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likes | 483 Views
台灣出生性別比失衡與重男輕女. 指導教授:朱珊瑩 學 生:連苑晴. 目錄. 前言. 自然出生性別比 : 105~106 少子化趨勢 出生性別比失衡. 出生性別比失衡引發的社會問題. 2010 年台灣出生 性別比居第十高 婚姻市場供需不均的擠壓問題:男多於女近 7 千多人 社會治安不穩定 (Bhattacharjya et al., 2008) 女性在社會上的地位趨於弱勢 ( 周全德, 2009) 新的外來人口增加對家庭社會的衝擊 (Pham et al., 2008). 文獻的缺漏. 相關文獻研究出生性別比失衡為: 文獻分析
E N D
台灣出生性別比失衡與重男輕女 指導教授:朱珊瑩 學 生:連苑晴
前言 • 自然出生性別比: 105~106 • 少子化趨勢 • 出生性別比失衡
出生性別比失衡引發的社會問題 2010年台灣出生 性別比居第十高 • 婚姻市場供需不均的擠壓問題:男多於女近7千多人 • 社會治安不穩定 (Bhattacharjya et al., 2008) • 女性在社會上的地位趨於弱勢 (周全德,2009) • 新的外來人口增加對家庭社會的衝擊 (Pham et al., 2008)
文獻的缺漏 • 相關文獻研究出生性別比失衡為: 文獻分析 歷史比較研究 數據統計和圖表分析 (Freedman et al., 1994;Jung , 1997; Pham et al., 2008 ;Zhu et al., 2009) 都缺乏實證計量模型加以佐證
資料 • 由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執行 • 台灣地區家庭與生育力調查資料庫 (KAP) • 至少生一個孩子的已婚婦女 • 1992、1998 和 2004 年 (第七、八和九次調查)
Probit 模型 (SB)i = α(ISP)i +X’i γ + εi SB :出生性別,若出生的嬰兒為男嬰者,設其虛擬 變數為 1;反之為女嬰者,虛擬變數為 0。 ISP:子女性別偏好指數 i:受訪的婦女,1992、1998 和 2004 的樣本數分別 為 1,655、256 和 281個。 Xi:控制變數 εi ~N (0,1)
子女性別偏好指數 • 庫姆氏量表 (Coomb's et al., 1975) • 測量樣本婦女對子女性別偏好的程度 • 隨著指數越高,婦女對子女性別偏好的程度就越高
Probit 模型的控制變數 (SB) i = α(ISP) i +X’ iγ + εi X1i:假如已達到孩子數,但沒男孩,是否要繼續生到有 男孩為止 X2i:覺得家庭有男孩傳後嗣的重要程度 X3i:是否有做過產前性別鑑定 X4i:是否做過人工流產 X5i:已有男孩數 X6i:婦女年齡 X7i:婦女的先生年齡 X8i:婦女的教育程度 X9i:居住城鄉別 X10i:婦女的先生是否為唯一的兒子 X11i:宗教信仰
實證結果 表1 出生性別比失衡的 Probit 模型實證結果
實證結果 表1.1子女性別偏好指數對出生性別的影響 • 隨著婦女的子女性別偏好程度越高越有可能生下男嬰。 • 每增加一單位的子女性別偏好指數分別會有5.2%和5.3% 的機率傾向生出男嬰。
實證結果 表1 出生性別比失衡的 Probit 模型實證結果 (續)
實證結果 表1 出生性別比失衡的 Probit 模型實證結果 (續)
結論 • 台灣出生性別比近年來維持在109左右,仍屬失衡。 • 傳統的重男輕女觀念、對女孩的性別歧視與不平等 是促使失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 出生性別比失衡現象的改善方法: • 醫療:政府單位立法並予以加重處罰 • 保障:女孩的生存發展權力 • 告誡:出生性別比失衡對社會產生的隱憂 • 倡導:正確的生育文化與性別平等觀念
表1 1992 年和三年合併的敘述統計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