做学问的境界,也是修养的境界,事业的境界,人生的境界。
一、教师人格修养的三种境界 1、教师的职业境界——经师。教师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在下海的人大把数钱时不眼红,在歌星、影星受人吹捧时不发烧,也就是要做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教师的专业境界——能师。即智慧型的教师。他们既重视经验的积累,为学生倾心心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又能做个有心人,表现出自觉地理论的追求,对教学的理解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深度。他们对教育教学内在规律有较深刻的认识,视野开阔,个性鲜明,教育教学上挥洒自如,游刃有余。
3、教师的事业境界——人师。不仅教书,而且育人,以其高尚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人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风格或体系,完全进入了教育的自由王国——达到不教之教,可以醉人而不知,可以育人而不觉。人师把教育当作一种艺术,通古晓今,博采众长,能把最恰当的事例信手拈来,融入课堂,天衣无缝,学生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汲取知识芬芳,不再有学习之苦。这样的境界,是每个为师者都追求的,但欲达到,非经年积累不成,而一旦达成,享受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乐趣,则心中喜悦,万难形容。3、教师的事业境界——人师。不仅教书,而且育人,以其高尚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人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风格或体系,完全进入了教育的自由王国——达到不教之教,可以醉人而不知,可以育人而不觉。人师把教育当作一种艺术,通古晓今,博采众长,能把最恰当的事例信手拈来,融入课堂,天衣无缝,学生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汲取知识芬芳,不再有学习之苦。这样的境界,是每个为师者都追求的,但欲达到,非经年积累不成,而一旦达成,享受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乐趣,则心中喜悦,万难形容。
二、 道德、习惯和细节 目前师德教育的现状如何——存在着“五重五轻”的倾向:重理论,轻实践;重说教,轻体验;重政治,轻情感;重应然,轻实然;重理想;轻规范……造成的后果是:知行脱节;言行不一;知情分离;情意不合;双重人格;双面人生……。
1、关于道德。 2、关于习惯。 • 习惯很重要,魏书生:习惯可以跟随人一辈子,让人受益终生。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事情变得容易,使阻力减到最低点,使体能和心能节省到最低点,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源泉”。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习惯即命运,成功从培养习惯开始,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爱因斯坦说:“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剩下的就是习惯——好习惯或坏习惯。)
3、关于细节。 蝴碟效应 :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以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来说吧: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是一个帝国存与亡的根本原因。这就是所谓“蝴蝶效应”。
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华人首富——李嘉诚曾言: 栽种思想,成就行为; • 栽种行为,成就习惯; • 栽种习惯,成就性格; • 栽种性格,成就命运! 三、着眼细节,培养良好习惯 • 道德由习惯组成,习惯体现于细节中, • 细节决定我们的成败! 四、让行动变成习惯——贵在坚持,相互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