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 likes | 642 Views
发展经济学. 杨伟勇 经济贸易学院 2006年9月. 教学目标与教学形式. 目标 掌握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熟悉发展经济学分析方法与工具 了解发展经济学的各方面的专题研究 运用发展经济学理论与分析方法研究具体的发展问题与国别发展问题 教学形式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结合 课堂授课,讨论为主,辅以课后练习与阅读分析 评估方法:考试+平时考核成绩. 教材. 《 发展经济学》 ( Development Economics) , 德布拉吉 • 瑞 ( Debraj Ray), 陶然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 特点:
E N D
发展经济学 杨伟勇 经济贸易学院 2006年9月
教学目标与教学形式 • 目标 • 掌握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 熟悉发展经济学分析方法与工具 • 了解发展经济学的各方面的专题研究 • 运用发展经济学理论与分析方法研究具体的发展问题与国别发展问题 • 教学形式 •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结合 • 课堂授课,讨论为主,辅以课后练习与阅读分析 • 评估方法:考试+平时考核成绩
教材 • 《发展经济学》(Development Economics),德布拉吉•瑞 (Debraj Ray), 陶然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 • 特点: • 强调发展中国家的内部结构问题与国际环境问题。 • 对于不同的问题有较为统一一致的分析方法 • 突出市场失灵或缺失与发展中国家增长,不平等,以及非正式制度之间的依存关系 • 丰富的专题研究,更具应用性,更适合经贸类专业学生。
教学大纲 • 发展与发展经济学概论 • 经济增长理论(各个增长模型) • 专题性研究 • 结构性研究(不平等,贫困,劳动力市场) • 发展资源研究(资本,人口,人力资源,土地) • 国际环境研究(国际贸易,贸易政策, 地区一体化等)
Ch1.发展与发展经济学概论 • 几个意思相近的词汇:欠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南部国家。 主要指原先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二战后在政治上取得独立并谋求发展的新兴民族国家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太平洋岛屿,南欧与地中海地区) • 发展经济学以这些国家为研究对象,分析和研究在不发达的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战略,政策和实践。
1.1 发展中国家的分类 世界银行“世界发展体系” (WDI)按三个标准作了分类 • 按人均GNP分类 • 按地理位置分类 • 按特殊项目分类
b. 按地理位置分 • 东亚和太平洋:东亚,东南亚和太平洋东部沿岸 (日本除外) • 欧洲与中亚 •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 • 中东和北非 • 南亚 •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南非除外)
c. 特殊项目分 • 石油出口国(石油天然气出口占30%以上的国家 • 严重负债国。19 个陷入严重外债清偿困难的国家。 • 未报告的国家,只要指一些社会主义国家。 另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分为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
1.2 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 低下的收入与生活水平 • 低下的生产率水平 • 人口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 • 二元经济结构显著 • 对农业的严重依赖 • 初级产品出口比重大且品种单一 • 国际关系中处于依附地位 • 不发达的市场经济
2. 发展经济学思想的渊源 I 2.1 早期古典学派的经济发展思想 •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 • 重农主义(physiocrate) • 亚当•斯密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 • 大卫•李嘉图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年) • 马尔萨斯 《人口原理》(1803年) • 穆勒 《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年)
2. 发展经济学思想的渊源 II 2.2 新古典经济学派的经济发展思想 从19世纪中叶到二战结束的100年间,西方经济理论研究的重点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问题转向了市场交换,收入分配,周期波动等短期问题。 • 马歇尔的发展思想 • 资本积累与储蓄率 • 劳动的数量与质量 • 经济发展的渐进,有机与连续性
2. 发展经济学思想的渊源 III 2.3 20世纪西方主流经济学派的经济发展思想 • 熊彼特(Schhumpeter): 《经济发展理论》(1912年)变革的非均衡发展。 • 凯恩斯主义:《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人口减少的经济影响》(1937):人口促进有效需求,同时强调对国民经济的调控。 • 哈德罗-多马增长模式:资本积累的双重作用。
3. 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3.1 发展经济学的兴起的背景 • 二战后,获得独立的殖民地与附属国的经济发展任务 • 两大阵营的对抗,援助发展计划实施与评估 • 发展中国家对西方经济的重要性(市场与资源) • 联合国与世行在数据收集上作的努力。 因而,出现了一些代表性的文献与理论模型
3.2 发展经济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 第一阶段:形成与繁荣时期 (1940s末-1960s中) 结构主义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 第二阶段:新古典主义的复兴阶段(1960s中-1980s初) • 第三阶段:进一步发展阶段 (80年代中至今) 发展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的融合阶段
a.第一阶段:结构主义 • 主要观点 • 资本积累 • 工业化 • 国家计划 • 该阶段发展经济学主要特点 • 反新古典主义的倾向 • 强调内向型发展战略 • 建立了宏大的理论体系与提出了主要论题
b. 第二阶段:新古典的复苏 • 对结构主义理论的实证质疑 • 新古典在发展经济中的广泛应用 • 重新确定发展目标 • 重新强调市场机制 • 重视农业发展 • 提倡外向型经济 • 强调人力资源的作用 • 研究从宏观分析转向微观分析 • 论题的拓展
c. 第三阶段:进一步发展 • 新古典经济学占理论主导地位 • 发展经济学领域的拓展 • 引入制度因素 • 新增长理论的兴起 • 重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 发展理论的现状与趋势 • 宏观问题的课题研究 • 政策问题的分析技术的发展 •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 • 趋势:泛化与细化
d.当前发展经济学的特点 • 实用性,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 • 内容繁杂,应用经济学的各个分支 • 多学科的合作: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等学科的交叉 • 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
Ch2. 发展的度量与概况 • 增长与发展的区别 • 发展的方方面面及其衡量指标 •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概况 • 收入增长与其它指标之间的关系
1.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I • 经济增长: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实际货物和劳务产出的增长及生产效率的提高。以GNP 和GDP 衡量。 • 经济发展 :数量与质量的综合概念,含有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 • 投入结构的变化 • 产出结构的变化 • 产品构成及质量改进 • 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分配状况的改善
1.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II •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 世行《1996年人类发展报告》列出: • Jobless growth • Voiceless growth • Ruthless growth • Rootless growth • Futureless growth
2. 经济发展的度量 • GNP 指标的度量及其缺陷 • 贫困程度指标 • 不平等指标 • 综合性发展指标
2.1 GNP 的度量 II:缺陷 • 商品与劳务的统计遗漏(自己自足的产品份额大) • 发展中国家低报产出 • 地下经济 • 不能正确反映福利变化。 • 没有计算外部效应 (环境恶化) • 计价方法,价格水平的差异
2.2 贫困指标 • 人头指数 • 贫穷差距 • UNDP人类贫困指数《1997年人类发展报告》,三指数的综合指标 HPI=((P13+P23+P33)/3)1/3 P1预期寿命<40的比例,P2 成人识字率,P3剥夺指数
2.3 不平等指标 • 洛伦茨曲线 • 基尼系数 • 基尼系数区分各不平等程度 • 基尼系数的缺陷 • 不能反映个别阶层收入分配变动 • 对低收入阶层收入比重变化不明显
2.4 综合性发展指标 • 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综合分析指标 • 联合国发展研究所设计的综合指标 • 世界银行设计的世界发展指标体系 • 生活质量衡量指标 • 物质生活质量指标(Py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 PQLI) • 人类发展指数(humandevelopment index, HDI)
b. 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体系(32项) • 经济概况(1) • 生产情况(9) • 财政与货币账户(2) • 贸易和国际收支平衡(6) • 外部融资(7) • 人力资源(7)
c. 物质生活质量指数 • 三个指标的简单平均 • 1岁时的预期寿命 • 婴儿死亡率 • 识字率 以100分制来表示每个国家的成绩,然后简单平均计算而得。
d.人类发展指数 HDI 由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在1990《人类发展报告》提出,由三项指标构成: • 出生时预期寿命 • 社会教育水平(复合指数: 成人识字率(2/3权重,初中高教育入学率1/3权重) • 人均收入(对5000美元以上作调整) 三个层次:低发展指数(0-0.5), 中等发展指数(0.51-0.79), 高人类发展指数(0.8-1).
3. 发展中国家发展概况 • 历史发展情况表明:从1960到1985年间,5%最富国与5%最穷国平均收入差距一直维持在29倍左右。 • 东亚经济上升,而拉丁美洲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人均收入下降。 • 各国随时间的收入发展变动(图)
4.人均收入与有关发展指标的关系 • 人均收入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穷国穷人的双重不平等,库兹涅茨曲线) • 人均收入与人的发展指标的关系 (预期寿命,识字率,婴儿死亡率) • 结构性特征(人口,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国际贸易)
4.3 结构特征I:人口增长 • 低收入国家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 人口净增长率比较高 • 高人口增长两个影响 • 对人均收入的影响 • 对人口结构的影响,年轻化 • 人口增长率的实证分析
4.3 结构特征IV:国际贸易 • 出口中初级产品所占比例 • 贸易条件的随收入水平的变化 • 进口中初级产品所占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