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4

浙江区域经济发展及转型升级对策

浙江区域经济发展及转型升级对策. 兰建平 博士 研究员 浙江省经信委工业经济研究所 浙 江 省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二 0 一三年六月. 主要内容:“ 4 个问题”. 一、得:关于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评价. 二、失:我省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取:我省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式与路径. 四、舍:努力构建现区域经济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关于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评价. 我省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可以从 2 个阶段来进行评价。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 30 年 --- 第二阶段,金融危机近 3 年 ---. 主要讨论二个问题:.

jens
Download Presentation

浙江区域经济发展及转型升级对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浙江区域经济发展及转型升级对策 兰建平 博士 研究员 浙江省经信委工业经济研究所 浙 江 省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二0一三年六月

  2. 主要内容:“4个问题” 一、得:关于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评价 二、失:我省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取:我省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式与路径 四、舍:努力构建现区域经济的现代产业体系

  3. 一、关于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评价 • 我省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可以从2个阶段来进行评价。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30年--- 第二阶段,金融危机近3年---

  4. 主要讨论二个问题: • (一)、浙江改革开放30年:看成绩 • (二)、浙江金融危机近3年:看问题

  5. (一) 改革开放的浙江30年 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人均GDP年均增长12%,为各省市区中人均GDP增长最快的地区。2008年的浙江GDP列广东、山东、江苏之后,居全国第4位;人均GDP列上海、北京、天津3个直辖市之后,居全国第4位和各省区第1位。 浙江没有一没有特区政策,二没有国家重大 项目,虽然发展得有点“土”,却成为了中国改革 开放的模范生,走在了全国的前例!是中国模式 的浙江版本!

  6. 链接:改革开放前后我省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排名的变化链接:改革开放前后我省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排名的变化 资料来源:《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7. 1、浙江:中国改革开放的“模范生” • 按照中央改革开放30年的总结,全国18种经济模式中,浙江有两种模式: • (1)、温州(台州)模式:尊重首创, 敢为人先(“闯”) • (2)、义乌(永康)模式:无中生有, 无所不有(“齐”) • (3)、国有经济,浙江物产进入世界500大,不强! • 浙江抓住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锐意改革,不断进取,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链接:长三角的其他“三种模式”------

  8. 链接:长三角的其他三种模式------ • 1、浦东模式(“高”): • 以开放促发展,高标准开发,占产业与技术的制高点。 • (开发区,目前正努力建设国际“Office Park”,才能 • 建 成为总部经济区) • 2、昆山模式(“台”): • 以外向型经济为突破口,高起点引进,进入全球产业链。 • 3、江阴模式(“集”): • 乡镇企业为主体,大企业集团成批上市,“华西村-- • 天下第一村”。江阴由此成为“A股第一县”的美称。

  9. 2、浙江“模范生”表现在哪里? • 从七个维度进行描述: • 1)、经济总量及人均收入 • 2)、地方财政 • 3)、企业情况 • 4)、品牌经济 • 5)、国际化及市场一体化 • 6)、区域产业组织形式 • 7)、经济所有制性质 • 1978年的20位左右到2008年全国第四位,实现了经济的 • 跨越发展,浙江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中国粗放崛起”的代表。

  10. 1)、区域经济总量及人均比较情况 • 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GDP)为21486.9亿元, 居全国第4位; • 2008年,浙江省人均GDP为42214元,是全国的1.86倍。 • 按2008年平均汇率6.945折算的为6078美元,省区中排名第一; • 浙江以全国1.1%的土地面积,3.8%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7.5% • 经济总量; • 历史上的浙江: • “七山一水二分地”,文化之邦、旅游之地、丝茶之府、鱼米之乡。 • “7000亿元,浙江,经济社会积淀深厚,历史上就是中国社会统治的重要经济来源与保障! • EX:浙江经济发展的纵向、横向比较------

  11. 横向比较: 1.1.关于主要省份GDP及人均比较 广东---35696亿元, 人均37588 元 山东— 30559 亿元,人均29262元 江苏--- 30024亿元,人均 33089元 浙江--- 21487亿元,人均 42214元(2010年为27227亿元) 高度关注经济增长的有效性与相对均衡! 经济发展的这种有效与均衡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 EX1:有效性--富民政策导向;相对均衡性—山海协作,均衡发展难在哪里?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至关重要。从49年到78年、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7-156-11303;城镇居民纯收入:116-332-27359

  12. 纵向比较: 1.2.浙江人均GDP的变化情况 1996 年达到1000 美元(1149) 2003 年突破2000 美元(2470) 2005 年突破3000 美元(3382) 2006 年接近4000 美元(3998) 2007 年接近5000 美元(4920) 2008年超过6000 美元(6078) 2009年达到6500美元(6535),2010年7690美元 高度关注GDP不同阶段的产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

  13. 讨论:“供与需”的问题 高度关注GDP不同阶段的产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 1998年,浙江省产业的支撑点是什么? -----解决“吃、穿、用”的问题;生存需求 2002年,浙江省产业的支撑点是什么? ---解决“住、行、娱”的问题;发展需求 市场的改变(需),背后是人均GDP的变化;需改变了,供也必须改变。供的背后是投资,投资也跟着改变。这种从人均到市场到产业的改变,也十分清楚地说明了经济结构的调整是个永恒的课题!

  14. 3)、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细胞和载体,是市场经济的主体, 是区域经济发展最直接的推动力量 • 浙江省的企业到2010年,总数约270万家,平均约15个人左右就有一家企业。到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数为6.4364万家。全省创新型企业约7000家左右,省政府重点培育的工业行业龙头企业146家。 • 浙江企业的金字塔,典型的中小企业大省,以中小企业代表,是我省“创业富民”战略的重要体现。

  15. 浙江企业开始进入商业模式转型的时期: 企业从产品经营主导到产品、资本经营并举 • EX: 2012年12月31日,浙江全省共有246家公司。在境内外上市境外上市公司1/3家,境内2/3家。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超过100家家,约占全国中小板上市公司总数的20%,仅次于广东,位居全国第二。 •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由浙商借壳控股的省外上市公司超过21家,按实际控制人统计的境内外浙江上市公司总数超300家。 • 讨论:企业的长大问题,草本经济是如何转变为木本经济?

  16. 讨论:我省经济的成长,是和企业的成长相伴的讨论:我省经济的成长,是和企业的成长相伴的 以传统产品制造企业,AUPU为例: 从产品经营------ 到资本经营------ 到 品牌经营------ 大量走专业化发展的中小企业成长的“金三角”.是否大量中小企业的发展符合这样的“商业模式”呢? EX:浙江中小企业,从开关厂,到4年之痒,到百年老店,浙商企业的成长路径: “草原经济”、“灌木经济”、“丛林经济”、“榕树经济”

  17. 第一阶段: 草原经济—初创企业为主导 一遇阳光就灿烂,一遇雨露就发芽,全民创业成为经济发展主基调,宽松环境成为我省最大的发展背景。

  18. 第二阶段灌木经济—乡镇企业为主导 • 灌木经济 家庭作坊式企业逐步走出家庭,发展壮大。从“前店后厂”逐步成长为现代意义上的工厂,社队企业、乡镇企业发展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19. 第三阶段 丛林经济—规模企业为主导

  20. 第四阶段 榕树经济—龙头企业为主导 大榕树经济: 龙头企业带动

  21. 三个经营,推动企业长大传统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三个经营,推动企业长大传统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 1993年,中国第一台AUPU诞生 1994年,中国第一台AUPA出口国际市场 1995年,AUPU推出迷你和玲珑型产品,产品开始系列化 1997年,旁出风设计升级的先驱,产品功能性创新成为新理念 1998年,双风叶轮成为新一代浴霸的核心技术 1999年,双层全封闭箱体,引领安全结构设计革命 2000年,NBSS安全取暖泡,首创行业安全新革命 2001年,大灯炬“精典”系列,开创宽领域取暖新领域 2002年,研发钛金属超深系列,首次列入卫浴空间新标准 2003年,G-NBSS低色自然光取暧,首创双暧新主张,第一台彩色浴霸诞生,开启浴霸彩色新时代 2004年,彩V、彩Q系列,采用法国时尚设计理念 2005年,首创旋转风送,引领浴霸结构设计革命 2006年,AUPU在香港成功上市,双核动力技术首次运用于浴霸

  22. 4)、从“产品经济”到“品牌经济” • 产品经济:在短缺经济条件下,产品经营可以成就经济发展,在过剩经济条件下,仅仅依靠产品经济未必经济发展。 • 讨论:借势做事-会干、能干+巧干,要属于经营! “方世玉与鬼脚七过河的故事” • 世界杯,奥运会、世博会,是什么? --“势” 对企业来说,是什么?---“事” • EX1:浙企参与百年奥运; • EX2:世博会与东方巨龙集团: “东方有多大,巨龙告诉你”

  23. EX:浙企的“借势做事” (1)品牌在于经营:以奥运经济为例 “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体现浙江的品牌经济发展模式 浙江东南网架的奥运工程: 1、世界单体面积最大的网架—首都机场钢构工程 2、首个多面体空间钢构工程—国家游泳中心 3、奥运射击场馆钢结构工程4、中央电视文化中心(TVCC)钢结构工程; 5、奥运会羽毛球、艺术体操比赛馆; 6、首都国际机场T3C航站楼; 7、“水晶王冠” 沈阳奥体中心体育馆屋面系统

  24. 接上页 8、杭州万事利丝绸礼品有限公司:青花瓷 9、宁波星箭航天机械厂祥云“心脏” 10、GQY:北京奥运交通安保指挥中心大屏幕“宁波造” 11、北仑“海伦”钢琴奏响奥运倒计时庆典 12、余姚大丰,座椅看台的生产和安装 13、宁波凹凸起重机公司生产的6台高精度、低噪音起重机 14、奉化电磁阀进入“鸟巢”和“水立方” 15、余姚“绿色”照明灯具照亮奥运大道 16、宁波东方集团:高科技线缆服务“奥运地铁” 17、宁波菜篮子五龙潭豆芽成为奥运指定蔬菜 18、青年汽车:用国际标准为奥运造车

  25. 5)、国际化和市场一体化 • 国际化是当浙江今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 • (1)到2008年,全球500强企业中,已经有86家在浙江投资兴业,创办了203个各类企业。2010年,91个500强企业来浙江落户。 • (2)进出口总额年平均1700亿美元以上,三分之二为一般贸易出口产品。进出口依存度和外贸出口依存度分别达到72%和52%。(2010year 2534.7亿美元) • (3)浙江省“十一五”期间,浙江省有440万人,在外省区投资7000亿元以上。 • 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行商走天下,由浙商经营哲学、也由所有制所决定。 四个浙江: “海外浙江、外省浙江、山上浙江、海上浙江”

  26. 5.1:区域经济国际化的三个阶段 产品的国际化------外贸为主导 技术的国际化-------以市场换技术 要素的国际化------以引进要素为主 现阶段经济转轨发展,正处于要素国际化发展的关键阶段,以推进国际化为手段是重要的战略选择。 PS: 经济路径:要素推动、效率推动、创新推动

  27. EX:民营企业成为国际化最直接的推动力量? 走出去: (1)吉利“穷小子”以15亿美元迎娶沃尔沃“洋媳妇” (2)雅戈尔集团以1.2亿美元并购美国KELLWOOD公司的新马集团 (3)杭州机床以6000万美元并购德国阿巴公司 (4)富丽达2.53亿元并购加拿大特种纤维公司 (5)2011年8月,乌中国际创新工业园—国内最大的儿童游乐设备生产企业奇特乐,投资6亿美元,成为温州第七个境外工业园。

  28. 浙江各类走出的企业--- • 由于内部要素环境的制约,外部市场的扩大,经济发展的中等发达阶段(主要是三个方面原因),我省在近十年中,跳出浙江、发展浙江成为经济发展的典型特点,也逐步形成的“浙江资本”的概念。 • 根据省委政策研究室的数据,到2011年,我省在省外国内投资的浙商已经达到600万,投资总量达到3万亿元,在境外的浙商已经达到150万人,超过1万亿元。 • 首届浙商大会的背景!

  29. EX:民营企业成为国际化最直接的推动力量? 引进来: (1)西子联合,UTC与西子电梯集团合作,从50%到80%控股 (2)由雅戈尔集团与日本的伊滕忠商事株式会社、日清纺株式会 社共同投资8亿元兴建的雅戈尔纺织城 (3)法国赛博(SEB)以23.1亿元收购苏泊尔股份公司 在我省的国际企业,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增加,会越来越多!民营经济由于不涉及到“主义”,政治风险会大大减少!让民营经济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国际化的主导推动力量!

  30. 5.2:区域经济一体化 体制一体化 区域一体化 政策一体化 市场一体化 实现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发展,由国际向国内、沿海向内地、由核心区域向周边地区发展,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PS:关于长三角区域的发展趋势 “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进一步降低行政管理边界,嘉兴的沪杭同城效应。

  31. “十一五”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之竞争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中国经济版图中,各省经济发展是百舸争流,争香斗艳,在一级宏观调控、二级宏观管理模式下,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上海----商务成本洼地 江苏---先进制造业高地 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 浙江海洋经济意味着力点在哪里?港、岛、桥一体化工程,东北亚航运中心?物联网---闹钟效应?

  32. 上海北翼的苏州、无锡 始终把发展的目标紧紧瞄准上海,把自身的发展与上海的发展紧紧捆绑在一起,采取了 “ 依托上海、错位发展、共同繁荣” ,取得了巨 大的成功。 上海南翼的嘉兴和湖州,原来的发展基础跟苏南差不多,但由于在战略取向上没有始终瞄准上海,未能紧紧 抓住上世纪90年代上海经济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主动接受上海的辐射,至20世纪末成为长三角区域发展中的一个相对的经济低谷地区。 上海南北两翼不同战略取向的个案分析-顺势与逆势的比较

  33. 6)、产业组织方式 • (1) 到2008年,全省有年产值超亿元的产业集群(块状经济)600多个,总产出占全省工业的三分之二。10亿元以上312个,100亿元64个。 • (2)产业集群(块状经济)以最终产品为龙头、专业化分工为基础、社会化协作为纽带,从而集聚成一个无形的大工厂。全省超过1000亿元的集群有9个,纺织业5724亿元、电气3146亿元。 • (3)杭州软件、宁波家电、温州皮鞋、温州台州汽摩配、舟山台州修造船、永康五金、嵊州领带等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都较高,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相关产品的重要加工制造基地

  34. 从块状经济到产业集群: 6.1:从“袜都之战”看中美竞争 “中国的战略使它在袜都之战中占据上风” 《美国洛杉矶时报》2007、4、20 -----中国大唐的17年与百年美国的佩恩堡(1907),大唐90亿双、佩恩堡10亿双。 产业集群:是指经营同一种产业的企业群体在地理上的集中,既包括同一类企业的集聚,也包括上下游产业链和相关支持性服务行业的集聚。(迈克.波特) 集群的产生源于市场经济的开放性!

  35. 从块状经济到产业集群: 6.2浙江省产业集群的主要类型 1、龙头企业带动型:如温州乐清的电器产业集群 2、价值链再造型:如慈溪的家电产业集群 3、文化与产业融合型:如永康五金产业集群 4、政府主导推动型:如绍兴轻纺,义乌小商品 5、其他:不同的集群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发展的动力和机制是不一样的,有时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6. 从块状经济到产业集群: 6.3块状经济与专业市场 1、与浙江块状经济相匹配的另外一种优势是专业市场。 2、浙江拥有的各级各类4000多个专业市场,成为浙江市场网络优势的主要支撑点,浙江的市场,很多已经成为“市场的市场”。 讨论: 茶叶、丝绸等,却没有成为很好的有型市场,产业优势不一定会成为市场优势。“丝绸之府,府在何处”?

  37. 从块状经济到产业集群: 6.4产业集群的经济学解释 外部规模经济----中小企业,依托产业集群,实现外部规模经济,同时充分利用专业市场的网络优势,使得低成本竞争得以实现。 讨论: 小企业的空间集群化---产业集群 大企业的市场集聚化----龙头带动,在产业集群发展条件下,让小企业更专业,让大企业更灵活。 “会跳舞的大象”!

  38. 从块状经济到产业集群: 6.5: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浙政办发〔2009〕72号) ---着力在规模上下功夫: 力争到2012年,全省形成10个左右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20个左右300—1000亿元、60个左右100—300亿元的产业集群。集群内形成功能完善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支撑体系、创建一批知名度高的区域产业集群品牌。

  39. 从块状经济到产业集群: PS: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浙政办发〔2009〕72号) ---着力在6个力上下功夫 1、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的集聚优势 2、配套协作紧密的产业链优势 3、持续创新的技术领先优势 4、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优势 5、资源共享的市场网络优势 6、节能减排的生态优势

  40. 从块状经济到产业集群: 附件:我省目前着力打造的21个产业集群 1.杭州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2.萧山化纤纺织产业集群 3.余杭家纺产业集群 4.宁波服装产业集群 5.慈溪家电产业集群 6.乐清工业电气产业集群 7.瑞安汽摩配产业集群 8.绍兴县纺织产业集群 9.嵊州领带产业集群 10.海宁皮革产业集群 11.平湖光机电产业集群 12.金华汽车和零部件产业集群 13.永康五金产业集群 14.义乌饰品产业集群 15.黄岩模具产业集群 16.温岭泵业产业集群 17.长兴蓄电池产业集群 18.衢州氟硅产业集群 19.舟山船舶修造产业集群 20.缙云机床产业集群 21.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41. EX:浙江省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地图EX:浙江省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地图

  42. 小结:30年我省发展的实现了五个跨越 • 30年浙江经济发展的五个跨越------ • 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的跨越 • 从农村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跨越 •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跨越 • 从资源小省向经济大省的跨越 • 从基本温饱向总体小康的跨越 • 创造了浙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

  43. 刘迎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 • 经济民本多元---民营经济主体 • 社会包容有序---不吵不闹和谐 • 文化自强创新---发源两板理论 • 政府服务有为---创新学习服务 • 党建保障有力---班子制度系统 •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邀请中国社科院在浙江的专题研究重大课题

  44. 二、 失:浙江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经济发展的外部制度环境上 浙江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中小企业为特点、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区域经济,08年- 在“两防”的压力下--- 在百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在宏观政策的制度性偏差下---- 其实,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上看,浙江在每次调控中下行的趋势都是十分明显的,但是回升也是较为迅速的。

  45. 2)内部素质上:全球产业链低端 中国制造--郎咸平的:“6+1” • 产品设计 • 原料采购 • 定单处理 • 加工制造:资源浪费、破坏环境、剥削劳动 • 仓储运输 • 批发经营 • 终端零售 • 中国一美元,为美国创造9美元的价值,以低成本的方式所获取的国际竞争优势。以便宜为主要特点的浙江货,出现巨大的压力。

  46. 结果到2009年的痛苦--- 随着宏观经济政策与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到2009年一季度,浙江GDP的增长幅度从2008年浙江一季度的同期增长15%,掉到3.4%,在全国排名倒数第三。 到2009年底,在省区GDP增长速度排名之中,浙江仅以8.9%的增速,列新疆8%、山西6%之前,仍然是处于倒数第三的位次! 产业升级的低端锁定、商务发展的成本上升、经济转型的“投机化、国家战略的缺失使得浙江经济增长乏力。

  47. why?产业经济的去工业化,实体经济的虚拟化,改革方向上的逆市场化! why?产业经济的去工业化,实体经济的虚拟化,改革方向上的逆市场化!

  48. (1)、去工业化:房地产成为社会资本追逐的主要行业?(1)、去工业化:房地产成为社会资本追逐的主要行业? 近三年,浙江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专注到房地产市场之后,浙江的房地产行业,也在全国的房地产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9年,全国70大中城市土地交易价格指数,前七大城市之中,仅浙江一省就占据了三席,分别为宁波、温州、杭州。而其余四个城市均为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浙江资本在省内投资大多集中在房地产业,追求暴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在产业创新上投入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以杭州市财政收入一半来自房地产,“城市经营”导致杭州成为全国房地产的风向标。宁波市,自雅戈尔带头掘金房地产之后,宁波的企业对房地产的兴趣正在日渐倍增,诸多制造业龙头企业均涉足该领域。无论是做空调的奥克斯、做纺织的维科、做文具的广博、还是做服装的培罗成、铜管行业的金田,做注塑机起家的海天,在房地产行业上都一拥而上。温州市百强企业中涉及房地产的占50以上,这可能也是导致温州经济在危机中出现问题比较多的原因之所在。 反思:尽管浙江十一五提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战略,但是区域经济“去工业化”趋势明显。

  49. 去工业化的结果是在“十一五”以来,浙江经济增长之所以会与广东、江苏、山东的差距越来越大,而领先河南的优势却越来越小,从经济部门看,主要在于工业增长慢。去工业化的结果是在“十一五”以来,浙江经济增长之所以会与广东、江苏、山东的差距越来越大,而领先河南的优势却越来越小,从经济部门看,主要在于工业增长慢。

  50. (2):以工业投资为例子,呈现逐年下行趋势 • 工业经济长期积累素质性、结构性矛盾在新形势下更为凸显。面临结构性问题包括:低端产业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新兴产业成长不快,高技术产业占工业的比重偏低(高技术产业占比仅为8.1%,全国13.1%),服务业发展不快,特别是生产性服务发展相对滞后等; • 面临的投入性问题包括:工业投资呈逐年下降的态势,直接导致全省工业经济增长减缓(2004到2008年,我省工业投资增长率分别为35.3%、22.4%、13%、12.1%,8.5%)2009、2011年,也没有超过10%;面临的创新能力提升问题:全省缺乏核心的创新引领机构和技术研发机构(如工业研究院),总体研发投入比例偏低(1.52%,低于全国平均);工业经济中大企业、大项目、大技术相对缺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