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秦代舞蹈

秦代舞蹈. 本檔案圖片來源: google 圖片. 戰國七雄終結者. 秦王征服六國,終結分裂割據的局面,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大帝國, 統一文字 、 制定律法 與 郡縣 、 名田 等制度,將戰國時期散漫衰敗狀態的社會,轉變成統一強大的國家。. 秦始皇. 秦朝版圖. 於今甘肅東 部及陝西一帶 東至 - 大海 西抵 - 攏右 北達 - 陰山 南越 - 五嶺 今寧夏、山東、湖南、河南、河北山西、陜西、浙江等地.

Download Presentation

秦代舞蹈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秦代舞蹈 本檔案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2. 戰國七雄終結者 • 秦王征服六國,終結分裂割據的局面,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大帝國,統一文字、制定律法與郡縣、名田等制度,將戰國時期散漫衰敗狀態的社會,轉變成統一強大的國家。 秦始皇

  3. 秦朝版圖 • 於今甘肅東 部及陝西一帶 • 東至-大海 • 西抵-攏右 • 北達-陰山 • 南越-五嶺 • 今寧夏、山東、湖南、河南、河北山西、陜西、浙江等地

  4. 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可惜驕橫殘暴,嚴刑酷法,濫用民力,橫征暴斂,甚至做出焚書坑儒的蠢事。始皇死後,傳到二世,秦朝前後僅統治十五年,即短命夭亡。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可惜驕橫殘暴,嚴刑酷法,濫用民力,橫征暴斂,甚至做出焚書坑儒的蠢事。始皇死後,傳到二世,秦朝前後僅統治十五年,即短命夭亡。 • 秦代的舞蹈,因時間很短,新創作的舞蹈極少,藝術上少有建樹,但隨著國家的統一和擴張,各地樂舞迅速匯聚交流以致融合,為漢代俗樂舞的興盛,創造了有利的環境。

  5. 第一節 鳴鳴快耳的秦聲 • 游牧民族形成剽悍豪放性格 • 秦人的祖先,原是黃河下游的游牧民族,因參與殷商移民反叛周室,被迫遷至西方的黃土高原,先為奴隸,後晉升至附庸、大夫,秦襄公始被封為侯。 • 秦以游牧為生,又以武力起家,民眾「尚氣槩(同概),先勇力、忘生輕死」,舞蹈風格剽悍豪放。

  6. 角抵、百戲的興盛 •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混戰,北方、西方之戎狄不斷侵擾,諸侯均以擴軍練武為大事,習武蔚然成風,各地爭相招募勇士,秦國更是加緊演練,軍中常「兩兩相當,角力,角技藝射御」。 • 秦武王即好角力,大力士鄙、烏獲、孟說等人更因此接受寵而封官。軍中的角力操練,漸漸成為以娛樂為目的表演節目。秦更將此角力操練更名為角抵。

  7. 秦始皇併天下,將郡縣兵器聚集咸陽,秦二世胡亥更熱中角抵,鎮日呆在甘泉宮內「方作觳抵俳優之觀」(即角力、歌舞、滑稽諢(混)科等節目),以滿足個人享受需求。秦始皇併天下,將郡縣兵器聚集咸陽,秦二世胡亥更熱中角抵,鎮日呆在甘泉宮內「方作觳抵俳優之觀」(即角力、歌舞、滑稽諢(混)科等節目),以滿足個人享受需求。 • 此舉雖不利朝政,卻為漢代的大角抵、百戲雜陳的綜合表演形式建立根基,在舞蹈發展上有重要的意義。

  8. 女樂歌舞-秦聲 古箏是中國傳統的彈撥樂器,因為發音箏箏的音響而得名,又因為春秋戰國時流行於秦國一帶,又稱秦箏。 • 秦國也有纏綿豔麗的女樂歌舞,並多次利用女樂,達到削弱或離間他國的政治目的。 • 秦始皇的親生母親是一位善於歌舞的邯鄲(湖北省)女,秦代歌舞,深受邊民和外族的影響,是充滿粗獷牧野氣息的秦聲。 • 秦聲的表演:一面敲打著瓦罐、瓦壇,彈著秦箏,一面拍打著大腿,嘴裡又喊又叫,場面令人振奮。 • 秦箏:秦地特產,戰國時廣為流傳,由蒙恬所造,五弦,音色激越高昂,適於軍隊演奏。

  9. 崇拜多神、信鬼、陪葬的功利性 • 秦樂舞,蘊含鮮明的功利性。注意實效而少講究禮儀。 • 秦人崇拜多神,又相信鬼,重現世而不嚮往來生,秦人信鬼而不怕鬼,用歌舞以驅鬼,出現符合不同場合的打鬼舞蹈。 • 真人陪葬:富貴人死後,盛行以活人殉葬(秦武公以66人陪葬;秦穆公以177人殉葬;秦始皇更令後宮皆從死,修造陵墓的工匠也都終身閉於墓中),此舉使民眾深表哀痛,並以歌舞表示悼念。詩經秦風《黃鳥》即為此歌舞記載。

  10. 秦始皇陵 秦始皇九層之臺的陵上享堂復原圖 秦始皇陵墓室想象圖 秦始皇陵封土 秦始皇陵

  11. 秦始皇陵 總面積225平方里,築有內城、外城,夯土為墓的丘隴,至今仍高出地面76米。公元1974年以來,於陵園中,先後發現三個兵馬俑坑,面積達20000平方米,其中陶製的兵俑、馬俑,數以千計,大如真人真馬,每個俑的面容感情各不相同,戰陣排列有序,動靜結合,猶如正在演示的大型軍事舞蹈,動作姿態栩栩如生,堪稱世界文化遺產的第八大奇蹟。

  12. 跪射武士俑 武士俑

  13. 第二節 天下樂舞入咸陽 • 秦國在先後攻滅齊、趙、燕、楚、魏、韓,統一全國。始皇於爭戰中,每消滅一國,就在咸陽的附近,仿照被滅國的建築,建一宮室,以示豐功,宮室殿堂之間,用天橋、甬道連接。並且將各國宮中的妃嬪樂伎,鐘鼓樂器,悉數收羅入秦宮,咸陽頓時成為全國樂舞的匯聚人心。 • 秦始皇為防止兵變,銷毀天下兵器,鑄成十二尊金人,每個重十二萬斤,又製成鐘一樣的樂器,形似猛獸。這樣的舉措,對各地樂舞的集中和交流注入新的活力。

  14. 秦代大興離宮 • 秦國於關中興造離宮300所,關外400所,每所離宮均設鐘、罄、帷帳、美女和倡優,離宮中歌舞盛況達「婦女倡優,數巨萬人,鐘鼓之樂,流漫無窮」。 秦離宮遺址 秦漢宮室遺址

  15. 舞蹈機構的設置 • 為加強統一大帝國的管理,設置「奉常」為主管禮樂的最高長官。 • 「奉常」屬下的樂官「太樂」則掌管廟堂的禮樂。 • 秦代以禮儀樂舞祭祀帝王,山川,並按等級分別以不同的樂舞奉祀,所用的宗廟樂為「嘉至」、「永至」、「登歌」、「休成」等。

  16. 秦代五行舞 • 秦代的雅樂舞主要來自上代,並融入自己的觀念和審美情趣而改名之,「五行舞」即周代「大武舞」改名,用來歌頌秦始皇的赫赫武功。 • 秦人奉行五行學說,認為金、木、水、火、土五行,循環始終,相生相剋,秦屬水,水屬陰,崇尚黑色,故帝王禮樂儀式的穿著、符節、旗幟等裝飾,均以黑色為主。

  17. 大興封禪誇其功績 • 秦始皇好大喜功,雖然當了皇帝,仍不斷巡遊各地,一來防六國死灰復燃,二來有威臨天下,加強統治的意義,又包含著觀光旅遊娛樂的情趣。 • 始皇每次出巡,前呼後擁,所帶人馬甚眾,並登泰山封禪,以示一統天下。 • 「封」:係於泰山頂上築一土壇,以禮樂祭天,報天之功;「禪」,是在泰山附近較低的梁父山,辟場祭祀,以報地之功。 • 歷代帝王仿效,每逢出巡或封禪,前歌後舞,所到之處,大征女樂,極盡奢華。

  18. 秦代俳優 • 秦代的宮廷中,俳優深受帝王的寵愛,俳優是古代以歌舞言詞戲謔娛人的藝人,常以誇張、詼諧、問答的方式,展示情結,這種表演形式,對後代參軍戲的形成有著很大的影響。 • 俳優之風在戰國十分盛行,他們伴隨帝王左右,為君侯消憂解悶,其中有的人也參與一些政事。 • 優孟諫莊王(P177)、優旃諫秦始皇(P178)。

  19. 第三節 浩大工程中的舞蹈蹤影 • 秦始皇「焚書坑儒」窒息了樂舞文化交流,開創文字獄的先例。 • 濫用民力,修建萬里長城(防禦匈奴等游牧部落入侵而建,全長一萬五千里),阿房宮(秦始皇歌舞享樂之宮殿),和驪山陵園(秦始皇陵墓),從傳說故事、古代詩詞和遺跡中,可窺見其中一些歌舞的活動。

  20. 反秦聲浪-荊軻刺秦王 秦始皇暴虐無道,有志者皆欲手刃之,荊軻於易水邊慷慨歌舞,毅然一去不返,用魚腸劍刺秦始皇未果而被殺。 荊軻刺秦王圖

  21. 反秦聲浪-楚漢相爭 • 在反秦的隊伍中,著名的是項羽和劉邦兩支軍隊,項羽原為楚上將軍,自稱是西楚霸王,實力雄厚;劉邦是沛公,被封為漢王,即漢代之高祖,勢力較弱,兩支隊伍在克秦後流傳著膾炙人口的歌舞故事。(西楚霸王與虞姬-揮劍烏江冷)

  22. 鴻門宴 • 史書記載,滅秦之前,項羽與劉邦約定,誰先入咸陽誰為王,結果,劉邦先進入,並廣施恩德,欲王天下;項羽得知計設鴻門宴,召見劉邦。席間,項羽即席舞劍,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劍舞,目的是在劍舞中乘機刺殺劉邦,而項羽的大臣項伯心存仁義,看情況不妙,「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以後又有劉邦的勇士樊噲入內護駕,「瞋目項王,頭髮上指,目貲盡裂。」把項羽等人鎮住了,劉邦才得以脫險。

  23. 第四節 雜取百家樂舞之說 • 秦國統一天下之時,相國呂不韋集合門客,編就<呂氏春秋>,全書140篇,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縱橫家、陰陽家、兵家等,第一次把諸家之言合於一體。 • 就樂舞而言,收集了大量樂舞史料,如葛天氏之樂、陶唐氏之樂、皇帝之樂以及顓頊、帝嚳、堯、禹等之樂舞傳說。樂舞之理論,堅持較為公允中正的態度,破除門戶之見,廣收博采,多種學說的匯編,對於樂舞之繁榮,具有重要的意義。

  24. 呂氏春秋雜取百家,為秦統一大業及治理天下,提供借鑒和指導。呂氏春秋雜取百家,為秦統一大業及治理天下,提供借鑒和指導。 • 呂氏春秋關於樂舞論述的特色是「雜」,集儒、道等各家樂舞觀雜編在一處。 • 堅持樂與政通的觀念,強調樂舞在移風易俗,提高道德修養的重要性。 • 樂有節,有侈,有正,有淫而「適音」(樂舞的表現要適度)和「適行」(觀賞樂舞的行為,要符合禮教的要求)。二者兼具才是最佳和最美的樂舞。

  25. 秦代相關舞作欣賞 • 影片欣賞-秦王點兵(DVD) • 影片欣賞-秦俑魂(DVD)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