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漢語與中國傳統文化

漢語與中國傳統文化. Chinese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第0 1 講 漢語:歷史文化的“活化石”. 上海理工大學 社會科學學院 哲學與社會問題研究所. 1. 我的推薦. 字典: 《新華字典》(商務印書館,大字本,13000單字)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6400字) 網站:http://xh.5156edu.com 線上新華字典 著作: 1.【清】曹雪芹《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 2.【東漢】許慎《說文解字》 3.流沙河:简化字“不讲理”

jani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漢語與中國傳統文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漢語與中國傳統文化 Chinese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第01講 漢語:歷史文化的“活化石” 上海理工大學 社會科學學院 哲學與社會問題研究所 1

  2. 我的推薦 • 字典: • 《新華字典》(商務印書館,大字本,13000單字)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6400字) • 網站:http://xh.5156edu.com線上新華字典 • 著作: • 1.【清】曹雪芹《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 • 2.【東漢】許慎《說文解字》 • 3.流沙河:简化字“不讲理” • http://video.sina.com.cn/v/b/98033404-1431938713.html

  3. 從“楊”姓開始 • 楊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6。是現時中國第六大姓氏,根據戶籍管理部門的“全國公身份資訊系統”(NCIIS),楊姓也是第六大姓。1977年中國史學家在《東方雜誌》發表的一篇有關“姓氏”的論文上指出,楊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 • 宋朝時代(西元960—1279年),楊姓大約有210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2.7%,排在王、李、張、趙、劉、陳之後,為宋朝第7大姓。 • 明朝時代(西元1368—1644年),楊姓大約有240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2.5%,為明朝第6大姓。 • 當代楊姓的人口已達到3696萬,為全國第6大姓,大約占全國人口的3.1%。根據新華社北京2006年1月10日電,國家自然基金委支持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的“百家姓”順序已經新鮮出爐,楊姓保持第6位。

  4. • (楊) • yáng • 落葉喬木,葉互生,卵形或卵狀披針形,柔荑花序,種類很多,有白楊,大葉楊,小葉楊等多種,木材可做器物:楊柳。 • 姓。

  5. • 楊 • yáng • 【名】 • (形聲。從木,昜(yáng)聲。本義:植物名。落葉喬木) • 姓

  6. 再識兩字之構成 6

  7. “回歸歷史”?思想-語言-文字-圖畫 • 問題:你是更喜歡說(話)?寫(字)?看(圖畫)?

  8. 從資訊學的角度來說,“文字畫”說包含的資訊量明顯大於其他表現手段。著名的人射鹿圖是個強有力的證據。圖畫給人的直觀感受即是彎弓搭射箭去射,這是顯性的資訊量;隱性的資訊量是該圖以直觀形式作用於人的大腦,通過大腦的加工,聯想與想像,得出“射可以用在任何地方,不論是射人,射馬,還是射虎,”,這是結繩,契刻所不能做到的。從資訊學的角度來說,“文字畫”說包含的資訊量明顯大於其他表現手段。著名的人射鹿圖是個強有力的證據。圖畫給人的直觀感受即是彎弓搭射箭去射,這是顯性的資訊量;隱性的資訊量是該圖以直觀形式作用於人的大腦,通過大腦的加工,聯想與想像,得出“射可以用在任何地方,不論是射人,射馬,還是射虎,”,這是結繩,契刻所不能做到的。 人射鹿圖(甘肃敦煌莫高窟)

  9. 一、從漢字形體考察歷史文化 • 1、語言文字的起源 • 1.1.言語的起源 在19世紀這一直被視為徒勞無益、想入非非 的問題。20世紀初巴黎語言學會上正式指定了一 項永久性的條文:規定會議論文不許論及言語起 源問題。 儘管如此,人們始終在探索著。一是期望發 現“半人”或類人猿,從“活著的化石”證實人 類的進化過程。另一種途徑,從語言的親屬關係 ,或某些原始性戳記,通過比較來推斷言語的起 源。

  10. 1.2文字的始祖 1.2.1文字起源的假說 實物說 結繩說 契刻說 八卦說 圖畫說

  11. 1.2.2 漢字----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當我們的祖先用原始工具在樹枝上刻下歷史性的一筆時,這便是文化最初的足跡,文字的發明與使用記錄了原始人類的生活起居及從事的社會活動,例如打獵,祭祀,很好地傳承了古國文明,可以說文字的產生,是當時的一件大事。

  12. 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偽萌生。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乂,萬品以察,蓋取諸夬”;“夬揚於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於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也。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體。封於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说文解字•叙》)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偽萌生。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乂,萬品以察,蓋取諸夬”;“夬揚於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於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也。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體。封於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说文解字•叙》)

  13. 在文字產生之前的古代社會,原始記事主要可以歸納為實物記事,符號記事和圖畫記事,三種方式各施其職,實物記事與符號記事可以說是原始人類為幫助記憶的最初嘗試。在文字產生之前的古代社會,原始記事主要可以歸納為實物記事,符號記事和圖畫記事,三種方式各施其職,實物記事與符號記事可以說是原始人類為幫助記憶的最初嘗試。 • 符号记事: 契刻說 結繩說 八卦說

  14. 契刻記事 • 契刻是遠古人類在結繩記事的基礎上創造的用於幫助記憶數字的一種方法,契字做動詞,《釋名》說:“契刻也,刻識其數也”,由於數目記憶的困難,所以刻木來作為一種信約,由於古代文獻的大量記載,如《管子•輕重甲》、《列子•說符》、《易林》、《曲禮》等,文字家們對契刻說給予了適當肯定,認為契刻的“約定俗成”的性質已經十分接近文字,已經帶有書寫的性質,然而仍不承認它是文字的起源,雖然有人推測漢字的一到八數目字來源於契刻,但不能作為有力證據。

  15. 結繩記事 • 上古無文字,結繩以記事。《易.系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孔穎達疏:"結繩者,鄭康成注雲,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義或然也。"晉葛洪《抱樸子.鈞世》:"若舟車之代步涉,文墨之改結繩,諸後作而善於前事。"

  16. 八卦記事

  17. 圖畫記事 • 圖畫記事是很重大的發明。連雲港市郊西南九公里錦屏山馬耳峰南麓的將軍崖發現的岩畫,就是圖畫記事,已經接近於原始文字,距今約7000年。近年發現的納西族《白蝙蝠經》就是典型的圖畫文字了,它完整敘述了納西族人民流傳的創世神話。

  18. 在遠古人類時代,結繩,契刻,八卦,圖畫作為符號形式,依表達者的需要來選擇,處於一個較自由選擇的階段。圖畫符號以其整體的優勢(象形,象意)奠定了起源說的基礎,但從廣義上來說,可以把結繩說,契刻說,八卦說做為次要起源來補充和發展漢字起源的理論。在遠古人類時代,結繩,契刻,八卦,圖畫作為符號形式,依表達者的需要來選擇,處於一個較自由選擇的階段。圖畫符號以其整體的優勢(象形,象意)奠定了起源說的基礎,但從廣義上來說,可以把結繩說,契刻說,八卦說做為次要起源來補充和發展漢字起源的理論。

  19. 2、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文字 1)蘇美爾圖畫文字 圖: 蘇美爾圖畫文字:西元前32世紀出現在美索不達米亞。是人類最古老的文字(杉勇《楔形文字入門》)

  20. 2)古埃及象形文字 圖:埃及象形文字:西元前3100年前後古代埃及的聖書銘刻文字(E.A. Wallis Budge:Egyptian  Language)。

  21. 3)巴比倫楔形文字 圖:巴比倫楔形文字:古代巴比倫帝國的文字。圖為有名的漢謨拉比法典的一節(杉勇《楔形文字入門》)。

  22. 4)中國甲骨文字 • 以上三種象形表意古文字早已湮滅於歷史風塵之中,有獨有漢字獨存--傲視世界的文化! • 漢字形體的歷史演變 陶文——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籀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 圖:甲骨文字:又稱殷文、卜辭。出現於西元前14世紀。(於河南安陽小屯村發現)

  23. 3、漢字的構造 漢字的“六書”(造字法+用字法) 1)象形:(独体字) 2)指事: 3)會意:(合体字) 4)形聲:楊 5)轉注 6)假借

  24.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記曰:“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可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㧑,‘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記曰:“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可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㧑,‘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

  25. 4、漢字中的文化資訊 • 4.1漢字家族的發展 漢字是個大家族,其漢字形成的歷史非常悠久。從成系統的漢字從甲骨文算起,至今已有3000年左右。更早的陝西半坡村和山東大汶口的陶文已有6000年以上歷史。已發現的陶文只有6個。而甲骨文已是成熟而成系統的漢字,包括已辨認和未辨認的共有4500左右。到東漢,在許慎編著的我國第一部字典裏已收錄9353個漢字!到清代《康熙字典》收字已達47035個!漢字的家族成員以十分驚人的速度增長,既說明中華文明的高速發展,也說明漢字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26. 4.2字族中的文化資訊 人:女→母→乃→身→孕→包→每→毓 圖 漢字生育示意圖

  27. 《說文解字》收錄了104個“馬”字部的字。駒、馼、騏、駁、騅、驕、篤、駫、駁、驕、篤、駭、驚等。這些專名是畜牧業社會特有的文化現象,即那個時代特有的語言“化石”《說文解字》收錄了104個“馬”字部的字。駒、馼、騏、駁、騅、驕、篤、駫、駁、驕、篤、駭、驚等。這些專名是畜牧業社會特有的文化現象,即那個時代特有的語言“化石” 《說文解字》收錄102個“禾”旁的字,說明我國遠古時期就有發達的種植業,生物學史也證明瞭我國是稻米的故鄉。如秀、私、秋、稅、穩、香等。 反例:“來”是麥子的象形字,麥子是從西域引進來的作物。

  28. 二、漢語與深層文化 • 一個民族語言的詞語構成是很複雜的,其中有相當一部分詞語的構成要受其民族文化的規約。 • 例:Keep your fingers crossed

  29. 1、漢語與元氣說 • 在漢語中也有相當一部分詞語的構成及其語義受傳統文化的深刻影響,其中有一部分詞語的構成深受傳統哲學觀的規約。 • 如“氣”詞族以“氣”為詞根是漢語的獨創(請舉例) • 比較:生氣→get angry • 慪氣→be irritated • 脾氣→temperament • 勇氣→courage

  30. 2、漢語與天人觀 • 天http://xh.5156edu.com/hzyb/a4932b48924c62308d.html • “天”在甲骨文中已出現。《說文》:“天,顛也。至上無高。從一大。”王國維《觀堂集林》:“古文天字本象人形。......是天本人顛頂,故象人形”

  31. 比較:天----sky • 天才→genius • 天賦→natural ability • 天仙→goddess,a beauty • 天性→natural instincts

  32. 3、漢語與倫理觀 • 中國古代的社會意識既不是靠宗教,也不是靠法治,而是靠建立在宗法制度上的倫理道德來維繫社會秩序。 • 子曰:道之於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