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likes | 846 Views
土地複丈及地籍圖重測坐標轉換實例分析. 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 袁秘書克中. 辦理地籍測量所需之坐標轉換作業. 不同坐標系統之轉換 觀測成果及成圖結果間之坐標轉換 舊地籍圖及成圖結果間之坐標轉換 電腦輔助套圖作業 修正舊地籍圖之轉換 舊地籍圖破損及圖幅接合之坐標轉換 圖紙伸縮改正之轉換. 地籍圖之坐標系統. 觀測成 果及成圖間之坐標轉換流程. 如 e-GPS 觀測成果轉換至成圖之 97 系統上,目前多以 6 參數轉換將觀測資料轉換至 TWD97 坐標系統。. 舊地籍圖及成圖間之坐標轉換流程. 主要目的為辦理電腦輔助套圖作業。.
E N D
土地複丈及地籍圖重測坐標轉換實例分析 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 袁秘書克中
辦理地籍測量所需之坐標轉換作業 • 不同坐標系統之轉換 • 觀測成果及成圖結果間之坐標轉換 • 舊地籍圖及成圖結果間之坐標轉換 • 電腦輔助套圖作業 • 修正舊地籍圖之轉換 • 舊地籍圖破損及圖幅接合之坐標轉換 • 圖紙伸縮改正之轉換
觀測成果及成圖間之坐標轉換流程 如e-GPS觀測成果轉換至成圖之97系統上,目前多以6參數轉換將觀測資料轉換至TWD97坐標系統。
舊地籍圖及成圖間之坐標轉換流程 主要目的為辦理電腦輔助套圖作業。
臺電鐵塔用地預為分割測量案例-1 • 測試地區為桃園縣復興鄉高坡段為圖解區、羅浮段為數值區及色霧鬧段為圖解區,其輸電線路長度約5.5公里,地籍圖圖幅數量計10幅,面積約為660公頃。
臺電鐵塔用地預為分割測量案例-2 • 以e-GPS檢測控制點(如上圖),包含基本控制點3點(點號為H238、H239、X3262)、加密控制點9點(點號為GB49、GB54、GB55、GB57、GB58、GB61、GB63、GB65、GB85)及水準點6點(點號分別為L7012、L7013、L7014、L7015、L7016、L7017)合計18點。 • 以e-GPS布設圖根點(觀測成果須轉換至TWD97坐標系統),布設時以每施測1座鐵塔布設3點圖根點且能互相通視,並採用全測站經緯儀以光線法觀測鐵塔所有樁位或是鄰近之可靠界址點為原則。
臺電鐵塔用地預為分割測量案例-3 • 地籍圖TWD97坐標圖廓計算 • 繪製近似原始地籍圖規格之TWD97坐標圖廓,其目的是以其圖廓點與圖解數化地籍圖之圖廓點進行坐標轉換,用以改善地籍圖圖紙伸縮及變形之問題。 • 控制點選取具有舊地籍坐標與TWD97坐標之各等級控制點,計算轉換參數。
臺電鐵塔用地預為分割測量案例-4 • 鐵塔位置展繪至圖解數化地籍圖 • 由於圖解區每一地籍圖圖幅之伸縮及變形量不相同且具有不規則的特性,因此以各圖幅作為區分,並分別以繪製完成並具有TWD97坐標之各圖幅圖廓點與圖解數化地籍圖坐標之各圖幅圖廓點,若鐵塔位置涵蓋不同圖幅時,則分別以各圖幅進行坐標轉換,將鐵塔位置展繪至圖解數化地籍圖之坐標,用於後續圖解區地籍圖的訂正。
鐵塔樁位示意圖 繪製16個TWD97坐標之地籍圖圖廓示意圖
臺電鐵塔用地預為分割測量案例-5 • 舊地籍坐標與TWD97坐標轉換結果分析 • 控制點轉換 • 繪製圖廓 • TWD97坐標與圖解數化坐標轉換
屏東縣牡丹鄉牡丹段358、359、369地號法院鑑測案例屏東縣牡丹鄉牡丹段358、359、369地號法院鑑測案例 • 以圖解數化成果轉換為TWD97坐標系統方式辦理。。 • 以VBS-RTK方式辦理圖根測量作業,將圖根點以6參數轉換至TWD97坐標,據以辦理現況測量作業。 • 尋找附近同時具有TWD97坐標及地籍坐標之已知衛星控制點,將舊地籍圖圖廓坐標以6參數轉換至TWD97坐標。 • 將圖解地籍圖數化成果之牡丹段第12幅以各圖廓角之四點分別套合於轉換後TWD97坐標圖廓角之四點上,再平移套合於系爭土地西北方之舊有地籍圖根點(牡丹段370地號)上,得到TWD97坐標之地籍圖界址點成果。
辦理重測所需之坐標轉換作業 • 整合圖解數值化分幅管理地籍圖之轉換 • 圖解地籍圖數值化成果管理系統 • 地籍圖重測資料處理系統 • 舊地籍圖資料轉換至TWD97系統 • 地籍圖重測資料處理系統 • 電腦輔助套圖作業之轉換 • 地籍圖重測資料處理系統 • 以上作業之轉換方式皆以三參數轉換為主
整合圖解數值化分幅管理地籍圖之轉換 • 作業目的 • 圖解分幅管理地段接合成整段 • 經筆式繪圖機繪出後套合原地籍圖需相符 • 現狀 • 分幅圖幅未正確就定位 • 目前所完成整段接合成果不適用
以圖解地籍圖數值化成果管理系統作業方式與案例以圖解地籍圖數值化成果管理系統作業方式與案例 • 作業方式 • 執行「檔案建立及維護」程式,選取「系統管理」/「分幅位置」。 • 執行「分幅位置」下的指定地段,載入該段分幅地籍圖。 • 以中央圖幅為基準,應用「分幅對點輸入」「圖幅移動」「圖幅旋轉」等功能,將另外多幅分幅地籍圖,以單幅為單位,依其位置併接調整,使其經界線相符、圖廓線重疊,每調整完成一幅圖位置後應立即執行「轉換結果儲存」。 • 執行「NEC 重測輸出檔格式轉出」功能。
接合前需重新載入地段檢查 • Web版亦有相同功能
注意事項及建議 • 透過系統功能進行圖幅位置移動處理。 • 圖幅間可以正確併接使其經界線相符、圖廓線重疊。 • 選用4參數轉換(不勾選6參數)輸出可得較佳的結果。(其4參數實際作業為3參數) • 在圖廓接合處仍有可能有所偏差,需再繪圖輸出校對。 • 數化管理系統保存的坐標為原始數化坐標,顯圖時才依據圖幅參數進行平移顯圖。
以地籍圖重測資料處理系統之作業方式及案例 • 開啟一幅舊地籍圖作為現況資料段。 • 選取「資料輸出、入」/「舊地籍圖資料檔」功能,讀取相鄰之舊地籍圖。 • 選取「其他工具」/「移動舊圖」之「三參數轉換」及「人工微調」進行接合。 • 接合之舊地籍圖必須轉換至現況圖層後存檔。 • 在圖廓接合處仍有可能有所偏差,需再繪圖輸出校對。
現況層 舊圖層
兩系統之比較分析 • 圖解地籍圖數值化成果管理系統使用上較為便利,效率較高,惟其資料在地政事務所是受資訊人員管理。 • 重測資料處理系統效率較差,惟其屬開放之系統,目前較多人使用。 • 另「圖解法地籍圖數值化成果土地複丈電腦套圖作業系統 」亦有「圖幅接合」,惟其轉換多以6參數及4參數為主,不適合應用於地籍圖重測之圖籍整合方式。。
重測資料處理系統之電腦輔助套圖作業 • 選取「資料輸出、入」/「舊地籍圖資料檔」功能匯入舊地籍圖資料並開啟該圖層資料顯示。 • 選取「其他工具」/「移動舊圖」之「三參數轉換」及「人工微調」進行套圖。 • 面積分析。 • 由於重測系統之舊地籍圖層並未顯示摺痕及破損情形,以電腦輔助套圖後,仍須以繪製摺痕及破損地區之紙圖套疊,以確定結果無誤,或嘗試以更大範圍進行套圖作業。 • 案例介紹。
數值方式辦理圖解區土地地複丈作業說明 • 控制測量:建立TWD97坐標系統之加密控制點及圖根點。 • 現況測量:施測現況點及參考點,建議同時註記經界物,以作為套圖作業之參考。 • 套圖編輯: • 將舊地籍圖數化檔、登記面積檔、控制點檔及現況測量資料檔(建議包含經界物查註資料)轉入地籍圖重測資料處理系統。 • 以傳統平板測量套圖之思維模式,使用電腦輔助套圖工具,將舊地籍圖最合理的套合現況(可能僅有局部吻合),在確認後直接引用舊圖點,讀取界址點坐標並建立地號界址檔,建置宗地資料。 • 複丈處理:實地界址放樣。 • 管理維護:更新相關系統之資料檔。
以數值方式辦理圖解區土地複丈舊地籍圖所需之轉換以數值方式辦理圖解區土地複丈舊地籍圖所需之轉換 • 舊地籍資料約略轉換至TWD97系統 • 地籍圖重測資料處理系統 • 辦理套圖作業之附加條件轉換 • 地籍圖重測資料處理系統 • 圖解法數值化成果土地複丈電腦套圖作業系統 • 其他自行開發之系統
以重測系統辦理土地複丈之作業方式及案例 • 讀取數化成果並略轉換至TWD97坐標系統 • 套圖作業—請參閱前面重測之套圖作業方式 • 案例介紹
辦理土地複丈案例 黑色線:確定界址連線 紅色線:舊地籍圖經界線 綠色十字點:參考點
以數值法辦理圖解區土地複丈建議 • 建置完整之控制點坐標成果,使得整段皆在同一個控制點坐標系統下,使以數值方式辦理土地複丈結果皆在相同之坐標系統下,並利於不同區塊間地籍圖資料之整合,提升土地複丈作業價值。 • 以數值方式辦理圖解區土地複丈時,應擴大測量複丈土地附近之現況參考點,及建立界址查註資料,以利爾後複丈等各項作業使用。 • 宣導民眾埋設土地界標及重視界址之觀念,使土地界址與使用現況呈現吻合而且明確的顯示,有助於提升土地複丈品質及效率。 • 複丈因案件分散管理不易,因此,複丈作業之相關成果資料,如圖根點、界址點及原始觀測資料等,應訂定管理辦法,歸檔保存,以供後續複丈或其他作業使用,並確保成果資料之正確性及一致性。
圖解數化地籍圖整合建置 • 法令依據-地籍測量實施規則第165條 • 主要作業方式 • 實地測量現況界址點 • 參考現況進行圖籍套疊、地籍圖整合及改善圖紙伸縮 • 作業軟體 • 圖解法數值化成果土地複丈電腦套圖作業系統 • 地籍圖重測資料處理系統
地籍測量實施規則第165條(一) • 圖解法地籍圖得數值化為之。圖解法地籍圖數值化之步驟如下: 一、圖籍資料清理及整飾。 二、數值化建檔。 三、面積計算。 四、成果檢核。 五、成果管理。 前項第五款成果,因原地籍圖破損、折皺或圖 紙伸縮,致圖幅接合有困難者,得實施圖幅整合。
地籍測量實施規則第165條(二) • 圖幅整合之步驟如下: 一、加密控制測量。 二、圖根測量。 三、現況測量。 四、套圖分析。 五、坐標轉換。 六、成果檢核。 七、成果管理。 前項第五款之坐標轉換,得依第四條規定之測量基準辦理。
套圖作業原則 • 採複丈套圖(3,4,6參數轉換+約制條件)做法。 • 套圖以同一圖幅,天然界為原則,必要時得採整合圖套疊。 • 現況點不足或偏某一方向時,應再補測。 • 原筆界優於分割線。 • 分析登記、數化及套圖後面積之差異比較。
地籍圖整合 • 以分幅或分區套疊者,應予以接合。 • 接合時應參考測量原圖、複丈圖、現況及登記面積。 • 整合後不得導致界址點間位向關係改變;倘接合處有現況,且與調查表亦無不符時,應儘量使地籍線與現況相符。 • 面積分析比較。 • 檢算整合後地籍線與現況之垂距差異。
結語 • 以數值方式辦理圖解區地籍測量作業,其成果精度仍應以圖解法精度視之。 • 擴大範圍施測現況點,以確保套圖作業至適當位置。 • 以電腦辦理套圖作業,仍應核對紙圖,以確保套圖成果無誤。
報告完畢 敬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