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53 Views
科学精神、科研意识、科研方法. 辛 斌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科学精神. 1 .创造 / 新精神。意味着具有积极主动的创造 / 新性思维,对大自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科学探索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它也意味着大胆求异,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善于纠错。 2 .求真精神。科学的目的是求真、求实。求真精神意味着相信科学,尊重科学,探求未知,追求真理 3 .批判精神。波普尔指出:“批判正是科学的生命。” 批判精神首先源于怀疑的勇气,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没有不可以怀疑的对象。.
E N D
科学精神、科研意识、科研方法 辛 斌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1.创造/新精神。意味着具有积极主动的创造/新性思维,对大自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科学探索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它也意味着大胆求异,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善于纠错。 • 2.求真精神。科学的目的是求真、求实。求真精神意味着相信科学,尊重科学,探求未知,追求真理 • 3.批判精神。波普尔指出:“批判正是科学的生命。” • 批判精神首先源于怀疑的勇气,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没有不可以怀疑的对象。
二、科研意识 • 科研意识至少包括三个方面: • 科研信念与热情 • 科研知识与经验 • 科研眼光与智慧
为何要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 • 1.时代的要求。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竞争都要求教师提高科研意识 • 培养科研意识首先应提高理论素养。教师欲求得对教育活动的完整而清晰的认识,仅有感性的、实在的、具体的教育活动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强理论的学习,才可以获得关于教育现实的复杂的完整的有意识的印象,才可以丰富和完善个人经验。
2.科研对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价值 • 1)科研的智育价值 • “科学的另一价值是趣味,也叫做心智的享受。这种享受,有人从读科学、学科学、思索科学得到,也有人从研究科学得到。”(拉尔夫·莱顿)
2)科研的德育价值。 • 苏格拉底认为:“智慧是唯一的善,无知是唯一的恶,其他东西都无关紧要。” • 3)科研的美育价值 • 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美的 • 科学研究的方法是美的 • 科学研究的成果是美的
三、科研方法 • 方法和实践的关系,有点象游泳学和游泳之间的关系。要学会游泳,就只有跳下水。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如果不跳下水,拿起一本研讨游泳之道的书,念它千百遍,那仍然是一辈子也学不会游泳的。(何祚庥1983)
(一)选择领域或方向: • 1.准备阶段:不可急功近利,要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从整体上掌握语言的本质与功能。 • 2.宏观和微观研究相结合,点与面相结合。 • 3.充分考虑个人的背景、兴趣、经验和特长。 • 4.考虑当前的热点,但不一定跟风;不可死抱住某个理论,舍本逐末,忘了语言才是研究的本体。 • “学者不可无宗主,而必不可有门户。”(章学诚)。
5.知识的增长必须有一个脉络,如果没有一个学术的传统那么知识的增长就是没有意义的,知识的增长必然是在前人的基础之上进行。5.知识的增长必须有一个脉络,如果没有一个学术的传统那么知识的增长就是没有意义的,知识的增长必然是在前人的基础之上进行。
(二)写论文 • 1.前期储备:写论文要有前期储备 • 阅读—产生认识的“同化”或“冲突”—获得“灵感”—产生“写”论文的想法(诱因)
在阅读中,要特别注意四个问题: • (1)论文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是否重要?为什么重要? • (2)论文中用到哪些研究手段?这些研究手段足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吗? • (3)论文中是否有创新的思想?是否使用了新的研究手段? • (4)论文产生了新的结论或概念吗?论文的数据是否能够支持这些结论或概念?
先让我们看看1500多年前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文体论部分的“论说第十八”中写的两句话:先让我们看看1500多年前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文体论部分的“论说第十八”中写的两句话: • “论也者,弥论群言,而研精一理者也。” • “……并师心独见,锋颖精密,盖论之英也。” • 总之,在研究时要“弥论群言”,在立论时则要“师心独见”。如果只是“弥论群言”,搜集各家观点,而提不出自己的意见,那就不算论说。
a. 立意或立论时要“师心独见”、内容要有新意(理论创新、观点创新、视角创新、方法创新、材料创新),这就要求了解相关领域科研的现状与最新动态。 • b. 要“有感而发”,要“言之有物”,从平时积累中提炼课题;科研要有一定的连续性,不可任意随机应变,临时抱佛脚。 • c. 跨领域、跨学科:可以从边缘和其他专业的视角来研究本专业的问题,往往会产生边际效应
d. 题目应具体、简单明了,切忌大而泛。选题要符合科研论文的要求。科研论文题目与一般的文学作品、文学评论、文学欣赏类的文章有所不同,科研论文有一定严肃性、严谨性,题目往往是内容“精神”的提炼,看标题即知内容。 • e. 好的题目应该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料到结果。不可只提出问题而不考虑结果。一定要提前想象到问题的答案,得出答案的途径。
3.选择方法: • 录音/录像:录谁?在那里?是否偷录?录多 少?如何编排? • b. 实验(experiments):对象:实验组、对比组:1)相同两组作不同的事情,在不同条件下做同样的事情;在某方面有差异的两组来做同样的事情;2)同一组人作不同的事情或者在不同条件下做同样的事情。
c. 问卷调查:随机抽样;有选择抽样:如按年龄、性别、职业、身份、收教育程度等;要特别注意代表性要与调查内容相符合。要对对象有一定的了解;问题要精确明了、简单易懂;要尽力避免语言上的先入之见或误导,例如 • Do you think women swear less than men? Do you think that women are more polite than men? • If someone has a strong regional accent and dialect, don’t you expect them to be from a lower social class?
c. 访谈:问题涉及参见问卷调查,相当于口头问卷调查。只是提问的方式可以是直接的、间接的;可以让对象直接提供答案,也可迂回地在对象不知不觉中获得答案。 • d. 观察与个案研究 :两者相互依赖密不不可;首先确定你要观察研究什么,认真考虑你作为观察者的身份和角色:在活动中你是旁观的观察者还是既是观察者也是参与者?你是否必须出现在现场?
4.撰写论文 • a. 思路要清晰、观点要鲜明 • b. 组织结构要合理 • c. 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 d. 内容充实,结论科学 • e. 语言要平和精炼,用语要专业规范。 • f. 参考资料应注明出处 • g. 反复修改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