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 likes | 898 Views
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 的概念. 是指将别人或自己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受者体内并担 负起造血和免疫功能的过程。. 一、造血干细胞的特征与来源. 1. 造血干细胞的特征. (1) 自身复制 (2) 向成熟方向分化 (3) 形态似淋巴细胞,无法辩认 (4) 抗原标记 CD117 、 CD113 、 CD34 +/ CD38- 其表达能力 (5) 随着细胞的分化成熟渐进性减弱至消失 (6) 长期培养具有形成 CFU - GM 的能力. 2. 造血干细胞的来源与 HSCT 的类型.
E N D
HSCT的概念 是指将别人或自己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受者体内并担负起造血和免疫功能的过程。
1.造血干细胞的特征 (1)自身复制 (2)向成熟方向分化 (3)形态似淋巴细胞,无法辩认 (4)抗原标记CD117、CD113、CD34+/CD38-其表达能力 (5) 随着细胞的分化成熟渐进性减弱至消失 (6)长期培养具有形成CFU-GM的能力
2.造血干细胞的来源与HSCT的类型 来源 干细胞名称 HSCT类型 卵黄囊 脾 肝 胎肝造血干细胞 胎肝干细胞移植 骨髓 骨髓造血干细胞 BMT (CD34+细胞1-3%) 脐血 脐血干细胞 CBSCT CD34+细胞1%) 循环血 外周血干细胞 PBSCT (CD34+细胞0.1%) 按免疫遗传学分为: Allo-HSCT、同基因HSCT和AHSCT
(1)Allo-HSCT 37% (2)Auto-HSCT 60% (3)无关供者,半相合、非清髓性、CBSCT 及纯化的CD34+细胞已有开展
受者无感染灶 • 重要器官功能正常,能耐受大剂量化、放疗 • 肿瘤细胞对放、化疗敏感 • 具有一定的经济支持能力
1.HSCT治疗非恶性疾病 后天性疾病 先天性疾病 AA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PNH 先天性造血异常症 骨纤 先天性骨骼异常 骨髓增殖性疾病 粘多糖储积症 自身免疫性疾病 微粒体病
2.HSCT治疗的恶性血液病 •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多发性骨髓瘤 • 少见类型白血病 •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 何杰金氏淋巴瘤
4.骨髓非清除性HSCT • 适于大龄、耐受骨髓清除性预处理方案困难者。 • 5.纯化CD34+细胞移植适于 • (1)肿瘤细胞不表达CD34抗原者在体外净化残留病变用于AHSCT。 • (2)HLA不合或半相合移植
6.AHSCT的适应症 • (1)标危因素 • (2)A4E0:M2-t(8;21),M3-t(15;17) • (3)伴随不良预后因素和复发耐药及晚期NHL,乳腺癌、生殖细胞肿瘤和小细胞肺癌。
7.HSCT治疗的实体瘤 (1)神经母细胞瘤 (2)乳腺癌 (3)卵巢癌 (4)肺癌 (5)其他实体瘤
三、HSCT流程图 供者准备 受者准备 干细胞采集 预处理 干细胞植入受体 防治并发症 观察造血、免 疫功能重建
1.供者的选择与准备 • (1)HLA一致或接近一致 • (2)身体健康,无传染病 • (3)供PBSC者心肺功能正常 • (4)供髓者要髂前后皮肤无感染,无骨髓纤维化 • (5)心理健康,消除影响身体健康的思想 • (6)备血
供者的安全 • 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占0.27% • 无死亡或持久的并发症 • 用G-CSF随访5年未发现远期不良反应
2.受者移植前准备 (1)原发病状态,最好处于CR (2)HLA配型 (3)寻找并清除隐性感染病灶,如口腔、肛门等 (4)了解心肝、肾、肺、脑能否承受大剂量化、放疗的打击 (5)家属及患者心理经济方面的准备 (6)建立可持续性静脉通道 (7)如有CMV感染,应用更昔洛韦治疗至CMV消失
环境要求与准备 • 全环境保护;空气消毒、肠道消毒, • 饮食及进入层流室的物品消毒 • 工作人员进层流室前要洗澡更衣, • 双手暴露部位消毒, • 进入病人居住的房间进行反向隔离。
3.预处理 (1) 预处理的目的 杀灭受者体内的残留病变 治愈原发病 破坏受者机体的免疫功能 适于Allo细胞值活。
含或不含TBI预处理方案的特点 • 含TBI: 对淋巴系统的恶性病敏感 涎腺细胞敏感、生殖细胞敏感 不育症,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 不含TBI: 器官毒性较大:肝、肾、膀胱 生育、发育影响较少
4.干细胞的采集与移植 (1)PBSCT 动员、PBSC VD (2)BMT 采集BM、去处脂肪 VD (3)胎肝HSCT 胎肝细胞悬液制备 VD (4)CBSCT 脐血 VD
(5)植入的细胞数量、质量与造血重建的关系 • 输入受者的MNC>2×108/kg • CD34+细胞<1×106/kg,造血重建困难 • CD34+细胞1-2×106/kg,造血重建缓慢 • CD34+2-5×106/kg,血小板恢复延迟 • CD34+细胞>5-10×106/kg,三系造血重建迅速,肿瘤 • 复发率低 • CD34+细胞>30×106/kg,易发生急性移植物综合症
5.HSCT植活的证据 • (1)临床间接证明: • 生存>21天 • 三系造血恢复正常 • 出现GVHD • (2)遗传学方面的直接证据: • 红细胞抗原 • 红白细胞同工酶谱 • 细胞遗传学证据 • HLA抗原、分子遗传学证据
恶性淋巴瘤Auto-HSCT的3年疗效 HD(993例)NHL(L)(407例)NHL(M)+lmly (1413例) NO 存活率%NO 存活率NO 存活率 从未CR 257 45±9 120 52±16 426 40±7 Rel 1 463 60±6 159 67±11 594 45±5 CR2 224 76±8 64 65±16 250 60±8 CR1 49 86±12 64 83±14 143 68±10 *lmly免疫母细胞瘤
AHSCT与Allo-HSCT的优缺点比较 AHSCT Allo-HSCT 优点: 不受HLA配型的限制 GVT效应,肿瘤复发↓ 年龄可以较大 致死性并发症少,TRM低 移植后免疫功能恢复较快 缺点:因缺乏GVT作用,复发率高 需要HLA相合的供者 并发症多,TRM高
BMT 与PBSCT优缺点的比较 • BMT PBSCT • 优点 :不需要特殊设备 不需要麻醉,采髓 • Allo-BMT时cGVHD少 造血重建快,平均住院日短 • 缺点 :需麻醉,采髓 Allo-PBSCT时cGVHD发生率高 • 造血重建慢,住院日长 需要动员PBSC及采集的设备 • 需要备血 • 受采髓部位及纤维化的限制 • 痛苦多
CBSC的特点 • 增殖能力比PBSC强2-2.5倍 • CD34+细胞比PB高10倍(1%) • CD34+/CD38-比成人BM高 • 淋巴细胞,NK细胞不成熟,免疫性较弱
CBSCT的特点: 单个脐血的MNC总量少,不能满足成人植活的需要 需要量少,MNC1-5.2×107/kg (BMT 1-3×108/kg) CD34+1-8×105/kg (BMT 2×106/kg) 造血重建慢22-24天,( PBSCT/Allo-BMT为11-20天) GVHD发生率低,程度轻 长期生存与Allo-BM相似,长期无病生存高达50% 脐血易得,对供者无损害
无关供者HSCT的特点:(1997年,IBMTR,390例) 供者难得,费时(US现需4个月),费钱 aGVHD及重度GVHD发生率高 TRM高达45-50% 白血病复发率13-30% 3年FDS为30-40%
Allo-HSCT方式选择 血缘相关的HLA相合的Allo-HSCT 血缘无关的HLA相合的Allo-HSCT HLAI类抗原1-2个位点不合的Allo-HSCT 脐血移植(成人)/HLA半相合Allo-HSCT
(1)HSCT的并发症 • 晚期并发症(〉100天) • IP • cGVHD • 白内障 • 生长发育延迟 • 内分泌紊乱 • 白血病复发 • 第二肿瘤 • 早期并发症 • 感染 • 出血 • HVOD • 移植排斥 • aGVHD • 出血性膀胱炎
aGVHD • 发生率30-70% • 高危因素有: • 受者为大龄,有输血史,供受者HLA不合, • 供者为女性,多次怀孕者。HLA不合。 • 靶器官主要有皮肤、肝脏和消化道。
分度 皮肤 肝脏 肠道 Ⅰ 红斑丘疹体面积<25% 胆红素34-51umol/L 腹泻量>500ml/d Ⅱ 红斑丘疹体面积<50% 胆红素51-103umol/L 腹泻量>1000ml/d Ⅲ 红斑丘疹体面积>50% 胆红素103-255umol/L 腹泻量>1500ml/d Ⅳ 红斑丘疹伴水疱 胆红素>255umol/L 腹泻量>2000ml/d 或皮肤剥脱 或有腹痛,肠梗阻 临床表现与aGVHD各器官受累的分度
aGVHD的防治方法 筛选供者:HLA配型 性别、年龄、致敏史、CMV检查 空气层流和肠道灭菌。预防感染 大剂量丙球VD
体内应用免疫抑制剂 • A.CSA+MTX • B.细胞毒药物: CTX • C.肾上腺皮质激素 • D.ATG/ALG • E.联合应用:A+B,A+C,B+C,B+C,B+D,B+C+D • T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