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網路素養 與認知

網路素養 與認知. 康壽國小製作. 二十世紀末網際網路興起,改變了人類的溝通與傳播方式。它的特色及便利性為生活帶來諸多好處,卻也產生前所未有的衝擊與挑戰。但,歸根究柢,它不過是一種工具,造成這些正面或負面影響的是敲鍵盤、點擊滑鼠的使用者。為了不讓自己成為「高科技野蠻人」,在踏上資訊高速公路、猛敲鍵盤之際,實有停下來檢視自己的網路素養及網路禮儀之必要。培養適當的網路使用習慣,並善用網路的優點,避免或降低其帶來的負面衝擊。. 何謂網路素養.

jayde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網路素養 與認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網路素養 與認知 康壽國小製作

  2. 二十世紀末網際網路興起,改變了人類的溝通與傳播方式。它的特色及便利性為生活帶來諸多好處,卻也產生前所未有的衝擊與挑戰。但,歸根究柢,它不過是一種工具,造成這些正面或負面影響的是敲鍵盤、點擊滑鼠的使用者。為了不讓自己成為「高科技野蠻人」,在踏上資訊高速公路、猛敲鍵盤之際,實有停下來檢視自己的網路素養及網路禮儀之必要。培養適當的網路使用習慣,並善用網路的優點,避免或降低其帶來的負面衝擊。

  3. 何謂網路素養 • 「素養」指的是對一個事物除了有使用的能力之外,還能加以解讀、省思、應用,乃至於批判的能力。因此,素養不僅僅只是一種單純的能力,而是一套對生活認知有幫助的價值觀。「網路素養」一詞乃伴隨網路科技時代產生,由於網路科技的進展迅速,它的意涵也不斷地改變。在過去,網路素養大多單指認識網路、使用網路的能力等,然現今,單單只是對電腦網路的基本認識與使用已經不足構成「網路素養」這個詞的意涵,尚須加入「網路倫理」的概念,包括使用者是否明瞭在網路上該怎麼說話、該怎麼自律、怎樣才不會觸犯法條等規範等。

  4. 何謂網路禮節 • 簡單來說,網路禮節就是網路世界中的禮儀規範,主要是在使用的過程中,使用者彼此間的互動禮儀。網路禮節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網路中特有的「匿名性」,往往掩蓋了使用者在現實生活中的身份,因此使人彷彿帶著面具,見不著真面目。而由於這樣的匿名性所帶來的遮蓋,往往讓人以為可以戴著面具為所欲為,而不受現實生活中的約束與規範。這麼一來,網路世界便容易流為不負責任發言的場所,流於情緒性的攻擊與謾罵,而無法對現實世界的問題有所改善,甚至容易觸犯誹謗或公然侮辱等罪。因此,網路禮節便是在匿名性的自由國度中,有一些基本的規範,使人能自由發言,而不讓網路僅僅流於口水戰場,也讓網路這個溝通管道能夠雙向互動,而不只停留在情緒性的發洩上。一個好的傳播行為可以造福百萬,但是一個沒有尊重的網路行為,如製造網路病毒,則可能害人萬千了。

  5. 言論: • 由於網路是一個開放的空間,而使用者又具有匿名性特質,社會規範首先有一般性的規範,如文字簡潔清楚、盡量少使用語意難辨的注音文等,這些基本規範看來簡單,但在網路隔著螢幕互對的溝通環境中,「表達清楚」是非常重要的。遵守這些基本規範,可以使表達簡單易懂,而不易造成誤會。   另外,網路上的言論有幾個特別需要注意與遵守的規範:如應該要尊重他人,切忌出現揭露他人隱私的言論;不宜在網路上不經當事人同意公布他人資料;在網路互動上不要使用過度激烈的言詞,以免造成謾罵攻擊;不可在網路上散佈謠言,若有謠言傳來,也要要求自己當一個停止謠言的智者,不轉寄謠言信件。

  6. 使用者禮儀 • 在使用網路的過程,有幾個特別需要注意的規範,是建立在「不僅讓自己使用網路方便,也使他人使用網路自在」的互重基礎上。   首先是「頻寬」,使用網路時,若頻寬與他人共享,在使用上要特別注意傳送檔案大小。若多人使用網路、頻寬擁擠時,不宜傳送或下載大型檔案,而利用網路不繁忙的時候進行。    再者,在網路上與人互動時,若對方打字動作慢、語法有誤,應表現友善的態度,包容網路新手,並可協助對方逐漸熟悉網路操作。切忌嘲笑對方,甚至將之公諸於網路上,這是非常不道德的行為。    另外,網路是一個互動的園地,同時也是一個資訊交流的場域,因此若有人在網路上提問,應就自己的能力所及盡可能分享知識與經驗。使這個資訊交流的場域豐富且人人受益。

  7. 隱私權 • 儘管網路無界限,然而在網路上每個人仍有其使用隱私權,絕不可侵入他人使用介面如電腦系統、電子郵件等,不管是窺探或竊取資料,都會造成侵犯隱私權的法律問題。另外,不經他人同意散佈他人隱私資料或個人資訊,也觸犯隱私權。

  8. 著作權 • 因網路空間無限,因此各式資訊如影音、文字資料的流傳都十分方便,切忌任意下載檔案,或不經他人同意轉載轉錄他人言論、文字等,這將會構成侵犯著作權的犯行。轉錄他人文章或言論時,一定要經作者同意並註明出處;而下載行為則不得做商業用途等,都要特別注意。

  9. 網路安全 • 隨著網路的普及,電腦犯罪的手法日漸翻新,也逐漸普遍且複雜化,使資訊安全受到越來越多威脅。資訊安全顧及的是使資訊資產不受到有意或無易地洩漏、破壞、假造,以及未經授權的獲取、使用、修改。然而不管是機關團體的整體資訊安全,或是個人使用上的安全顧慮,通常都是在使用過程中所產生的,因此了解what並培養良好的使用習慣是很重要的。

  10. 駭客 • 駭客,主要來自英文字「hacker」的翻譯,起初指的是一群熱衷於寫程式的人。這些人認為資訊應該是共享的,因此藉由撰寫一些自由軟體來促進資訊的流通,並將專業分享給他人。因此原先的駭客,指的是一群具有駭客倫理的人。   而今日的「駭客」所帶有的負面意涵,主要是來自「cracker」,稱為破網者,或鬼客。主要指的是一群未經許可便透過網路擅入電腦系統並竊取電腦內部資料的人,他們有著超乎一般人的入侵技巧,從事破壞人或機關團體的網路資訊系統的行為。

  11. 因此駭客跟鬼客是兩種不同的人,不過在今天一般媒體的使用下,通常以駭客來代表那些從事鬼客工作的人。一般而言,這種入侵他人電腦的行為,不論是否會造成系統的破壞,這種行為的正當性一直都是備受爭議。在法律上,對於這種入侵行為,除非真的觸及法律所規限如隱私權、或智慧財產權的犯罪行為,否則,沒有造成損害的入侵在法律上並未有明確的規範。然而,入侵的行為就如同走在街上亂晃時,挨家挨戶地試著開啟他人門戶一樣,僅是一種在道德上不見容於社會的行為。因此駭客跟鬼客是兩種不同的人,不過在今天一般媒體的使用下,通常以駭客來代表那些從事鬼客工作的人。一般而言,這種入侵他人電腦的行為,不論是否會造成系統的破壞,這種行為的正當性一直都是備受爭議。在法律上,對於這種入侵行為,除非真的觸及法律所規限如隱私權、或智慧財產權的犯罪行為,否則,沒有造成損害的入侵在法律上並未有明確的規範。然而,入侵的行為就如同走在街上亂晃時,挨家挨戶地試著開啟他人門戶一樣,僅是一種在道德上不見容於社會的行為。

  12. 病毒 • 病毒原來在生物醫學上,指的是一種促使人體致病的微小病菌。在網路的世界中也有所謂的「電腦病毒」,與生物上所說的病毒習性類似:它是一種電腦程式,可以不斷地繁衍複製、並透過網路傳散,對電腦系統造成破壞。   電腦病毒的前身稱為蠕蟲(worm),本來是一種對電腦無害,但會佔據電腦資源或頻寬的程式。然而現在的蠕蟲已經含有特殊破壞目的,開始或執行之後,會對電腦的作業系統造成破壞,干擾正常作業。現在的蠕蟲與電腦病毒不同,蠕蟲可以獨立繁殖,透過郵件自動傳送到收件者通訊錄上的每個人,具有自動傳散功能。

  13. 因此在蠕蟲與病毒相互交雜之下,現在的透過一對一感染的電腦病毒已經慢慢減少,而利用連鎖電子信件、惡作劇程式、或網路免費優待卷等方法,誘騙使用者下載並且執行程式的手法相繼出現,使得電腦病毒的傳播已經成為多重感染的境地。因此,電腦病毒的內涵,不再只是一種繁衍複製的電腦程式,已經含括到惡意軟體方面的病毒現象。   一般而言,電腦病毒主要有四種基本類型:即檔案型、開機型、巨集型、以及綜合以上三種之複合型。然而現在的電腦病毒混雜與成長速度之快,已經超越這些基本分類,其數量也已經無法讓人正確地估算。許多病毒甚至只是將原有病毒稍做修改,就可成為新的病毒。另外,電腦軟體本身存在的系統漏洞,也成為電腦病毒的攻擊目標。

  14. 電腦程式的防護 • 儘管電腦病毒或是駭客是屬於外來的威脅,但在使用的過程中,還是可以透過一些小技巧,來避免電腦安全危機。1. 隨時安裝電腦系統的修正程式,修補系統與軟體的漏洞,減少駭客或病毒的入侵。2. 定期更新系統,使系統軟體處在最佳狀態。3. 擁有安全掃瞄與評估的軟體機制,如掃毒軟體的自動偵測,可以針對可疑的程式動作進行偵察。4. 定期更新防毒軟體的病毒碼。5. 加裝個人防火牆。防火牆是一種安裝在個人電腦上的程式,如同在電腦與網路之間築起一道牆,保護電腦降低被攻擊或植入程式的機會。

  15. 個人使用的防護 • 面對電腦通訊危機,個人應該養成安全的使用習慣:1. 使用密碼管理電腦使用者,並且密碼避免過於簡單或容易猜測。2. 不要隨便安裝或執行來路不明的程式。如不明來源郵件的附加執行檔。3. 過濾有害郵件,對於不明來源的郵件先加以過濾。4. 關閉瀏覽器的任意開啟視窗程式,避免受到不良網站的惡意程式攻擊。5. 訂定嚴謹的存取規定,如使用者憑證。

  16. 網路交易安全 • 「唐先生打破老婆心愛的花瓶,後來終於在拍賣網站找到一模一樣的花瓶......」這個廣告貼切地說明了網路交易的便利性,也反應出網路交易成為資訊時代新興的一種交易模式與類型,但因為與傳統面對面的交易方式不同,而容易衍生出網路交易詐騙問題。要知道網路交易的內容及類型,如何防範交易詐騙及安全的交易等便顯得很重要。

  17. 何謂網路交易 • 隨著資訊的進步,現實生活中的交易行為在網路上也能夠進行,甚至因為網路具有種種的便利性,而使得網路交易有日益增多的趨勢。網路交易是以網際網路為交易平台,取代現有之面對面、電話及傳真等等之下單方式來進行交易。   在網路交易前,必須要先有購物行為。相對於傳統的購物環境,網路購物帶給消費者的好處包括:更多的選擇、更多產品資訊、較低的價格及隨時隨地可向全球的網路商店進行購物,透過網際網路,消費者不需出門,便可向全世界的電子商務業者購買各式各樣的商品及服務。   有趣的事在網路上無奇不有、無所不賣,除了販賣全新物品外,更流行拍賣二手物品,食衣住行育樂樣樣都有,有穿過的內衣褲、母乳、軍艦,更有人拍賣自己的老婆,還有放了十年沒發霉的聖母肖像三明治,網路出價更高達台幣九十萬元並已經成交。另有一個奇特的例子是最近美國一婦女居然上網拍賣自己父親的鬼魂。因為自己年幼的兒子害怕死去外公的鬼魂會回來,這名婦女希望得標的買主能寫封信給她兒子,讓他知道外公的鬼魂已經被賣掉,不用再害怕。真的是像廣告辭說的:「你想的到的這裡都有!」

  18. 網路交易的類型一對一的交易類型 • 一對一的交易類型通常是個人將所屬物品賣出,所以大多數是短期性的,沒有固定的拍賣時間,通常結標後網頁就關閉。據資策會MIC統計,已有46%網友曾經進行網路拍賣活動,更有高達74.2%網友表示,未來半年自己可能加入網路拍賣行列,顯現網路拍賣將在未來消費行為中不可或缺。這種一對一的網路拍賣,交易行為一旦交易出現問題,消費者無法獲得保障的原因,往往在於對消費行為的發生難以具體舉證。舉例來說,民眾在拍賣網站標到筆記型電腦,遲遲未拿到貨品而與對方連絡,對方推說早已寄出;後來要求退款卻一直拿不回原本付的錢。或是網友購得數位相機,隔天使用就發現故障,但是賣方從此避不見面。

  19. 一對多的交易類型 • 而一對多的交易類型是個人長期性經營的在購物網或者網路商店進行交易活動,這樣對於消費者有較多權益保障。在此類型網路交易時,必須特別注意是否有交易履約保障,即是在交易的過程中,除買、賣雙方外,再加入另一獨立的網路交易履約保障業者,並接受網路商家(賣方)與消費者(買方)之委任,收取消費者給付之款項後,即通知網路商店寄送商品;待消費者收到商品後,在鑑賞期間內無退貨要求,則網路交易履約保障業者再將款項轉交付給網路商店。

  20. 網路交易與現實交易的差異一、時間: • 網路交易沒有時間上面的限制,24小時皆可下單,取貨也可選擇24小時營業的便利商店,讓消費者可自由選擇時間去取貨,而不用擔心人不在的話收不到貨品。傳統交易則必須受限於店家的營業時間。

  21. 二、地點 • 傳統交易是消費者必須遷就店家的地點上門光顧,所以消費者有可能為了一個喜愛的品牌而必須跑到另一個都市。網路交易則沒有地點的限制,只要一上網,不管是本國還是外國,都能夠上網站瀏覽購物。

  22. 三、對象 • :傳統交易是消費者與店家直接面對面的交易方式,網路交易則因為透過郵寄的方式,所以買家與賣家通常不會見面,但是傳統交易與網路交易的共通點是如果交易愉快,通常會繼續交易甚至成為朋友。還有介於網路交易與傳統交易的買賣方式,就是如果是在同一都市,買家與賣家先在網路交易後協議見面,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除了可省去郵資,還可以當面檢視物品的完整性以及免去轉帳或匯款的風險。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