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likes | 430 Views
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 簡介與案例 報告人:林金日 中華民國 97 年 9 月 9 日. 報告大綱. ◆ 前言 ◆ 基本觀念 ◆ 實務裁罰案例 ◆ 常見問題與解答 ◆ 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相關重要法規 ◆ 利益衝突迴避法關係人體系圖. 前言. 迴避. 因為避嫌而不參與其事. 公職人員在執行職務的時候,凡是涉及其 本人或一定親屬關係者的利益有關的事件 ,為了避免因為參與其事,以致其相關作 為或不作為的公正性,引發民眾的質疑或 不信任,而迴避不參與其事. 利益衝突 迴避. 基本觀念. ◆ 適用範圍
E N D
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 簡介與案例報告人:林金日 中華民國97年9月9日
報告大綱 ◆前言 ◆基本觀念 ◆實務裁罰案例 ◆常見問題與解答 ◆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相關重要法規 ◆利益衝突迴避法關係人體系圖
前言 迴避 因為避嫌而不參與其事 公職人員在執行職務的時候,凡是涉及其 本人或一定親屬關係者的利益有關的事件 ,為了避免因為參與其事,以致其相關作 為或不作為的公正性,引發民眾的質疑或 不信任,而迴避不參與其事 利益衝突 迴避
基本觀念 ◆適用範圍 ◆關係人之範圍 ◆利益之概念 ◆禁止之行為態樣 ◆迴避方式 ◆違反迴避規定之效果
適用範圍 本法之適用對象僅限於「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第2條第1項」所定之人員。
關係人之範圍§3 ◆關係人 ◆公職人員之配偶或共同生活之家屬 ◆公職人員之二親等以內血親及姻親 ◆公職人員或其配偶信託財產之受託人 ◆公職人員、其配偶或共同生活之家屬及公職人員之二親等以內親屬擔任負責人、董事、監察人或經理人之營利事業
利益之概念§4 利益 非財產上利益 財產上利益
利益之概念§4 財產上利益 • ◆動產、不動產 • ◆現金、存款、外幣、有價證券 • ◆債權或其他財產上權利 ◆如專利權、商標權、礦業權、漁業權或著作權等權利施行細則§3Ⅰ • ◆其他具有經濟價值或得以金錢交易取得之利益 ◆如貴賓卡、會員證、球員證、招待券或優待券等利益施行細則§3Ⅱ
利益之概念§4 非財產上利益 • ◆有利公職人員或其關係人於政府機關、公立學校、公營事業機構之任用、陞遷、調動及其他人事措施等 • ◆約、聘僱人員、技工、工友及臨時人員等非依公務人員任用法任用之聘用、約僱之人事措施,亦屬相類「任用、陞遷、調動」等人事權運用之範圍
禁止行為之態様 公職人員不得假借職務上之權力、機會或方法,圖其本人或關係人之利益§7 圖利之禁止 1 公職人員之關係人不得向機關有關人員關說、請託或以其他不當方法,圖其本人或公職人員之利益§8 請託關說之禁止 2 公職人員或其關係人,不得與公職人員服務之機關或受其監督之機關為買賣、租賃、承攬等交易行為§9 交易行為之禁止 3
迴避之方式 ◆自行迴避 ◆公職人員知有利益衝突者,應即自行迴避§6 ◆利益衝突,指公職人員執行職務時,得因其作為或不作為,直接或間接使本人或其關係人獲取利益者§5 ◆申請迴避 ◆公職人員有應自行迴避之情事而不迴避者,利害關係人得機關申請其迴避 §12 ◆命令迴避 ◆服務機關或上級機關知有應自行迴避而未迴避情事者,應命該公職人員迴避 §10Ⅳ
自行迴避處理程序 公職人員 停止執行職務並由職務代理人執行§10Ⅰ 書面向受理財產申報機關報備§10Ⅱ 迴避 服務機關或上級機關認無須迴避 命其繼續執行職務
申請迴避處理程序 利害關係人 書面向機關申請 受理機關§12Ⅰ ◆民意機關 ◆公職人員服務機關 ◆上級機關(申請迴避對象為機關首長) ◆監察院(無上級機關) 通知申請人及公職人員 決定書 調查 屬實 命被申請迴避之公職人員迴避§13
違反迴避規定之效果 違反自行迴避行為效果 ◆民意代表以外之公職人員於自行迴避前,對該項事務所為之同意、否決、決定、建議、提案、調查等行為均屬無效,應由其職務代理人重新為之。 ◆民意代表,其於自行迴避前所為之行為效力,本法並未加以規定 。
違反迴避規定之效果 罰則 ◆違反第7條或第8條規定者,將處10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罰鍰;所得財產上利益,應予追繳§14 ◆違反第9條規定者,處該交易行為金額1至3 倍之罰鍰§15 ◆違反第10條第1項規定者,處10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罰鍰§16 ◆違反第10條第4項或第13條規定者,處150萬元以上750萬元以下罰鍰§17 ◆依前2條處罰後再違反者,連續處罰之§18
實務裁罰案例 ◆機關首長僱用「配偶」擔任約僱人員 ◆鄉長於其「配偶」開設之餐廳召開鄉務會議並為餐飲買賣 ◆機關秘書室主任與其配偶之姐經營之花店採購 ◆政務次長「妹婿」之公司參與所屬機關採購得標 ◆國小校長僱用其「妻」為臨時校務人員
案例一 狀況 A於擔任機關首長時,於本法施行後,未迴避續行僱用其「配偶」B為約僱人員,違反本法規定,遭法務部依法處以100萬元之罰鍰。
研析 A明知B係其配偶,為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第3條第1款規定所定公職人員之關係人,其配偶於64年起受雇於他機關為約僱人員,嗣因所服務之科室裁撤,另受雇於A任首長之機關,自本法89年7 月12日公布施行後,A知有迴避義務,應即自行迴避停止執行該項職務,並由職務代理人執行,仍未迴避,續為僱用B擔任該機關之約僱業務員及特約業務員,直接使B取得其他非人事措施之非財產上利益,違反本法規定。
案例二 狀況 A於擔任鄉長時,常在其配偶B經營之台菜海鮮餐廳召開鄉務會議,會後用餐並以鄉公所公費報帳達39萬1,450元,經監察院處以100萬元之罰鍰,其配偶違反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第9條規定,經法務部處以39萬1,450元之罰鍰。
研析 ◆鄉長A於調查中表示該鄉僅有兩家餐廰,而另家餐廰價錢較高,因此由主計單位建議轉往配偶開設之餐廳消費;惟監察院認為,A明知妻子為該餐廳之負責人,應與所執行的職務利益迴避,仍常至該餐廳消費達39萬1,450元,其中部分核銷為A所批准 ◆依法公職人員之關係人不得與公職人服務之機關為買賣等交易行為。故A本應依法自行迴避,卻未迴避,並使其妻得到財產上之利益,經監察院認定已符本法所定之處罰要件,另其配偶由法務部依法處以交易金額1倍之罰鍰 。
案例三 狀況 秘書室主任A為該機關業務主管,明知其配偶之姐為其關係人,竟由承辦人向其配偶之姐經營之花店採購花卉,合計18萬2,700元,違反本法規定,經法務部處以罰鍰100萬元。
研析 ◆秘書室主任A表示對花卉採購非其職務範圍,且對採購對象無決定權,並不該當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第6 條利益迴避之要件,本法施行後相關單位並未作宣導,並不知悉有此法令,擔任秘書室主任前該機關即與該花店購買花卉,且機關所在鄉鎮僅有一家鮮花店,已無其他選擇。 ◆法務部認為,A為機關採購主管,明知其配偶之姊於新竹區監理所附近經營花店,即應迴避花卉採購業務,不因採購核定權是否歸屬機關首長而有不同或以相關單位未作宣導不知法律而免除責任,符合本法處罰要件。
案例四 狀況 甲公司負責人A、董事B及監察人C分別為某部政務次長之「妹婿」、「胞弟」及「弟媳」,與該政務次長有二親等姻親、血親關係,均係本法第3條第2款所稱之關係人。惟甲公司卻參與投標該部所屬機關辦理之採購招標案,並順利得標訂立財物採購契約,違反本法第9條規定,法務部乃依本法第15條處以甲公司交易金額5,195萬元(契約總價金)1倍之罰鍰。
研析 公職人員或其關係人與受監督機關為交易行為,依法即應處該交易行為金額1倍至3倍之罰鍰;再者,公職人員或其關係人與該等機關訂立契約,可取得具有財產性質之債權、排除機關與他人訂約之可能,亦屬獲取利益,並非謂有現金利得始可,雖事後解除買賣契約,然買賣交易行既有成立之事實,故本案經最高法院調查後仍判決認定該交易行為違法,維持5,195萬元之裁罰確定 。
案例五 狀況 某國民小學校長A,明知其「妻」B為其關係人,卻僱用為該國小臨時校務人員,使B獲取本法第4條所稱之利益,遭法務部處以罰鍰100萬元 。
研析 ◆B受聘擔任臨時校務人員,嗣簽署同意書願以無 給職擔任是項工作,未領取薪資為理由,使其不受上班簽到退之限制,卻以月薪1萬5,840元之薪資標準為其投保勞健保險,每月支付保費1,507 元,使其妻獲取投保勞健保之財產上利益。 ◆A身為校長,卻卻利用職權及身心障礙者保護法規定需僱用身心障礙者之機會,僱用其妻為臨時校務人員,已予外界其有假借職務上權力、機會和方法,圖利其配偶利益之不良觀感。應依法予自行迴避。
常見問題與解答 Q:機關首長上任後僱用工友或清潔隊員嗣後成為姻親者,可否繼續僱用或應迴避? A:可繼續僱用,但於原聘僱期滿後,再行聘僱者,仍因迴避,因技工、工友及臨時人員之聘用,仍屬本法第4條第3項「其他人事措施」之非財產上利益而構成利益衝突,自非本法所許。(法務部94年5月31日法政決字第0940018949號)
常見問題與解答 Q:機關首長僱用其二親等姻親擔任按日計酬之臨時人員,是否有違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 A:是。政府機關、公立學校及公營事業機構中對技工、工友及臨時人員等非依公務人員任用法任用之聘用、約僱之人事措施,亦屬相類「任用、陞遷、調動」等人事權運用之範圍。是若機關首長僱用其二親等姻親擔任按日計酬之臨時人員,該僱用行為核屬依法應迴避之範疇。(法務部92年9月25日法政決字第0921116440號)
常見問題與解答 Q:本法第9條所稱「服務機關或受其監督之機關」之範圍如何界定? A:所稱公職人員「服務之機關」,亦包含公職人員兼職之機關。 所稱「受其監督之機關」,依法係屬該公職人員職權所及監督之機關,即為本法所稱「受其監督之機關」,直接監督或間接監督均屬之。(法務部92年11月14日法政決字第0921119675號)
與貪污治罪條例「圖利罪」之區別 ◆「圖利罪」所圖之利益指私人之不法利益,而本法規定之利益,不以不法或不當利益為限,尚包含合法之利益在內 。 ◆ 「圖利罪」之行為,須以「違背法令」者為限,惟本法僅須公職人員之行為,在外觀上,有利益衝突之情形即不得為之,並不以「違背法令」者為限,縱令所為之行為係合法者,仍在本法禁止之列 。 ◆ 「圖利罪」為結果犯,須圖利既遂始構成該罪,並不包括未遂犯;惟本法僅須公職人員有利益衝突之情形即不得為之,如未迴避,縱令所為之行為係合法者且尚未發生圖利之結果,仍為本法處罰之範圍,不以已生圖利之結果者為限。
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相關重要法規 ◆目前我國有關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制度的規定,散見於各種法律、法規命令及行政規則: ◆公務員服務法第14條之1、第17條規定 ◆公務人員任用法第26條 ◆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22條 ◆行政程序法第32條、第33條 ◆政府採購法第15條 ◆公務人員陞遷法第16條 ◆公務人員保障法 第7條
與本法競合適用原則 ◆公職人員利益衝突之迴避,除其他法律另有嚴格規定者外,適用本法之規定 。 ◆本法相較於其他另有嚴格規定的法律而言為普通法之性質,應優先適用其他有嚴格規定的法律。 ◆適用本法之公職人員,同時也受其他法規有關利益迴避之規範。
外祖父 外祖父 外祖母 外祖母 共同 生活 的 家屬 姊夫 兄嫂 弟媳 姊夫 妹夫 兄嫂 弟媳 妹夫 弟 姊 妹 弟 姊 妹 兄 兄 祖父 祖母 祖父 祖母 女兒 兒子 <圖例> █ 直系血親 █ 旁系血親 █ 姻親 □ 一親等 □ 二親等 信託財產 之受託人 父 母 父 母 配偶 本人 兒媳 女婿 孫媳 孫子 孫婿 孫女 外孫 外孫媳 外孫女 外孫婿 利益衝突迴避法關係人體系圖
簡報完畢 敬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