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 likes | 619 Views
基础会计学. 《 基础会计 》 精品课程组. 课程介绍. 《 基础会计学 》 主要介绍会计的一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一个夯实的知识基础。. 由于课时较短,此门课程以基本的会计理论为主,结合同学们的焦点问题以及会计实践问题讲授。. 学习任务:. 通过 《 基础会计学 》 的学习,掌握会计方法,认识会计工具,熟练会计流程的操作。. 学习方法:. 一听、二看、三做. 推荐网站:. http://cfo.icxo.com/htmlnews/2005/08/18/647169.htm. 第一章 总 论.
E N D
基础会计学 《基础会计》精品课程组
课程介绍 《基础会计学》主要介绍会计的一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一个夯实的知识基础。 • 由于课时较短,此门课程以基本的会计理论为主,结合同学们的焦点问题以及会计实践问题讲授。
学习任务: 通过《基础会计学》的学习,掌握会计方法,认识会计工具,熟练会计流程的操作。 学习方法: 一听、二看、三做 推荐网站: http://cfo.icxo.com/htmlnews/2005/08/18/647169.htm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会计的含义、职能与目标 第二节 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 第四节 会计方法
我国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 会计的概念 二 会计学的体系 三 会计目标 四 会计职能 五 第一节 会计的含义、职能与目标
(一)原始社会——萌芽阶段 • 初期:没有剩余产品 • 剩余产品的出现 商代:1-10的数码位值制 • (二)西周——出现了会计一词 • 出现在“周礼”一书中 会:零星算 清代焦循-《孟子正义》解释为 计:总合算 • 最早设置了会计官员 • 大宰:总管财权 • 司会:总管计权
(三)春秋至秦代——出现了“簿书” “籍书”和“簿书”以“入”“出”作为记录符号 (四)唐宋——出现了“流水账”、“誊清账”的账簿体系 1、流水账:日记账 誊清账:总账 2、宋代:用原管、新收、已支、现在反映收支变化 我国对会计界的贡献,为收付记账法奠定基础 (五)元代——出现了“四柱清册” 的结账和报账法 “四柱”: 旧管 + 新收 - 开除 = 实在
进:全部收入 • 缴:全部支出 • 该:全部负债 • 存:全部资产 合龙 进 - 缴 = 存 - 该 存该表 进缴表 天 地 合 天方 来账 地方 去账 (六)明末清初——出现了 “龙门账”、“天地合账” 1、龙门账:随着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而出现的 以四柱为基础,把全部账目分为: 进、缴、存、该四类 2、天地合账:进入清代出现的,亦称“四脚账”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现财政部 198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1992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
管理工具论 会 计 概 念 艺术论 会计信息系统论 管理活动论
广义:尚未处理或加工的信息(原始信息) 狭义:经过处理或加工的信息(此处的含义) 会计信息系统 经济信息 会计信息 信息系统论 1、信息 是指所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是各种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的反映,是“影响或可能影响系统使用者决策的有关知识。” 2、系统 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具有特定功能和目标的统一体。 3、经济信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信息 4、财务信息:能够用货币表现的那部分经济信息
管理活动论 P2:它是通过收集、加工和利用以一定的货币单位作为计量标准来表现的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比较得失、权衡利弊、讲求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1、管理活动 2、以经济信息为加工对象 3、作用于经济活动 4、作用于人
宏观会计 营利组织会计 初级会计 成本会计 微观会计 非营利组织会计 中级会计 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 财务管理 管理会计 会计学体系 按空间运行情况不同 按 是 否 营 利 按提供信息不同
为谁服务? 怎样服务? 被服务者需要什么? (一)定义: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会 计 目 标
税收 政 府 分红 投资 者 债务的偿还 债 权 人 多种信息 企业内部管理当局 利益相关 其他利益集团
2、提供的会计信息: 3、提供会计信息的手段: 4、会计目标发展的 三个阶段: • 受托责任观 • 决策有用观 • 提供与社会责任相关的信息
评价 核算 会计 职能 决策 监督 预测 基本职能
核算:首要职能,也是全部会计工作的基础 会计核算反映的主要手段为:价值量 三种量度: 1、核算 • 货币量度 • 实物量度 • 劳动力量度 • 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 反映现在,预测未来
2、监督 • 依据:合法性、合理性 • 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内部监督、外部监督
目标与职能的关系 • 联系:目标是职能的具体化 • 区别: 会计职能相对稳定,会计目标随着外在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会计对象 会计要素 二 补充资料 三 第二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一
货币 物质 产品 1、价值运动 直接反映价值 直接或间接形成 价值增值 2、基层单位组织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P8
会计要素的涵义 • 企业的主要经济活动 • 会计要素的主要内容
1、 会计要素的涵义: (加工处理) (以货币计量为主) 发生的 经济活动 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 (经济业务) 提 会 计 供 信息需求者 • 会计要素的实质: 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是从会计的角度解释构成企业经济活动的必要因素。P8 2、小结: • 会计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经济活动流程图 (以工业企业为例): 损 耗 进行生产销售 经济利益的流入 盈利 货币资金、材料、产品、设备、房屋等 流入 > 流出 比较结果 亏损 流入 < 流出 盈亏 平衡 经济利益的流出 流入 =流出 投资 借入
会计等式 权益 收入 资产 进行生产销售 经济利益的流入 盈利 货币资金、材料、产品、设备、房屋等 流入 > 流出 比较结果 亏损 损 流入 < 流出 耗 经济利益的流出 不盈不亏 流入 =流出 借入 投资 权益 负债 所有者权益 费用 利润 + +
1、 定义: 2、 特点: 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 (1) 为某一主体拥有或控制 (2) 可以用货币计量 (3) 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4) 会计要素之一 资产(Assets) 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 济利益的资源。 ?=经济活动 有此潜力
定义: 1、 特点: 2、 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 (1) 需要用资产或劳务偿还 (2) 有确定的偿还期 (3) 可以用货币计量 (4) 会计要素之二 负债(Liabilities) 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
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 有的剩余权益。 1、 定义: 2、 特点: (1) 不需要偿还,但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2) 按投资比例分享企业利润 (3) 按投资比例承担企业风险 (4) 可以用货币计量 会计要素之三 所有者权益 (Owners Equity)
1、 定义: 2、 特点: (1) 是由日常活动产生的 (2) 可以用货币计量 会计要素之四 收入(Revenues)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销售产品(商品) 日常活动 提供劳务 让渡资产使用权
1、 定义: 2、 特点: (1) 是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的 (2) 可以用货币计量 会计要素之五 费用(Expenses)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 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 利益的总流出。
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1、 定义: 2、 特点: (1) 是收入与费用比较的结果 (2) 可以用货币计量 会计要素之六 利润(Profits)
债权人权益 所有者权益 权益 权益 广义:对企业全部资产的所有权 狭义: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会计等式 1、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收入 - 费用 2、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 所有者权益增加 3、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 收入 - 费用
负债 资产 业主投资 净资产 全面收益 派给业主款 费用 收入 收入 损失 利得 利得 FASB对会计要素的划分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信息质量要求 一 二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
(一)含义——亦称基本前提 通常是指会计核算中对某些难以确切界定的,但对会计工作有重大影响的问题,根据一般的正常情况所作的合理的推断。 (二)内容 • 会计主体——亦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 • 持续经营——亦称继续经营、非清算性假设 • 会计分期——亦称会计期间 • 货币计量
(一)定义 P15会计核算服务的对象或者说是会计人员进行核算(确认,计量,记录报告)采取的立场的空间范围界定。 (二)涵义: 1、规定了哪些经济信息可以进入会计信息系统 2、规定了会计核算应处在何立场 例:甲销售材料给乙(赊销业务) 甲:应收账款 乙:应付账款 3、严格划分不同主体及主体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界限。
(三)独立性: 独立组织会计工作,独立计算盈亏,独立编报表。 (四)属性: 为微观经济服务 (五)与法人主体的关系 法律主体一般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时间界定 持续经营 到期,破产,清算 (一)定义: 除非存在明显的“反证”。否则,将假设一个主体的经营活动是连续下去的。 1、各主体在可能预见未来不是期望清理或清算的。 2、各主体顺利进行经营活动 (二)现实意义
(一)定义 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人为地分割为一个个等距离的时间“间隔”以便核算和报告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P17 (二)实质 实际上是持续经营的延续 (三)具体表现 分为月,季,年
(一)定义 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信息。P18 (二)涵义 1、选择记账本位币 2、假定币值稳定不变 (三)现实意义
(一)与收付实现制的比较 例:甲企业5月2日购进一批材料,货款尚未支付,5月30日支付。 思考:何时确认材料的增加? (二)现实意义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 可靠性原则 • 相关性原则 • 可理解性原则 • 可比性原则 •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 重要性原则 • 谨慎性原则 • 及时性原则
初步了解 核算 分析 决策 会计方法 考核 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