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0 likes | 583 Views
《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 粗浅解读. 汪德峰 2010-3-25. 2009 年 11 月 23 日,国务院正式批复 《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 ,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发展历程. 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始于上世纪 60 年代的石油勘探开发。 1983 年,东营市成立以后,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逐步摆上山东和国家战略位置,并进行探索实践。 1988 年,山东省委、省政府确立把黄河三角洲建设成为能源、化工和农牧渔业三大基地战略目标。
E N D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粗浅解读《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粗浅解读 汪德峰 2010-3-25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发展历程 • 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石油勘探开发。 • 1983年,东营市成立以后,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逐步摆上山东和国家战略位置,并进行探索实践。 • 1988年,山东省委、省政府确立把黄河三角洲建设成为能源、化工和农牧渔业三大基地战略目标。 • 1992年,中共山东省委五届九次会议,将建设“海上山东”和黄河三角洲开发列为全省两个最重要的跨世纪工程。 • 1996年,黄河三角洲开发被列入山东省“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 2001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被正式列入国家“十五”计划纲要。 • 2008年6月,省政府编制《山东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 2008年9月,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 2009年3月,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务院25个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组成联合调研组,专题调研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完善提升问题。 •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关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复》(国函【2009】138),批复同意《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二、《规划》的基本内容 • 《规划》共分十个部分: • 前言 • 发展背景 • 总体要求 • 空间布局 •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 构建高效生态产业体系 • 强化基础设施支撑 •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 创新体制机制 • 规划实施和保障
发展优势 • 土地资源优势突出。 • 地理区位条件优越。 • 自然资源较为丰富。 • 生态系统独具特色。 • 产业发展基础较好。
战略意义 • 有利于培育形成新的增长极,构筑山东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点。 • 有利于提升环渤海地区整体实力,进一步完善全国沿海经济布局。 • 有利于实现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开创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 • 有利于保护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 有利于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发展原则 • 坚持生态优先,实现可持续发展。 • 坚持统筹兼顾,推进一体化发展。 • 坚持互利共赢,促进共同发展。 • 坚持改革开放,推动创新发展。
功能定位 • 国家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 • 国家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 • 国家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放区。 • 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
发展目标 • 2015年: • 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 • 力争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 •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循环经济体系基本形成。 • 基础设施趋于完善,水资源保障能力和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 公共服务能力得到加强,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2020年 •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高度融合 • 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 形成竞争力较强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 • 开放型经济水平大幅提高 •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 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生态经济区
空间布局 • 核心保护区 • 控制开发区 • 集约开发区
重点工程 • 1、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程 • 水污染治理。 • 海咸水入侵治理。 • 大气治理。 • 防护林和生态林工程。 • 自然保护区建设。 • 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利用。 • 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建设。 • 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 节能重点工程。
2、高效生态农业重点工程 • 绿色种植业 • 生态畜牧业 • 生态渔业
3、环境友好型工业发展重点 • 电子信息产业 • 生物产业 • 新材料产业 • 石油装备 • 汽车及零部件 • 通用飞机及零部件 • 设备制造业 • 轻纺
4、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 依托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和重要货物集散地,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一批特色物流园区和集散、存储、加工配送中心,重点建设临港物流基地,形成多层次、开发式、社会化的物流体系。 • 发展生态旅游业 • 发展金融保险业 • 发展商务服务业
5、水利重点工程 • 防潮堤 • 平原水库 • 河道治理 • 农村饮水
6、交通能源重点工程 • 港口。东营港、滨州港、潍坊港建设多用途泊位、液体化工品泊位和散杂货泊位,莱州港建设通用泊位和航道疏浚工程。 • 铁路。黄骅-大家洼铁路,德州-龙口-烟台铁路。 • 公路。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和普通路网升级改造。建设滨州-德州、东营-滨州-济南高速,建设沿海高等级公路,完善疏港路。 • 机场。扩建东营机场。 • 能源。建设莱州等大型电源项目。
社会事业发展重点 • 大力发展科技事业 •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 积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 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体制机制创新的重点 •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改革与创新、土地管理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 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构建对外开放平台,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走出去”步伐。 • 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
三、重要概念 • 高效生态经济: • 具有典型生态系统特征的节约集约经济发展模式。 • 产业类型上形成由清洁生产企业组成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 产业布局上形成由若干生态工业园区组成的生态产业群; • 生产工艺上实现生产过程再循环、再利用; • 最终表现为整个经济体系高效运转,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低碳经济: •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 实质:能源高效利用、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GDP。 • 核心: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改变。
循环经济: • 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 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 • 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
现代物流: • 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港口经济: • 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由港航、临港工业、商贸、旅游等相关产业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区域经济。
BOT: • 建设-经营-移交
TOT: • 转让-经营-移交
资产证券化: • 是指通过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发行证券筹资的一种直接融资方式。
《规划》是滨州发展的历史机遇 • 将大幅度提升滨州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 将有力地推动滨州的基础设施建设。 • 将极大地推动滨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将为滨州的投融资带来重大机遇。 • 对滨州的就业及民生建设将带来重大机遇。
滨州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的主战场滨州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的主战场 • 滨州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渤海湾,处在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山东半岛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圈三大经济区结合部,是山东省的北大门。 • 全市版图面积9600平方公里,人口373万,辖六县一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州市版图面积和人口数量均占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三分之一以上,是该区域内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区。 • 从规划区空间布局、产业体系构建到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各方面,我市都处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的核心区域,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主战场”。
北海新区 • 滨州北海新区:位于山东省最北部、渤海湾西南岸,海岸线180公里。 • 北海新区总面积1200平方公里,人口4.6万,是全国沿海人均土地最多的地区之一。 • 北海处于黄河三角洲腹地,系京津冀和山东半岛两大经济区的连接地带,是环渤海经济圈与济南都市圈的交汇点。 • 距天津北海新区80海里,与河北曹妃甸海上直线距离90海里,是济南都市圈的海上门户。
北海新区建设的总体思路: • 港口先行、以港带工、以工兴区 • 北海新区规划: • 一核、两轴、四心、五组团 • 一核:行政商务核心区 • 两轴:南北向的经济发展轴 • 东西向的生态发展轴 • 四心:四处组团绿色核心 • 五组团:滨州港口区、临港工业区、科技产业区、高科技园区、轻工业区、加工工业区
临港产业区 • 滨州临港产业区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四大临港产业区之一,位于无棣、沾化北部沿海地区。 • 按照《规划》,滨州临港产业区将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环渤海地区物流中心和油盐化工、船舶制造、清洁能源、生物制药等产业聚集区。
港口总体规划 • 按照《滨州港总体规划》,滨州港应该成为集原油、原盐、煤炭、金属矿石、件杂货集装箱等货种的,具有现代化的较为完善的装卸设施、管理设施、仓储设施、设有出口加工区、可以中转联运,对外开放的山东省沿海地区综合性一般港口。
海港港区 • 位于套儿河口外的15公里浅海,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的四大港口之一,其主要功能是为临港产业服务,以散杂货为主,兼顾石油化工产品运输。 • 港区大致分为三个作业区: • 东作业区以现滨州港西导堤为基础建设引堤,在引堤上建设通用作业区; • 北作业区为石化工业基地和综合物流区; • 南作业区为通用散杂货作业区和工业园区。
套尔河港区 • 套尔河港区规划岸线共25.7km。秦口河北侧以东风港为基础4.5km岸线范围内规划建设1000吨级码头;除部分自然保护岸线外依次建设修造船码头, 3000吨级码头, 5000吨级码头。
大口河港区 • 规划在大口河东岸建设5km长临港工业岸线,沿岸规划建设1000吨级泊位,在后方沿海区域建设仓储和临港工业区,主要服务于鲁北集团总公司,属货主码头。
五、对海事工作的要求 • 提高思想认识。 • 要正确把握角色定位。 • 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树立海事新形象。
服务品牌— • 爱心海事,真情奉献。 • “六零”服务— • 服务方式零距离 • 服务受理零推诿 • 服务流程零障碍 • 服务事项零积压 • 服务质量零差错 • 服务对象零投诉
工作标准— • 决不让工作事项在我这里延误; • 决不让工作差错在我这里发生; • 决不让不良风气在我这里出现; • 决不让海事形象在我这里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