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likes | 172 Views
工業地理. 1. 經濟學、經濟地理學 : 區域科學、空間經濟學 Walter Isard 文薩德→提倡經濟學與地理學結合 2.Paul Krugman 克魯格曼 : 把地理學的概念帶入空間經濟現象之研究中 , 把區域、 區為、距離、空問觀點帶入經濟學 , 用規模報酬遞增 , 外部、外部經濟、不完全 競爭、空問聚集 ( 經濟 ) , 用來解釋國家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競爭優勢 , 也運用數學模式來推導。
E N D
1.經濟學、經濟地理學: 區域科學、空間經濟學 • Walter Isard 文薩德→提倡經濟學與地理學結合 • 2.Paul Krugman 克魯格曼: 把地理學的概念帶入空間經濟現象之研究中, 把區域、 區為、距離、空問觀點帶入經濟學, 用規模報酬遞增, 外部、外部經濟、不完全 競爭、空問聚集( 經濟) , 用來解釋國家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競爭優勢, 也運用數學模式來推導。 • 3.The highest Form of the Geographer's Art 新經濟地理學的「文化」與「制度」轉向, Cultural & Institutional turn 綜觀的、全方為、深度的、綜合的、全面性。 • 4.哲學與人文地理學Johnston 著, 蔡遠龍譯, 北京: 商務。 小區域、自然環境、結構化by Frasen Hart AAAG pp.1 ~ 22 歷史深度、歷史感、時間感 西方經濟的「地理」( 空間 ) 轉向與新經濟地理學Geographical turn
文化層面: 產業二、三 制度層面 : 政治、政策、制度 制度環境choice 制度安排: 社會制度、政府組織 制度厚度、地方黏著性( 著床) , 深耕、生根 制度環境: 正式的與非正式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系統與常規的 制度安排: 組織型態、市場、公司行號、政府單位、工會、國家社會福利制度 制度厚度: Institutional thickness 制度治襲傳統、讓制度平頓的運作( 轉) 新區域地理研究的視野 ; 新經濟 ( 區域 ) 地理
地方黏著性( 著床、錢最embeddeness) : 經濟、工業、產業活動都會最入當地的 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系統之中, 彼此密不可分, 難以分割。制度與文化的轉向、發展、深化, 都有可能型塑或影響地方特色的要因。 • 新經濟地理強調: • (1) 網絡研究: 空間依賴、互惠、互利、連鎖、合作關係 • (2) 知識的獲取、傳遞、外溢與創新及其與區域競爭力的提升 • (3) 產業群聚、新產業區與企業地理研究( 產業精神) 玉緝慈 • 全球在地化FDI → Taiwan • 在地全球化 •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系
(1) 對台灣、亞洲、中國經濟( 工業) 發展研究, 乃至於與全球化的關係加強、累積成果, 西方自我中心、邊緣化 (2) 西方是主流, 東方學者也是歐美培訓, 西方一直是理論的實驗場域。 (3) 整個學界趨向一體化, 研究範疇走向趨向化→趨異化Convergence → divergence (4) 過程、作用→必然、應然 (5) 加深全球在地化的過程glocalization (6) 國際發表少, 能見度不足 西方主流與經濟 ( 工業 ) 地理學者對話
Thank you for your listening 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