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2008 届高中毕业班语文冲刺阶段复习研讨会

2008 届高中毕业班语文冲刺阶段复习研讨会. 漳州市普教室 李都明. 总体想法. 一、研究 《 考试说明 》 和二质检试卷。 二质检依据 《 考试说明 》 命制,是 《 考试说明 》 的样卷;与 《 考试说明 》 一样,对高考命题具有示范性的作用。 二、广泛收集我省各地市(校)的试卷,认真研究,多种方式使用。 三、研究答题技巧和答题规范,并进行培训。. 省二质检语文卷评价.

jerry-cook
Download Presentation

2008 届高中毕业班语文冲刺阶段复习研讨会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08届高中毕业班语文冲刺阶段复习研讨会 漳州市普教室 李都明

  2. 总体想法 一、研究《考试说明》和二质检试卷。 二质检依据《考试说明》命制,是《考试说明》的样卷;与《考试说明》一样,对高考命题具有示范性的作用。 二、广泛收集我省各地市(校)的试卷,认真研究,多种方式使用。 三、研究答题技巧和答题规范,并进行培训。

  3. 省二质检语文卷评价 • 这一次省语文质检卷遵循今年《考试说明》的精神,试卷的语料、难易度以及题干的设置、全卷各部分的平衡等方面达到大型考试的标准,贴近学生的实际,既发挥了有效的检测功能,又具有良好的导向性。

  4. 试卷的变动 • 试卷根据2008年《考试说明》的要求把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的考查调至第Ⅱ卷,以主观表述题的方式(填空题和简答题)进行考查,规避了阅读能力考查的盲点,真正考查学生对于新鲜材料主要信息的分析、提取和整合能力。文学名著继续贯彻始于去年的考试精神,但在考查的外显方式上有所调整,在简述题的基础上增加了多项选择题。这是对文学名著考查试题的进一步的完善,并且是考查的目的的进一步落实。这样的试题区分度加大,兼顾不同层次的考生,体现考试的公平公正。并且,错误项设置两处错误,逐步落实考试的目的,体现了命题的人文性。

  5. 试卷命题探究(一) • 第Ⅰ卷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阅读与文言文阅读呈现平稳的态势,比较平易,面向全体学生,符合《考试说明》中的“为考生创造一个愉悦的考试环境”的精神;第Ⅱ卷文化经典阅读继续保持去年的命题思路,但在《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内拓宽命题区域,选用了《论语》的文段。这样,与去年的高考、第一次省质检三份试卷全面地对三部文化经典著作进行了考查,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诗歌鉴赏难易度适中,较好地体现了考试的要求,区分度大。名句名篇既注意到了名篇,也能落实到名句的范围。文学名著的简述题较之一质检的试题难度有所下降,符合对中学生的阅读层面的要求,而选择题的错项的设置较为巧妙,能够真正检查学生阅读原著的状况。

  6. 试卷命题探究(二) • 文学作品阅读的考查,文章文质兼美,富有时代感,试题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适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而且其中的“怀旧情绪”一题属于个性化鉴赏,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语言应用试题除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外,能够落实实际运用技能的检测,且把辨析和修改语病能力从外向检测转换为内化能力的检测。作文“微笑”属于半命题作文,较好的处理了开放与限制的矛盾,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但要出彩殊为不易。这样的命题达到了大型考试作文命题的标准。

  7. 省二质检的功能 1。复习诊断功能; 2。教学导向功能; 3。高考示范功能。

  8. 答题情况 • 1-5题 本卷的选择题较容易,得分率接近80%,得满分15分的同学超过30%,大部分考生能得12分(约占45%),得9分的约占15%。只有千分之五左右的同学不得分。第1题和第5题的失分率略高一些。 • 对策:速读,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读题、审题、答题;信心、细心、耐心。

  9. 6、文化经典(10分)整体答题情况不错,好的同学能得9到10分,较差的也能得4到5分,平均约7.5分。第一小题失分主要是主语搞不清楚,把父(孔子)子(孔鲤)关系搞乱了。“独立”译成“独自学习”,“趋”未能翻译出来。第二小题主要是对“无以”的翻译不准确。第三小题的道理绝大部分同学都能说一些,能答出“不能偏爱”,但“诗和礼的学习非常重要”则很多同学不能答出。6、文化经典(10分)整体答题情况不错,好的同学能得9到10分,较差的也能得4到5分,平均约7.5分。第一小题失分主要是主语搞不清楚,把父(孔子)子(孔鲤)关系搞乱了。“独立”译成“独自学习”,“趋”未能翻译出来。第二小题主要是对“无以”的翻译不准确。第三小题的道理绝大部分同学都能说一些,能答出“不能偏爱”,但“诗和礼的学习非常重要”则很多同学不能答出。 • 对策:粗读,整体感知,翻译注意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理解题的答案就在文章,找准语句,翻译,根据问题的指向作答。

  10. 7、古诗鉴赏(6分)整体得分较低,平均3分左右。借助注释,很多同学还是能把握诗人所抒发的情感的。但是,对怎样抒发情感,则五花八门,大部分同学能回答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但分析得不具体,而能回答出“巧用典故”的则极少,这也是比较难的考点,要靠学生平时的知识积淀,不知道祖逖中流击水的典故的同学,是无从入手的。7、古诗鉴赏(6分)整体得分较低,平均3分左右。借助注释,很多同学还是能把握诗人所抒发的情感的。但是,对怎样抒发情感,则五花八门,大部分同学能回答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但分析得不具体,而能回答出“巧用典故”的则极少,这也是比较难的考点,要靠学生平时的知识积淀,不知道祖逖中流击水的典故的同学,是无从入手的。 • 对策:试题的定位。从诗篇和注解中获得理解诗篇内容的信息。作答:要点必须明确。 • “运用什么手法”与“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都要点出所使用的艺术手法。

  11. 8、默写(6分)与第一次质检一样,都考得很容易,只要平时有认真去背的同学,就基本能得满分,平均得分率在80%左右。满分的同学超过半数。不少同学会背,但因为错别字而扣了分。如“脉脉”写成“默默”、“济”写成“计”、“长”写成“常”、“涛”写成“滔”、“岸”写成“案”、“谤”写成“傍”等等。还有的同学把“两”写成“二”,“襟”字少写了一点。极个别同学平时不读书,再简单的默写也得零分,这类同学比选择题得零分的要略多。8、默写(6分)与第一次质检一样,都考得很容易,只要平时有认真去背的同学,就基本能得满分,平均得分率在80%左右。满分的同学超过半数。不少同学会背,但因为错别字而扣了分。如“脉脉”写成“默默”、“济”写成“计”、“长”写成“常”、“涛”写成“滔”、“岸”写成“案”、“谤”写成“傍”等等。还有的同学把“两”写成“二”,“襟”字少写了一点。极个别同学平时不读书,再简单的默写也得零分,这类同学比选择题得零分的要略多。 • 对策:必须重视。强调默写、抄写,并在课堂上加以落实。

  12. 9、10文学名著(10分)中五选二的选择题,绝大部分同学能选对一题得3分,全对的同学也不少,约占四分之一。二选一的简答题虽然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情节,但考生普遍存在答题不完整的毛病,说明平时对文学名著的阅读还不够细腻,识记得不够牢固。甚至有考生胡编乱造,张冠李戴,闹出笑话。如把“走麦城”说成是张飞、诸葛亮等。9、10文学名著(10分)中五选二的选择题,绝大部分同学能选对一题得3分,全对的同学也不少,约占四分之一。二选一的简答题虽然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情节,但考生普遍存在答题不完整的毛病,说明平时对文学名著的阅读还不够细腻,识记得不够牢固。甚至有考生胡编乱造,张冠李戴,闹出笑话。如把“走麦城”说成是张飞、诸葛亮等。 • 对策:读细,答题可用排除法,简答题选熟悉的一题。

  13. 11-13、现代文阅读(17分)比上一次质检难一些,平均得分约9分,好的同学能得13到14分,差的同学只能得4到5分。11题对句子含意的理解,第一题较容易,普遍3分能得2分,但能准确回答出“仍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却很少第二句普遍能答对一半,一般能回答出“悠久的历史”和“古典美”,但极少能回答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渗透着民族文化的审美情趣”。12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得分率最高,绝大部分同学4分能得3分。13题的两个作用——线索和深化主旨,其实并不难,但得分率却偏低,只有50%左右。着说明相当多考生不会灵活运用平时积累的知识,造成轻易丢分,确实可惜。11-13、现代文阅读(17分)比上一次质检难一些,平均得分约9分,好的同学能得13到14分,差的同学只能得4到5分。11题对句子含意的理解,第一题较容易,普遍3分能得2分,但能准确回答出“仍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却很少第二句普遍能答对一半,一般能回答出“悠久的历史”和“古典美”,但极少能回答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渗透着民族文化的审美情趣”。12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得分率最高,绝大部分同学4分能得3分。13题的两个作用——线索和深化主旨,其实并不难,但得分率却偏低,只有50%左右。着说明相当多考生不会灵活运用平时积累的知识,造成轻易丢分,确实可惜。 • 对策:强调先读文章,后看试题。答题要根据语境,要点要突出,表达可以简洁一些。

  14. 14-17、语言运用题(16分)的答题情况不够理想。得分率在50%左右。14题的第一小题是一道新题,很多学生不懂得“关键词”是什么,乱写一通,零分的相当多,说明平时对这种题型训练得少,复习时要注意。第二小题概括两个区的定位理论,是一个比较难的考点,能够准确概括的极少,要么多写了“爱因斯坦”,没有从个例中概括出普遍性,要么回答“左脑抽象思维的功能较发达,而右脑的形象思维功能更具有优势”,得分率偏低。 对策:理解“关键词”,概括能力。

  15. 15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这实际上是一道送分题,大部分考生能得满分3分。但仍有一部分考生看不懂线路表,不知道“汽车站”在哪里,直接从一路写到二路、三路,有个别考生干脆自己再画一个线路表。也许是平时打的打惯了,连公交车都不会乘了!16题考查的是语眼应用的综合能力。这一题型,第一次质检就出现过了,这次评分多了一个要求“下联尾字平声1分”。从内容看,比上一次还容易对,但有不少考生并没有吸取上一次答不好的教训,仍然不懂得什么是对联,有用古诗“长使英雄泪满襟”来“对”的,有用俗语“英雄难过美人关”来“对”的,这说明我们在教与学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对策:对联知识。

  16. 17题补写一句话“使材料和观点紧密相连”,这也是一种不错的题型,考查的是语句的衔接能力。不少考生不能理解材料是说“选择对手”的,而后面的结论是“选择一个对手是很重要的”,要使前面的材料和后面的观点紧密相连,就必须有一个假设句来过渡。理解了这一点,要完成这一题就不难了。还有一些同学没有很好的审题,把它当作仿写来答,不知把“对手”抛到哪里去了。 对策:审题,材料,衔接。

  17. 18题 本次作文为半命题“微笑”,又没有文体限制,为考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写作空间,比第一次质检平均提高了2分左右,约51分。优秀考场作文也明显比上次多。当然,也有不少考生当成话题作文来写,缺少自我体验,缺少感染力,内容空泛,难以引起共鸣。不文章不能体现所填词语的含义。如《鼓励的微笑》《不经意的微笑》,行文不能紧扣“鼓励”和“不经意”,说明考生在构思行文上存在很大的偏差。有写考生则不能准确界定“微笑”的含义,如举了“仰天大笑”“我自横刀向天笑”“笑谈苛饮匈奴血”等诗句,这里的“笑”哪里是“微笑”呢?!还有不少考生乱贴标签,套作现象严重,世间万物皆可“微笑”,缺少说服力。 • 命题、半命题、材料作文

  18. 问题与对策 • 一、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尚存在着薄弱环节。现在高考试题强调以能力立意,但缺乏必需的知识就无法形成语文应用能力。比如,文言文翻译有些同学把“独立”译成“独自学习”,“趋”字未能翻译出来,“无以”的翻译不准确,这是基本的课文迁移能力但也时常识性的问题。默写与第一次质检一样,都考得很容易,但有不少于20%的学生因为错别字而被扣分。对联第一次质检就出现过了,这次评分多了一个要求“下联尾字平声1分”。从内容看,比上一次还容易对,但有不少考生并没有吸取上一次答不好的教训,仍然不懂得对联的基本要求。

  19. 二、审题出现了不应该的失误。答题是根据试题所提供的所有信息进行的,除了阅读文本,试题的题干以及注解等都是非常关键的地方,都有不少同学就把它忽略了。翻译①题前面句子的注解已经告知主语是孔子,有些同学还是把它搞错了。诗歌鉴赏注解已经告知“此诗作于宋室南渡后”,有些同学还是只答到感情凄凉的层面。作文题“微笑”,有些同学把它当成话题作文。二、审题出现了不应该的失误。答题是根据试题所提供的所有信息进行的,除了阅读文本,试题的题干以及注解等都是非常关键的地方,都有不少同学就把它忽略了。翻译①题前面句子的注解已经告知主语是孔子,有些同学还是把它搞错了。诗歌鉴赏注解已经告知“此诗作于宋室南渡后”,有些同学还是只答到感情凄凉的层面。作文题“微笑”,有些同学把它当成话题作文。

  20. 三、答题不规范。答题需要根据问题的指向做出回答,顺序不能颠倒,更不能自作聪明。如古诗鉴赏先问表达了什么感情,后问这种感情是怎么表达的,而有些同学答题时却把顺序倒过来,按照高考的评分,这样答题是不可能得到好分数的。考查根据公交车的线路图指出乘车的路线,有些同学却答道,“打的就到了”。三、答题不规范。答题需要根据问题的指向做出回答,顺序不能颠倒,更不能自作聪明。如古诗鉴赏先问表达了什么感情,后问这种感情是怎么表达的,而有些同学答题时却把顺序倒过来,按照高考的评分,这样答题是不可能得到好分数的。考查根据公交车的线路图指出乘车的路线,有些同学却答道,“打的就到了”。

  21. 复习建议 • 1。区分共同性与个别性的问题,提高效率。 • 2。强化文学作品阅读与作文的指导。 • 3。注意答题规范,减少不必要的丢分。 • 4。研究主观题(作文)的采分点,争取多得分。 • 5。根据学生实际,强化适应性训练。

  22. 作文规范 1.题目 2.段落 3.点题 4.呼应 5.材料(文学形象、历史人物) 6.字数 7.修辞手法(描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