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第四章 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

第四章 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 第一节 里昂惕夫之谜. 第二节 技术差距理论. 第三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四节 偏好相似理论. 第五节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第六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第 1 节. 里昂惕夫之谜. 第 4 章. 一、里昂惕夫之谜由来. 第 1 节. 里昂惕夫之谜. 第 4 章. 二、里昂惕夫之谜解释. (一)赫-俄定理缺陷论 1 .要素密集度逆转理论. 2 .需求逆转理论. (二)里昂惕夫理论缺陷论. 1 .选用数据缺乏代表性. 2 .自然资源稀缺理论. 3 .贸易壁垒理论. 4 .人力资本理论.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四章 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 第一节 里昂惕夫之谜 第二节 技术差距理论 第三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四节 偏好相似理论 第五节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第六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2. 第1节 里昂惕夫之谜 第4章 一、里昂惕夫之谜由来

  3. 第1节 里昂惕夫之谜 第4章 二、里昂惕夫之谜解释 (一)赫-俄定理缺陷论 1.要素密集度逆转理论 2.需求逆转理论 (二)里昂惕夫理论缺陷论 1.选用数据缺乏代表性 2.自然资源稀缺理论 3.贸易壁垒理论 4.人力资本理论

  4. 第2节 技术差距理论 第4章 一、技术差距理论的产生   要素禀赋理论假定技术固定不变,但实际上各国在技术创 新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技术差距理论(Theory of Technological Gap)从技术进 步、技术创新、技术传播角度分析国际贸易产生原因,这一理 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Posner)在1961年提出。技术差 距理论根据创新活动的连续性使要素禀赋理论动态化。 二、技术差距理论内容 【问题1:影响需求滞后、反应滞后和掌握滞后的因素?】

  5. 三、技术差距论评价 1.动态角度解释贸易发生原因。 2.不能确定技术差距大小,没有给出技术差距产生和随着时   间推移而消失的原因。

  6. 第3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4章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技术差距理论的延伸,由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雷蒙·维农在1966年提出,最初运用于市场销售战略制定中,后被引入国际贸易理论,用来解释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贸易流向。 不同类型国家同种产品在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呈现不同特 点,使得这些国家具有不同的相对优势。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容 维农以美国为例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四阶段模型: 创新阶段、成长和成熟阶段、标准化阶段、衰退阶段。

  7. 第3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4章

  8. 第3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4章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 1.理论考察了当周期发生变化时,比较优势是怎样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国家,这使得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动态化,同时,将管理、科技、外部经济因素等引入贸易模型,比传统理论进了一步。 2.理论隐含一种产品在不同阶段要素密集度发生变化,这对落后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确定自己地位具有指导意义,同时指出,各国要不断关注本国要素优势变化以应付新的挑战。 3.现实经济中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各国面临的产业发展方向和环境不同,生命周期循环并不是国际贸易一成不变、必然现象。

  9. 第4节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第4章 一、理论提出 瑞典经济学家斯塔芬·林德于1961年在《论贸易与转变》一 书中提出,从需求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发生原因。   林德认为要素禀赋理论只适用于分析自然资源密集产品贸 易成因,提出解释制成品之间贸易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二、理论内容 1. 产品出口是以国内需求为基础 2. 产品流向、贸易量取决于两国需求偏好相似程度 消费需求 3. 一国平均收入水平决定一国需求偏好=> 投资需求

  10. 第4节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第4章 三、理论评价 (一)科学性 1.需求角度分析工业国家间产业间与产业内贸易 2.与贸易事实基本吻合 (二)局限性 1.没有进一步解释产业内贸易的原因 2.实际贸易中存在一国出口本国少量或不需求的产品 3.不能解释需求偏好差异较大国家之间的贸易现象

  11. 第5节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第4章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提出 20世纪70年代初之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普通放慢,如何能改善经济发展现状?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种新的要求国家干预,通过对战略产业扶持以刺激经济增长的新的理论,即战略贸易理论出台=>一定条件下一国通过采取政策使国内产业具有竞争优势而获得利益。 政策针对市场结构: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市场 政府干预目的:改变市场结构,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使其获得        更多的垄断利润或租金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含义 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凭借生产、出口补贴或保 护国内市场等措施和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获取规模经济效 益,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夺取它国的市场份额。

  12. 第5节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第4章 二、战略性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战略性贸易的具体政策 1. 战略性出口政策:出口补贴 国际市场发展工业 2. 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    国内市场发展工业 (三)扶持战略性产业的原因 1.国家从事一场争夺世界市场的得失竞争=>值得竞争的目标产业有限 2.战略性产业的外部经济效应   =>如果政府不能补偿企业创造的知识被无偿占用的损失,企业丧     失投资高技术产业动力,阻碍国家长远发展目标实现   =>为刺激企业知识创造热情,扩大知识外溢经济效应,政府支持        战略产业发展。

  13. 第5节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第4章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四)战略性贸易政策扶持的对象 产生技术外溢的产业 (五)扶持战略性产业的目的 帮助本国企业增加利益,让外国竞争对手承担损失 (六)选择战略性产业的标准 1.高增加值产业 2.高技术产业

  14. 第5节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第4章 三、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评价 (一)理论与政策的科学性 1.为国家进一步干预对外贸易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2.战略贸易政策在实践中确实可以起来扶持相应产业发展的作用 (二)理论与政策的缺陷 1.战略贸易政策实施是以牺牲它国利益为代价 2.很难选择将来能提供大量外部经济的产业,难以设计合适的政策来成    功地培育它们 3.如果大部分国家同时实行这一政策,政策效果会相互抵消 4.政策在运用中还会受到多边规则的约束

  15. 第6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第4章 一、理论提出 20世纪60年代,巴拉萨和格鲁贝尔等人对欧洲经济共同体 内部贸易的研究发现,在1957-1967年间的贸易增长有71%是 产业内贸易,这与要素禀赋理论不相符。众多学者引入规模经 济理论、不完全竞争理论、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等解释这一贸易 现象,形成产业内贸易理论。 二、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 (一)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含义 产业内贸易:同一产业内产品在两国间互相进出口的贸易活动。 产业间贸易:不同产业间产品在两国间进出口的贸易活动。 =>产品基本上是单向流动

  16. 第6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内:产业内专业化=>某类产品=>只影响贸易品范围 间:产业间专业化=>整个产业=>一国某产业生产萎缩 第4章 内:消费上相互替代,生产要素投入相近;产品多样化 间:不同生产要素密集产品间贸易,产品单一化 (二)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区别 1.专业化分工与生产基础=> 内:同类产品 2.贸易内容=> 间:不类产品 内:双向性 3.贸易流向=> 间:单向性 4.交易产品特性=>

  17. 第6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第4章 三、产业内贸易形成的原因 1.运输、信息、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2.生产的标准化、柔性制造系统的出现和发展=>现实性条件 3.科技革命发展 4.各国农业生产长期相对下降,发达工业国家自给率不断上升 5.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中的新兴产业和衰退产业的差异日趋明显 三、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 1.供给要素 2.产品特征 3.需求角度 4.技术更新 5.地理区位

  18. 第6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第4章 五、产业内贸易的形式 不同国家间大宗产品贸易 经济合作或经济技术合作因素 转口贸易 1.同质产品=> 政府干预产生的价格扭曲 季节性产品贸易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 水平异质=>产品属性相同,实质或心理差别 垂直异质=>产品质量差别 2.异质产品=> 技术异质=>新技术制造新产品 =>供给->规模经济;需求->偏好相似;环境->不完全竞争

  19. 第6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第4章 六、产业内贸易的衡量指标   了解 七、产业内贸易的评价 1.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分析更符合实际 =>假定市场不完全竞争和存在规模经济 =>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考虑国际贸易行为 2.发达国家在产业内贸易中具有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