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likes | 245 Views
走进西部. 耿子琦 初二四班 11 号. 目录. 西部概况 ………………………………………………………………………….1 青藏高原 ………………………………………………………………………….2 青藏高原 2………………………………………………………………………..3 珠穆朗玛峰 ………………………………………………………………………4 天山山脉 ………………………………………………………………………….5 昆仑山脉 …………………………………………………………………………6 横断山脉 …………………………………………………………………………7
E N D
走进西部 耿子琦 初二四班 11号
目录 西部概况………………………………………………………………………….1 青藏高原………………………………………………………………………….2 青藏高原2………………………………………………………………………..3 珠穆朗玛峰………………………………………………………………………4 天山山脉………………………………………………………………………….5 昆仑山脉…………………………………………………………………………6 横断山脉…………………………………………………………………………7 塔里木盆地………………………………………………………………………8 塔里木河…………………………………………………………………………9 塔克拉玛干沙漠………………………………………………………………..10 三江源…………………………………………………………………………..11 西部大开发……………………………………………………………………..12
西部概况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十二个省、市和自治区。其土地面积53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6%;目前有人口约2.87亿,占全国人口的22.99%。 西部地区疆域辽阔,人口稀少,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全国尚未实现温饱的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布于该地区,它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 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十个省市区,面积54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57%。其南北跨越28个纬度,东西横贯37个经度,远离海洋,深居内陆;自然条件丰富多彩,纷繁复杂。“三原四盆”是其基本地势特征——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占据西部的大部分,柴达木、塔里木、准噶尔和四川盆地位居其中;“一高一干一季”构成了西部的三类自然区,既青藏高原区、西北干旱区和局部地区的季风气候区,呈现出各自的自然特点。
青藏高原 中国最大的高原。在中国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面积24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5,000公尺,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高原周围大山环绕,南有喜马拉雅山,北有昆仑山和祁连山,西为喀喇昆仑山,东为横断山脉。高原内还有唐古喇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喇山等。这些山脉海拔大多超过6,000公尺,喜马拉雅山不少山峰超过8,000公尺。高原内部被山脉分隔成许多盆地、宽谷。湖泊众多,青海湖、纳木湖等都是内陆咸水湖,盛产食盐、硼砂、芒硝等。高原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长江、黄河、澜沧江(下游为湄公河)、怒江(下游称萨尔温江)、森格藏布河(印度河)、雅鲁藏布江(下游称布拉马普得拉河)以及塔里木河等都发源于此,水力资源丰富。
青藏高原2 青藏高原旧称青康藏高原(北纬25°~40°,东经74°~104°)是亚洲中部的一个高原地区,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青藏高原实际上是由一系列高大山脉组成的高山“大本营”,地理学家称它为“山原”。高原上的山脉主要是东西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自北而南有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这些大山海拔都在五六千米以上。所以说“高”是青藏高原地形上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 青藏高原在地形上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湖泊众多。高原上有两组不同走向的山岭相互交错,把高原分割成许多盆地、宽谷和湖泊。这些湖泊主要靠周围高山冰雪融水补给,而且大部分都是自立门户,独成“一家”。著名的青海湖位于青海省境内,为断层陷落湖,面积为4456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3175米,最大湖深达38米,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其次是西藏自治区境内的纳木湖,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4 6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这些湖泊大多是内陆咸水湖,盛产食盐、硼砂、芒硝等矿物,有不少湖还盛产鱼类。在湖泊周围、山间盆地和向阳缓坡地带分布着大片翠绿的草地,所以这里是仅次于内蒙古、新疆的重要牧区。
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Jo-mo glang-ma),简称珠峰,又意译作圣母峰,尼泊尔称为萨加马塔峰,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交界的喜马拉雅山脉之上,终年积雪。是亚洲和地球第一高峰(已知的世界最高峰即太阳系最高峰是海拔27000米的火星奥林匹斯山)。藏语“珠穆朗玛jo-mo glang-ma ri”就是“大地之母”的意思。藏语Jo-mo“珠穆”是女神的之意,glang-ma“朗玛”应该理解成母象(在藏语里,glang-ma有两中意思:高山柳和母象)。神话说珠穆朗玛峰是长寿五天女(tshe-ring mched lnga)所居住的宫室。 不过还有一种英文说法在中学课本里面多次出现,即Mount Qomolangma或Qomolangma Mount。西方普遍称这山峰作额菲尔士峰或艾佛勒斯峰(Mount Everest),是纪念英国人占领尼泊尔之时,负责测量喜马拉雅山脉的印度测量局局长乔治·额菲尔士(George Everest)。珠穆朗玛峰较近的一次测量在1999年,是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测定的,他们认为珠峰的海拔高度应该为8850米。而世界各国曾经公认的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登山队于1975年测定,是8848.13米。但外界也有8848米、8840米、8850米、8882米等多种说法。最近,2005年5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重测珠峰高度测量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再次精确测量珠峰高度,珠峰新高度为8844.43米。同时停用1975年8848.13米的数据。 随着时间的推移,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还会因为地理板块的运动,而不断长高。有趣的是,珠穆朗玛峰虽然是世界第一高峰,但是它的峰顶却不是距离地心最远的一点。这个特殊的点属于南美洲的钦博拉索山。珠穆朗玛峰高大巍峨的形象,一直在当地甚至全世界的范围内产生着影响。
天山山脉 中亚大山系。从西-西南向东-东北延伸约2,500公里(1,500哩),主要跨越中国与吉尔吉斯边界,将古突厥斯坦一分为二。东段和极西的一些地方宽约500公里(300哩),但在中段宽度为350公里(220哩)。 天山北以准噶尔和南哈萨克平原为界,东南与塔里木盆地毗连;在西南部,吉萨尔-阿莱山脉与天山相交,使得阿莱、苏尔汉河州与吉萨尔谷地成为这一山系与帕米尔山脉的界线。天山还包括楚-伊犁山和卡腊套山,这两座山远远地向西北延伸,直到哈萨克低地。总面积约为1,000,000平方公里(386,000平方哩)。 最高的山峰是中部的一丛山峰,形成一个山结,山岭从这一山结出发,沿中国、吉尔吉斯和哈萨克之间的边界延伸;这些山峰是胜利峰,达7,439公尺(24,406呎),为这一山脉的最高峰,以及汗腾格里峰,达6,995公尺(22,949呎)。 横横亘新疆中部,东西绵延长约1500公里。它把新疆分隔成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是地理上一条重要界线。海西运动褶皱隆起,燕山运动后期剥蚀成准平原状态。喜马拉雅运动再度隆起,形成许多地垒式山地及断陷盆谷地。它由一系列平行山脉组成,分北、中、南三带。北天山包括阿拉套、婆罗科努、依连哈比尔尕等山脉,东西长约1000公里,宽35~50公里,海拔4000~5000米
昆仑山脉 昆仑山脉是亚洲中部大山系,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西起帕米尔高原,横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西藏自治区,向东伸入青海省西部,直抵四川省西北部。长2500千米。为古老的褶皱山脉。西段沿塔里木盆地南缘作西北——东南走向。东北坡陡峭,西南与喀喇昆仑山脉相接。山体高大,有公格尔山(7719米)、公格尔九别峰(7595米)、慕士塔格山(7546米)、慕士山(7282米)等高峰。冰川分布面积较广。 从东经81°附近起为东段,转为东西方向,共分3支:北支为祁曼塔格山,构成柴达木盆地的西南边缘;中支为阿尔格山,东延为布尔汗布达山,阿尼玛卿山(积石山);南支为可可西里山,东延为巴颜喀喇山。巴颜喀喇山为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其北的黄河迂回在宽谷中,谷底有大片的湖沼,以扎陵湖、鄂陵湖为最大。其南的长江河源段干支流局部地段已割出峡谷。东昆仑山山势降低到5000~6000米,仅少数高峰如木孜塔格峰(7723米)超过7000米。 冰川主要分布在西段,即喀什噶尔河源与克里雅河源间的400千米地段,雪线海拔5600~5900米,冰川面积在3000平方千米以上,是中国现代大冰川区之一。
横断山脉 中国四川、云南两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区东部一系列南北向平行山脉的总称。山岭海拔多在4,000∼5,000公尺,岭谷高差一般在1,000∼2,000公尺以上。山高谷深,横断东西间交通,故名。山岭自西而东包括伯舒拉岭、高黎贡山、怒山、宁静山、云岭、沙鲁里山、大雪山、邛崃山等。在北纬25°∼29°40′之间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纬29°40′以北向西北展开,北纬25°以南向东南撒开。总地势北高南低,高于5,000公尺的山峰多有雪峰、冰川。位于北纬27°10′的玉龙雪山海拔5,596公尺,为中国纬度最南的现代冰川分布区。山岭褶皱紧密,断层成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大渡河、安宁河等许多大河都沿深大断裂发育。各条断裂带在第四纪都有活动。怒江以西的腾冲地区有第四纪火山群,龙陵、潞西一带近年曾发生过强烈地震。 横断山脉是四川、云南两省西部及西藏自治区东部南北走向山脉的总称,因横隔东西交通,故名“横断”。横断山脉高山深谷相间,自西向东主要有伯舒拉岭、他念他翁山、芒康山、沙鲁里山、大雪山等,山岭之间是河谷深切,有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流贯。植物、土壤垂直分布明显,具有热、温、寒三带景色。
塔里木盆地 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北、西、南为天山、帕米尔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环绕。呈菱形,海拔1,000公尺(3,281呎)左右,西部海拔1,000公尺以上,东部罗布泊降到780公尺(2,559呎)。 面积530,000平方公里(204,633平方哩)。 由於深处大陆内部,又有高山阻碍湿润空气进入,年降水量不足100公釐(4吋),大多在50公釐(2吋)以下,极为乾旱。盆地中心形成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272,000平方公里(105,000平方哩),罗布泊、台特马湖周围为大片盐漠。发源于天山、昆仑山的河流到沙漠边缘就逐渐消失,只有叶尔羌河、和田河、阿克苏河等较大河流能维持较长流程。各河均汇入塔里木河,「塔里木」维吾尔语即河流汇集之意。旧时喀什噶尔河、渭干河等也汇入塔里木河,後因灌溉耗水过多,与塔里木河间已断流。水源充足的山麓地带已发展为灌溉绿洲,著名的有库尔勒、库车、阿克苏、喀什、叶城、和田、于田等。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古老的内陆产棉区,光照条件好,热量丰富,能满足中、晚熟陆地棉和长绒棉的需要。昼夜温差大,有利於作物积累养分,又不利害虫孳生,是中国优质棉种植的高产稳产区。瓜果资源丰富,著名的有库尔勒香梨、库车白杏、阿图什无花果、叶城石榴、和田红葡萄等。木本油料的薄壳核桃种植也很普遍。和田的地毯编织和桑蚕都发达。1949年以後沿塔里木河新建许多大型国营农场。在叶城等地已发现高产油田。铁路现通到库尔勒,为开发塔里木盆地提供了有利条件。
塔里木河 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北部。有三源︰南为和田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长806公里(501哩);中游横穿400公里(249哩)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因沿途蒸发渗漏,河道断流,只在洪水期才有水流入塔里木河。西南源叶尔羌河是塔里木河最长支流,源出喀喇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长1,079公里(670哩)。北源阿克苏河源於天山山脉西段,水量丰富,是塔里木河主要水源,长224公里(139哩),南流到阿瓦提县肖夹克附近和叶尔羌河及和田河汇合後称塔里木河。从肖夹克起到注入台特马湖长约1,100公里(684哩);若以叶尔羌河河源起算长2,179公里(1,354哩)。流域面积198,000平方公里(76,448平方哩)。塔里木河河水主要靠上游山地降水及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从阿克苏河口到尉犁县南面的群克尔一带河滩广阔,河曲发育,河道分支多。洪水期无固定河槽,水流氾滥,分散,河流容易改道。在河谷洼地易形成湖泊、沼泽。群克尔以下河道又合成一支。历史上塔里木河河道南北摆动,迁徙无定。最後一次在1921年,主流东流入孔雀河注入罗布泊。1952年在尉犁县附近筑坝,同孔雀河分离,河水复经铁干里克故道流向台特马湖。塔里木河中、上游有大规模水利设施,1971年建有塔里木拦河闸。沿岸新建许多农场。
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南新疆塔里木盆地,维吾尔语意“进去出不来的地方”,当地人通常称它为“死亡之海”。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余公里,南北宽约400多公里,总面积337600平方公里,是中国境内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故被称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也是全世界最大流动沙漠。沙漠在西部和南部海拔高达1,200∼1,500米,在东部和北部则为800∼1,000米。 塔克拉玛干沙漠,系暖温带干旱沙漠,酷暑最高温度达67.2℃,昼夜温差达40℃以上;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发量高达2500—3400毫米。全年有三分之一是风沙日,大风风速每秒达300米。由于整个沙漠受西北和南北两个盛行风向的交叉影响,风沙活动十分频繁而剧烈,流动沙丘占80%以上。据测算底矮的沙丘每年可移动约20米,近一千年来,整个沙漠向南伸延了约100公里。 由于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四面为高山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充满了奇幻和神秘的色彩。变幻多样的沙漠形态,丰富而抗监碱风沙的沙生植物植被,蒸发量高于降水量的干旱气候,以及尚存于沙漠中的湖泊,穿越沙海的绿洲,潜入沙漠的河流,生存于沙漠中的野生动物和飞禽昆虫等;特别是被深埋于沙海中的丝路遗址、远古村落、地下石油及多种金属矿藏都被笼罩在神奇的迷雾之中,有待于人们去探寻。
三江源 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的西部、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地理位置为北纬31°39‘~36°12’东经89°45‘~102°23’,行政区域涉及包括玉树、果洛、海南、黄南四个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乡,总面积为30.25万K㎡,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3%,占16县1乡总面积的97%。现有人口55.6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0%以上,其他还有汉,回,撒拉,蒙古等民族。 三江源区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湿地类型最丰富的地区,素有“江河源”、“亚洲水塔”之称。面积按流域分为:黄河源区面积16.7万K㎡,占三江源地区总面积的46%;长江源区面积15.9万K㎡,占44%;澜沧江源区面积3.7万K㎡,占10%。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于三江源地区。 三江源地区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和主体,以山地地貌为主,山脉绵延、地势高耸、地形复杂,海拔为3335~6564米。区内气候属青藏高原气候系统,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表现为冷热两季交替、干湿两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湿差大、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无四季区分的气候特征。
1.西部大开发:面向新世纪的战略抉择 2.西部大开发决策出台前后 3.西部大开发是我们党面向新世纪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4.正确认识西部大开发 5.搞好规划,制定政策,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 6.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保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的迫切要求。. (2)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必然要求。 (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客观需要。 (4)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也是适应世界范围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总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一项振兴中华的宏伟任务,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方面的深远意义是难以估量的。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决策和江泽民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上来,从现代化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高度,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