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0 likes | 918 Views
坚定三大自信 实现中国梦想. --理解十八大精神的重点与要点 省委宣传部 蒋宏宾. 一、十八大的时代背景与历史任务. 十八大召开的特殊时空背景 十八大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 从时空两个角度看十八大及其历史使命 。 首先,空间背景。 1 国际空间。 中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多年保持第一制造业大国、出口大国、外汇大国,国际竞争态势、发展压力、转型的任务要求。 由大变强、由大求强总态势的外部效应. 2 城乡空间。 城市化率历史性地超过 50% , 51.27% ,乡村中国日益成为城市中国,人口结构与素质、产业结构、社会治理方式等大不一样。
E N D
坚定三大自信 实现中国梦想 --理解十八大精神的重点与要点 省委宣传部 蒋宏宾
一、十八大的时代背景与历史任务 十八大召开的特殊时空背景 十八大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
从时空两个角度看十八大及其历史使命。 首先,空间背景。 1国际空间。中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多年保持第一制造业大国、出口大国、外汇大国,国际竞争态势、发展压力、转型的任务要求。 由大变强、由大求强总态势的外部效应
2城乡空间。城市化率历史性地超过50%,51.27%,乡村中国日益成为城市中国,人口结构与素质、产业结构、社会治理方式等大不一样。2城乡空间。城市化率历史性地超过50%,51.27%,乡村中国日益成为城市中国,人口结构与素质、产业结构、社会治理方式等大不一样。 3治理空间。按照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治理党和国家(发展思路、布局、战略等)。关注的重点、设定的目标、治理的方式等大不一样
4国际金融危机暴发,并持续发酵恶化,直接影响中国,矛盾、竞争格局变化4国际金融危机暴发,并持续发酵恶化,直接影响中国,矛盾、竞争格局变化 5新兴经济体迅速壮大,国际竞争态势发生一定程度裂变(边缘到中心,更自信自强,更多更大责任担当)今日世界,假如没有中国的强大?
其次,几大时间节点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周年 提出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走完半程,目前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现代化建设“三步走”:进入第二步目标完成的最后8-9年(建党100年),“未来10年是21世纪的中国实现腾飞的关键10年” 科学发展观提出并贯彻落实10个年头 新一轮整体换届之年,衔接前后两个10年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 两个百年 几代梦想
系统深刻总结党治国理政的成就经验,对未来党的事业和党的自身建设作出战略部署系统深刻总结党治国理政的成就经验,对未来党的事业和党的自身建设作出战略部署 党章修改6方面15条体现思想共识和制度成果 选举产生了能够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治国理政、奔向前程的坚强领导班子 “三好”
国外海外媒体的评价 欧美、俄罗斯 日本、东南亚 共产党国家或媒体……
二、十八大主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大会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82个字,整个报告的灵魂和统帅,也是大会的主题,指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前行的根本方向。82个字,整个报告的灵魂和统帅,也是大会的主题,指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前行的根本方向。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要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的主题,简明而又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4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的主题,简明而又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4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 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这个主题,对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至关重要。
重点是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的主线 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坚定论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伟大目标: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的,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
毛泽东,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毛泽东,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邓小平,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江泽民,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位一体”构成 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 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 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第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总” 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首要问题。强调它,是因为这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 总布局是五位一体。强调它,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调它,是因为我们党从成立那天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第四,夺取新胜利的“八个必须坚持”基本要求第四,夺取新胜利的“八个必须坚持”基本要求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 -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 -必须坚持和平发展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这是根据党的“四基本”,深刻总结6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出的,是最本质的东西,是体现“三大规律”的东西,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 似乎老话,却像陈年老酒一样香醇。老生须常谈,因为是真理!管总、管全局、管长远!
归结起来,就是“三个自信”: “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 回顾过去5年与10年 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黄金10年 经济10年保持年均10.7%增长速度(世界经济平均增速仅3.9%,改革开放以来平均9.9%),在全球经济剧烈动荡中创造了奇迹 经济总量(GDP)占世界份额由4.4%提到10.4%左右,从10年前世界第六跃居世界第二。 消费大升级:住房、汽车、信息化网络化等
讲讲“好”。 科技 人才 教育 文化……
国际舆论“这个以接近10%的速度飞翔了30年的国家,在关注GDP增速的同时,开始更加关注GDP的构成和质量。”国际舆论“这个以接近10%的速度飞翔了30年的国家,在关注GDP增速的同时,开始更加关注GDP的构成和质量。” 粮食九连增,2012年面积比上年增0.6%,总产却增3.2%。今年1号文聚焦农业科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通过提高农业技术到户率、到位率,粮食单产可提高10%以上。 2011年,中国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研发投入世界第三、SCI论文数量世界第二、发明专利申请量世界第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世界第二、高技术产业出口额世界第一…… 2012年前三季度,全国106家国家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除出口创汇外,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增长两位数
十年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十年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最重要靠的是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重要指导方针,有力指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
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新定位(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和实践要求)。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新定位(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和实践要求)。 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2)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2)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3)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胡鞍钢:“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原创的发展观,是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灵魂,必将以重大历史性理论贡献载入史册。”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理论创新 历史性决策、历史性贡献
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作如下表述: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作如下表述: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十八大党章的表述: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十八大党章的表述: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指导思想。
十七大表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十七大表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十八大表述: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特别是党章总纲开头: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理论创新性 重点在于对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有重大发展。坚持和拓展了“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思想,又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党的执政理念相贯通,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的新主张。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实践定位: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在实践中显示了科学理论的强大真理力量 换言之,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实践的必然要求 · · 10年来的重大成就印证 ·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规律,并已成体系 · ·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同
基本结论: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指导经济建设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各方面建设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发展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实践推动推动工作的有力武器,而且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方法论。基本结论: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指导经济建设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各方面建设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发展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实践推动推动工作的有力武器,而且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方法论。 总之,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经受了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历史的检验、群众的检验、时代的检验
第四,对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又提出要求 实现科学发展,必然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领域的深刻变革,必须涉及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此,要做到“四个必须更加自觉”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全面协调可持续”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全面协调可持续”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攻坚克难的持久动力。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期。 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人民群众在收入增长和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环境等方面的生活标准与期望不断提高,人口结构和资源环境条件的变化,使得传统的主要依赖要素投入扩张的增长难以持续。
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的强大支撑 推动科学发展,就是要革除旧的发展观念,矫正旧的发展惯性,打破旧的利益格局。 科学发展的过程,始终伴随对长期利益和短期收益、发展速度和发展内涵、资源约束和发展冲动等“矛盾”的取舍决断。 至关重要的是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个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四、重要战略机遇期与“两个全面”的目标设计四、重要战略机遇期与“两个全面”的目标设计 1、对战略机遇期的认识。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现在,我们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然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社会生产力基础雄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人力资源丰富,生产要素综合优势明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现在,我们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然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社会生产力基础雄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人力资源丰富,生产要素综合优势明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
2013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潜在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压力加大,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 2013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潜在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压力加大,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 从国际环境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环境方面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
我们面临的机遇,已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我们面临的机遇,已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 必须深刻理解、紧紧抓住、切实用好这样的新机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努力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谋求更大的国家利益。
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五大红利 地区发展潜在红利 城市化发展潜在红利 高新技术创新与发展的潜在红利 制度和机制变革与发展的潜在红利 人口发展潜在红利 总之,是深化改革、科学发展的红利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勾画 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主要目标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从五个方面充实完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从五个方面充实完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的提法是新的,原来提出将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扭转,并没有说缩小,现在我们已经有能力、有条件解决这个问题。同时提出了“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度减少”“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的提法是新的,原来提出将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扭转,并没有说缩小,现在我们已经有能力、有条件解决这个问题。同时提出了“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度减少” “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提法很大胆,社会主义因素让所有人受惠。 “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且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单列
未来的人均收入翻番有条件、有基础。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看,十六大以来,年均经济增速达1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1%,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未来的人均收入翻番有条件、有基础。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看,十六大以来,年均经济增速达1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1%,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
李扬:“从两个翻一番的指标看,中国完全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这也充分考虑了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新格局,目标设定合理。” “仅从速度上看,其实并不需要太快的年均增速。”要实现两个翻一番的目标,在未来几年,只要经济年均增长6.9%左右就可实现GDP翻一番目标,考虑到人口增长因素,要实现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对经济发展要求会更高一些,粗略测算GDP年均增速达到7.1%左右就可保障,而人均收入年均增速7%左右即可。
胡鞍钢:这个目标不是遥不可及的,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919元,根据历史数据测算,只要经济年均增速保持在7%-7.5%之间即可达到此目标。胡鞍钢:这个目标不是遥不可及的,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919元,根据历史数据测算,只要经济年均增速保持在7%-7.5%之间即可达到此目标。 朱之鑫:从发展情况看,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3%,今后9年年均增长7%就可实现翻一番,符合实际,增速也与“十二五”规划纲要一致。
3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设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不仅有任务书、路线图,而且有时间表
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深化体制改革的“五个加快”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