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变革社会中的教师道德

变革社会中的教师道德. 山西师范大学 卫建国. (联系方式:电话: 13935716366 ;邮箱: weijg1960@163.com ). 目录. 一、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三、提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途径. 一、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 1. 师德在教师素质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部六省中小学教师道德状况调查结果:

jenna-booth
Download Presentation

变革社会中的教师道德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变革社会中的教师道德 山西师范大学 卫建国 (联系方式:电话:13935716366;邮箱:weijg1960@163.com)

  2. 目录 • 一、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 •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 三、提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途径

  3. 一、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 1.师德在教师素质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部六省中小学教师道德状况调查结果: 有152个受访单位,共155位受访局领导、校领导、老师回答了这个题,其中97个受访单位的100位校长、老师认为“师德”最重要。11位受访者(单位)在回答”“认为最重要的教师素质是什么”时,认为“师德”和“成果”“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态度”“观念理念”“人格魅力”等相比,“师德”都是最(更加、第一)重要的。 认为师德最重要的比例为71%。 8位受访者(单位)在回答”“认为最重要的教师素质是什么”时,认为“师德”和“专业”“教学技能”“教育观念的转变”“态度”“都重要”。30位受访者(单位)在回答”“认为最重要的教师素质是什么”时,认为教育教学的理念、知识、技能、管理最重要。这其中,有4位受访者(单位)也在提到了“教育教学的理念、知识、技能、管理”之后提到了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在155位受访者(单位)中,认为师德重要的共有123位受访者(单位),比例将近80%。

  4. 一、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 (1)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和灵魂 教师素质的基本结构:思想道德素质、学科专业素质、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技能。 不同素质各有各的用处,各有各的地位和价值: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解决教师的工作动力、精神境界和职业操守问题,解决教师愿不愿意从事教师工作、愿不愿意教或愿不愿意教好等深层次的精神动力问题。 学科专业素质主要解决教师“教什么”的问题。对于一个没有任何学科专业知识基础或背景的人来说,无论如何是无法胜任教师工作的。 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技能主要解决教师“怎么教”的问题。教育教学理念是教师职业之根,教育教学技能是教师职业之器,没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没有从事教师职业的一定的技能和技艺,同样无法胜任教师工作。

  5. 一、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 教师素质结构中各个要素的地位不是平均的、等值的,其中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和灵魂(三原因): 由教师的地位、作用、职业特点以及教师所担负的特殊责任所决定 (师德与官德) 师德对学生思想和行为有巨大的影响和教育作用 从教师自身职业发展动力方面看,高尚的师德直接决定着教师的工作动力、职业满足感和职业幸福感

  6. 一、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 (2)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环节 从地位和重要性上考量,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关于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在我国也是一个不言而喻的命题。各级各类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历来是把师德建设放在首要位置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历来也是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来对待。重视师德建设,是一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的教育发展工程。 2004年颁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2005年颁布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师德进行了深刻阐释和论述。

  7. 一、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 (3)青年教师加强师德修养的特殊意义 青年教师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主力 近几年来,教师队伍总体上呈年轻化态势,中青年教师在各级各类教育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大,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绝对主力。 教育部2008年教师数据: 全国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1056.64万人,其中小学562.19万、初中346.90万、高中147.55万。 从年龄结构上看,35岁以下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分别占43.41%、53.62%和56.46%;45岁以下的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分别占70.54%、85.78%、89.72%。 从这些数据看,除小学教师外,35岁以下初中、高中教师均超过了教师队伍的半数,而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均占绝对比例,中青年教师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 主力军或绝对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实际上已经主要是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师德培育和师德修养的问题。 教育部2012年教师数据: 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占44.05%; 普通高中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占50.30%; 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占42.79%; 普通初中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占43.69%; 小学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占40.86%。

  8. 一、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 2012年各级各类教师年龄分布情况

  9. 一、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 青年教师的优点和优势在于:知识基础比较扎实,知识面广,掌握的新知识多,获取新知识的手段和渠道也比较多;生活观念新,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视野新,有闯劲、有活力;教师队伍学历合格率显著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在逐年提升,高学历教师比例逐年增加,青年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2008年,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了99.27%,97.79%,91.55%,分别比2007年提高0.16、0.61、2.25个百分点。2008年,专科以上小学教师达70.9%,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本科以上初中教师占53.2%,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研究生学历高中教师达到2.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在新增教师中,具有大学专科、本科学历的教师已经成为主体。 青年教师身上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在工作动力和工作热情方面,一部分青年教师职业动力不足、缺乏职业自豪感和职业幸福感,敬业精神不足,精力投入不够。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在道德行为方面,有些青年教师生活上自由散漫,纪律观念淡薄,集体意识淡薄,责任心缺乏;有些教师不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有些教师社会兼职过多,工作投入不足,心思没有放在教学和学生身上;更有甚者,有些教师行为不检,酒后上课,与教师形象极不相称等等。在部分青年教师中,还存在职业诚信或学术不端行为以及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行为。

  10. 一、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 对师范院校加强师范生师德培养问题的访谈结果: 对师范生的评价是:在基本文化素质、基本技能和教育理论方面都能够适应,但师德比较欠缺。主要表现在:敬业精神差,责任心差,没有吃苦精神,不热爱教师职业,很多年轻人根本就不愿意当教师。 一些教育局长和校长对中小学师德现状的分析比较到位,对青年教师的工作状况有所批评。比如说:“现在的老师吃苦耐劳不如以前了,现在老师考虑自己的事多一些,不是全心全意的工作,只求能过去就行了。而且,随着独生子女增多,这些独生子女老师和学生相处时耐心比较差,甚至把老师职业当作一个副业,严重影响了教学。”(长沙市芙蓉区教育局陈局长语)看来年轻教师不敬业、怕吃苦、责任心差是一个大问题。

  11.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一)社会变革与教师道德进步 1.社会整体道德状况与师德状况: 目前我国社会的道德状况比较复杂。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推动了道德进步,更新了道德观念,形成了新的道德风尚。改革、创新、开放、进取、文明、竞争、拼搏、发展已经成为社会道德精神的主流。 但道德问题依然严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公民道德意识弱化,焦虑情绪蔓延;社会风尚商业化、功利化、金钱化、庸俗化倾向明显;以权谋私的腐败现象严重等,重建社会道德风尚势在必行,亟须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指导、规范、匡正。 师德整体状况评估:总体不错,但也存在严重问题。 大同铁路一中校长的话说的很好:“我刚才已经说了,我们必须非常阳光的,有自信的评价我们的教师队伍,师德是好的。这里边的基础首先是良知,是做人的良知,好人的做人的良知,一个不好的人进了教师队伍,他有可能会变好,一个不好的人进了囚犯的队伍,有可能变得更坏。环境育人,教育本来就是个环境,教师在这个育人的环境中,自己也在进步。”(见访谈资料】

  12.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1)教育理念的变革与进步 民主理念、平等理念、公平理念、尊重理念、以学生为本理念成为主流。新课改促进了这些新理念的推进:新课改促进了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平等意识和教师的民主意识;新课改促使以生为本理念的确立,把课堂交给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等。“学困生”概念的提出表明对学生的尊重。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表明平等观念的确立。不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说明全面发展的观念确立。 (2)优秀教师的高尚师德:以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为代表 自1986年以来,教育部会同人事部等部门先后进行了9次全国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共表彰了4.9万人。从2010年开始,又开始评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10人。在这些教师身上,体现了中小学教师的优秀品质和高尚精神。 在中国当一个优秀教师不容易,太辛苦了。很多山区的教师扮演多重角色:又当爹又当娘,又当厨师,又是慈善家捐款的,又是交通工具等。

  13.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案例1:以校为家、以家为校的王生英 王生英是河南省林州市横水镇卸甲平小学的一名普通山村女教师。由于从小生活艰苦又身患残疾,体会到上学读书的来之不易之后暗下决心成为一名教师,后来夙愿实现,她便开始全身心奉献于教育事业的历程。 卸甲平村交通不便,6月连绵大雨经常下个不停,为保证学生的安全,她只好让他们各自待在家里,自己冒着雨水挨家挨户到学生家里上课、辅导、批改作业。1986年,她自愿到最偏僻、最艰苦的桃园学校任教,为改善学校条件,她和丈夫利用学生放学回家的时间,垒好土墩,修整地面,修补教室。1993年一场暴雨冲毁了学校,由于山村经济困难根本拿不出钱来重建学校,又因为去外校的路上经常有狼出没,她担心去外村上课会影响学生安全,于是便把孩子们领到自己家里来,她家的里间、外间、还有门口台阶便成了三个班学生的教室。后来她和丈夫又凑钱借外债,自己挖沙、刨石子、搬砖、和泥,建成了孩子们日夜盼望的家庭学校。 生活上,她像母亲一样,给学生洗衣服,添加衣服、做棉门帘,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教学上,王生英老师对所教学科有较系统的理论基础,课堂气氛生动活跃,语言简洁清晰。 王生英30年教学生涯,20年以校为家,10年以家为校,有数名学生升入大学,数10名学生升入高中,教学成绩多年在全乡名列前茅。她对教育事业拥有发自内心的热忱与执着,执着地奉献自己的所有,拼尽全力燃烧自己,为学生点亮光明。

  14.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案例2:“教课就是生命在歌唱”的于漪 于漪是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的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她已经80岁高龄,从教近60年。于漪有很多头衔和荣誉:是多所师范大学的兼职教授,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于漪是一个典型的教学迷。她痴迷语文,学识渊博,善于研究学生和创新教学艺术,在学生和同行心目中是一个令人敬仰的教学高手。于漪的语文课,堂堂都是师生互动的公开课。一位青年教师从1976年开始,随堂跟踪了于漪的3000多节语文课。她最深切的感受是,于漪从来不重复,即使是同一篇课文教第二、第三遍,也绝对不重复,每节课都是一幕美丽动人的人文景观。于漪常说:“我上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语文,但还是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她还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这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有人感叹:于漪教书简直着了魔。有了这样的着魔精神,于漪的教学效果自然是最好的、最受学生欢迎的。熟悉于漪的人都知道,再乱的班级、再差的学生,只要一到于老师手上,都会脱胎换骨。于漪说:“教育对象无法选择,只要是生长在这片热土上的孩子,我们都要真心实意、全心全意地爱他们。”“一个孩子的青春只有一次,在学校十多年的基础教育将奠定和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是于漪爱学生、对学生负责的出发点。

  15.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案例3:如母亲般爱学生的黄丽君 在2009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上,湖南省桃江县桃花江小学教师黄丽君进入人们的视野。在由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的隆重表彰会上,她代表全国模范教师和优秀教师发言。黄丽君生在农村,长在农村。1989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她选择到桃江县一所偏远的乡村小学任教。学校的条件非常简陋,她没有退缩,立志要把满腔的热情和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到生她养她的土地上。每天早上,黄丽君都会站在教室门口用微笑迎接每个孩子;每次上课,她都提前到教室,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叮嘱教育;下课后,她会找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谈心,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鼓励他们克服困难。为了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每学期她都要进行家访。在一次家访中,她了解到一个学生缺少家庭关爱,是他调皮捣蛋、没有学习信心的重要原因。为了教育这个孩子,她让学生住到自己家里,给他以母亲般的温暖。慢慢地,这个孩子变了,有了很大的进步,还被同学们选为副班长。黄丽君的体会是: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育的根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孩子的爱,是她坚守农村教育的无穷动力。

  16.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案例4: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汪金全 汪金权是湖北省蕲春县第四中学高级教师。23年前,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他放弃在黄冈中学的工作机会,主动申请调到山区学校任教。作为一个中学教师,他不断探索教书育人的新方式、新方法,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快乐学习,指导学生发表作品百余篇,他的课深受学生欢迎。他还先后从微薄的收入中拿出10多万元,资助200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这几乎就是他工资的一半。20多年来,汪金权一直住在学校一套没有装修的毛坯房里。就是这样简陋的房子,还是汪金权向学校租借的。汪老师还长期让生活困难的学生与他同住,多的时候,这套房间里住了8个学生。汪金权是学校中老年教师中唯一没有买房子的人。他70多岁的母亲、体弱多病的妻子和小儿子,至今还住在大山深处的老屋中。 汪金权作为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他用23年的坚守,生动诠释了什么是平凡中的伟大。他一心教书,对学生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汪老师用自己的行动体现出他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要奉献就会有牺牲,扎根贫困山区就必须经得住诱惑,甘守清贫。汪金权就是这样一位淡泊名利、甘守清贫的人。他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把教师职业当成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信仰。汪金权就像一根熊熊燃烧的红烛,照亮了蕲北山区,照亮了学生的精神世界。2010年教师节,汪金权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17.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2.中部六省师德调研数据 (1)师德现状概评: 总体情况:119位受访者(单位)中,只有20位受访者(单位)认为师德状况是“好”的,其他的99位受访者(单位)都认为师德或多或少、或严重或轻微都是存在着问题的。 (2)职业倦怠状况 有91个学校,一共98位受访校长、教师回答了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有无职业倦怠感”的访谈问题。其中除了19位受访者明确表示没有职业倦怠外(其中还包括9位受访者表示倦怠只是目前没有,但今后还很难说),其他79位受访者均有程度深浅不等、频率出现不一、某些条件出现等情况。

  18.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 3.一项调查中反映的问题 • 2008年腾讯网进行了一次网上师德问题调查,在问卷中设计了这样一项问题:“对于老师,您最无法忍受的背离师德的行为有哪些?(多选)”网络投票总数为48395张,根据各主要选项投票数的百分比,排序如下: • 1 .趋炎附势,以家庭背景好坏区别对待学生(10.68%); • 2 .歧视“差生”,背离教育宗旨(10.20%); • 3 .体罚、辱骂学生,令孩子身心受损(9.98%); • 4 .收受钱物,不良风气影响学生(9.60%); • 5 .上课敷衍,散漫随意、照本宣科(9.24%); • 6 .争权夺利,眼中只有职称、职位、奖金(8.75%); • 7 .学术不端,抄袭、冒名成风(7.80%); • 8 .忙于“走穴”,荒了课堂(7.65%); • 9 .有偿家教,强迫学生参与(7.21%); • 10 .言行出格、仪表不整,不能为人师表(7.19%); • 11 .只管讲课,不关心学生的其他方面(5.98%); • 12.不讲原则,课堂内容随心所欲,主观色彩浓厚(5.47%)。

  19.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4.中小学教师常见的师德问题与师德困惑 (1)与学生关系方面 体罚学生 侵犯学生隐私(私拆信件,公布日记等) 辱骂讽刺挖苦学生 猥亵侮辱甚至奸淫学生:2013年以来多有曝光 (2)职业精神和工作态度 少数教师敬业精神差,工作责任心差 部分青年教师不热爱教师职业,甚至根本就不愿意当教师 青年教师缺乏吃苦精神 (3)拜金主义倾向蔓延 有偿家教和校外办班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教育部,太原市教育局) 收受学生财物

  20.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4)个人专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忽视个人专业发展,不思进取,不愿改革,中老年教师为甚 普遍忽视个人阅读,文化素质欠缺 (5)教育观念方面存在的差距 满脑袋应试教育观念,忽视素质教育(中小学校;高等学校) 不适应甚至抵制基础教育新课改 (6)职业倦怠与师德失范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了“职业倦怠”的概念,他把职业倦怠定义为:“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 美国心理学家Maslach在对职业倦怠进行长期研究之后,进一步将职业倦怠的表现分为三个方面: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去人格化(depersonalization)、降低的自我成就感(a reducedsense of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教师职业倦怠的情绪表现: 焦虑;敏感;唠叨和抱怨;社交恐惧

  21.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教师中的职业倦怠者常见的行为表现有: ①怠工行为。当教师正在经历着严重的职业倦怠时,就会导致他们精神萎靡,工作应付,以麻木不仁的态度和冷漠的情绪去对待工作,对学校事务和班级事务漠不关心,对同事和学生持否定态度。同时,备课不充分,课堂教学缺乏激情和活力,教师本人对此虽有知觉,但不愿付出努力;对同事和领导采取回避远离的态度,不愿意沟通交流;不关心学生,对学生的咨询或求助采取推卸态度。 ②攻击性行为。教师常见的攻击行为既包括语言上的,也包括肢体上的。倦怠的教师可能会对学生冷嘲热讽,使用恶意的词语贬损学生,更极端的倦怠状态还会引起教师攻击、打骂学生等体罚性行为。 ③退缩性行为。不敢上课,怕见到学生和同事,在公共场合总是坐在最角落里,怕被别人注意到,最怕被当众点名。若感觉到被关注,便会出现面红耳赤,发抖,手心出汗等情形。

  22.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 90年代以来,我国很多学者对教师群体中出现的职业倦怠现象给予了很高关注。 赵玉芳等人从重庆市和四川省选取4所中学的230名教师进行测量,结果表明中学教师的情感衰竭程度比较高,去个性化现象并不严重,成就感也很高。从性别差异来看,女教师的情感衰竭状况和去个性化状况都比男教师轻,但成就感低于男教师。研究还就重点学校和一般学校作出了区分,一般学校的教师在三个维度上都低于重点学校的教师;班主任老师的情感衰竭程度比一般任课教师严重,去个性化现象也较一般教师严重,成就感比一般教师高。 另外两则研究表明同样的结果。沈翰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职业倦怠之再审视》一文中表明,2007年在湖南长沙市、株洲市,广东中山市,上海市,重庆市所举办的各类中小学教师培训活动中随机抽取500名教师,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进行了调查,“最后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得分为2.1460,标准差为0.4409,虽然还没有达到严重的程度,但从分布来看,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其中,教师的情绪衰竭问题比较严重,得分为2.5678,标准差为0.5874,而非人性化、个人成就感低的问题尚不突出,均没有突破2分(分别为1.9176和1.8141) 这个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已然面临职业倦怠的困扰,产生了严重的压力体验,已面临轻度职业倦怠感,尚不十分严重。

  23. 三、提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途径 1.确立师德建设的目标和标准 (1)培养忠实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教师 六条基本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爱国守法是公民道德要求;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要求;终身学习也是公民或全民道德要求。以上三个道德要求同时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只有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特定要求。 (2)培养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教师

  24. 三、提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途径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25. 三、提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途径 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依法履行教师职责,维护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 二、敬业爱生。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职业理想,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终身学习,刻苦钻研。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不得损害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 三、教书育人。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严慈相济,教学相长,诲人不倦。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不得从事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 四、严谨治学。弘扬科学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精益求精。实事求是,发扬民主,团结合作,协同创新。秉持学术良知,恪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劳动和学术成果,维护学术自由和学术尊严。诚实守信,力戒浮躁。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 五、服务社会。勇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服务。传播优秀文化,普及科学知识。热心公益,服务大众。主动参与社会实践,自觉承担社会义务,积极提供专业服务。坚决反对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 六、为人师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树立优良学风教风,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引领社会风尚。言行雅正,举止文明。自尊自律,清廉从教,以身作则。自觉抵制有损教师职业声誉的行为。

  26. 三、提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途径 2.师德建设要坚持四个原则 (1)尊重教师的道德主体性和创造性 (2)把遵守法律法规与践履道德规范统一起来(法律中也有道德要求) (3)把强化道德激励与保障教师权益结合起来(保障教师权益、提升教师地位非常重要) (4)把履行道德职责与追求高尚境界统一起来

  27. 三、提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途径 3.政府、学校、教师个人在师德建设中的不同角色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提升研究》访谈资料:6项师德建设的意见、建议 ①开展各种师德教育(培训)活动 ②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 ③发挥教师在师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④领导的带头作用和引领作用 ⑤师德建设与管理的关系:师德建设要有学校行政管理、教学管理相配合 ⑥寻求社会配合:家长、社会大众、媒体等 在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方面,一定要分清楚政府、学校、教师几个方面的具体责任,不能责任不清。制定师德提升方案,也要把政府、学校、教师的责任分清楚。各有各的用处,各管各的事。

  28. 三、提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途径 (1)政府作用与社会大环境影响 政府不需要直接去抓师德建设,师德建设主要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政府在师德建设方面要做的工作主要是:一是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二是解决教师的待遇等问题,解决学校解决不了的事情;政府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要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物质、政策方面的保障。政府要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要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环境氛围。三是制定师德建设的标准并检查落实;四是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让学校真正实现责、权、利统一,让学校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政府作用现状评估: 其一,关于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各级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从重视程度上看不存在什么问题。这几年越来越重视。至于说在全社会是否形成了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教师的社会地位是否提高,则不是政府一方面的责任,有很多方面的因素。 其二,关于教师的经济待遇,应当说教师的工资待遇在各地落实的都比较到位,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工资这一条也基本得到落实,绩效工资也开始实行。但教师的工资待遇总体水平不高。调研数据:福利待遇低排在影响师德水平的第一位 其三,关于教师的职称,从总体上看,政府非常重视教师职称问题,比如落实职称制度,在中小学教师中评定教授级教师。但具体的职称评定可能存在很大的问题。

  29. 三、提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途径 从总体情况判断,教师在社会上尽管不是优势群体,但肯定不属于弱势群体。教师比起广大农民工、普通产业工人、学校普通教辅人员、普通行政职工等,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还是要高很多。好学校的教师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优势群体和特权阶层。教师的地位只是比不上公务员和垄断行业的职工,尤其是比不上党政官员。 教师地位提高的尺度: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决不意味着把教师职业提高到社会第一的位置,提高到最受人们青睐的职业,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由于种种原因,这是不可能做到的。比教师职业更有诱惑的职业还有很多,这些职业未必都是不重要的。 党政机关重要不重要?军队重要不重要?警察重要不重要?科技人员重要不重要?从社会稳定与发展看,都很重要。其实教师也不能总和党政官员比,他们也承担着重大的责任。 所以要认识到,教师只是整个社会分工领域的一个部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但决不是唯一的部门,也不是最重要的部门。教师们也不能要求太高了。

  30. 三、提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途径 (2)学校作用(六件事) 开展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传递师德建设目标和标准,展现学校发展愿景,让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升道德素质; 发挥教师在学校治理中的作用,让教师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学校是自己的; 为教师开拓更多的个人发展空间,让教师更好地实现个人人生价值。【这是一件难事,学校的空间就那么大,你还能开拓出多大的空间?关键是让教师有自信心、自豪感、满足感、职业幸福感等,觉得不枉活一生,没有遗憾。】 建立相应的道德建设制度,尤其是道德考核与评价制度,把师德建设与日常教学管理、纪律管理、生活管理结合起来,使师德考核在一些方面也变成实的可以把握的东西; 以教师为本解决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困难,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让教师没有牵挂地轻松舒展地投入工作之中; 校长(校领导)在师德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

  31. 三、提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途径 (3)教师个人在师德提升中的作用(三方面) 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六条标准约束和引导自己的行为,把个人的德行修养作为一件大事来对待,时刻关注自身的道德形象。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职业观,把教师职业当作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舞台,树立职业自信心和职业自豪感。 说到底,教师职业只是整个社会分工领域的一个环节,一个部门。教师职业并不是天底下的第一号职业最好的职业,那是自欺欺人的,也不符合客观实际。但教师职业绝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它承担着培养人的重任。有人说,教师的最高职业境界是把教师职业当作一项事业来追求。其实,所有的职业中都存在事业追求的问题。把一种工作或职业当事业来追求,意味着一个人要全身心地投身这个职业,把这个职业当作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舞台,当作一种生命的追求。事业中贯注着人类的追求和理想,如果有这样的追求与理想,所有的工作和职业都可以被当作一种神圣的事业,当作一个人的神圣职责或使命(苏州的绣娘,浙江的黄杨木雕刻家)。 浑源中学教师的启示:每个人的理想都是自我实现。 把师德修养与业务发展结合起来,与自身的教师专业发展结合起来(阅读:夏县,壶关,垣曲;英国)

  32. 谢谢 2013.08.30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