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北京科技大学 二零一零年九月

北京科技大学 科研工作基本情况 及科研成果信息发布. 北京科技大学 二零一零年九月. 历史沿革. 北京钢铁学院 1960 年,更名为北京钢铁学院 同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院校 1984 年,首批试办研究生院. 北京科技大学 1988 年,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 1997 年,首批进入 “ 211 工程 ” 重点建设院校 1998 年,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2006 年,成为国家 “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 试点高校. 一、学校基本情况. 北京钢铁工业学院

jerold
Download Presentation

北京科技大学 二零一零年九月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北京科技大学 科研工作基本情况 及科研成果信息发布 北京科技大学 二零一零年九月

  2. 历史沿革 • 北京钢铁学院 • 1960年,更名为北京钢铁学院 同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院校 • 1984年,首批试办研究生院 • 北京科技大学 • 1988年,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 • 1997年,首批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 1998年,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 2006年,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试点高校 一、学校基本情况 • 北京钢铁工业学院 •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北洋大学、唐山交通大学、山西大学、西北工学院、华北大学的采矿、冶金等系科组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 2

  3. 人才培养 一、学校基本情况 刘 淇 罗 干 徐匡迪 黄孟复 培养人才10万余人。大部分已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尤其是冶金、材料工业的栋梁和骨干: • 罗干、刘淇、徐匡迪、黄孟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 31位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 省、市政府和国家特大型企业的领导 3

  4. 学院设置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管庄校区 冶金工程研究院 信息工程学院 数理学院 天津学院 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广东研究院 延庆分校 经济管理学院 文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学校基本情况 北京科技大学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 体育部

  5. 学科建设 一、学校基本情况 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多学科协调发展 • 教育部学科评估:冶金工程第一、科学技术史第一、材料科学与工程第二、矿业工程第三、机械设计及理论第六、土木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力学等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5

  6. 一、学校基本情况 师资队伍

  7. 一、学校基本情况 科研基地

  8. 一、学校基本情况 科研基地 • “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项目落户北京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将围绕工程材料安全服役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工程材料基础研究、安全评价与寿命预测,为保障我国重大工程安全运行、降低经济损失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在此基础上组建的科学中心,将成为一流的材料服役安全研究基地。 2010年5月22日,“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暨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在北京奠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出席奠基仪式。参加奠基仪式的还有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科院等有关部门负责人。 8

  9. 二、科学研究现状 科技经费、科技产值 • 2009年,学校科技产业产值11.5亿元,净利润7200万元 • 科技经费大幅增长,2009年到款科研经费6.5亿元 单位:亿元 9

  10. 科技成果 二、科学研究现状 • 科研获奖居全国高校前列 “十一五”期间获奖情况 10

  11. 二、科学研究现状 产学研创新体系建设 构筑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技术集成——产业化的一体化产学研创新体系。 地方经济服务平台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冶金工程研究院 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钢 合 组 织 广东研究院 首都高校信息网 11个校企联合研发中心 教育部-四大钢共建

  12.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广 东 研 究 院 2007年4月18日正式揭牌 二、科学研究现状 地方经济服务平台—组建广东研究院

  13. 二、科学研究现状 省部产学研合作取得卓越成效 • 积极参与产学研项目合作 2007-2009年,共申报广东省各类项目166项,批准立项98项,其中重大专项及粤港招标项目22项,项目经费达8700万元左右,研究领域涉及冶金、材料、机械、信息、土环、应用等多个学科领域,参与教师达400余人。 • 积极共建产学研创新联盟 截至2009年,我校与广东省合作共建产学研研发平台23个,其中各级各类产学研示范基地10个;共建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市、镇4个;参与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9个。 • 大力推进省部特派员计划 我校共有42名教师作为科技特派员派驻到广东省企业进行科技服务。今年,我校省部科技特派员工作初具成效,工作得到了广东省科技厅的肯定。荣获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此外,我校3位教授获广东省“优秀企业科技特派员”荣誉称号。 13

  14. 此次共发布7项科技成果。其中: 机械制造领域 2 项; 新材料领域 2 项; 能源领域 2 项; 电子信息领域 1 项。 三、科技成果发布 14

  15. 三、科技成果发布——机械制造领域 变压吸附关键技术及应用 根据恒定温度下混合气体中不同组份在吸附剂上吸附容量或吸附速率的差异以及不同压力下组分在吸附剂上的吸附容量的差异而实现的,由于采用了压力涨落的循环操作,强吸附组分在低分压下脱附,吸附剂得以再生。 称为变压吸附(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PSA)。 15

  16. 1、医用分子筛制氧 该产品系利用变压吸附技术(PSA)将空气中的氧气与氮气分离,并滤除有害物质,从而获得符合医用氧标准的高纯度氧气。 该产品只需按下启动按钮,设备及全自动运行,实现了无人操作。整套装置运行可靠,费用低廉,是各类医院中心供氧系统工程的理想氧源,有着钢瓶氧气、液氧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并可提高医院的管理等级和档次。 三、科技成果发布——机械制造领域 基于变压吸附关键技术研发的几款应用产品 单片机电路板 16

  17. 2、便携式制氧 三、科技成果发布——机械制造领域 基于变压吸附关键技术研发的几款应用产品 17

  18. 3、高海拔制氧——高海拔变压吸附制氧工艺 三、科技成果发布——机械制造领域 基于变压吸附关键技术研发的几款应用产品 18

  19. 3、高海拔制氧——高海拔变压吸附制氧设备 集成应用以上成果,在海拔5010 m的风火山建立了世界海拔最高的制氧站,直接从高原空气中分离出高浓度氧气。 三、科技成果发布——机械制造领域 基于变压吸附关键技术研发的几款应用产品 风火山制氧站 19

  20. 3、高海拔制氧——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 获奖情况: 2002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步奖; 2007年,铁道部科学成果一等奖; 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此外,该技术已获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 应用及效益情况:项目成果应用后,施工效率提高20%;急性高原病发病率下降44%。系列成果自2002年起迅速推广至青藏铁路沿线,建立了17座制氧站,创造了青藏铁路十余万建设者高原病零死亡的世界医学奇迹。 目前,该技术已推广应用于青海-西藏±500kV直流联网工程、新疆公格尔河水电站、青藏铁路那曲火车站物流中心、四川九寨沟黄龙机场等工程项目,以及空军机载制氧机、武警单兵制氧机研发等国防项目。该技术已成为保障缺氧环境下安全生产和身心健康的主导技术。 三、科技成果发布——机械制造领域 基于变压吸附关键技术研发的几款应用产品 20

  21. 4、沼气净化 联系人:机械工程学院 刘应书 教授 张辉 教授 联系方式:010-62332751 E-mail: ysliu@ustb.edu.cn 三、科技成果发布——机械制造领域 基于变压吸附关键技术研发的几款应用产品 直接燃烧 炊事、供暖和照明 火力发电 火力发电,入电网 21

  22. 由北京科技大学与深圳华益和昂飞公司合作研发的我国首套“空气支持辊式板形仪”及板形板厚综合智能控制系统。自2003年在深圳华益铝厂1400mm铝带箔轧机上投产至今,运行良好,经受生产考验,对厚度0.08~0.15mm铝带箔板形控制精度达±10I,产品涂层效果可与进口板形控制系统相比美,但价格约为进口同类板形仪及板形控制系统的1/3左右。 联系人:机械工程学院 李谋渭 教授 联系方式:010-62334249;13661044363 E-mail: lmow@me.ustb.edu.cn 三、科技成果发布——机械制造领域 高效高精轧制技术——板形仪及板形板厚综合智能控制系统 22

  23. 三、科技成果发布——新材料领域 金刚石薄膜涂层硬质合金工具工业化生产技术 • 本项目技术来源于国家863计划”八五”和”九五”重大关键技术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本项目技术包括: • 强电流直流伸展电弧(HCEDCA)等离子体CVD金刚石膜涂层工业化生产设备; • 硬质合金工具金刚石膜涂层技术。目前此项技术已可满足中小规模工业化生产。 23

  24. 三、科技成果发布——新材料领域 金刚石薄膜涂层硬质合金工具工业化生产技术 • 各种规格的金刚石膜涂层硬质合金钻头与端铣刀(F 1.0–F 10.0mm) • 应用领域:(1)复合材料(特别是金属基复合材料(MMC)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C));(2)大型石墨模具;(3)各种有色金属及其合金;(4)其它各类难加工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无机非金属材料,甚至硬质合金);(5)木工工具;(6)各种模具;(7)其它需要耐受极度摩擦磨损和腐蚀,冲刷的场合。 • 联系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功能材料研究所 所长 吕反修 教授 • 联系方式:13552177791; fxlu@mater.ustb.edu. cn 24

  25. 三、科技成果发布——新材料领域 轻合金半固态流变制备成形技术及设备(TBR) • 自主研究开发的锥筒式轻合金半固态浆料制备及直接流变成形设备(TBR)及技术,可实现铝合金、镁合金等由液态到半固态浆料制备并直接流变成形。其特点是成形件的组织为较均匀的球状晶,内部气孔、组织偏析等成形缺陷明显减小,密度和塑性提高,使内部质量得到改善。 • 其工艺为: • 该技术主要应用于汽车零件和耐压阀体等零件,也可应用于其他要求较高的零件毛坯,如航空、航天、摩托车和电子行业的铝合金、镁铝合金零件等。 轻合金 原 料 熔炼 液态 半 固 态 浆料制备 流变 成形 部件 25

  26. 三、科技成果发布——新材料领域 轻合金半固态流变制备成形技术及设备(TBR) • ★半固态流变浆料制备装置 ★半固态流变浆料制备装置与直接流变压铸设备总体构成 • 联系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压力加工研究所 康永林 教授 • 联系方式:010-62332983 26

  27. 三、科技成果发布——能源领域 白天 黑夜 电子设备 太阳能电池 储氢罐 电解水制氢 储氧罐 燃料电池 储水罐 未来能源系统实验样机: 风力(或水力)或太阳能发电 电解水制氢 存储氢 无风、无水、无太阳时 存储的氢 燃料电池发电 可再生氢能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双功能氢燃料电池 可逆氢燃料电池,不但可以解决太阳能和风能发电中的实际困难,同时可以解决未来氢能源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氢燃料的制备”技术。 • 联系人: • 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 王新东 教授 • 联系方式: • 010-62332983 27

  28. 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用电负荷峰谷差不断增大。开发利用低谷电技术,对平衡电网负荷,提高发电效率,降低电力设施投资,降低用电成本,促进环境保护都有重要意义。 低谷电蓄能供热制冷技术就是将电价低廉低谷时段的电力转化为热能进行有效贮存,在需要时再将其释放出来,对外直接供热或通过吸收式热泵(或制冷机)对外供热或供冷。 根据此项技术开发的低谷电蓄能供暖制冷装置,配以先进的控制技术,使之在投资经济性和运行经济性上超过了燃煤、燃油和燃天然气锅炉;在土地占用、自动化控制程度、运行安全性、应用灵活性、环保效益等方面都显示出极强的竞争力。 三、科技成果发布——能源领域 低谷电蓄能供热制冷技术与装备 28

  29. 该技术适用于居民小区或单个建筑的低谷电供暖制冷设备与装置;适用于居民小区、单个建筑、单个公寓或单个房间供暖供热的不同规格和形式的设备与装置。 联系人:机械工程学院 院长 王立 教授 联系电话:010-62334425 E-mail: liwang@me.ustb.edu.cn 三、科技成果发布——能源领域 低谷电蓄能供热制冷技术与装备 29

  30. 在国家863高科技计划支持下,北京科技大学机器人研发中心(电子信息系)主要为科技馆和大中小学校实验室制造各种科普教育类机器人。经过多年的产品研发,现在可以提供双足机器人教学平台、解说娱乐机器人、高仿真机器人等产品技术。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可以进行产业化转移工作。下图为该研发中心研发的多种机器人产品。 联系人:信息工程学院 王志良 教授 联系电话:010-62332641 E-mail: wzl@ies.ustb.edu.cn 三、科技成果发布——信息领域 服务机器人技术与产品 30

  31. 成果汇编及联系方式 《北京科技大学科研成果汇编》 北京科技大学科研部联系方式 • 《北京科技大学科研成果汇编》——该书收录科研成果300余项,涉及新材料、能源、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学校将采用技术转让、技术入股、合作融资、合作开发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欢迎社会各界洽谈合作。 • 科研部 科技合作与发展办公室 •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100083) • 联系电话:010-62333061 • E-mail:lijing66@ustb.edu.cn 31

  32. 谢 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