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 likes | 778 Views
找寻方法 触类旁通 提高效率 — 高考文综地理综合题解题方法漫谈 温州中学 雷 鸣. 引子. ( 08 高考浙江卷) 36 题 (1) 判断 G 河自 N 点至 M 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9 分). (考生平均得分 3.99 分). 答案:盆地 从 ( 向心状 ) 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 (500 米 ) 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考生失分情况分析 1 .地理空间概念不清,任意定位 2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基本概念与原理混淆不清 3 .答题抓不住关键词,语言混乱、表述不清
E N D
找寻方法 触类旁通 提高效率 —高考文综地理综合题解题方法漫谈 温州中学 雷 鸣
引子 (08高考浙江卷)36题(1) 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9分) (考生平均得分3.99分) 答案:盆地 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考生失分情况分析 1.地理空间概念不清,任意定位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基本概念与原理混淆不清 3.答题抓不住关键词,语言混乱、表述不清 4.答题不规范,错别字较多 5. 阅读、提取信息失误
1.地理空间概念不清,任意定位 部分考生由于读图审题不细,而将题目理解回答为河流M—N段经过的地形类型,误答出谷地、平原、河谷等;自上游至下游 “依次流经高原—盆地—峡谷’’;或答为“N以上是高原,M以下是峡谷”等等。又由于不能准确的用图中经纬度信息进行定位,错将盆地位置判断为四川盆地等。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基本概念与原理混淆不清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基本概念与原理混淆不清 由于基础知识差,基本概念不清,误将地形类型当作地形单元作答(四川盆地、刚果盆地、东非高原、亚马孙平原等);不知从等高线、河流流向与地形地势的关系切入来解答该问题。
3.答题抓不住关键词,语言混乱、表述不清 如36题中,在判断出盆地地形后,不能正确表述判断的依据,如将向心状水系,表述为放射状水系等。
4.答题不规范,错别字较多 由于是网上阅卷,每一道题是否书写在准确的位置上十分重要,但有少部分考生答题位置不规范,不能按照每一道题给定的位置规范的答题,影响了得分。 从考生的答卷情况看,部分考生由于考试心理素质或语文基础等方面的原因,在答题书写中,错别字比较多,如“降水”错写为“将水”、“盆地”错写为“贫地”、 “支流”错写为“枝流”、……
1、主流试题 试题立足于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不回避重点,内容不偏不怪。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对基本原理和规律的整体把握,以及主要观点和方法的综合运用,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基本的读图能力和计算技能)的重要性。
(08高考宁夏卷)37.(28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08高考宁夏卷)37.(28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图6),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 (1)分析造成大桥施工困难的自然原因。(12分) ①海域宽阔;②台风多;③潮差大;④流速急;⑤水深,风浪大; ⑥海洋腐蚀环境作用严重;⑦桥墩地基。 (2)从宁波到上海,经该桥将比走原有公路路程短。根据估算缩短的里程约为千米。(4分) (在85—105间的值均可得分) (3)试评价大桥建成后产生的主要经济和环境效益。(12分) 降低交通成本 加强区域经济联系(增进区域经济整合) 实现节能减排(减少运输油耗及尾气排放,减轻环境污染)
2、渗透自主学习的试题 或提供新型的图像,或提供变式图像和模型,或提供新的地理知识,要求考生在新的情境下(教材中从未出现过的知识和图像),利用试题提供的信息材料,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处理寻找到问题的答案。
(08高考宁夏卷)36.(28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08高考宁夏卷)36.(28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5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1)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14分) 地势比较低(冷空气容易进入) 水汽较多(靠近河流) (易产生浓雾)。乙路段 乙路段地势较甲路段(更)低平,(离山较远,冷空气更容易进入) 接近(开阔)河谷的路段比甲路段更长(水汽较多)
3、体现教育价值观的试题 试题以反映现实和热点问题的“新材料、新情景”为载体,考查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的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素养,并体现培养学生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价值观。
(08高考山东卷)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图8表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9是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 ⑴读图8、9,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⑵在西部地带城市化进程中,有人提出了应优先发展大城市的观点,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二、破解高考文综地理综合题 1、把握解题三部曲 2、夯实基础知识 3、掌握读图方法和技巧 4、建立解题思维模式
试题情境 (文字、图表) 试题设问 判断、推断、 归纳、预测、 分析、说明、 评价、反思 调动运用地理知识 (原理、规律、方法、 观点、理论) 有效 信息 获取解读 地理信息 语言表达 答案 1、把握解题三部曲 思维过程
审题要领 ◆圈点关键词语 ◆重视隐性信息 ◆确定问题指向 解题三步曲之一--审题 审题是应试第一关。“审”就是阅读、琢磨、推敲。 审题的目的是理解题意、明确问题。实质就是领会或揣摸命题人的意图。其能力要求是获取有效信息。 “规定动作”要到位
(08高考宁夏卷)36.(28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08高考宁夏卷)36.(28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5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1)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14分) 关键词: 文字信息、图示信息: 显性信息、隐性信息: 问题指向:
☆综合题答题的基本要求 • 简述——简单扼要叙述,须把握要点 • 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 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 • 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 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 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综合题答题的基本要求 • 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 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 • 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间的差别、不同事物间的联系 • 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
◆展开联想 ◆求助图示 ◆排列要点 解题要领 解题三步曲之二--解题 解题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思考问题答案。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答题范围和要点。解题的能力要求处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这一步骤容易被忽视)
(08高考宁夏卷)36.(28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08高考宁夏卷)36.(28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5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1)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14分) 地势比较低(冷空气容易进入) 水汽较多(靠近河流) (易产生浓雾)。乙路段 乙路段地势较甲路段(更)低平,(离山较远,冷空气更容易进入) 接近(开阔)河谷的路段比甲路段更长(水汽较多)
◆层次分明 ◆运用术语 ◆表达完整 答题要领 解题三步曲之三--答题 答题是把解题中的答案要求用文字或图象方法表达出来。基本要求是清楚、准确、简明、完整、有序,答题的关键是:正确运用术语,其能力指向是描述或阐述、论证问题。 这是你展示能力的唯一机会!
2007高考文综全国Ⅰ卷 40.读图9,回答(3)~(4)小题。 (3)说明燕京城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13分) 条理性 准确性 逻辑性 简洁性 地形:位于山前冲积扇(平原)上,地形平坦。 农业:土壤肥沃,有利农耕,可生产城市必需 的农副产品。 河流与水资源:有河流经过,提供城市、农业 用水,以及可能的水(漕)运通道。 气候:西、北背靠群山,东南面向(华北) 平原(海洋),可有效增加夏季(东南)风带来的降水,减弱冬季(西北)风的侵袭。 具体性
★综合题答题的常见错误 ①用现象解释现象 --学会用原理“搭桥” 例:青藏高原上太阳能资源丰富,为什么? 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所以青藏高原上太阳能资源丰富。
★综合题答题的常见错误 ②用原理代替分析,答题不到“位” --学会“向前推理” 即利用原理分析具体问题时,必须讲清楚原理对问题的影响过程或途径,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将原理扩散开来。 例:崇明岛因泥沙沉积而不断扩大,它最终将与河流的 哪岸相连?为什么? 北岸或左岸,因为该河流位于北半球,河水在流动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因而南岸侵蚀严重,北岸泥沙堆积量大。
★综合题答题的常见错误 ③用概括代替具体,只用套话 --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所谓“具体”,就是要求答案与问题之间保持很好的对应性,使题目对于答案而言不具有“容他性”,即该答案只适用于该题目,对其他题目不适合。对于具体问题的分析不应止于说到,还要做到说尽、说细。 例: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A:资源和能源B:交通运输方面C:农业方面D:历史方面。 A:有五大湖西部的铁矿,阿巴拉契亚山区的煤炭,资源丰富;B: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有便利的水运,大西洋沿岸有优良的海港; C:地势平坦,农业发达,是美国重要的乳畜产品产地,农副产品供应方便;D:是欧洲移民最先到达的地区,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
★综合题答题的常见错误 ④不明命题者意图 --学会能具体则具体,充分展现能力
例:读我国沿北纬30°的地形剖面图,简要分析A处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气温高的成因。例:读我国沿北纬30°的地形剖面图,简要分析A处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气温高的成因。 ① A地区受冬季风影响较弱。 ② A地区北部有高大的山脉—秦岭阻挡,受冬季风影响较弱。 ③ A地区为四川盆地,北部有高大的山脉—秦岭阻挡,受冬季风影响较弱。 ④ A地区为四川盆地,北部有高大的山脉—秦岭阻挡,受冬季风影响较弱。同纬度的东部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北部没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强。 越是后面的表述,越具体,越能体现你的思维过程。 应坚持的原则:“能具体则具体”
三、破解高考文综地理综合题 2、夯实基础知识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都比较重视考查考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一份集政史地三科知识的试卷中,不可能全面涵盖考生在中学阶段所学的全部内容。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是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是地理学科的支撑点,同时也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所以高考命题永远不会偏离这一主线。 高考试题是对中学所学相关知识要点的抽查,而不是考查。学科内最基本、最重要、最常用的知识,就是高考时考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内容。
心中有“理” 基础知识 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 基本规律 基本技能
(08高考重庆卷)图8是1月某时地面天气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问题。 冷锋 ⑴此时控制A地的锋面类型是。简析A地的天气特征及成因。(10分) 天气特征:降水、大风、降温等天气。 成因:①暖空气沿锋面被迫抬升,成云致雨;②水平气压梯度大,风力大;③受冷空气影响,气温下降。
内外力 降 水 商 业 地形 气 温 农 业 河 流 交 通 城 市
有人说地中海在缩小,红海在长大,你认为对吗?有人说地中海在缩小,红海在长大,你认为对吗? 地中海气候为何在地中海沿岸最典型,其它大洲为何没有或者较少? 分析非洲干燥面积广大的原因 阿斯旺大坝造成的环境问题 写出沿线的自然带名称,阐释其分布特点和形成原因 ab为何气候,形成原因是什么? 分析为何水能世界最丰富 描述c处自然景观变化 例如: 区域应分析: 经纬度定位、 自然特征、 人类活动、 突出特色、 面临问题、 原因分析、 要素评价、 发展前景 等方面 以非洲为例 a c b 画出20°E、0°、10°E、30°E、和南北纬30°线
三、破解高考文综地理综合题 3、掌握读图方法和技巧 脑中有“图”
★统计图的判读 ①反映出几个方面 (答题角度) ②每个角度从定量分析到定性归纳 (图文转换) (08山东高考题)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近年来上升速度加快; 东、中、西三大地带区域差异明显;
直线图 曲线图 折线图 柱状图
金字塔图 正三角 坐标图 扇形图 累加百分比图 雷达图
点状图 同一坐标,多组相同图形 气泡图 同一坐标,多组不同图形
多个坐标,多组相同图形 多个坐标,多组不同图形
三、破解高考文综地理综合题 4、建立解题思维模式 ①静态思维模式的建立: “……特征”类 “……分布特点”类 “……区位条件”类 “……形成条件”类 “……意义”类等
★常见“地理特征”类的思维模式: 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分布;地势特点(水平、垂直)。 (09浙江参考卷)第36题 (1)简述该地区地形的基本特征。 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08全国卷Ⅱ)39.(3)简要说明驼峰航线穿越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10分)(08全国卷Ⅱ)39.(3)简要说明驼峰航线穿越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10分) 平均海拔高(3分),山河相间(3分),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地势崎岖)(4分)。
(07高考宁夏卷)36.(32分)图8为甲、乙两岛略图,其中甲岛地势低平。完成下列要求。(07高考宁夏卷)36.(32分)图8为甲、乙两岛略图,其中甲岛地势低平。完成下列要求。 (3)乙岛主要是由( )(内或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以( )为主,地势特点是( )。(8分) 中间高,四周低(高差大,坡度陡)(4分)
★常见“地理特征”类的思维模式: 位置特征:半球、经纬度、海陆及相对位置 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降水特征:年降水总量、年际变化、季节变化、雨季长短 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含沙量、结冰期、落差与水能 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补给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生物 城市化特征:水平、进程、起步、城市等级、 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区域发展特征: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开放程度、发展状态。
表1 1980-2007年人均GDP增长情况表 (09浙江参考卷)36.(2)说出该地区的区域发展阶段及其区域发展特征。 工业化阶段。 (3分) 人均GDP较高;第二、三产业比重明显大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3分)
★“分布特点”类 1、点状分布 点状地理分布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是标定在图上离散的点。①表示分布地点:如我国特大城市的分布(只表示其空间位置);②表示类别:用不同图例,如我国矿产资源分布、不同等级的城市分布等;③表示数量:用定位符号的大小来区分(或同时在符号旁边注明绝对数量)。 描述角度: ①位置、疏密(多少)。
(08广东卷)33.(4)分析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和成因。(5分) 地理分布特点:①沿河流与交通线分布;②南部和中部多,北部少。
★“分布特点”类 2、线状分布 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山脉、等值线等。带箭头的表示动态,不带箭头的表示静态。线段的长短、粗细表示量的大小(或标上数值)。读图时要注意事物的起止点、事物沿途的变化和事物的走向。注重同一空间不同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和相互影响的结构体系。 描述角度:位置、疏密、渐变方向、走向(延伸方向) 等值线类的还需说明量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