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563 Views
股肿. 概述. 1 、以肢体肿胀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外周血管疾病,相当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炎 深 V 浅 V. 2 、特点: A 、急性或亚急性 B 、肿胀、疼痛 C 、后遗症 D 、肺栓塞. 病因病机. 气血运行不畅→瘀阻脉络 营血回流受阻 水津外溢 流注下肢 聚而为湿. 久卧伤气 产后伤气 久病伤气 年老气虚 血脉损伤. 股肿. 病因和病理. 1. 静脉壁损伤 2. 血流缓慢 3. 血液高凝状态.
E N D
概述 • 1、以肢体肿胀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外周血管疾病,相当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深静脉炎 • 深V 浅V
2、特点:A、急性或亚急性 B、肿胀、疼痛 C、后遗症 D、肺栓塞2、特点:A、急性或亚急性 B、肿胀、疼痛 C、后遗症 D、肺栓塞
病因病机 气血运行不畅→瘀阻脉络 营血回流受阻 水津外溢 流注下肢 聚而为湿 久卧伤气 产后伤气 久病伤气 年老气虚 血脉损伤 股肿
病因和病理 1. 静脉壁损伤 2. 血流缓慢 3. 血液高凝状态
病因和病理 1. 创伤、骨折 引起静脉内膜的损伤,软组织肿胀可压迫下肢深静脉 有报道外伤、骨折患者中,DVT的发病率为16.7%
病因和病理 2.手术、手术时间 手术可致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固状态(术后数日内血液红血小板较正常高2-3倍) 有研究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高达47 1%。全髋关节置换术后1周内进行双下肢静脉造影,DVT的发生率为16%,但临床无典型症状。 手术时间超过4h者,DVT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病因和病理 3.妊娠、产后 增大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和髂静脉—回流障碍 凝血因子增多—血液高凝 DVT是同龄女性的7倍,多发生于分娩前
病因和病理 4.长期肢体制动:血流减慢 卧床2周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卧床3d 乘坐汽车、火车或飞机旅行持续5h以上,DVT发生的危险性增加4倍。
病因和病理 5. 年龄 80岁病人较30岁病人DVT的发生率高30倍。 发生DVT的平均年龄是58.4岁。
病因和病理 6.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Cockett综合征) 60%病人有左髂总静脉狭窄或闭塞,深静脉血栓好发于左下肢。
病因和病理 7.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病人中,约15%出现DVT并发症。 释放出激活凝血系统的物质。 肺癌是并发DVT概率最高的肿瘤
病因和病理 8. 其他 既往有血栓病史 服用雌激素(血液高凝) 血型(“A”型DVT的发病是O型者的3.2倍) • 先天性因素(抗凝血酶3缺乏症、C蛋白和S蛋白缺乏症、纤维蛋白原异常、纤维蛋白溶解异常)
DVT的高危人群: 恶性肿瘤、老年、外伤、下肢水肿、静脉曲张、肥胖、心功能不全、DVT形成史、吸烟等
临床表现 孙思邈《备急千金药方》 “气血淤滞则痛、脉道阻塞则肿、久淤而生热”
临床表现 • 1、小腿V丛血栓形成 • A、突然(活动或静止发病) • B、小腿肿胀饱满挤压痛homans • C、可以发展至中央型 • D、预后相对好。
临床表现 • 2、髂股V血栓形成 • 急性、亚急性或周围型发展下肢肿胀、疼痛或疼痛不甚,皮色紫绀。指陷或非指陷,股三角压痛更明显
临床表现 • 3、股青肿
临床表现 • 4、慢性期或后遗症期
临床表现 • 5、肺栓塞
辅助检查 • 1、静脉血流图 • 2、彩色B超 • 3、放射性核素扫描 99mTc • 4、静脉顺行造影 • 5、D-二聚体测定 • 6、相关检查:CT、MRI、腹部B超、肿瘤标志物。
鉴别诊断 • 淋巴性水肿
辨证施治 急性期: 辨证:气滞血瘀、湿热蕴结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活血 恢复期: 辨证:气虚湿停,血脉瘀阻 治法:益气健脾,化瘀利湿
西医治疗 • 1、溶栓 链激酶 尿激酶 (基因重组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rt-PA)) • 2、抗凝 • 3、祛聚 • 4、改善循环 • 5、手术
肺栓塞的诊断 • 1、症状、体征 • 2、D-二聚体 • 3、心脏彩超 • 4、肺灌注、通气扫描 • 5、肺动脉造影
肺栓塞的治疗 • 1、溶栓 • 2、抗凝 • 3、祛聚 • 4、改善循环 • 5、对症处理:吸氧、止痛、抗感染 • 6、下腔静脉滤器
预防调护 • 1、手术后早下床活动 • 2、抬高下肢,避免局部挤压按摩 • 3、卧床三周以上 • 4、后期穿弹力袜 • 5、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