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第七章 地质年代与地层系统

第七章 地质年代与地层系统. 我们居住的星球什么时候形成的? 我们观察到的岩石、矿物什么时候形成的? 18 世纪中叶之前,地球的年龄是一个神学问题。 1650 年,大主教乌斯赫( Ussher )宣布:世界是在公元前 4004 年创造出来的。 19 世纪中叶,地质学家认为地球形成非常古老,需要非常长的时间。 1896 年,法国物理学家亨利 · 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地质学进入定量计年时代。. 第一节 地质年代的单位与系统. 一、相对地质年代单位的建立 以生物化石的 相对新老 关系,可分为: 显生宙:动、植物多门类显现和发展并有大量硬体化石

jeri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七章 地质年代与地层系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地质年代与地层系统

  2. 我们居住的星球什么时候形成的? • 我们观察到的岩石、矿物什么时候形成的? • 18世纪中叶之前,地球的年龄是一个神学问题。1650年,大主教乌斯赫(Ussher)宣布:世界是在公元前4004年创造出来的。 • 19世纪中叶,地质学家认为地球形成非常古老,需要非常长的时间。 •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地质学进入定量计年时代。

  3. 第一节 地质年代的单位与系统 一、相对地质年代单位的建立 以生物化石的相对新老关系,可分为: 显生宙:动、植物多门类显现和发展并有大量硬体化石 保存下来的时期。又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隐生宙:显生宙之前的时期。又分为太古宙和元古宙。

  4. 二、同位素地质年代表的建立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具有固定衰变周期,测定某些 含放射性同位素的矿物的同位素年龄,一般以百 万年(Ma)为单位。 三、地质时代系统 年代地层单位: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内形成的全部 地层,其顶底界面以等时面为界。 包括宇,界,系,统,阶,时带。 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时 二者具有严格的对应关系。

  5. 目前,地质学家认为地球大约形成于4560Ma; 可记录的地壳岩石的最老年龄达到4400Ma。

  6. 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时代 一、年代地层单位的基本特点 地质时代是地球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与时限,如同现在的年、月、日等。不同的地质时代,代表了地球发展的不同阶段。 年代地层单位和岩性地层单位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有固定的时限长度,并且与地质时代单位严格对应。例如寒武系是一年代地层单位,它的含义是在寒武纪(570—500百万年)内形成的所有沉积,不管岩性和化石有何差别,是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的统称,它超越了地区性与地层岩性的具体差别。 二、年代地层单位的划分 划分依据:年代地层单位的划分主要依据生物演化的不同阶段来划分的。一般低等的年代地层单位如阶,往往以属和种的更新为特点,统和系以科和目的更新为特征,系以上则以纲和目的更新为特征。

  7. 三、年代地层系统与地质年代表的建立 年代地层系统的建立 为了便于全球范围内的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标准一致,国际地层研究机构建立了全球统一的年代地层系统—年代地层。 地质年代表的建立 年代地层单位的划分是以生物演化的不同阶段为其依据,虽与地质时代严格对应,但也只具有相对先后早晚的含义。为了反映各地质时代单位的起止时间,通过地层中放射性同位素测年,可以确定各地质时代的顺序与时限,从而建立全球统一的地质时间表——地质年代表。为了便于研究,我们通常将年代地层、生物演化阶段、构造运动阶段、同位素年龄值等相关内容都表示在地质年代表中。

  8. 地质年代表

  9. 年代地层单位与生物演化简表(据国际地层委员会,2005,简化改编)年代地层单位与生物演化简表(据国际地层委员会,2005,简化改编)

  10. 年代地层单位与生物演化简表(据国际地层委员会,2005,简化改编)年代地层单位与生物演化简表(据国际地层委员会,2005,简化改编)

  11. 年代地层单位与生物演化简表(据国际地层委员会,2005,简化改编)年代地层单位与生物演化简表(据国际地层委员会,2005,简化改编)

  12. 第二节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一、岩层和地层 1.岩性:岩石的物质组成、颜色、结构和构造等特 征。 2. 岩层:由上下两个岩性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的 层状岩石。 上,下层面分别称为顶面和底面。 按厚度可划分为:块状层>1m 厚层1-0.5m 中厚层0.5-0.1m 薄层<0.1m

  13. 3.地层是具有一定层位的一层或一组岩层,即地层具3.地层是具有一定层位的一层或一组岩层,即地层具 有时代与顺序的含义。地层的层序—地层形成时的 先后次序。 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的基本规律,即在地层未发 生倒转时,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也称为叠覆 率)。 所谓的地层倒转是指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使老地 层覆盖于新地层之上。 在野外地质工作中判别地层是否倒转有时是十分困 难的,有时我们仅通过判别岩层的顶底面来确定地 层是否倒转。

  14. “国际地层表”是阐述地球历史的一个框架, 它的主要作用是对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进行划分与对比、确定岩石记录的绝对年龄和延限, 同时也是将年代地层与岩石地层结合的有效手段。 • 全球各种地质事件、海平面的变化或气候的变化及地质学其他许多领域中研究的进展,都有赖于年代地层的精确划分, 一张精确的全球年代地层表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用GSSP ( Global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 t) 来定义年代地层单位(系、统、阶等) 而建立起来的“国际地层表”, 使得大家在叙述地质历史时有一种共同的语言、有一个全球性的标准。

  15. 在显生宇的96 个阶(统) 中已有46个阶(统) 确立了GGSP, 其余的有望在2008 年全部确立。 • 我国已取得了4 枚金钉子,即将取得3 枚,还有可能再获得4—6 枚(2005年)。

  16. 地层正常的标志 沉积岩在未受到构造运动影响下,沉积岩层的上层面称为顶面,下层面称为底面。 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生物等的影响,沉积岩的层面 或层内均会保存各种示顶构造。

  17. 1. 层面标志 存在于岩层层面上的标志,主要有波痕、雨痕、雹痕、泥裂等。 (1)波痕—水体不深、波浪能影响到的浅水环境下,沉积物表面呈波浪起伏状。通常,波谷圆滑开阔向下,波峰尖棱紧闭朝上。 (2)雨痕、雹痕—松散、细粒沉积物表面,暂时露出水面,在雨滴或冰雹的冲击下遗留的痕迹。凹坑向下,外圈脊状突起向上。 (3)泥裂—松散、细粒沉积物表面,暂时露出水面,在阳光的暴晒下发生龟裂。泥裂的开口向上。

  18. 2. 层内标志 存在于岩层层内的标志,最主要是层理标志。 层理—流动的介质使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 等沿基本垂直层面方向上所形成的层状构 造。 其中利用斜层理判断顶底最为便利。 3. 生物标志 沉积岩中常含有生物化石,化石的保存形态也具 有示顶功能。如足迹、孔穴、根系等。

  19. 二、地层划分的意义与要求: A 地层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B 对于发展矿业是必不可缺的基础性研究。 要求: A 确定地层的时代; B 研究区域内地层是否完整,是否有地层缺失以及缺失的原因; C 研究各时代地层的具体内容; D 进行大区域上的地层对比,揭示不同地质时代的古地理,古 气候和古构造环境。

  20. 三、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法 地球表层或岩石圈的演化历史只能通过其演化过程中 的原始记录反映出来,这些原始记录主要保存于不同地质 历史阶段的沉积岩(地层)中。由于这些沉岩在漫长的地 质历史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构造变动,研究这些沉积岩的形 成时代及当时的古地理、古气候特征是了解岩石圈演化历 史的重要内容。 所谓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是指将某一地区出露的所有地层 按不同的地层单位进行划分(先大后小),恢复其层序, 再与其它相邻地区的地层进行比较,找出相当层。

  21. 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方法 1.生物地层学方法 任一古生物在其发生、发展直至灭绝的过程中均占有一定的时限及区域,部分保存于相应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由于生物的演化遵循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规律,同时,生物在演化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因此,可以根据地层中的古生物化石对地层进行划分,以及进行大范围的地层对比。 划分:根据化石的时代属性确定地层的相对层位。 对比:将区域上的化石种类,特征和分布等进行比较研究,论证生物地层位置是否相当。

  22. 2.岩石地层学方法 利用沉积岩的岩性特点及岩性组合特征的不同,将地层 进行划分和对比的方法。岩性地层学方法主要有岩性法、 标志层法和沉积旋回法。 1)岩性法将出露的岩层按不同的岩性及岩性组合特征将岩层划 分成一个个地层单位,并确定其新老关系的方法。 2)标志层法 利用标志层来划分和对比地层的方法。 标志层某些层位稳定,岩性特征突出的岩层或矿层。 3)沉积旋回法 由于沉积环境多次有规律的重复变化,造成沉积 物的岩性特征发生相应的重复变化现象。当沉积环境中的水体 由浅变深时,相应沉积物的粒度也会由大到小发生变化,例如 由下部的粗砂岩变成为上部的细砂岩系列。 对比:区域上相同的岩性,标志层和沉积旋回其地质时代应相同。

  23. 3. 地壳运动法 地壳运动常使地表发生大区域的变动(古地理、古气候等)。地壳运动所造成的地层之间的不整合界面是划分地层的重要标志。 4. 同位素地质测年法 利用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原理,对地层进行划分与对比的方法。 5.古地磁学方法 利用岩层中的残余磁性,结合“地磁极向年表”,对地层进行划分与对比的方法。

  24. 地壳运动泛指因地球内力引起的地球表层(岩石圈,地壳运动泛指因地球内力引起的地球表层(岩石圈, 主要是地壳)的机械运动。 如:大洋板块的漂移和俯冲、大陆壳的破裂及相对错移、区域性的隆升和沉降、地质体的变形与变位等。 地壳运动也称为构造运动或岩石圈运动。

  25. 根据地层的接触关系: 整合接触:上下两套地层层面平行,地层内化石演化连续,地层时代连续,岩性变化上反应沉积环境逐渐变化的特征。说明地层是在地壳缓慢而持续下降过程中形成。 平行不整合:地层内存在区域剥蚀面,剥蚀面上下两套地层在大范围内层面平行,但地层时代不连续,化石有显著差异,岩性和岩相有大的变化。 角度不整合:地层内存在区域剥蚀面,剥蚀面上下两套地层呈角度斜交,两套地层岩性,岩相及化石特征有显著差异。

  26. 周口店黄院新元古界景儿峪组与寒武系府君山组地层分界点(可观察到薄层古风化壳)周口店黄院新元古界景儿峪组与寒武系府君山组地层分界点(可观察到薄层古风化壳)

  27. 北戴河鸡冠山Pt1顶部残留的古风化壳 . 古风化壳

  28. 四、岩石地层单位 主要依据岩层的岩性特征来划分的地层单位。 由于地层的岩性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变化较大, 因此岩石地层单位仅适用于某一地区或区域, 而不能进行全球范围的地层对比,故也称之为 地方性地层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划分为:群、组、段、层四级, 其中组是基本单位。

  29. 1.群:成因上联系,由两个或以上的组组成,也可以1.群:成因上联系,由两个或以上的组组成,也可以 是成分复杂、厚度巨大的岩层组成。它是组的高一 级单位,代表着沉积环境在较长时期内连续变化的 过程。群中不得包含不整合界面。 2.组:由一种或数种岩层有规律的组合而成。这种规 律组合是指岩层中的夹层、互层及旋回等。 组是野外地质填图的基本单位,其厚度由1米到上千 米不等。 3.段:是对组的进一步划分,它可以是单一的岩性段 或岩性组合段。岩性单一的组不分段。 4.层:由岩性、成分、生物组合等特征明显区别于相 邻岩层的地层构成。

  30. 岩石地层单位的命名 1. 群和组的命名 群和组的命名通常采用优先、典型剖面地命名原则。例如大冶群—大冶县(地名)+群,黄家大湾组—黄家大湾(地名)+组。 2. 段和层的命名 段通常是以某一具体岩性或在组中的位置来命名。例如 砂岩段、泥岩段,某组的上、中、下段或上、下段。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