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第一部分 直线 相交线和平行线

第一部分 直线 相交线和平行线. 知识点 : 18 个 , 其中 C 级 12 个 ,B 级 6 个. 课时 : 一课时. 一 、 主要内容 : 直线 ﹑ 相交线与平行线 及 命题等有关概念 ﹑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二 、 重点 : 角的度量 ﹑ 余角 ﹑ 补角 ﹑ 对顶角的性质 ﹑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 角平分线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及逆定理. 三 、 知识归纳. 1. 直线、射线和线段 (1) 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定义 (2) 直线和线段的性质. 2. 角 (1) 角的定义与度量 (2) 角的分类 : 锐角、直角、钝角.

jeff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一部分 直线 相交线和平行线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部分 直线 相交线和平行线 知识点: 18个,其中C级12个,B级6个 课时: 一课时 一、主要内容:直线 ﹑相交线与平行线 及 命题等有关概念﹑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二、重点:角的度量﹑余角﹑补角﹑ 对顶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角平分线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及逆定理

  2. 三、知识归纳 1.直线、射线和线段 (1)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定义 (2)直线和线段的性质 2.角 (1)角的定义与度量 (2)角的分类: 锐角、直角、钝角 (3).相关的角: 对顶角、余角、补角、邻补角 (4).角的性质: ①对顶角相等 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③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5)角平分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

  3. 3.两条直线垂直 (1)垂线的定义、性质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 4.平行线 (1)平行线的定义 (2)平行线的性质 ①平行公里 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③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④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⑤夹在两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⑥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⑦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4. (3).平行线的判定 ①依据定义判定 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④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⑤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⑥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逆定理 5.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平行或相交 6.距离: (1)两点间的距离 (2)点到直线的距离 (3) 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7.命题、公里、定理 8. 五种基本作图

  5. 四.教学建议: 1.如果安排一课时,知识点较多,不要面面俱到,要有针对性. 2.抽象的提问不要太多,要以题带点. 3.不要单打一,前后知识要串起来,分类推进. 如:证垂直问题时, 不仅要总结这部分的证题方法,还要顺便总结在三角形、 四边形、圆中是如何证明垂直问题的. 再如:证平行问题. 4.要精选例、习题,基本题中也要渗透数学思想,注意规律 的总结

  6. 例1. 1.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A)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B)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C)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D)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在这个问题中,要使学生明确原命题、逆命题、真命题 假命题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特别是若原命题正确 那么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正确 再追问: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7. 2.(05年东城模拟)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一个角的补角是一个钝角 (B)有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C)圆心角是圆周角的2倍 (D)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在这个问题中,不仅要使学生明确钝角、补角、邻补角 的基本概念及补角与邻补角的区别,还要追问锐角 直角、余角等有关概念,顺便也复习了后续知识中易错 的知识点

  8. 例2.选择题 1.如图,Rt△ABC中, ∠BAC=90°, AD⊥BC于D, 则图中互余的角有____ (A)2对  (B) 3对   (C) 4对  (D) 5对 可追问:图中有几对相似三角形,等积式有___ 图中除了直角外还有几对相等的角 2.如图,圆内接四边形ABCD和ABCE,互补的角有____对

  9. 例3.填空 1.若∠α=25°18′ , 则∠α的余角为_______. 2.若一角的余角为54°, 则这个角的补角为________. 3.一个角是它的余角的三倍,则这个角的度数是_____. 4.若∠A 、∠B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cosA=0.3012, 则sinB=________. 5.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5倍,则这个角的度数 是_________. 说明:以上各题,有的可直接计算,有的可用方程或方程组求解, 第5题还可变形为:“一个角的补角与这个角的余角的比为5:1, 求这个角的度数.”

  10. 例4.如图, ∠1与∠2互余, ∠2与∠3的余角互补, ∠4=115°25′, 求∠3的度数. 说明:本题所用知识点有: 互余、互补的定义和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对顶角

  11. 常见错误: ∵ OM平分∠CMN, OC⊥MC, ON⊥MN ∴ MN=MC 特别在与其它知识综合应用,且图形稍加复杂时, 错题机会就更多了.如:

  12. 又如:已知如图,EB是⊙O的直径,且EB=6,在BE的延长又如:已知如图,EB是⊙O的直径,且EB=6,在BE的延长 线上取点P,使EP=EB. A是EP上一点, 过A作⊙O的切线 AD,切点为D, DF⊥AB于F, BH ⊥AD于H, 连结ED和FH. 求证:(1)ED∥FH ( 2) 略 问题1,学生不能在题目中提炼出对第一问 有用的条件 问题2, 当证出∠HDB=∠FDB后, 错误得出DH=DF 然后,同理得BH=BF, ∴BD⊥FH 问题3, 当正确得出DH=DF后, 就错误得结论BD⊥FH

  13. 从近5年的中考试题看, 没有独立命题, 但与其 它知识点的综合题中常要用到互余、互补、三 种距离的概念及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还有角 平分线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及逆定理等

  14. 第二部分 三角形 知识点: 23个, 其中D级3个, C级12个, B级7个 课时: 约7课时, 其中一般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各1节 直角三角形(包括锐角三角函数)3节 全等三角形2节 一.主要内容: 三角形的分类及有关概念,全等三角形、 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二. 重 点: 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

  15. 三.知识归纳: 1.三角形的分类:(1)按边分类 (2) 按角分类 2.三角形的主要线段和特殊点 (1)三角形的主要线段 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②三角形的中线 ③三角形的高 ④三角形的中位线 (2)三角形的特殊点 ①三角形的外心②三角形的内心 ③三角形的重心④三角形的垂心

  16. 3.关于三角形的边、角的关系 关于边的关系 (1)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关于角的关系 (1)三角形三内角的和等于180° (2)三角形的每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 的两个内角的和. (3)三角形的每一个外角大于和它不相邻 的任何 一个内角 (4)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关于边角的关系: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等角对等边.

  17. 4.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 的中线、高线互相重合. (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 轴是底边垂直平分线.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判定 (2)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 (2)等边三角形的每一角都是60°,各边都相等; (3)等边三角形的外心、内心、垂心、 重心互相重合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8. 5.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SAS) (ASA) (AAS) (HL)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9. 6.直角三角形:△ABC中, ∠C=90° (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①两锐角关系:∠A+∠B=90° ② 三边关系: a2 +b2 =c2 ③边角关系: 如: sinA= , cosA= tanA= cotA = ④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等于斜边的一半 (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①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定义 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③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 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0. (3)关于锐角三角函数 ①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②互余两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③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倒数关系;商的关系;平方关系 ④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⑤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a.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取值范围 b.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 (4)关于解直角三角形 ①依据:三边的关系;角之间的关系;边角关系 ②直角三角形可解的条件: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 角外,共5个元素,即两个锐角和三条边,利用上 述关系,已知两个元素且已知两个元素中至少有 一个元素是边,就可求出其余三个未知元素。

  21. 7.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1)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2)轴对称的性质

  22. 2003年:独立命题13分(填空和选择及基本题的解答题各1个)2003年:独立命题13分(填空和选择及基本题的解答题各1个) 在后3个题中,有一般三角形的角的关系 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利用轴对称找最佳点问题等 2004年:独立命题11分,(基本题的解答题2个) 在后三个题中,有解直角三角形 运用翻折证全等三角形 等腰直角三角形判定和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等 2005年:独立命题11分(基本题的解答题2个) 在后3个题中,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与性质 有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有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 等

  23. 四.教学建议: 1.复习时间紧,例题选择要力求可以有多种解法或可拓展的题目. 如:已知 ABCD 求证: △ ABC ≌ △CDA 说明:可通过本题的练习就复习了 三角形全等的所有的 判定方法 2004年基本题:已知如图DC∥AB,且DC= AB E为AB的中点 求证: △AED ≌ △EBC

  24. 评析: 此题是全等三角形“平移”类问题,求解时应将 知识融会贯通,准确找到对应边、角的等量关系。 此外,还应注意翻折、旋转类基本图形,建议学生 归纳,使之注意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 题的能力。 可进一步追问,请观察图形, 写出与△EBC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25. 旋转 翻折 平移 2.要注意看图、识图、标图能力的训练, 要熟记常见基本图.

  26. 了解“翻折”、“旋转”、“平移”等几何变换,以“动” 的视角去分析“静”的问题,是解决全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05年朝阳模拟: 已知:如图,将ABCD沿对角线AC折叠,点B落在点B1 处, C B1交AD与M. 求证: M B1= MD

  27. (2005年基本题)

  28. D C · F E B A 2003年基本题: 如图:在 ABCD中,点E、F在对角线AC上且AE=CF.请你以 F为一个端点,和图中已标明字母的某一点连成一条新线段,猜 想并证明它和图中已有的某一条线段相等(只须一组线段相等 即可) 解析:连结BF 易证: △ADE≌△CBF 得 BF=DE

  29. 例1. 计算: 3.要对解直角三角形及应用给予足够的重视 例2. 计算:(1) 在△ABC中,∠C= 900, 若 COSB= 0. 3124, 则 sinA的值为_______. 2) 在△ABC中,∠A= 900, 设∠B=θ,AC=b, 则 AB=_______(用b和θ的三角比表示) ,

  30. (3) 已知:在△ABC中,∠ACB= 90o, CD⊥AB, 垂足为D,若∠B=30o, CD=6. 求:AB的长。 C B F (4)如图,AD⊥CD,AB=10,BC=20, ∠A=∠C=30o, 求:AD、CD的长。 C A D E A D B

  31. 例3.(设计方案问题)在一次实践活动中,某课题小组用例3.(设计方案问题)在一次实践活动中,某课题小组用 测角器、皮尺测量旗杆的高度,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如图1所示: (1)在测点A处安置测角器,测得旗杆顶部M的仰角 ∠MCE=α; (2)量出测点A到旗杆底部N的水平距离AN=m; (3)量出测角器的高度AC=h.根据上述测量数据,即可求 出旗杆的高度MN. 图(1)

  32. 如果测量工具不变,请仿照上述过程,设计一个测量如果测量工具不变,请仿照上述过程,设计一个测量 某小山高度 (如图2)的方案 解:(1) 测量小山高度MN的示意图 (2)设计方案如下: ①在测点A处安置测角器,测得小山顶部 M的仰角∠MCE=ɑ; ②再在点B处安置测角器,并使ABN三点 在同一条直线上,测得小山顶部M的仰角 ∠EDM=ß③ ③量出测点A到测点B的距离AB=m C D E ④量出测角器的高度AC=h 根据上述测量数据,即可求出小山的高度. B A

  33. 评析:本题改变以往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问题的传统模式,要求评析:本题改变以往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问题的传统模式,要求 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关测量方案的设计,然而,所需解决 的问题又非阅读方案所能直接解决的,需要通过观察、分析找出 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图(1)测量旗杆高度可以量出测点A到旗 杆底部N的水平距离,而图2选定测点A后,却不能到达小山的底部 的点N,需进行适当的转化和迁移,从而确定测量山高的方案. 当然,具体求山高时,需设未知数, 如设 ME=x,然后通过Rt△MCE、 Rt△MDE,再根据列方程求解, E C D A B

  34. 例4.光照问题 D 居民楼 太阳光 A 32o 新楼 在Rt△AEF中,tan32o= 32o 得 AF= EF· tan32o= F E 故 >6 15米 C B 某居民楼,该楼的一楼是高6米的小区超市,超市以上就是居民 住房,在该楼的前面15米处要盖一栋高20米的新楼,当冬季正午 的阳光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20时,问 (1) 超市以上的居民住房采光是否有影响,为什么? (2) 要使超市采光不受影响,两楼应相距多少米? (参考数据sin320、cos320、tan320) 解析: 延长AE交CD于E,作EF⊥AB 所以 有影响!

  35. D 若采光不受影响,需如图所示 居民楼 太阳光 其中 AB=20 A 32o 新楼 在Rt△ABC中,tan32o= 得 32o C B 故 两楼应相距32米。 评析: 光照问题主要是构造光线与水平线(或其平行线)所成 的直角三角形,并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判断实际问题的 可行性,在复习中应重点强调。

  36. B x 5米 E 4米 5米 A y 故 F C 例5.如图,梯子AB斜靠在墙上,∠ACB=900,AB=5米 BC=4米,当梯子一端点B下滑到点E时,点A向左 平移到点F .设BE = x 米 (0<x<4),AF = y 米. (1) 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 ; 在Rt△ABC中,易知 AC=3 解析: 又 CE = 4-x 、 CF = y + 3 、 EF = 5 得 (y+3 )2 + (4-x )2= 52 (2) 当x为何值时,点B下滑的距离与点A向左平移的距 离相等? 依题意:x = y 解得 x = 1

  37. B 由 得: x 5米 E 当 x=1 时, y=x 4米 5米 A y F C 评析: 本题是一道注重思维点拨与操作探究的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突出了“阅读、分析、归纳、猜想”这一思维要求,能较好的考 查学生发现、概括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 请你对x再取几个值,计算出对应的y值,比较对应的y值 与x值的大小;并推测y与x的大小关系及对应 的x的取值 范围。 当 0<x<1 时, y>x 当 1<x<4 时, y<x

  38. 05年海淀模拟 如图所示,一根长2a的木棍(AB), 斜靠在与地面(OM) 垂直的墙(ON)上,设木棍的中点为P,若木棍A端沿墙 下滑,且B端沿地面向右滑行 (1)请判断木棍滑动的过程中, 点P到点O的距离是否 变化,并简述理由. (2)在木棍滑动过程中,当滑动到什么位置时, △AOB的 面积最大?简述理由,并求出面积的最大值. 评析: (1) 中用到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 斜边的一半,所以OP的长无变化 (2)如果AB上的高h与OP不等,则h<OP, 又AB的长不变,所以当h=OP时, △ABO的面积 最大,最大值是a2

  39. 五.相关试题: • 1.(05年宣武模拟) 如图,D在AB上,E在AC上,且∠B=∠C, • 那么补充一个下列 • 条件后,仍无法判断△ABE≌△ACD的是 ( ) • AD=AE (B) ∠ AEB= ∠ ADC • (C) BE=CD (D) AB=AC 2.(05年海淀)用一块等边三角形纸片做一个 底面为一个等边三角形且高相等的无盖 的盒子,(边缝忽略不计)在△ABC的每个顶点 处各剪掉一个四边形,其中四边形AMDN 中, ∠MDN的度数为________ (A) 100° (B) 110° (C) 120° (D) 130°

  40. 3.(05年西城模拟) 如图,有一矩形纸片ABCD,AB=10,AD=6,将纸片 折叠,使AD边落在AB边上,折痕为AE,再将△AED以DE为折痕向 右折叠,AE与BC交于F,则△CEF的面积为( ) (A) 4 (B) 6 (C) 8 (D) 10 4.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如图那样折叠,使两个 锐角顶点A、B重合,若∠B=30°,AC=5,则折痕DE的 长是____________.

  41. 30 45 乙 甲 B E 1 A D 2 C 5.(05通州模拟) 如图,自40米高的甲楼楼顶测得乙楼楼顶的仰角 为30°,楼底的俯角为45°,那么乙楼的楼高为________. 6.(05年大兴模拟) 如图把三角形纸片ABC沿DE折叠 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时,则∠A与∠1+ ∠2之间有 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不变,请问你发现的规律是 (A) ∠A= ∠1+ ∠2 (B) 2 ∠A= ∠1+ ∠2 (C) 3 ∠A=2 ∠1+ ∠2 (D) 3 ∠A= 2(∠1+ ∠2) 选B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