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likes | 304 Views
口舌生疮 是一症状,具有这一症状的病证很多( 口蹄疫 ),原因复杂,病机不同,但临床上常见的不外乎三个方面。 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损伤 胃火熏蒸 心火上炎. 1 、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损伤 如被铁丝、钉子、玻璃片等扎着、刺着、划着、烫着······ 主症: 除了口腔黏膜红肿热痛,流涎外,一般无 全身症状。 治法: 消炎,止痛。 方药: 局部处理即可。首先用 0.1 %高锰酸钾冲洗, 然后涂擦碘甘油,或鞣酸甘油、鞣酸软膏、 醋酸铅软膏。. 2、胃火熏蒸
E N D
口舌生疮 是一症状,具有这一症状的病证很多(口蹄疫),原因复杂,病机不同,但临床上常见的不外乎三个方面。 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损伤 胃火熏蒸 心火上炎
1、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损伤如被铁丝、钉子、玻璃片等扎着、刺着、划着、烫着······主症:除了口腔黏膜红肿热痛,流涎外,一般无 全身症状。治法:消炎,止痛。方药:局部处理即可。首先用0.1%高锰酸钾冲洗, 然后涂擦碘甘油,或鞣酸甘油、鞣酸软膏、 醋酸铅软膏。
2、胃火熏蒸 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当,致使邪热积于脾胃,上攻 唇 舌,而发口疮。 主症:由于是胃火旺,所以临床表现除体温稍高,脉象 洪数之外,主要是消化道表现,如食欲不振, 口 温高,口臭,口腔黏膜有溃疡,大便干燥等 。 治法:清胃火,解热毒。 方药:石膏知母汤(石膏知母金银花连翘板蓝根 薄荷大黄生甘草)加减。 针灸:通关、静脉。
石膏知母汤 石膏知母 :相须为用,清热泻火功效剧增(白虎汤), 作用中焦(中焦如沤),为君。 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薄荷:作用蒸气、火梢,助石膏知 母 ,清热泻火,为臣。 大黄:苦寒泻下,釜底抽薪而泻火,为佐。 生甘草:清热解毒,且调和诸药药性,为使。 “国老即帝师之称,虽非君而为君所宗,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诸毒也”
3、心火上炎 致使心火上炎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六淫内郁化火所致。 主症:舌尖红,舌体糜烂或溃疡,躁动不安,口渴喜饮,苔黄, 脉数。 分析:心开窍与舌,舌为心之苗,舌尖通过经络(心经之别络) 与心相联,心火亢盛,火热之邪循经而上炎,推动气血上 行,致使舌尖气血充盛,故见舌尖红;火热之邪灼伤舌部 脉络,故血溢脉外,日久则生糜烂或成溃疡;心藏神,神 有赖于气血的温养,若心火内炽,则热扰心神,致使心气 、心血妄动,故躁动不安;口渴喜饮是火热伤津,引水自 救的表现;苔黄,脉数是里热盛的表现。 治法:清心泻火。 方药:泻心汤或 洗心散加减。 口衔青黛散,或撒敷冰硼散、西瓜霜。 针灸:通关。
泻心汤(黄连、黄芩、大黄)出自东汉末年(公元200—210年)医圣张仲景之《金匮要略》,该方又名“三黄汤”、“三黄泻心汤”、“仲景三黄汤”。黄连泻心火,为君;黄芩泻肺火,心肺均在上焦,泻肺火有助于泻心火,为臣;大黄苦寒清热,引火下行(过服三黄片可引起腹泻,此即为大黄之作用),为佐。该方虽为经方,但仍有不足之处,即火热之邪未从小便去,故而该方应加通利三焦、水道之品,如竹叶、栀子等。泻心汤(黄连、黄芩、大黄)出自东汉末年(公元200—210年)医圣张仲景之《金匮要略》,该方又名“三黄汤”、“三黄泻心汤”、“仲景三黄汤”。黄连泻心火,为君;黄芩泻肺火,心肺均在上焦,泻肺火有助于泻心火,为臣;大黄苦寒清热,引火下行(过服三黄片可引起腹泻,此即为大黄之作用),为佐。该方虽为经方,但仍有不足之处,即火热之邪未从小便去,故而该方应加通利三焦、水道之品,如竹叶、栀子等。 洗心散(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木通、桔梗、连翘、茯神、牛蒡子、白芷、天花粉 )《元亨疗马集》,该方的不足之处是火热之邪未从大便去,故而该方应加大黄清热泻下。 青黛散(青黛、黄连、黄柏、薄荷、桔梗、儿茶各等份) 《元亨疗马集》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口疮。 冰硼散(冰片、朱砂、硼砂、元明粉)《外科正宗》,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口疮。
比较 泻心汤(黄连、黄芩、大黄)有大黄加强泻火泄大肠 热之功。 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是泻火以解热 毒,侧重于导泄三焦火热下行,从小肠、膀 胱走,而无泻下作用。 栀子金花丸(黄连、黄芩、大黄、黄柏、栀子、天花 粉、知母)该方实为泻心汤和黄连解毒汤的 组合后的加减 ,主治肺胃热盛,所致的头晕 目眩,烦躁不安,大便秘结,牙痛咽肿,口 舌生疮。(金·刘完素《宣明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