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应用真菌生产技术

应用真菌生产技术. 第二章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 主讲人:王德芝. 本章主要内容. 分类地位 形态结构 繁殖方式 生长条件 菌种选育. 本章重点. 形态结构 生长条件 菌种选育. 本 次 讲 授 主 要 内 容. 第二章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 第一、二、三、四节. 主 要 内 容 —— 提 要. 分类地位 形态结构 繁殖方式. 重 点. 形态结构 繁殖方式 生 活 史. 第一节. 分类及命名. 一、食用菌的分类单元.

jasper-roy
Download Presentation

应用真菌生产技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应用真菌生产技术 第二章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 主讲人:王德芝

  2. 本章主要内容 • 分类地位 • 形态结构 • 繁殖方式 • 生长条件 • 菌种选育

  3. 本章重点 • 形态结构 • 生长条件 • 菌种选育

  4. 本 次 讲 授 主 要 内 容 • 第二章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 • 第一、二、三、四节

  5. 主 要 内 容 ——提 要 • 分类地位 • 形态结构 • 繁殖方式

  6. 重 点 • 形态结构 • 繁殖方式 • 生 活 史

  7. 第一节 • 分类及命名

  8. 一、食用菌的分类单元 • 食用菌的主要分类单位,依次为界 (kingdom) 、门( phylum 或 division )、纲 (class) 、目 (order) 、科 (fami1y) 、属 (genus) 、种 (species) 。其中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9. 分 类 单 元 • 具有完全或极多相同特点的有机体构成同种。性质相似、相互有关的各种组成属。相近似的属合并为科。近似的科合并为目。近似的目归纳为纲。综合各纲成为门。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分类系统。

  10. 种 (species) • 关于微生物“种”的概念,各个分类学家的看法不一,例如伯杰氏 (Bergey) 给种的定义是:“凡是与典型培养菌密切相同的其他培养菌统一起来,区分成为细菌的一个种。” • 因此,它是以某个“标准菌株”为代表的十分类似的菌株的总体。

  11. 1986 年斯坦尔 (Stanier) 给种下了定义:“一个种是由一群具有高度表型相似性的个体组成(的群体),并与其他具有相似特征的类群存在明显的差异。”

  12. 种是以群体形式存在的。种有着不同的定义,在微生物学中较常见有生物学种( biological species , BS ),进化种 (evolutionary species , ES) 和系统发育种( phylogenetic species , PS )等不同的物种概念。

  13. 另外,每个分类单位都有亚级,即在两个主要分类单位之间,可添加“亚门”、“亚纲”、“亚目、”“亚科”等次要分类单位。在种以下还可以分为亚种、变种、型、菌株等。

  14. 菌株或品系 (strain) 这是微生物学中常碰到的一个名词,它主要是指同种微生物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

  15. 从自然界分离纯化所得到的纯培养的后代,经过鉴定属于某个种,但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区、土壤和其他生活环境,它们总会出现一些细微的差异。这些单个分离物的纯培养的后代称为菌株。菌株常以数目、字母、人名或地名表示。从自然界分离纯化所得到的纯培养的后代,经过鉴定属于某个种,但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区、土壤和其他生活环境,它们总会出现一些细微的差异。这些单个分离物的纯培养的后代称为菌株。菌株常以数目、字母、人名或地名表示。

  16. 二、食用菌的命名 • 食用菌的命名和其他生物一样,都按国际命名法命名,即采用林奈氏 (Linnaeus) 所创立的“双名法”。 • 每一种食用菌的学名都依属与种而命名。

  17. 由两个拉丁字或希腊字或者拉丁化了的其他文字组成。由两个拉丁字或希腊字或者拉丁化了的其他文字组成。 • 属名在前,规定用拉丁字名词表示,字首字母要大写,由食用菌的构造、形状,或由著名的科学家名字而来,用以描述食用菌的主要特征。 • 种名在后,用拉丁字形容词表示,字首字母小写,用以描述食用菌的次要特征。

  18. 双名法 • 香菇 (lentinula edodes) • 姬松茸:Agaricus blazei • 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 Singer) • 银耳别名白木耳,学名 (Cremella Fuciformis Berk) • 黑木耳[Aurcularia auricula(L.ex Hock .Underw)]

  19. 品种的概念 • 黑木耳——“沪耳1号”、湖北房县的“793”、保康县的“Au26”、福建的“G139”、河北“冀诱1号”; 适于稻草栽培的“D-5”、“G139”、 “G137”等。

  20. 品 种 的 概 念 • 香菇——中高温型:931、8001、武香1号;中低温型:087、856、L26、939、9015、9608;花菇菌种:泌花1号、泌花2号、天白1号。 • 银耳的品种:代料种TR22、TR23 、TR05 、银丰1号、银丰2号等。

  21. 传统分类法——形态学分类法 • 主要依据形态特征 • 按界、门、纲、目、科、属、种检索表 • 真菌界——真菌门

  22. 你知道我——食用菌的归属吗? 子囊菌亚门 真菌门—— 担子菌亚门

  23. 食用菌的种类 • 全世界目前发现大约25万种真菌,其中有1万多种大型真菌。 • 可食用的真菌约有2000多种,但目前仅有70多种人工栽培生产。 • 在我国发现980多种食用菌,它们分别隶属于144个属、46个科

  24. 现代分类法——分子生物学法 • 分子生物学分类法是以微生物的遗传型 ( 基因型 ) 特征为依据,判断微生物问的亲缘关系,排列出一个个的分类群。目前较常使用的方法有:

  25. 1 、DNA 中 G+C mol% 分析法 • 每一个微生物种的 DNA 中 GC mol% 的数值是恒定的,一般认为任何两种微生物在 GC 含量上的差别超过了 10 %,这两种微生物就肯定不是同一个种。因此可利用 G+C mol %来鉴别各种微生物种属间的亲缘关系及其远近程度。

  26. 2 、 DNA-DNA 杂交 法 • DNA 杂交法的基本原理是用 DNA 解链的可逆性和碱基配对的专一性,将不同来源的 DNA 在体外加热解链,并在合适的条件下,使互补的碱基重新配对结合成双链 DNA ,然后根据能生成双链的情况,检测杂合百分数。

  27. 如果两条单链 DNA 的碱基顺序全部相同,则它们能生成完整的双链,即杂合率为 100% 。如果两条单链 DNA 的碱基序列只有部分相同,则它们能生成的“双链”仅含有局部单链,其杂合率小于 100% 。 • 由此;杂合率越高,表示两个 DNA 之间碱基序列的相似性越高,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也就越近。

  28. 3 、 DNA — rRNA 杂交 法 • DNA 与 rRNA 杂交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同 DNA 杂交一样,不同的是: • ① 是 DNA 杂交中同位素标记的部分是 DNA ,而 DNA 与 rRNA 杂交中同位素标记的部分是 rRNA 。

  29. ② DNA 杂交结果用同源性百分数表示,而 DNA 与 rRNA 杂交结果用 Tm(e) 和 RNA 结合数表示。 Tm(e) 值是 DNA 与 rRNA 杂交物解链一半时所需要的温度。 RNA 结合数是 100 m gDNA 所结合的 rRNA 的 m g 数。根据这个参数可以作出 RNA 相似性图。在 rRNA 相似性图上,关系较近的菌就集中到一起。关系较远的菌在图上占据不同的位置。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