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likes | 415 Views
第二章 电视原理与电视监视器. (1) 孙祯祥 浙江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2 . 1 视觉特性与三基色原理. 一、光与彩色. 可见光谱:波长在380 nm ~700nm. 颜色. 波长( nm). 红. 630~780. 橙. 600~630. 黄. 580~600. 表2-1 波长与颜色之间的关系. 绿. 510~580. 青. 490~510. 蓝. 430~490. 紫. 380~430.
E N D
第二章电视原理与电视监视器 (1) 孙祯祥 浙江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2.1视觉特性与三基色原理 一、光与彩色 可见光谱:波长在380nm ~700nm
颜色 波长(nm) 红 630~780 橙 600~630 黄 580~600 表2-1 波长与颜色之间的关系 绿 510~580 青 490~510 蓝 430~490 紫 380~430 • 由物理学理论可知:当光波从一种媒体进入另一种媒体时,传播的方向将发生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光的折射。折射的角度与波长有关,波长越短折射角越大;波长越长折射角越小。
二、光源与物体颜色之间的关系 • 物体呈现的颜色与物体本身吸收与反射某种光谱的属性有关,同时与照射光源的属性也有关。 • 可见光源所含的光谱成分与发光物体的温度有关。 • 绝对黑体是指既不反射也不透射光,而是完全吸收入射光的物体。 色温的定义: 色温是指绝对黑体在某一特定温度下, 辐射的光与某光源的光具有相同特性时, 该温度即为该光源的色温。
三、人眼的视觉特性 (一)人眼对光的视敏度 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视觉敏感程度,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视敏度。人眼的视敏度是波长的函数,我们通常将这一关系称为视敏函数。
(二)亮度感觉与对比度 • 1. 亮度感觉 • 2. 对比度 重现景物的亮度无需等于实际景物的亮度,而只需保持二者的最大亮度Lmax与最小亮度Lmin之比值C不变,此比值称为: 对比度:C=Lmax/Lmin
(三)人眼的彩色视觉特性 • 1.色调:指光的彩色类别。 • 2.饱和度:表示彩色的深浅程度。通常将色调与色饱和度统称为色度。 • 3.亮度:是指彩色光给予人眼的明暗程度感觉。 • 三色假说基本内容为:人眼视网膜上的锥状细胞由三种形式的锥状细胞组成。它们分别对红、绿、蓝三种光最敏感。
(四) 人眼的彩色分辨力 • 人眼对彩色图象的分辨能力比对黑白图象的分辨能力低 。
四、三基色原理 • 所谓基色就是不能由其它两种彩色混合而成的彩色。 • 所谓三基色原理,简单地说就是利用三种基色相混合得到各种彩色的原理。内容可简单归纳为: • 1. 所有彩色都可由三个相互独立的基色混合而得到。 • 2.三基色混合比例相同时,色调也相同。
3. 三基色的大小决定彩色光的亮度,混合后彩色光的亮度等于各基色光亮度之和。 • 4.任意两种不是基色的彩色相混合,也可得到一种新的彩色,但它应该等于把两种彩色各自分解为三基色.然后将基色分量分别相加后再混合而得到的彩色。 • 彩色的混合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彩色光的混合,它是利用相加进行混色,如彩色显像管的发光混色;另一种是颜料的混色,它是利用相减进行混色,如绘画中颜料的配制。
将三种基色按不同比例相加,便可得到不同的彩色,这就是所谓的相加混色法。 • 基色的补色的概念: • 所谓基色的补色是指:当该基色与某种彩色光进行等量相加时,如果产生的为白光,则称此彩色是该基色的补色。
实现相加混色有三种不同方式 : • 1.空间混色法:——彩色电视同时制; • 2.时间混色法:——彩色电视顺序制; • 3.生理混色法:
习题: 1. 在可见光谱中,哪个范围的光对人眼来说显得最明亮? 2.如果彩电系统的输出失掉了蓝色,景色中的白光将如何变化? 3.在人眼视觉特性基础上所建立的彩色电视系统中,传送色度信号和亮度信号所要求的频率上限各为多少? 4.补色的含义是什么?红基色的补色是什么?
第二章电视原理与电视监视器的参考书 • 刁鸣编著,《电视接收机原理》,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 俞斯乐等编,《电视原理》第四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7重印; • 冯淑芬等编,《电视技术与应用》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5; • 岑美君编著,《电视与录像》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 视觉特性与三基色原理文本