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 likes | 584 Views
生物学高考启示. 仔细分析表明 近年高考生物学 试题的特点、得分规律 至少应得到以下几点启发. 1. 立足教材,强化 “ 双基 ” ; 2. 重视知识内在联系,加强运用; 3. 突出综合能力训练; 4. 加强能力训练,提高科学素质 5. 正运用专业术语、准确阐述. 6. 联系实际,关注热点; 7. 重视实验、实习, 突出能力训练; 8. 掌握图、图表和表格; 9. 仔细审题,获取有效信息; 10. 努力提高语文水平。. 启发 1 :立足教材,强化 “ 双基 ” ● 试题依纲据本,
E N D
仔细分析表明 近年高考生物学 试题的特点、得分规律 至少应得到以下几点启发
1. 立足教材,强化“双基”; 2. 重视知识内在联系,加强运用; 3. 突出综合能力训练; 4. 加强能力训练,提高科学素质 5. 正运用专业术语、准确阐述
6. 联系实际,关注热点; 7. 重视实验、实习, 突出能力训练; 8. 掌握图、图表和表格; 9. 仔细审题,获取有效信息; 10. 努力提高语文水平。
启发 1:立足教材,强化“双基” ● 试题依纲据本, 广泛涉及教材各章节内容; 全面系统、侧重基础, 尤其重视考查 专业知识、专业术语的正确表述
● 试题 题题涉及基础、紧扣基础; 许多试题的答案直接源于课本 所以 学好、考好生物学的关键是, 重视课本学习、打好基础;
● 失分情况 往往偏偏就失分在基础, 就在应该得分的地方失分; ● 根本症结:基础掌握不牢固 基础知识、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基本技能;
例一:2000 写出3种矿质元素的元素符号 及其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9分) 看似极简单的问题, 涉及到两个基本概念
① 矿质元素的概念 除 C, H, O 以外的所有元素 ● 容易得分 多种矿质元素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 都或多、或少地发挥作用; ●相当一部分答案:C、H、O; → 0 分
② 元素符号的概念 错误答案很多: 中文:氮、磷、钾…… N+、P+、K+…… [N],[P],[K]……
例二:2000 写出三磷酸腺苷(ATP) 的分子简式 53.3 %江苏考生 —— 0 分; 其实答案很简单:A-P~P~P 但涉及几个基本概念
① T 的含义 A-T- T-T、A-A-A-P; ② 高能键的概念、数量、位置 A-P-P-P; A~P-P-P; A~P~P-P,A~P-P~P; A~P~P~P;
③ 分子简式的概念 ●A-T-P; ● 不少人花了九牛二虎之力 试图写出完整的分子结构式 无一人能写全、写对; 即使写全、写对, 不符合题意要求—— 0 分;
例三:2006 区分不清 效应T细胞与T细胞, 区分不清 效应B细胞与B细胞;
● 基本概念模糊不清——普遍现象 ◆ 冤屈:中学教师 基本概念 课堂上怎么可能没讲过呢? ◆ 问题: ▼ 认为基本概念很简单、易懂 一讲而过, 未予足够重视,反复强化
● 回到教材、回到基础 ◆ 与其多做习题 不如先仔细理一理教材中的 基础知识、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基本技能
▼主要时间、精力未用于 深刻理解、牢固掌握“基础”, ▼“基础”理解不深,掌握不牢, 当然更谈不上综合运用了。
◆ 与其做十道题 不如仔细研究一道题, 深刻领会、掌握其中的 基础知识、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基本技能
启发 2:融汇贯通,突出整体性 ● 生物学学科特点 生物体、生物界都是统一整体 ◆ 不仅要从不同的水平和角度, 认识、揭示生命现象的奥秘; 还要从整体上把握; ◆ 融合渗透相关学科知识技能;
● 试题特点 综合性——知识彼此关联, 体现了知识的内在联系、迁移; 要求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做到融汇贯通,突出整体性
● 切忌死记硬背 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 认识生物个体、群体的 统一性、整体性 认识生物体与环境的关系; 深刻理解才能牢固掌握。
启发 3:突出综合能力训练 ● 对能力的考查 考试大纲有明确的规定, 应认真学习、贯彻。 要加强知识的综合运用, 科学思想、学科方法的培养, 努力提高整体素质。
例:综合运用能力考核 最典型是实验题; 用兔子做实验的考题(2000) 体现了生物学科内 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考核 ● 似乎难度很大:得分率极低;
● 原因:涉及内容广 初、高中的动物学、植物学、 生理卫生、生物学教材, 无一个实验包涵该题全部内容: 血液凝固等基本知识; 消毒、采血等基本实验技能; 等量、对照等基本概念;
● 实际上难度并不大 考核的全部内容都分别存在于 上述各个教材的实验之中; ● 难度不大的前提 基础知识扎实,实验技能全面, 综合能力强; ● 解题的关键:综合运用;
● 缺乏综合运用能力的原因 为什么束手无策呢? 根本症结:“基础”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掌握不牢固, 当然也就谈不上综合运用了
启发4:加强能力训练, 提高科学素质 ● 能力考查所包括的四个方面 考试大纲中有明确的要求; ● 认真学习,认真贯彻
启发 5: 精确使用专业术语, 准确阐述生物学现象、方法、 概念、原理 ● 专业术语 最基本要求之一, 一字之差→0 分;
例一:基因突变 错:突变,DNA突变,碱基突变 基因变化,基因改变, 新的基因,新的DNA,等 例二:ATP(能量) 错:动力,动能,热能, 能源,能源物质,E,等;
例三:杀菌 错:消毒,防腐;抗菌,杀细菌, 杀真菌,杀霉菌,杀病原体 例四:杀虫 错:杀害虫,杀表面害虫; 抗虫,防虫,等
● 准确阐述 ◆ 也是基本要求之一,也极重要 ◆ 例:可以 错:没关系,还行; ◆ 准确阐述源自 正确、透彻的理解; 语文表达水平——后述
启发 6:联系实际,关注热点 ● 生物学科特点 与人类生存、人类社会发展 关系密切 ● 高考改革坚定不移的方向 考核整体素质、 考核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启发7:重视实验、实习, 突出能力训练 生物学是试验性极强的学科, ● 必须注重培养以下方面的能力 实验思路、方法、原理、 实验设计、操作、 结果预测与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 对照实验 只知道实验要对照, 而不会判断 在不同情景下如何设置对照; 2006 40题 仅为10%考生能表达出 将黑、白瓶挂回原水层;
● 2006 40题 1/3考生不会针对本题的实验要求 设计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 仅 5% 的考生, 能正确分析 并清楚表达实验结果。
启发8:掌握图、图解和表格 ● 能正确理解 常用的图、图解和表格 等表达形式的含义; ● 能熟悉地应用这些形式 表达生物学内容; 实验结果等; ● 图文转换能力
启发9:仔细审题,获取有效信息 2006 33题, 题干中给出了信息,要求考生答出 T淋巴细胞活化和B淋巴细胞致敏后 是由何种细胞(效应T细胞) 分泌何种物质(淋巴因子) 促使致敏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的;
教材中有: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 能促使产生更多效应T细胞的知识; 但66.7%的考生不知道 如何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 从而得知:淋巴因子也能 促使致敏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 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
● 2006,37题第(5)小题: 大量引种水花生、水葫芦 抑制藻类和水草疯长。 你认为这样会引起哪些不良后果? 考生应围绕重点至少答出两点; 但绝大多数考生只答出一点, 并在一点上反复阐述。
● 2006,35题第(2)小题 要求根据用途将培养基分类; 很多考生读题不仔细, 没有注意要求从用途来分, 错答成:固体、液体、 合成培养基,等等。
启发 10:努力提高语文水平 ● 考试大纲要求 能正确阐述生物学的 基本事实、概念、规律、 原理和方法
● “正确阐述”的具体要求 精确性(科学性); 逻辑性(清晰,层层推进); 通顺、简练,等等; ● 思路混乱,词不达意,不知所云; ● 表达能力:语文水平是基础;
● 高度重视错别字 ◆ 说明不理解其含义, 也是基础不牢的表现! 腺体——线体; ◆ 错别字导致异义;
◆阅卷人很难、也没时间 更没有理由去 推断:不懂、还是笔误? 界定:错道什么程度 可以给分或不能给分; 分界线在什么地方。
◆ 为了公平、公正 关键性的地方 如:专业术语 只要出现一个错别字, 一律判为 0 分
● 此外,对考生提出以下建议 ① 书写、画图应清晰, 笔迹深刻有力, 以免扫描不清晰; ② 答题必须写在指定位置; ③ 避免涂抹及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