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登革热的流行现状和防控对策

登革热的流行现状和防控对策. 佛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杨泽锋 2013 年 3 月 25 日. 登革热及蚊媒基本常识.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 是由 登革热病毒引起 、 伊蚊传播 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 高热、 头痛 、 全身肌肉、骨 骼 及关节痛,极度疲乏, 皮疹、淋巴结肿大、 白细胞减少 人群普遍易感. 主要症状体征、实验室结果. 传染源. 患者 在发病前 6-18 小时,持续 3d 内 少数病例持续至病程 6d 整个发热期均有传染性 隐性感染者 与显性比例可高达 10 : 1 在流行期间,可达全体人群的 1/3. 传播途径.

jeroe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登革热的流行现状和防控对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登革热的流行现状和防控对策 佛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杨泽锋 2013年3月25日

  2. 登革热及蚊媒基本常识

  3. 什么是登革热? •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 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及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 • 人群普遍易感

  4. 主要症状体征、实验室结果

  5. 传染源 • 患者 • 在发病前6-18小时,持续3d内 • 少数病例持续至病程6d • 整个发热期均有传染性 • 隐性感染者 • 与显性比例可高达10:1 • 在流行期间,可达全体人群的1/3

  6. 传播途径 • 伊蚊 • 埃及伊蚊与白纹伊蚊 • 吸血8-12天后有传播能力 • 雌蚊寿命1-2个月 • 生活在房屋内及周围 • 主要在白天叮咬吸血 • 在小型、干净的积水中产卵和孵幼虫

  7. 人群易感性 • 人群普遍易感 • 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有巩固免疫力 • 对异型病毒也有1年以上的交叉免疫,但不长久,可发生二次感染

  8. 内容提要 • 登革热及蚊媒基本常识 • 登革热的流行形势 • 全球疫情概况 • 全国及省内疫情概况 • 我市疫情概况 • 2013年防控工作要点

  9. 登革热流行形势

  10. 正在向全球迅速蔓延 传播迅速,发病率高 1779年首次发现 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 出现过多次大流行,累计患者达千万以上 世界卫生组织警告 登革热病例正在迅猛增加, 已威胁到全球三分之一人口的健康安全。 全球登革热流行态势

  11. 全球有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登革热 主要为拉美、东南亚、西地中海和太平洋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估计全球约25亿人受威胁,每年5000万人感染,20万人死亡 75%亚太地区 亚洲地区受害较多的国家和地区是马来西亚、老挝、柬埔寨、泰国、越南、菲律宾、印尼、中国和台湾地区。 地理分布有扩大的趋势 流行频率也在增加,疫情从城市传播到农村地区 全球登革热流行态势

  12. 同比上升: 柬埔寨, 老挝,新加波 http://www.wpro.who.int 7 March 2013

  13. 1873 厦门 75%居民发病 1928~1929年,在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厦门、杭州、宁波、上海、台湾和香港等地流行。 1940年,上海至南通等地、广州、潮汕地区流行本病,山东烟台及东北地区有散发病例。 1944~1945年,沿海地区福州,内地汉口(80%居民发病) 我国登革热流行史

  14. 2000-2012全国登革热发病情况

  15. 白纹伊蚊 伊纹地理分布 埃及伊蚊

  16. 广东省登革热地区分布,1990-2010

  17. 广东省1990-2012年登革热疫情

  18. 广东省登革热发病月份分布

  19. 登革热病例年龄分布

  20. 报告输入病例所占比例逐渐增大,2005-2010

  21. 输入病例感染来源地,2005-2010

  22. 我市今年的疫情风险 • 去年疫情影响 • 蚊媒带毒过冬? • 去年疫情持续时间长 • 春节期间气温高 • 输入性病例 • 国际间人员往来的增加 • 中国已成为亚洲第一大旅游客源输出国 • 全球最佳旅游目的地之一 • 商贸往来 • 毗邻广州 • 潜伏期、隐性感染难以发现 • 人群低免疫

  23. 登革热疫情对我市影响 • 疾病负担 • 病人负担 • 消耗医疗资源 • 爱国卫生城市、文明城市 • 政府形象 • 经济

  24. 2013年防控工作要点

  25. 2013年防控工作计划 • 环境整治和病媒生物防制(各有关单位职责) • 常规爱国卫生工作和专项运动 • 人间监测 • 症状监测 • 血清学监测 • 人群抗体水平监测 • 蚊媒密度强化监测 • 幼虫、伊蚊成蚊、成蚊监测 • 专项监测 • 疫情控制 • 培训 • 宣传

  26. 疫情调查——病例搜索 • 病例定义 • 时间(首例前推25天) • 地点(病家100米半径、医院、诊所、卫生站) • 人群特征 • 临床表现 • 发热+皮疹(或关节骨骼肌肉痛) • 病家 • 挨家挨户+宣传+布雷图指数调查 • 查看医院、诊所、个体卫生站相关记录 • 医生访谈 • 群众访谈

  27. 事件研判 • 病例数 • 发生时间 • 病例分布 • 疫点环境 • 蚊媒密度 • 流行病史

  28. 疫情控制 • 传染源管理 • 病例隔离治疗(疫情早期意义大) • 防蚊门窗 • 隔离至热退且病例>7天 • 切断传播途经 • 翻、灭 • 保护易感人群 • 宣传、翻(灭) • 蚊帐、驱蚊、纱门(窗)

  29. 杀灭成蚊 • 职责部门 • 爱卫、镇街(村居) • 器械 • 背负式、车载式机动超低容量喷雾机、热烟雾机等 • 时间 • 早上7-10时和下午4-7时 • 药品 • 居民区及人群密集的场所:首选含高效低毒的拟除虫菊酯,如氯菊酯、醚菊酯、苯醚菊酯等 • 在一般外环境,可选用DDVP、甲基嘧啶磷、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等

  30. 杀灭成蚊 • 处理周期 • 疫点 • 每3天处理1次,连续3次 • 以后每周1次,直至应急处置结束 • 警戒区 • 开始与疫点同步处理1次后,再根据蚊虫监测结果考虑是否再进行处理 • 喷洒范围 • 少数散发,按疫点和警戒区 • 出现聚集性病例或疫情扩散时,疫区范围。

  31. 清理孳生地 • 居民区 • 市场 • 工地 • 集体单位

  32. 清理孳生地 • 人员 • 入户——群众、志愿者 • 集体单位——自行派员 • 外环境——爱卫部门协调国土城建、城市管理执法、公安等 • CDC——进行培训、指导和质量控制 • 工作要求 • 疫点范围内,一周内蚊诱卵器不能发现伊蚊或卵 • 疫区一周内将布雷图指数<5,诱蚊诱卵指数<5 • 方法

  33. 评价灭蚊和清除孳生地的效果

  34. 灭蚊效果评估——CDC • 诱蚊诱卵器法 • 50-100只 • 每3~5户或每25~50米距离一个 • 地点 • 家庭环境——庭院、阳台、天台的花草树荫下 • 室外环境——树木、花草、绿化带、灌木丛下 • 连续布放4天 • 频次 • 疫点每4天监测1次,警戒区每15天监测1次。 • 诱蚊灯法 • 每点3盏

  35. 清理孳生地效果评估——CDC • 布雷图指数 • 50~100户 • 每3~5天进行一次 • 疫区涉及范围较大时,可抽取有代表性的3~5个点 • 关键 • 责任心、客观真实 • 评估促工作

  36. 谢谢大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