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likes | 378 Views
甘肃旅游资源. 丝绸古道三千里,黄河文明八千年. 丝绸之路、长城边关,河西四郡、大漠孤烟,黄土高坡、甘南草原 …… ,在充满传奇色彩与浪漫神韵的丝绸古道上,在辽阔的中国西北腹地,甘肃传承着黄河上游八千年的文化与文明,丝绸之路两千年的辉煌与梦想。敦煌宝窟、嘉峪雄关、拉卜楞寺、麦积云烟,甘肃的旅游美景魅力无限,成为旅游的梦境,旅游的天堂。. 丝绸古道三千里,黄河文明八千年.
E N D
丝绸古道三千里,黄河文明八千年 丝绸之路、长城边关,河西四郡、大漠孤烟,黄土高坡、甘南草原……,在充满传奇色彩与浪漫神韵的丝绸古道上,在辽阔的中国西北腹地,甘肃传承着黄河上游八千年的文化与文明,丝绸之路两千年的辉煌与梦想。敦煌宝窟、嘉峪雄关、拉卜楞寺、麦积云烟,甘肃的旅游美景魅力无限,成为旅游的梦境,旅游的天堂。
丝绸古道三千里,黄河文明八千年 甘肃位于中国的西北中枢,东邻陕西,西接新疆海,为中国丝绸之路旅游线和青藏旅游线的必经之地。古老的丝绸之路横贯东西,黄河干道纵穿南北。甘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古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有莫高窟、嘉峪关长城等2处世界文化遗产,72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5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甘肃自然风光雄奇壮美,类型多样,有戈壁、沙漠、冰川、雪山、森林、草原、雅丹、丹霞地貌等多种自然奇观。甘肃有45个民族,各民族风情浓郁,传统节庆活动独具特色。
桑科草原 位于夏河县城西南1公里处,是桑科乡达久滩(“跑马滩”之间)草原的一部分,为四周群山环抱,中间开阔平坦的高山草原。桑科草原有大夏河水从南到北徐徐流过,水草丰茂,风景优雅,蓝天白云下牛羊成群,一派自然田园风光。桑科草原历来为藏族人民的天然牧场。每到夏季,草场碧绿如毯,各色花卉争奇斗艳,绚丽多彩,天高气爽,是草原旅游、避暑和体验藏族游牧生活、回归自然的理想旅游场所。桑科草原旅游区内设有格桑花草原旅游接待站和拉卜楞宾馆草原旅游点,提供夜宿帐篷、传统藏餐、风味小吃、篝火晚会、民族歌舞、藏服出租、骑马比赛、民族工艺品等服务。游客在这里可以真正回归自然,充分领略藏族独特的游牧生活风情。
每到夏季,草场碧绿如毯,各色花卉争奇斗艳,绚丽多彩,天高气爽,是草原旅游、避暑和体验藏族游牧生活、回归自然的理想旅游场所。每到夏季,草场碧绿如毯,各色花卉争奇斗艳,绚丽多彩,天高气爽,是草原旅游、避暑和体验藏族游牧生活、回归自然的理想旅游场所。
夏河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夏河县城西北,它建于清代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是我国著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拉卜楞寺本名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贝琅(意为具喜讲修兴旺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拉卜楞寺。拉卜楞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为僧侣的宫殿,寺院自1709年创建,经历代寺主嘉木样活佛和广大僧众的开发,已成为包括显、密二宗的闻思、续部下、续部上、医学、时轮及喜金刚六大学院,108个属寺和八大教区的大型寺院,是西藏以外,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又一中心和西北地区最高佛教学府,朝圣者终年不断,最盛时寺内僧侣达4000人。
夏河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不仅是宗教信仰的中心,也是一所庞大的艺术博物院。寺内有众多佛像,高者达十多米,小者仅寸许,据统计一米七以上的佛教像有二百六十二尊,一米七以下的有二万九千余尊。这些佛像工艺精湛,形象生动。除佛像外,还有许多藏传佛教艺术精品,如壁画、卷轴画、堆修、刺绣等,多以佛教为内容,构图巧妙,刻画精细,线条流畅潇洒,色彩艳丽匀称。 拉卜楞寺内还有大量历史文物与古籍,其中包括清朝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以及达赖、班禅多次颁赐的封诰、册文、印鉴等。此外,拉卜楞寺还有历代寺主嘉木样穿戴过的袈裟、坎甲、禅裙、皮鞋、皮衣、法器、法冠以及珍贵用具,如手摇经轮、珍珠念珠和猫儿眼念珠等。寺院现存文物中还有大量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金器、玉器、宝石、珍珠、珊瑚树、象牙、樨牛角古代动物化石及孔雀翎帐篷、虎皮帐篷、呢子帐篷等。 拉卜楞寺每年有七次规模较大的法会,其中以正月毛兰姆法会、七月柔扎法会和九月时轮法会规模最大,最为隆重。 1982年国务院批准拉卜楞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拉卜楞寺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