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 likes | 640 Views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孙英贤. 晕厥的诊断流程. 一、晕厥的一般概念 二、晕厥的诊断流程 三、晕厥的预后. 晕厥的定义( 2009 ESC 指南). T-LOC ( transient loss of consciousness ) 短暂意识丧失 由于短暂的全脑灌注不足引起, 可以快速发作、短时间持续、 并能完全自己恢复 与猝死的不同 —“ 能自己醒过来 ”. 典型的晕厥,意识丧失时间很少超过 20-30 秒 前驱期: 部分晕厥发作之前出现头晕、耳鸣、出汗、视力模糊、面色苍白、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
E N D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孙英贤 晕厥的诊断流程
晕厥的定义(2009 ESC指南) T-LOC(transient loss of consciousness)短暂意识丧失 由于短暂的全脑灌注不足引起, 可以快速发作、短时间持续、 并能完全自己恢复 与猝死的不同—“能自己醒过来”
典型的晕厥,意识丧失时间很少超过20-30秒 前驱期:部分晕厥发作之前出现头晕、耳鸣、出汗、视力模糊、面色苍白、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 恢复期:发作之后出现疲乏无力、恶心、呕吐、嗜睡、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晕厥的整个过程可能持续数分钟或更长 晕厥的发作特点
短暂性意识丧失的分类 真正的和表观的短暂性意识丧失 晕厥 非晕厥 • 神经介导反射性 • 体位性 • 原发于心律失常 • 器质性心脏病或心肺疾病 • 脑血管病 • 表现类似晕厥的功能损害或意识丧失,比如:癫痫,外伤,代谢异常,中毒等 • 表现类似晕厥但不伴意识丧失,比如:精神性“晕厥”(躯体异常),猝倒综合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 Brignole et al: Eur H J, 2001
晕厥的流行病学 • Framingham研究:男性发生率为3%,女性发生率为3.5%,7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的发生率为6%。 • 欧洲大约有 150万严重晕厥患者 • 美国大约有1000万的晕厥患者,每年有50万新发病例 发生率不低! Am J Cardiol 2003, 91:1006
晕厥的病因Framingham研究 (n=822) Other 7.5 心源性 9.5 药物 6.8 体位性 9.4 未知 36.6 血管迷走性 21.2 癫痫发作 4.9 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 4.1 Soteriades et al: NEJM, 2002
一、晕厥的一般概念 二、晕厥的诊断流程三、晕厥的预后
迷走性晕厥是导致晕厥的最主要原因 • 心源性晕厥是第2位原因,不同患病情况差别很大,医院中老年患者心源性晕厥发病率较高 • 在<40岁患者中,体位性低血压所导致的晕厥较为少见,体位性低血压导致的晕厥多见于老年人 • 个别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在医疗转诊、救治过程中,一些非晕厥的意识丧失患者常误诊为晕厥
诊断步骤 详细病史-问什么? 发作时的详细情况 评估发作的频率和严重性 家族史 心脏病的可能性? 体格检查 ECG: 长 QT, WPW, 传导系统疾病 超声: 左室功能, 瓣膜, 肥厚梗阻心肌病(HOCM) 随后进行其它诊断检查
初步评价 • >40岁患者建议首先进行颈动脉窦按摩 • 患者有心脏病史或怀疑晕厥与结构性心脏病或其他心血管疾病有关,建议进行超声心动检查 • 怀疑心律失常导致晕厥的患者,应给予心电监测 • 若晕厥与体位变化有关或怀疑反射性晕厥时,应进行相关检查,如卧立位试验/直立倾斜试验等 • 仅在怀疑非晕厥原因造成的一过性意识丧失的情况下,进行神经科检查或血液检查
危险分层-高危指标 • 严重的结构性心脏病或冠心病(心衰、LVEF降低或陈旧性心梗) • 提示心律失常晕厥的临床和心电图表现 • 劳力或卧位时发生晕厥 • 晕厥之前感觉心悸 • 有心源性猝死家族史 •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 双束支阻滞(LBBB或RBBB合并左前分支或左后分支阻滞)或其他室内传导阻滞QRS时限≥120 ms
危险分层-高危指标 • 没有应用负性变时药物和体育训练的情况下,严重窦性心动过缓(<50次/分)或窦房阻滞 • 预激综合征 • QT间期延长或缩短 • V1-V3ST段抬高的RBBB(Brugada综合征) • 右胸导联T波倒置, epsilonepsilon波和心室晚电位提示ARVC • 严重并发症 • 严重贫血 • 电解质紊乱
* 可能需实验室检查 ** 短期发生严重事件
常用各种检查方法 • 颈动脉窦按摩(CSM) • 直立激发试验:主动直立和倾斜试验 • 心电图监测 • 电生理检查 • 三磷酸腺苷实验 • 运动试验 • 心导管 • 精神评估和神经评估
各种检查对晕厥的诊断价值 ESC 指南认为有用 ESC指南认为无用 ECG 血生化 胸部X线 Holter/Ecg 检测 CT/MRI 扫描 超声心动图 颈动脉窦按摩 EEG 颈动脉超声多普勒 倾斜试验 检查 腹部检查 EP 研究 冠脉造影 运动试验 95% 77% 27% 22% 20% 18% 13% 13% 11% 7% 6% 2% 1% 1%
诊断晕厥的无创性检查 颈动脉窦按摩(CSM) 直立倾斜试验 ECG 心脏超声 动态心电图;Holter;事件记录仪 运动试验
按压颈动脉窦(CSM) 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有效、简便的诊断方法 • ≥40岁不明原因晕厥 • 单侧按压5-10s(一般需2次) • 阳性标准:BP下降>50mmHg, 或RR间期>3s • 禁忌证: 颈A杂音,颈A狭窄> 50%, MI,卒中 ESC guideline 2009
主动性站立检查 ESC guideline 2009
直立倾斜试验 • 血管迷走性晕厥诊断的“金标准” • 阳性标准: • 血压下降伴/不伴心率减慢 • 可伴有晕厥或近似晕厥症状 60-70 ° 时间20-45分钟,药物激发使用硝酸甘油 300-400μg含服或使用ISO1-3μg/min,提高心率20-25% ESC guideline 2009
直立倾斜试验 ESC guideline 2009
直立倾斜试验 ESC guideline 2009
心电图 • 在自发症状时记录到症状相关 ECG • 可做出初步诊断
心电图 男性,62岁,反复晕厥,心电监护示室早二联律引发室颤 Heart 2001, 86: e3
不同的心电检查手段 10秒 12导ECG 2 天 Holter 事件记录器 7-30 天 最长 14个月 ILR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时间 (月s) ILR:植入式记录器 Europace 2004:467
动态心电图监测 动态心电图示III°AVB引发晕厥 Pace 2007,26:914
动态心电图监测 ESC guideline 2009
ILR记录10个月发现室颤导致晕厥 Inter J Cardiol 2006;110:654
ILR在不明原因晕厥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43%的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可以通过ILR一次确诊 传统方法只能确诊20% 60例不明原因晕厥 EF > 35% 30 30 AECG, 倾斜试验, EPS ILR 14 6 + + 确诊 – – 1 8 + + ILR AECG, 倾斜试验,EPS Circulation. 2001;104:46
晕厥患者的预后 预后良好 <45岁,健康,ECG正常 神经介导性晕厥 体位性低血压 预后中等 不明原因晕厥(取决于有无器质性心脏病) 预后不佳 器质性心脏病、恶性心律失常 ESC guideline 2009
晕厥预后的危险评估“CHESS”积分 C充血性心衰病史 (+1) H红细胞压积 < 30% (+1) E异常心电图(+1) S气短病史(+1) S发作时SBP < 90mmHg (+1) 高危患者: CHESS积分≧1 Ann Emerg Med. 2004:224 J.Ann Emerg Med. 2006:448
CHESS积分高危患者死亡率增加 死亡率% 天 James Ann Emerg Med. 2008: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