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421 Views
玩耍和遊戲能力、 休憩活動與放鬆. 指導教授:鄭建民 教授 班 級:技模三甲 姓 名:黃重銓 學 號: 1095206105. 玩耍和遊戲能力 (play and game competence). 又稱為 休憩活動、心理動作之功能性能力 即 與學習從事好玩、有意義和令人滿意的體育活動之能力 包括玩耍和遊戲技巧、休憩時間的安排能力、樂趣 / 放鬆技巧和動作創意. 轉銜服務 (transition services). 協助學生在畢業後順利適應社區生活的一系列活動設計與實施 包括繼續升學、成人教育、職業訓練、技技性就業、成人服務、獨立生活與社區參與.
E N D
玩耍和遊戲能力、 休憩活動與放鬆 指導教授:鄭建民 教授 班 級:技模三甲 姓 名:黃重銓 學 號:1095206105
玩耍和遊戲能力(play and game competence) • 又稱為休憩活動、心理動作之功能性能力 • 即與學習從事好玩、有意義和令人滿意的體育活動之能力 • 包括玩耍和遊戲技巧、休憩時間的安排能力、樂趣/放鬆技巧和動作創意
轉銜服務(transition services) • 協助學生在畢業後順利適應社區生活的一系列活動設計與實施 • 包括繼續升學、成人教育、職業訓練、技技性就業、成人服務、獨立生活與社區參與
轉銜服務(transition services) • 培養休閒技能是指提供與休閒有關之基本能力、社區活動、終身受用等三方面的訓練機會。 1.基本能力:指導符合年齡需求及實用的活動技能 2.社區活動:指導學生在畢業後運用鄰近休閒設施的技能 3.終身受用:教學內容應重視實用性,以利實際應用
休憩活動(activeleisure) • 每天在閒暇時主動從事好玩、富有意義及令人滿意的大肌肉體育活動。 休憩(leisure) • 在工作或課業完成之後的空閒時間之心理、閒暇或活動參與的情形。
休憩活動的阻礙因素 • 沒有分享經驗的同伴或朋友 • 其他限制-包括經濟能力、運輸工具、設備和器材等 • 希望從事的活動不適合、缺乏時間、缺乏特殊技巧、缺乏支持團體 • 個人不合宜行為減少同儕的接納意願
玩耍(play) • 自願的、好玩的、歡喜的、愉快的、值得的及自我實現的活動 • 玩耍意指遊戲時,不但強調情感的參與,同時也重視實際的體能活動
樂趣和放鬆 • 樂趣和放鬆(消除緊張)是玩耍與休憩活動的特性 • 樂趣是維持活動參與的最重要因素
運動意願(sport commitment) • 渴望參與並持續運動的心理 運動樂趣(sportenjoyment) • 在運動中獲得正向情緒,如:愉稅、喜好和好玩 運動樂趣是影響運動意願的主要因素
全民運動 • 全民運動的概念將課餘或工作之餘所從事的運動分為四類: (1)最高等級或運動選手 (2)運動團體或運動俱樂部 (3)休閒運動 (4)健康或體適能運動
運動社會化(sport socialization) • 參與運動的過程、運動角色與價值觀之學習,以及對運動產生認同
動作創意(motorcreativity) • 在大肌肉遊戲中的身體、空間和遊戲器材的運用方式,創造性思考的四項原則可運在動作評量與教學中 多功能遊樂器材
動作創意(motorcreativity) • 流暢性: • 表現出各種不同反應的能力 • 彈性: • 表現出不同類型反應的能力 • 原創性: • 想像、創新及構思與眾不同的方式之能力 • 精緻性: • 潤飾或加入細節以使遊戲或戲劇更有意義或更具娛樂性的能力
動作創意的評量 • E. Pual Torrance(1981)提出的動作創造力測驗(TCAM)包括: (1)穿越房間的不同方式 (2)想像力測驗 (3)將廢紙放進紙杯 (4)將紙張丟進垃圾桶
玩耍和遊戲能力評量 • 以個人、團體訪談、非正式的聊天獲得資訊 • 先瞭解如何運用閒暇時間 • 獨處時vs.與他人在一起時之評量 • 記錄並比較個人能做和想做的活動 • 考慮社區設備
玩耍和遊戲能力教學策略 • 一般教學目標: 具備玩耍和遊戲的參與能力 • 針對較大的學生: 具備參與社區休憩活動的能力
玩耍和遊戲能力基本技巧 1.遊戲者players 2.設備equipment 3.動作movements 4.組織方式organizationalpattern 5.限制/規則limitations/rules 6.遊戲目的gamepurpose
緊張情緒的評量 • 情緒緊張的徵兆: 1.活動過度:抓癢、咬鉛筆或指甲 2.臉部的表情:目光閃爍、眉頭深鎖 3.呼吸:呼吸急促、換氣過度 4.皮膚:過分緊張冒汗、出現蕁麻疹 5.聲音:音調提高、哭泣 6.悲傷:無精打采、沒有笑容 7.肌肉緊繃:緊張和不時的疼痛
過度緊張的診斷 • 緊張程度依序分為無、輕微、中等以及明顯,可從手腕、手肘、肩膀、腳踝…等肌肉得知。 • 亢進情形顯現在肌肉的無意識反應,如: 1.協助:隨動作抬起身體部位 2.配合:支撐移除後,出現抵抗重力的動作 3.反抗:緊繃或抗拒動作 4.持續:開始動作後,仍持續活動
放鬆的教學 • 消除緊張(亦即降低骨骼肌電流活動)方法包括: • 運用想像 • 身體專注 • Jacobson法 • 靜態伸展運動 • 瑜珈 • 太極拳
運用想像 • 透過詩和短文幫助 • 如:溶化中的冰淇淋、滴水的水龍頭 • 誘導列出喜愛的安靜事物及緩和活動
身體專注 • 從仰臥姿勢開始,並引導說出感覺 • 如:手臂的哪一部分碰到了地板?中指指尖到肩膀有多長?想到手臂時,有哪些文字在你的腦中出現?
Jacobson法 • 漸進式有感神經肌肉放鬆技巧,採仰臥姿 • 以三個步驟練習分辨肌肉是否有參與動作的感覺: 1.為對抗外來阻力,放鬆之後所產生的緊張 2.放鬆之後,沒有外在阻力的緊張 3.不經意地讓休息中的肌肉群用力
靜態伸展運動 • 每次伸展時間宜超過60秒
瑜珈 • 各種姿勢過程均強調正確呼吸的重要性 體位法:將身形成蓮花、蝗蟲等姿勢 蝗蟲式 蓮花式
瑜珈 呼吸控制法:呼吸的操練
太極拳 特性:緩慢、招式間相連不斷、節奏穩定、強調氣脈流暢、一氣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