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likes | 736 Views
第五讲.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 控制技术.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问题. 大体积砼裂缝控制技术. 体积厚大 的混凝土在施工中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①水泥的水化热使混凝土产生的温度变形;. ②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中的收缩。. 大体积砼裂缝控制技术. 二、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 1、美国混凝土学会规定: “任何就地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其尺寸大小, 必须要采取措施 解决水化热及随之引起的 体积变形 问题,以最大限度减少开裂。”.
E N D
第五讲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问题 大体积砼裂缝控制技术 体积厚大的混凝土在施工中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①水泥的水化热使混凝土产生的温度变形; ②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中的收缩。
大体积砼裂缝控制技术 二、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 1、美国混凝土学会规定:“任何就地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其尺寸大小,必须要采取措施解决水化热及随之引起的体积变形问题,以最大限度减少开裂。” 2、日本建筑学会的定义:“结构断面最小尺寸在80cm以上,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的最高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预计超过25℃的混凝土,称为大体积混凝土。”
三、建筑工程的大体积混凝土 大体积砼裂缝控制技术 1、基础工程:厚大的混凝土底板、深梁、厚大的桩基承台等; 2、上部结构:巨型柱、高层建筑的转换梁或板、防辐射结构
第一节 混凝土裂缝 大体积砼裂缝控制技术
一、混凝土的裂缝形式 第一节 混凝土裂缝 裂缝理论有许多种。近代混凝土的研究,逐渐由宏观理论向微观理论过渡。 1、混凝土的微观裂缝:宽度一般在0.05mm以下,肉眼不可见的裂缝。 微观裂缝出现的三种形式:粘着裂缝、水泥石裂缝、骨料裂缝。 前两种形式的裂缝较多,且这些裂缝分布不规则、不贯穿,砼仍可承受拉力。 2、混凝土的宏观裂缝:宽度大于0.05mm,肉眼可见的裂缝。 宏观裂缝是微观裂缝扩展的结果。
二、混凝土裂缝的三类原因: 第一节 混凝土裂缝 1、由外荷载的直接应力(即按常规计算的主要应力)引起的裂缝。 2、由结构的次应力(计算未考虑到的结构内部应力)引起的裂缝。 3、由变形变化(温度、收缩、不均匀沉降等)引起的裂缝。 • 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多由上述第三种原因引起。 • 当变形受到约束产生的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引起裂缝。 混凝土基础底板内部温差引起的温度应力分布:
三、结构变形的内外约束: 第一节 混凝土裂缝 1、内约束:结构变形时,其内部各质点之间产生的约束; 2、外约束:结构变形时,不同结构之间产生的约束。 外约束分为:自由体、全约束、弹性约束(部分约束) • 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外约束应力占主要地位。
四、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产生的裂缝 第一节 混凝土裂缝 (主要由温度变形、收缩变形导致) 1、内约束引起的表面裂缝:砼浇筑初期,其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 2、外约束引起的深层裂缝:砼浇筑后期,砼降温、干缩变形引起的基础底板收缩受到地基约束。
四、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产生的裂缝 第一节 混凝土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出现的裂缝按深度可分为以下三种: 表面裂缝、深层裂缝、贯穿裂缝(图3-2) 深层裂缝进一步扩展形成贯穿裂缝
五、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的控制 第一节 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要求: 一类环境(室内正常环境):0.3mm; 二类环境:0.2mm。 目的: 防止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和酥松脱落,从而影响结构的耐久性、防水性。 • 对于基础、地下或半地下结构,裂缝主要影响其防渗性能。当裂缝宽度只有0.1~0.2mm时,虽然早期有轻微渗水,经过一段时间后一般裂缝可以自愈。 • 当裂缝宽度超过0.2~0.3mm时,其渗水量与裂缝宽度呈三次方增加,必须进行化学注浆处理。
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第一节 混凝土裂缝 1、水泥水化热; • 水化热引起的绝热温升:与混凝土单位体积内的水泥用量和水泥品种有关,并随混凝土的龄期按指数关系增长,一般10d左右达到最终绝热温升。 • 但由于结构自然散热,实际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大多发生在混凝土浇筑后的3~5d。
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第一节 混凝土裂缝 2、约束条件; (1)在全约束条件下,混凝土结构因温差产生的温度应力应为: σ=Eε; 其中:ε =ΔT·α(即温差与混凝土线胀系数的乘积); 当ε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εp时,结构便出现裂缝。 (2)实际混凝土结构并非受到全约束,且混凝土还有徐变变形,所以内外温差在25℃甚至30℃情况下混凝土也可能不开裂。
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第一节 混凝土裂缝 3、外界气温变化; 混凝土的内部温度=浇筑温度+水化热绝热温升-结构散热降温。 外界气温愈高,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也愈高;如外界气温下降,会增加混凝土的降温幅度。特别是气温骤降时,会增加混凝土内外的温度梯度,对大体积混凝土极为不利。
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第一节 混凝土裂缝 4、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1)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主要由于混凝土中多余水分的蒸发引起混凝土体积的干燥收缩。(这种收缩变形如受到约束,即会产生收缩应力) 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在很大程度上是可逆的。 (2)混凝土的收缩变形除干燥收缩外,还有碳化变形。 即:空气中的CO2与混凝土水泥石中的Ca(OH)2反应生成碳酸钙Ca CO3,放出结合水而使混凝土收缩。
七、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设计 第一节 混凝土裂缝 1. 温度应力计算: x=0处,U=0; x=1/2L处, σx =0; 结构计算温差T,可按下式计算: T= T m+ Ty(t) 其中: T m —— 各龄期砼的水泥水化热降温温差(℃); Ty(t)—— 各龄期砼的收缩当量温差(℃)。
七、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设计 第一节 混凝土裂缝 2. 最大浇筑长度计算: 最大浇筑长度是确定伸缩缝间距的依据。
第二节 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 大体积砼裂缝控制技术
第二节 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除进行计算做到事先控制外,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也极为重要。 这些都要求:施工中应进行温度监测。
第二节 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的施工措施主要有: 一、控制混凝土温升 (一)选择中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如32.5级和42.5级矿渣硅酸盐水泥。 (二)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指用 f45、 f60、或 f90替代 f28作为混凝土设计强度,可减少水泥用量。 (三)掺加木钙减水剂;掺入水泥用量0.25%的木质素磺酸钙,可减少约10%的水泥用量。
第二节 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的施工措施主要有: 一、控制混凝土温升 (四)掺加粉煤灰外掺料;粉煤灰颗粒呈细微小球形,且有一定活性,可替代部分水泥,改善砼流动性。 掺加原状粉煤灰或磨细粉煤灰对水泥水化热的影响,见表3-12、13(水化热降低了)
第二节 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的施工措施主要有: 一、控制混凝土温升 (五)粗细骨料选择;石子应选用粒径大、级配好,针、片状颗粒少的石子;砂宜用中、粗砂。 可减少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从而可降低混凝土温升、减少混凝土收缩) (六)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可降低砼总温升,减少砼内外温差。 对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影响最大的是石子和水的温度;浇筑温度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温度(40℃以下为宜)。
二、延缓混凝土降温速率 第二节 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 (一)主要目的: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防止混凝土表面裂缝。 (二)主要方法:保温养护、蓄水养护、拆模后及时回填土等。 上述方法起到保温和保湿作用。 保温作用可减缓降温速度,减小混凝土升温阶段内外温差,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裂缝; 保湿作用使混凝土顺利水化,有利于提高混凝土极限拉伸值,减少混凝土表面干燥收缩,防止混凝土表面干缩裂缝。
三、减少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三、减少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 第二节 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 (一)改善混凝土材料和配合比质量; (水泥用量、骨料品种和级配、水灰比、骨料含泥量等) (二)改善混凝土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 1、混凝土浇筑后的“二次振捣”。以增加混凝土、混凝土与钢筋间的密实性,抗压强度可提高约10~20%,从而提高混凝土抗裂性; 2、混凝土搅拌的“二次投料砂浆裹石或净浆裹石工艺”。防止水份集中在石子表面形成水膜,抗压强度可提高约10%,从而也提高了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
四、改善边界条件和构造设计 第二节 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 可采取以下措施: 1、设置滑动层 目的:减少外约束(对岩石类地基、较厚的混凝土垫层) 滑动层的作法: ① 涂刷两道热沥青加铺油毡一层; ② 铺设10~20mm厚沥青砂; ③ 铺设50mm厚砂或石屑层。
四、改善边界条件和构造设计 第二节 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 可采取以下措施: 2、避免应力集中 ——— 混凝土结构孔洞、变截面部位、转角处 处理方法: ① 结构孔洞周围加设斜向钢筋、钢筋网片; ② 在结构变截面、转角处使断面逐渐过渡,同时增配抗裂钢筋。
四、改善边界条件和构造设计 第二节 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 可采取以下措施: 3、设置缓冲层 作法:图3-13 (30~50mm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4、合理配筋 合理配置构造筋、温度筋。
四、改善边界条件和构造设计 第二节 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 可采取以下措施: 5、合理的分段施工 当结构尺寸过大,通过计算一次浇筑长度过大时,可与设计单位研究后合理用“后浇带”分段进行浇筑:
四、改善边界条件和构造设计 第二节 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 可采取以下措施: 5、合理的分段施工 • 后浇带的构造:图3-14 • 后浇带的间距:计算确定,一般20~30m; • 后浇带的宽度:应方便施工,避免应力集中,一般70~100mm; • 后浇带的保留时间:一般不宜少于40d;
四、改善边界条件和构造设计 第二节 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 可采取以下措施: 5、合理的分段施工 • 后浇带的处理: • 后浇带处宜用网状模板(一种不拆除模板),刚性好,其溢浆面粗造,可直接二次浇筑后浇带。 • 后浇带处的砼宜用微膨胀砼,强度提高5~10MPa,保潮养护时间≮15d。
五、施工监测 第二节 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掌握: 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变化,现场施工与环境情况的变化等。 应制定:《现场监控方案》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进行施工监测。 根据监测信息,随时调整施工方案,作到信息化施工。
五、施工监测 第二节 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监测: ①混凝土温度监测; ②混凝土应变-应力监测。 2、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系统: 由温度传感器、信号放大和变换装置、微机组成。 也有便携式测温仪: 如:JDC—2型便携式建筑电子测温仪
五、施工监测 第二节 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 JDC—2型便携式建筑电子测温仪(由主机和测温线构成) : ①主机为便携式仪表,可数字显示被测温度值; (便携式仪表)
五、施工监测 第二节 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 JDC—2型便携式建筑电子测温仪(由主机和测温线构成) : ①主机为便携式仪表,可数字显示被测温度值; ②测温线由插头、导线、和外经为5×200 mm的金属管制成,金属管内端封装温敏组件(即温度探头)。 (测温线)
第三节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结构施工 大体积砼裂缝控制技术
一、钢筋工程 第三节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结构施工 1、特点: 钢筋数量多、直径大、分布密、上下层钢筋高差大 2、施工事项: ① 粗钢筋的连接; (对焊连接、螺纹连接、套筒挤压连接) ② 上下层钢筋之间应设立支撑架;(可用粗钢筋或型钢制作) ③ 铺设后浇带隔离金属网。(网状模板)
二、模板工程 第三节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结构施工 1、特点: 模板尺寸较大,混凝土侧压力是主要设计依据 2、施工事项: ① 模板选择;(钢模板、胶合板模板、砖砌侧模) ② 排水孔的留设;(沿基础纵向两侧和横向基础浇筑的结束一侧,开5×30cm预留孔) ③ 模板要支撑固定牢固。 (防止变形、下沉)
三、混凝土工程 第三节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结构施工 1、特点: 混凝土体量较大,且混凝土连续浇筑;宜用预拌混凝土,泵送浇筑。 2、施工事项: ①混凝土泵选择; (拖泵布管、车泵——考虑砼单位时间浇筑量、泵送距离) ②确保连续浇筑;(道路畅通,砼搅拌运输车进出停放方便,泵送便利)
三、混凝土工程 第三节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结构施工 1、特点: 混凝土体量较大,且混凝土连续浇筑;宜用预拌混凝土,泵送浇筑。 2、施工事项: ③混凝土浇筑与捣实;(一般为自然流淌,斜面推进;坡面上下各设振动器捣实)
三、混凝土工程 第三节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结构施工 ④混凝土泌水和浮浆处理; • 砼垫层预留坡度,混凝土浇筑推进坡面下端的泌水和浮浆从模板预留孔排出; • 砼浇至顶端往回浇筑形成的集水坑,聚集的泌水和浮浆用软轴泵及时排除(图3-18) • 大体积砼表面易形成一层较厚的浮浆,浇筑时应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