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likes | 416 Views
生命的勇士─謝坤山. 謝坤山的故事. 謝坤山出生於台東的貧窮家庭,母親張桂花,父親謝鼠,出身時手腳健全。但因家境不佳,自幼時就常幫助父母做生意、打工貼補家用。因此謝坤山國小畢業之後,沒有繼續就學,而是到工廠掙錢。但也因而練得一副好體格,能夠扛上百餘 公斤 的貨物。 後來舉家搬到 臺北 , 16 歲時在工廠工作時,因碰觸高壓電而發生意外,四肢都被燒焦,經醫生搶救之後,只救回了一隻左腳 . 在全家陷入絕望之時,謝坤山的母親勇敢的站起來,告訴醫生,只要謝坤山還能活著叫她一聲媽,就足夠了,自此之後,謝坤山決定不向沮喪投降,反而自己發明了許多方法吃飯、喝水、甚至還開始學著用嘴咬筆習畫。.
E N D
謝坤山的故事 • 謝坤山出生於台東的貧窮家庭,母親張桂花,父親謝鼠,出身時手腳健全。但因家境不佳,自幼時就常幫助父母做生意、打工貼補家用。因此謝坤山國小畢業之後,沒有繼續就學,而是到工廠掙錢。但也因而練得一副好體格,能夠扛上百餘公斤的貨物。 • 後來舉家搬到臺北,16歲時在工廠工作時,因碰觸高壓電而發生意外,四肢都被燒焦,經醫生搶救之後,只救回了一隻左腳. 在全家陷入絕望之時,謝坤山的母親勇敢的站起來,告訴醫生,只要謝坤山還能活著叫她一聲媽,就足夠了,自此之後,謝坤山決定不向沮喪投降,反而自己發明了許多方法吃飯、喝水、甚至還開始學著用嘴咬筆習畫。
謝坤山猶記得,自己是在工廠搬運物品……沒想到,當時手持的一把鋼管誤觸高壓電,鋼管連著身體,一起被強烈的力量吸住,當場擊昏。謝坤山猶記得,自己是在工廠搬運物品……沒想到,當時手持的一把鋼管誤觸高壓電,鋼管連著身體,一起被強烈的力量吸住,當場擊昏。 雖然挽回了性命,但是,雙手截肢、右腿下半肢切除、左腳趾燒壞、右眼喪失視力。在別人眼中,他變成比「秘雕」還可怕的怪物。清醒後,謝坤山被團團的人群圍繞住,他的視線接觸到站立在病床旁的母親,臉上兩行已經乾涸的淚痕依稀可見。 病房外,三、四位親戚正交頭接耳低低細語著── 「乾脆讓他死掉算了,以後也是個大累贅!」 「怎麼變得這麼恐怖啊!沒腳沒手,好像怪物。」 「即使救活了,誰能照顧他一輩子?」 從一位四肢強健的青年,變成只剩一隻左腳的殘障者;原本就捉襟見肘的謝家,為了突來的龐大醫藥費而苦惱不已;雪上加霜的是,工廠的老闆又跑了,賠償無著。在經濟考量下,探望的親友力勸他父母放棄算了,免得成為日後長期的負擔。
然而,他聽到母親以堅定的語氣,告訴醫護人員和在場的親戚們:「請醫生全力醫治我的兒子,只要能救活、叫我一聲『媽』,就夠了。」然而,他聽到母親以堅定的語氣,告訴醫護人員和在場的親戚們:「請醫生全力醫治我的兒子,只要能救活、叫我一聲『媽』,就夠了。」 母親硬是吞下眼眶中打轉的淚水,無所求的關懷,滋潤、保護著謝坤山,她的眼神帶給謝坤山「活下去」的勇氣── 十六歲那年,母親賜給了他第二個「生命」。 就像初生的嬰孩,吃飯、洗澡,都無法自理因為無法負擔沈重的醫療費用,傷口尚未復原,謝坤山即返回僅五坪大的家。 以前,為了改善家計,小學一畢業,他就開始打工賺錢。一份月薪六百元的工作,從早上七點到中午十二點,下午一點到晚間七點,除了過年三天年假,天天都是他的工作日。
以前,一包一百公斤的米扛在肩上,四肢發達的他,走起來依舊四平八穩,偶爾趕時間也能小跑步;一整捆的鐵材架在背上,走在烈日高照的石子路,「硬」又會「咬人」的鐵材,燙得他全身刮痕累累,他也不以為苦。以前,一包一百公斤的米扛在肩上,四肢發達的他,走起來依舊四平八穩,偶爾趕時間也能小跑步;一整捆的鐵材架在背上,走在烈日高照的石子路,「硬」又會「咬人」的鐵材,燙得他全身刮痕累累,他也不以為苦。 然而,現在的他,能做什麼? 就像初生的嬰孩,連吃飯、洗澡、上廁所都無法自理,母親必須重複著十六年前拉拔他長大的動作。三餐飲食,總是要先一口口地餵他吃完,她再吃;到了冬天,他更是心疼母親吞下肚的盡是冷飯。 不久,母親因膽結石開刀住院,而他也嘗到整整十五天沒有洗澡的滋味,全身像被蟲咬般地「燒」癢,痛苦難耐,卻僅能用身體去磨床板或牆壁,讓自己舒服些。 他深刻地感受到母親肩負的沈重壓力,她總是淌著淚,按捺不住地流露出聲,但這也僅僅是她內心千萬分之一說不出的無奈,即使出門在外,心也總是繫掛在家中隨時需要她的孩子身上。
他如何克服自己的困難 為了母親,他學習克服身體的障礙,期許自己能從照顧自己開始。 首先,他想出用右臂剩下十五公分的一截臂膀,套上設計適宜的鐵器桶子來夾湯匙進食。此後,母親可以同時和他吃著熱騰騰的飯。 他也在右膝蓋處裝置了鐵義肢。酷熱的夏天裡,鐵義肢常將右大腿燙得紅斑腫腫;但是謝坤山卻感恩它使自己再度站起來。 一天,他獨自在家,如廁後,他反覆著想:「如果自己能處理好,母親回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休息。」他試著用左腳變形的趾頭,夾起纏繞在地上的水管,並用那截手臂轉動水龍頭的開關,水噴出洗淨屁股後,他吃力地一抖一抖穿起鬆褲子。 傍晚,他更試著自己沐浴。由於沒有蓮蓬頭設備,他用衣夾夾住水管前端,讓水成傘狀噴出,他站在前方轉動身軀。當身上的污垢順水流至地面時,他生平第一次體會到── 自己能夠洗澡,是如此幸運、快樂的事!
換了腎臟炎,我要怎麼辦? 民國六十九年,歷史博物館展出畫家吳炫三的畫,謝坤山心中著實被色彩鮮豔大膽、內容意境深遠的畫作所感動。當天,他自告奮勇地向吳老師表示學畫的意願,在徵得同意後,他開始到國立藝專旁聽吳老師的課。 學畫、聽課的過程十分辛苦,他曾在往返途中,摔壞過義肢;因為不願錯失每堂課,忍著不上廁所,而得了腎臟炎;用嘴咬圖釘裝訂畫布時,不慎斷裂兩顆大門牙……但是,謝坤山學畫的決心,從未曾改變。 每次完成一幅油畫,他總是千里迢迢背去請吳老師指導。老師、師母除了幫助他在繪畫領域再突破外,也常為他舉辦聚會促銷當時尚未成熟的畫作。 當時板橋海山國中的四位老師,每人每個月捐助他五百元,幫他解決生活開銷,譬如買繪畫的工具、通車學畫的車票等。 知道自己的程度與同學間有明顯的差距,他強迫自己投入更多心力去學習。當時吳老師告訴他:「繪畫需要有更深、更廣的知識與見聞來相輔相成。」這句話激勵了他的求知慾,而計劃重拾書本再進修。 當他帶著填妥的報名表,到校申請入學時,一位工作人員看見他的樣子,告訴他:「念補校,也需要用『手』寫功課。」他回答:「這張報名表,就是我寫的啊。」 晚上讀補校、白天學畫,經歷七年的時間,完成高中學業。在這段日了裡,謝坤山開過三次畫展,一次次跟自我的創作挑戰。他將對生命的熱力,發揮在畫布上── 不是為錢而畫,是為畫「感動的心」而畫。 「
人有無限的可能 三月十日,他到花蓮參加慈濟全省委員會員聯誼會。在欣賞話劇──「行孝要及時」時,隨著起伏的戲劇情節,他的腦海浮現一幕幕成長過程的點滴。 母親、父親、家人以及銘記於心的恩人,甚至曾嘲弄取笑、令他難堪的人……他們的身影進進出出眼簾……耳中也響起母親臨終時,在加護病房說著:「我走了,你要怎麼辦?」……戲中的父親,因病發出一聲聲的咳嗽,使他回憶起在街頭高喊「酒干倘賣嘸」的父親,也曾經一聲一聲地咳出了血絲…… 那一刻,他的眼眶中有熱淚打轉著。 當時他的妻子無限訝異地望著謝坤山──因為父母過世時,他極度悲痛,卻未曾在她面前掉過一滴淚;也許經過十六歲那年的歷鍊後,她以為,謝坤山再也沒有剩餘的淚水了! 戲是編的,感情是真實的;台上的演員,演出他內心深藏已久的遺憾──「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當自己行有餘力之時,卻無法回饋父母的養育之恩。 「人,真的很渺小;無常一來,人事多變。但是,人,卻也擁有無限的可能,只看你是否有心、有力、有勇氣去承擔。」謝坤山談著:「我要做一個心中坦蕩蕩的人,活得自在、快樂,面帶笑容地站在陽光下!」 上人說:「縮小自己,善待別人」、「凡事多用心」、「『凡夫』迷於當下,後悔於過去;『聖人』覺悟於當下,解脫於未來。」這些金玉良言,是他一再玩味、省思的至寶。 他從生活中實踐佛法的精神。「萬法唯心造」,修持自己這顆「心」,是最簡單、也是最困難的事。 所以,謝坤山勉勵朋友們:「跌倒了,再站起來」是最困難、也是最簡單的事!
學習謝坤山這種努力不懈的精神 大家都要學習謝坤山這種努力不懈的精神,並且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不管以後做什麼事情,只要肯努力,勇往直前,一定會有成功的希望喔!
參考資料: 投影片1:http://www.blayad.rog/articles/pages/0277.htm 投影片2: :http://www.blayad.rog/articles/pages/0277.htm 投影片3: :http://www.blayad.rog/articles/pages/0277.htm 投影片4: :http://www.blayad.rog/articles/pages/0277.htm 投影片5: :http://www.blayad.rog/articles/pages/0277.htm 投影片6: :http://www.blayad.rog/articles/pages/0277.htm 投影片7: :http://www.blayad.rog/articles/pages/0277.htm 投影片8: :http://www.blayad.rog/articles/pages/0277.htm 投影片9:用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