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758 Views
Bruner 教學理論與教學策略. 理論重點. 主要目的: 瞭解如何有效協助個體學習及成長。 Bruner 認為: 教學是協助或促進個體智能成長的一種有效的外在力量。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對於個體成長的歷程、阻礙成長的因素,以及促進智能成長的時機等均必須有深切的認識。. 有效教學的主要特徵. 指出提供那些最佳經驗; (意向) 指出如何安排「教材結構」來配合學生的「認知結構」; (知識結構) 指出學生所要學習教材的最佳呈現順序; (教學順序) 指出教學過程中,為增進教學效果所應採行的獎懲方法之性質及呈現時機。 (賞罰). 意向.
E N D
理論重點 • 主要目的:瞭解如何有效協助個體學習及成長。 • Bruner認為:教學是協助或促進個體智能成長的一種有效的外在力量。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對於個體成長的歷程、阻礙成長的因素,以及促進智能成長的時機等均必須有深切的認識。
有效教學的主要特徵 • 指出提供那些最佳經驗;(意向) • 指出如何安排「教材結構」來配合學生的「認知結構」;(知識結構) • 指出學生所要學習教材的最佳呈現順序;(教學順序) • 指出教學過程中,為增進教學效果所應採行的獎懲方法之性質及呈現時機。(賞罰)
意向 • 意義:透過安排適當的學習環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 學習意願(內在動機): • 好奇心:學習情境要有適度的不明確性。 • 求成慾:配合學習者能力安排學習活動。 • 模倣慾:提供學生學習的對象。 • 互惠慾:引導學生透過與人互動的內在動機, 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對教學的啟示 • 教師對所任教的學科要有相當程度的認識,並要儘可能使教材內容有趣但不失其正確性,而且是學生可以理解的,這樣才能引發學習興趣。 • 學習應是主動的歷程,教師應鼓勵兒童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而且也唯有主動參與才能引起並維持學生的興趣。(發現教學法)
發現學習法 • 意義:在實際教學情境中,設法安排有助於學生發現各種知識結構的情境,而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這些有價值的結構。 • 發現:指重新安排或轉換既定的事實,使產生一種新的領悟。 • 在學習上強調發現,可以幫助兒童學習問題解決的各種策略,以及將各種認知資料轉換為更有用,並且可以幫助他們知識如何著手學習。
發現學習法的功能 • 能增進兒童智慧能力 • 培養兒童學習的內在動機 • 可產生最大的學習遷移 • 有助於資訊的記憶與取用
對教學的啟示 • 假設型教學模式 • 教師與學生站在合作的地位,學生不再只是聽講,而是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有時甚至處於主角的地位。 • 假設型教學模式有助於發現學習,學生能瞭解某一個問題的各種解決策略(自我探索),而且能夠評估各種資料的適切性(自我評鑑)。
知識結構 • 意義:任何學科的知識都是將粗糙的感覺材料有系統地加以組織(結構),然後利用很簡單的形式呈現出來,使學習者以可認知的方式加以瞭解。 • 知識結構化特徵: • 表徵模式:動作表徵、影像表徵、符號表徵 • 經濟性:有效率的組織方式 • 效能:對學習者衍生的價值
對教學的啟示 • 個體認知發展的歷程:動作表徵、影像表徵、符號表徵。 • 教學順序要考慮到個別差異與教材性質。 • 教學並無一定的順序,最主要要考慮到教學情境的特性,配合學生當時的表徵模式,而以達到某一目標為依歸。
螺旋式課程 • 使議題在不同年級一再出現。 • 從簡單到最複雜,作有系統的呈現。 • 學習者一開始接觸最普遍、最一般性的概念,然後是一系列相關概念之特定且簡單的例子。
教學順序 • 教材的組織與呈現之順序,要能有助於學生獲得基本概念並產生正向的學習遷移(遷移為最重要的教學目標,教學順序的安排要以能產生遷移為原則)。 • 教師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將知識加以改編或轉換,使適合發展中的兒童之認知水準。
學習遷移 • 特殊學習遷移 • 特殊技能、特殊知識之遷移 • 例:學會投棒球,以後可較快學會投擲手榴彈。 • 非特殊學習遷移 • 原理原則及態度的正向學習遷移 • 將一般性的概念及原理原則應用在新事物或情境的解釋。
獎賞/懲罰 • 外在獎賞對學生建造有效認知結構之長期學習並無幫助,只有內在動機才有真正的幫助。 •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從外在獎賞的學習轉向內在獎賞的學習。
對學習的啟示 • 當內在動機取代外在動機而控制學習活動時,學習者更能主動探索和操弄環境,而從解決各種問題中獲得滿足。 • 學習必須是為自己學習,這樣才能培養自動自發的態度,否則外在獎賞一旦消失,學習活動也就自然消弱。
直覺思考 • 強調不經人類大腦邏輯分析,而能領悟問題的意義、重要性或結構的一種行為。 • 經由直覺能很快地產生假設,並且在其價值未確定之前,即可產生各種概念的聯結。 • 在較高水準內容的教學上,教學應由直覺思考的方法入手;而達到直覺性的理解之後,教師更進一步討論傳統及正式的求證方法。
直覺思考教學的做法 • 教師本身要有直覺思考的習慣 • 提供某一領域的各種經驗 • 重視知識的結構或關聯性 • 採用問題解決中心的啟發性教學法 • 鼓勵學生推測 • 建立學生的自信心 • 修正學校中可能阻礙直覺性思考的現行賞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